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顺应世间自然,才能心无嘈杂,免除人生祸患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所以,圣人行不欲之欲,不珍贵难得的财物,行不言之教,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人生最好的处事状态以及生存之道,就是顺应而为。

在人性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自以为是,世俗之人总喜欢以自己主观的意识和力量,妄图去主导和左右万事万物,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未能如愿,反而让人生变得更加嘈杂与糟糕。

“人”相对于宇宙万物来说如同尘埃,人类也只是万千物种之中的一个角色,人类最大的优势是智慧,但是人却依照自己的智慧妄想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妄图左右世间一切规律,这是人类最大的一个诟病,将智慧当做违背规律的根本,但最后的结果却背道而驰。

《道德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所有违背道之规律的言行,都会让自己自食恶果,这其中就体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世间万事由心而生,一切言行举止由心而起始,内心平和,顺应自然,外在言行自然不杂不乱。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这段话意思就是说: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些是天地的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圣人能停驻在这一境域之中,停驻这一境域,便得安然无难,安然无难便得恬淡之情,便得安然恬淡。忧患并不能进入内心,邪气便无法清洗机体,于是便能使德行完整而精神饱满。

这便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能依照自然变化而行动,内心不为外界所动,不惊不扰,不刻意求善,也不刻意去作恶,顺应天地阴阳而流动。

所有的一切举动,都是对于外在事物有所感应之后的应和,顺应自然而动,所以,他的人生中没有天灾,更没有人祸。

在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体悟“顺应自然”的神会,而“顺应自然”相对应的是“妄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区别,一个是心随物动,一个是心在物前。

“心随物动”,就是符合了《庄子》所说“对于万物有所感知才去应和,有所迫近而去行动,万不得已而不兴起”的意境。

而“心在物前”则是说,外物没有任何起色的时候,自己先动了妄心。

我们拿“追求名利富贵”这件事情来举例子,顺应自然的人会逐渐修养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德行配上名位,那么名位自然会来到他的身边,这个时候坦然的去接受,这叫做“心随物动”。

而“心在物前”则是内心没有德行基础,没有求取学问的一个过程,因为欲望的驱使,而生了贪图名利的妄念,一味的追求外在的名利,这就是“心在物前”,这样的结局只会招致德不配位的灾祸。

《菜根谭》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无事清闲,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心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无事清闲的幸福,心平气和的人,才知道多心猜忌的祸害。

而顺应自然的心境,收敛的就是自己的妄心,反之,一个人因妄心而驱使便会多生妄念,从而给人生招致灾祸,这是人生一切祸患的来源。

只有心平气和,顺其自然的人才能意识到这一点,以顺应自然的姿态去处理人生世事,才有最好的结果。

文|国学书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精髓25句,用心感悟,提升人生境界(建议收藏)
让生命显现智慧2
孙启泰风水大师:《通玄真经》卷七·微明(10)
庄子:人生“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方为道心
诸子百家10句格言,字字珠玑,终身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