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红霞教授运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袁红霞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的研究,擅于运用经方,她认为其立法严谨、药味简单、配伍精当、疗效卓著。笔者有幸师从袁教授,每为其娴熟的运用经方所折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教授常用的经方之一,现将导师运用此方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如下。

1.方证释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用于伤寒误下后,病邪内陷少阳,邪气弥漫全身,出现烦、满、惊、悸等症。误下后正气受损,邪陷少阳,阳热客于胸中,故见胸满而烦;少阳相火上炎,加之胃热上蒸,心气被扰,神明不安,故令惊惕谵语;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津液疏布失常,故小便不利;阳气内行于里,不营于表,故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此乃正气虚耗,邪已入里,而复外扰三阳,故现症错杂,药亦随症施治,真神化无方者也”。

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因邪已入少阳,故治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扶正祛邪。以柴胡引升阳药以升阳,通表里之邪以除胸满;配伍黄芩,既可疏调肝胆气机,又能清泄内蕴之邪热;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因邪热弥漫全身,故去甘草之缓,以专除热之力,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另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理怯安神;加茯苓宁心安神兼利小便、行津液;加大黄引阴药以就阴,逐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而解身重错杂之症。以此12味,和解枢机、镇惊安神、调和气血、通阳泻热,共救伤寒之坏逆。然铅丹有剧毒,服后常出现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故临证多删去不用,或以代赭石、磁石代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抗抑郁、增加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痉等作用。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所致的心身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袁教授通过精确的辨证,将本方运用于脾胃病的治疗,效果亦显著,现将临证验案举例如下。

2.验案举隅

病案1:烧心

许某某,女,38岁。200934日初诊。

一年前因情志不遂引起胃脘烧灼感,烧心,喜温喜按,畏寒,恶心欲吐,口干口苦,手足凉,心烦易急,易思虑,心悸胆怯,偶头晕目眩,胸闷气短,疲乏无力,纳尚可,寐欠安,尿频,大便稀溏,一日一行;月经尚调,偶月经先期,经色鲜红,偶有血块,伴腰酸痛(子宫肌瘤病史)。舌淡暗胖,边红点,苔前白,中根部黄腻,脉沉细。辨证为肝胃郁热证,治宜疏肝泄热,健脾和胃。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左金丸。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5g,桂枝10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熟军3g,党参15g,茯苓10g,黄连18g,吴茱萸3g,生姜3片,大枣5枚。服7剂后,诸症缓,烧心缓,口略干,纳可寐安,大便成形,小便仍频。舌暗淡,尖红点,苔根黄腻,脉沉。于上方加阿胶珠15g,白芍15g,苏梗10g,厚朴花10g,续服14剂后,烧心基本消失,心悸气短诸症未发作,纳可寐佳,二便调。

按语:烧心可由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郁化火,邪热犯胃,故见胃脘烧灼感,烧心;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扰乱心神,故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胃失和降,故恶心欲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故胸闷气短;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故口苦口干;郁阻气机,使气机运化失常,枢机不利,津液代谢失常,故尿频;“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寐欠佳;舌淡暗胖,边红点,苔黄腻,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故明确其为肝胃郁热,日久致气机不畅,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畅达三焦,疏肝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加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全方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郁热得散,郁火得泻,故服药7剂,病症大减,随证加减,14剂后诸症全消。

病案2:腹胀

张某,男,25岁。2009325日初诊。

半年前因食羊肉引起腹胀,以脐周最为明显,偶牵及两胁,下午及夜间胀甚,得嗳气或矢气后胀缓,喜揉喜按。口干欲饮,泛酸口苦,易急易怒,情致不遂时腹胀加剧,偶心悸气短,恶心欲呕,体力尚可,纳少,寐多梦,大便日一行,质粘,伴解不尽感,小便略黄。舌红胖,苔薄黄略腻,脉弦数。辨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日久致肝郁气滞证,治宜健脾和胃,疏肝解郁,辛开苦降,畅通三焦。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半夏泻心汤。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5g,茯苓10g,桂枝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熟军3g,党参10g,黄连10g,干姜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服7剂后,腹胀明显缓解,大便仍有解不尽感,舌红胖,苔薄黄腻,脉弦细。于上方加大腹皮10g,枳壳10g,升麻6g,苍术10g7剂后,诸症俱消,情绪亦较前好转。

按语:本患者腹胀由三焦运化失职,枢机不利引起。临床上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均可诱发此证的发生。本例患者起病初期为饮食不节,食积内停,脾胃气虚,日久导致三焦气机不畅,中焦斡旋功能失调,故见腹胀;后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少阳枢机不利,气血不通,使腹胀加重,且牵及两胁。其病位在中焦,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畅通三焦,疏肝解郁。此外,本患者亦有中焦斡旋失调,寒热、虚实错杂之证,故酌加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两方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宣通三焦之效。故药到病除。

病案3:痞满伴抑郁证

李某某,男,48岁。20081015日初诊。

患者自述胸胃痞满多年,纳呆食少,恶心欲呕,口干口苦,时烧心,神疲乏力,大便不成形,小便尚调。情绪烦躁不畅,善太息,心悸易惊,长期于安定医院服用抗抑郁药物均乏效,每日需服安定入睡,但睡眠仍差。舌暗胖大,边齿痕,苔白根黄腻,脉沉细弦。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肝胆气滞证,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党参10g,半夏曲15g,炙甘草10g,桂枝10g,茯苓20g,熟军10g,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橘红10g,远志10g,石菖蒲15g,炒枣仁30g,黄连10g7剂后,诸症缓,食欲增,抑郁感缓,唯晨起胸闷,夜寐好转,但仍易醒梦多,大便不成形。舌暗胖苔白根黄略腻,脉弦滑。于上方随证加减,续服7剂后胸闷感消失,心情舒畅,夜寐渐佳,多年顽疾好转。

按语:本患者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使肝胆气滞,肝失条达,故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症;又因足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出现胸胁胃脘痞满不适,纳呆食少;肝气犯胃,胃中郁热,见烧心;胃失和降,见恶心欲呕;肝气乘脾,脾虚则神疲乏力,大便溏,不成形。舌暗胖大,边齿痕,苔干白根黄腻,脉沉细弦则为肝胃不和之象。选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既能和解枢机,畅达三焦气机,又可镇静安神,调畅情志,标本兼治,故服药14剂后,胸闷消失,抑郁症状、睡眠均有所好转。

3.体会

肝与胃是木土乘克关系,忧思脑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肝胆疏泄失常,郁久化热,使得少阳相火上炎,热扰心神。袁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时,在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的基础上,注意调畅三焦气机、疏肝解郁,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针对少阳枢机不利的病因,全方表里寒热并治,阴阳并调,使表里错杂之邪速解;此外,方中散与敛、通与补、温与清并用,从少阳入手而旁顾太阳、阳明,用药结构严谨,配合巧妙,应用广泛。因此,在临证过程中,准确辨证,谨守少阳枢机不利这一病机,认准胸胁苦满,烦躁易怒,心神不安这类主症,将本方灵活运用于脾胃病的治疗,亦可取得佳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知道】和解祖方——小柴胡汤
后世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发展 作者:王雄力
治便秘,勿忘利三焦,用药需讲比例
经方医案 | 朱翠玲教授:经方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
不寐
心悸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