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为更聪明的思考者,你要避开五种逻辑陷阱

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一个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思想上独立的人,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现实中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做到理智、有逻辑地思考,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思考时常常陷入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逻辑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想要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小心哪些逻辑陷阱。

1

.

先入为主的武断

我们往往会在听到对方最初提供的结论之后,就对此深信不疑(很多八卦传谣也是这个原理)。人们往往不会多问一句,为什么是这样呢?而是只要对方能够提供一个看起来能够说通,或者貌似十分合理的解释,我们就会欣然接受。

比如,一个朋友在你感冒时向你力荐一款感冒药,他的理由是:“上次我感冒特别严重,吃了它就好转了。”他的话听起来没毛病,似乎的确是吃这种药让他的感冒好转了。但其实,像类似普通感冒这样的疾病,在最严重的阶段之后,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稍微好转,至少会回到病情的“平均水平”。虽然不排除这位朋友的好转真的是归功于药效的可能性,但后面这种情况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往往比最初的结论更为复杂,同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会由不止一种原因所导致,又或者同一个现象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可能的解释。

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就连在科学研究里,一个结果也往往会有除了中心结论以外的至少另一种替代解释。通常情况下,替代解释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更加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而有时,也或许是因为断言者已经提供了一种能够很好地自圆其说的解释,人们就不会想到多问自己一句——这个现象还有别的可能的解释吗?

2.

误把相关关系当作因果关系

“专家说,多吃燕窝让人皮肤更好”,“专家证明,学心理学的人更聪明”,“专家说……”诸如此类的断言,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但这里面可能包含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那就是把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混淆了。通常,如果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燕窝和皮肤好坏,那么可能需要在一群人中挑出一组吃燕窝的和不吃燕窝的,然后对他们的皮肤质量进行一个评估。如果吃燕窝组平均皮肤质量高于不吃燕窝组,那么可以总结:燕窝和皮肤好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但我们能因此就得出“吃燕窝使人皮肤更好”的结论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两组人之间除了是否吃燕窝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变量上的差异,这些变量可能与吃燕窝相关。比如,爱吃燕窝的人也许本来就更爱美,更注重皮肤的保养,于是他们也会做很多其他事情来保养皮肤,比如吃水果、护肤、早睡早起等等。那么,可能是这些他们其他的某一个共同点让他们皮肤比另一组人好,也可能是这些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而想要证明因果关系,就必须排除掉所有的隐含变量。

有很多事之间都存在着我们意想不到的相关关系,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与海盗减少。但是,你会说全球变暖是因为海盗变少了么?

3.

其他常见的思考谬误

诉诸人身谬误

因为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兴趣爱好或者过往经历而攻击Ta的观点。比如,“那个科学家被证实过曾经虐待动物,所以他说的肯定是假的。”但其实,持论者的个人品质与其论证的质量并无关系。

因人纳言谬误

对一个人或某个组织的积极评价直接转移到对Ta观点和论证的评价上。比如:“我爱豆这么好,他说得肯定都是对的。”

诉诸公众谬误

“共识”,“大多数人”这样的字眼也常常出现在断言和论证中。多数人支持或相信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比如许多谣言曾被广泛传播,并让大多数人信以为真,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事实。

今天的文章看起来不难,但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和思考是很难的,希望今后你在听到他人或自己论证某些问题时,能够跳脱出来想一想,有没有出现逻辑上的谬误?希望你能不被任何“权威”或者“主流”的声音裹挟,保持自我判断,因为只有你能对你的生活负责,也只有你为你的生活承担后果。要记得,没有人值得你交付出自我判断的权利。

你或是你身边的人有没有犯过这些逻辑错误呢?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吧~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滑坡谬误:投资逻辑推演中的陷阱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辩论中胜出——论逻辑的重要性
24条常见的逻辑谬误
如果你没逻辑别谈恋爱也别挽回了!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