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十七课

六神类方

解伤寒

       

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阴旦汤类方,今天讲两个方剂: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

【前胡桂枝汤】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前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前胡  黄芩 人参 赤芍

平性药:炙甘草 大枣

阳性药:半夏  生姜  桂枝

前胡桂枝汤是小前胡汤合桂枝汤的一个变方。虽然小前胡汤合了一个桂枝汤,但这个方子的主导还是阴性药。阴性药多于阳性药,治疗热多于寒的阳痞证。

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4    

臣:黄芩1.5  人参1.5  芍药1.5  

佐:大枣6枚  炙甘草1

使:半夏2  生姜1.5  桂枝1.5

小前胡汤和桂枝汤我们都讲过了,我们可以分析出前胡桂枝汤对治的是太阳中风与少阳本病的合病,即少阳中风证。我们看看条文。

222、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宋146)

“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是太阳中风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本病,所以是太阳中风合并少阳本病,按照经方用药的规范法则,典型的合并证就用合方治疗,应该用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治疗,就是柴胡桂枝汤。

大家还记得讲小柴胡汤是讲过以下两个条文:

11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宋99)

112、修订后: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中风的症状是“身热、恶风、颈项强”,我们知道仲景先师条文的用词是很严谨的,222条用了“肢节烦痛”一词,是否代表了与“颈项强”或“头身痛”不同的意义呢?

大家来看这一条:

121、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宋274)

两者互参,条文里说的“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可以理解为太阴中风,即太阳中风合太阴本病。

太阴中风的症状是四肢烦疼,恶风重而汗出,身重,或微发热,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或欲嚏不能,脉浮弱,甚则风水血痹,脉微。

太阴中风不发热或微发热,恶寒怕冷重些,身体沉重,因为水湿在表的缘故,还要四肢烦疼。治疗用方也用桂枝汤。所以柴胡桂枝汤在这个条文里属于太阴中风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准确的说是太阳中风合少阳本病,或者太阴少阳合病也可以的。

【前胡桂枝干姜汤】

前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阴性药:前胡  黄芩  牡蛎  栝蒌根

平性药:炙甘草

阳性药:桂枝  干姜  

这个方子所针对的寒热病机,历来医家都是众说不一。有说少阳者,有说厥阴者,有说阴阳两停(停,停分,均分,各据一半),各占一半者。

为此,恩师曾亲自抓药,称量了一下各药的比例。从药量比例上看,寒凉药的用量,稍微偏多一些。而从药性的寒热程度上对比,基本上是寒热均等。因为干姜和桂枝的药性热力,还是不能小看的。

临床上,少阳病可以用,厥阴病也可以用,都很有效。从药量对比上,可以归入少阳病范畴。从寒热药性的比例上,归入阴阳平而不和的属厥阴病,也说得过去。

看看相关条文:

346、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宋147)

我们来分析一下:太阳伤寒证,经过汗法,寒去而不解,转为中风证。又经攻下法,病传入里,合并出现少阳证。或者是本来就是太阳中风证,五六日不解,失治而发生传变。或者经过发汗和攻下,表证不解,而出现传变。出现的典型证就是: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

这个证,是外感中风证已经轻微了,而少阳比较典型了。柴胡桂枝汤方证是太阳中风和少阳病均比较典型。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是表证不彻而轻微,少阳病比较典型。

“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这是典型的少阳病症状。胸胁满微结是说“胸胁苦满”的症状不重而轻微,是气机轻度结滞于胸胁所表现出的症状。渴而不呕,也是一个少阳的或然症。“但头汗出”,是上焦实热所致,阳明病或少阳病都可能会有这个症状。“小便不利”,寒证和热证都会出现。这个要结合其它症状来整体参考和辨别。

那么,从条文提供的这些症状来看,是以少阳病的典型症状为多,以热证为明显,寒证说的不明确。

伤寒论宋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汗出,为阳微;脉沉,亦在里也。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这条说的一系列证候,也符合前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汗出微恶寒,是有外感证。手足冷,是有虚寒证。心下满、口不欲食,类似于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大便硬,可以理解为“脾约证”,寒热错杂造成的。这一系列症状,都不典型,很难界定清楚。脉细,说明气血不足,有虚寒象。说它是个“属厥阴病”。也成立。

汉传经方解析法

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臣:黄芩3 牡蛎2 栝蒌根4  

佐:炙甘草2       

使:桂枝3干姜2

前胡桂枝干姜汤是从小前胡汤加减化裁而来的,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更有助于认识这个方证。大家还记得小前胡汤方后加减变化的条文吧,再看看这几条:

(2)“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渴而不呕,去半夏。口渴,用天花粉。桂枝,解表,散结气。干姜,温里而去水饮。牡蛎,去胸胁水气。黄芩清热除烦。前胡解表通里,和解内外。

按照以上条文随症加减,前胡桂枝干姜汤有人参更合适一些,清热生津。

小前胡汤组方中各个药的药症不再重复。

天花粉 凉 甘苦

《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牡蛎   咸

《本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桂枝 温 辛甘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从药物配伍上看,符合阴旦汤的配伍公式,是寒热药都有,以热为主。并且,表里证都具备了,整个的病机,符合少阳病。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方证,应该是归为“少阳病”。那么,说它这个方证是“属少阳病”行不行?这个方,从药症上分析,有个太阳中风证,有少阳证,是个两者的合并证,因此,说它是“属少阳病”,或者是“少阳中风证”,完全合理。

《伤寒论类编补遗》中有以下条文:

183、厥阴中风,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拟补)

167、厥阴中风,汗出恶风,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脉沉弦。(刘师拟补)

前胡桂枝干姜汤可不可治疗厥阴中风呢?所谓厥阴中风就是太阳中风合并厥阴病,伤寒论宋148条就是厥阴中风证,可以用前胡桂枝干姜汤对治,前胡减量,桂枝和干姜稍加量,更加合适。

总之,前胡桂枝干姜汤,按更合理的说法,该是对治少阳病或属少阳病的。按照合并证方面来分析,说它能对治“厥阴病+太阳中风”证,即厥阴中风,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少阳病+太阳病中风”,即少阳中风,都说得通。临床上,前胡桂枝干姜汤对少阳病、属少阳病、少阳合并太阳中风证、厥阴合并太阳中风证、少阳合并少阴中风证,疗效都比较肯定。

下面我们看两个病案。

胸闷案

1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曹某某,女,33岁,初诊时间:2018年3月14日

现病史:2017年12月12日因吃外卖而食物中毒,诱发“暴发性心肌炎”,两次出现心脏骤停,ICU抢救,经治疗好转而出院。

Holter: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

刻诊:胸闷气短,劳累加重,时心悸、头晕,偶恶心,无明显畏寒,易疲劳,稍怕热,汗出可,纳食欠佳,时胃脘痛,烧心,无打嗝,口干,喜温饮,饮水一般,睡眠欠佳,饮食稍不慎则腹泻,大便日1行,质可,小便淡黄。月经、白带正常。

舌脉:舌略红,苔淡黄略厚,脉沉弦细。

2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病位:半表里为主

病理: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以热为主。

六纲:少阳太阴合病,属少阳病。

3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病理:烦温热燥多,寒饮凉滞少

五证:阳痞证

4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气滞、痰饮、血瘀,以气滞、痰饮为主。

5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阳痞证、属少阳病——阴旦类方

6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竹叶)前胡汤

治胸中逆气,胸痛彻背,少气不食。前胡汤方

前胡 甘草 半夏 芍药(各二两)黄芩 当归 人参 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竹叶(一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千金)

7抓主症,求君药

主症:胸闷气短——前胡

前胡    辛苦

《本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8立兼症,求臣药

口干,头晕,恶心,纳食欠佳,胸闷,睡眠欠佳,怕热、胃脘痛,烧心——黄芩、人参、淡竹叶,协同治疗上焦温热之邪

9固中气,求佐药

佐药辅君臣药,养津液,护胃气——炙甘草、大枣,甘淡渗水湿——茯苓

炙甘草    甘滋

《本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大枣    甘滋

《本经》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茯苓    甘淡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10夹杂症,求使药

饮食稍不慎则腹泻,喜温饮——半夏、生姜、桂枝、当归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生姜  大温  

《本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桂枝    辛甘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当归    辛甘滋

《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

11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中下焦虚寒水饮较盛,前胡汤去芍药,加茯苓。

12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处方:前胡80 黄芩30 党参30 炙甘草30 大枣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当归30 淡竹叶15茯苓60

7付,水煎服。

二诊:2018年3月21日

刻诊:胸闷气短,心悸、头晕,恶心,纳食及睡眠均明显好转,劳累后仍感胸闷气短。

舌脉:舌略红,苔白略厚,脉沉弦细。

加黄芪、五味子

处方:前胡80 黄芩30 党参30 炙甘草30 大枣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当归30 淡竹叶15茯苓60 陈皮60 黄芪60五味子30

三诊:2018年3月28日

刻诊:劳累后胸闷气短好转,食欲可,无恶心,心悸、头晕已缓解,大便可,睡眠可。

舌脉:舌略红,苔白略厚,脉沉弦细。

体力恢复较快,能适应工作。安贞医院电话随访,问其父亲,患者可以下床活动了吧,其父告知已经正常工作了。后以上方继续治疗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现已停药。

按:这个病案不是标准的前胡桂枝汤方证,用的是竹叶前胡汤,是在前胡桂枝汤基础上加当归、竹叶而成。我在临床上使用竹叶前胡汤这个方子的机会很多,疗效也很好,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注意使用。

甲亢案

1 搜集全部症状和舌脉体征

王某某,男,21岁。初诊时间:2017年7月9日

主诉:心悸、胸闷半年。

现病史:2017年3月发现甲亢,现服甲巯咪唑、美托洛尔。

刻诊:心悸,胸闷,阵发燥热感,汗出多,口干口渴,饮水不解,喜温饮,无手抖,纳可,无心烦,睡眠可,大便日1行,不成形,小便淡黄,腰酸。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2 辨六纲,求病位和病理

病位:表里同病,以里为主。

病理: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以热为主。

六纲:属少阳病

3 定五证,求寒热轻重

病理:烦温热燥多,寒饮凉滞少

五证:阳痞证

4 明病本,求病理产物

气滞、痰饮为主。

5 知类方,确定选方范畴

阳痞证、属少阳病——阴旦类方

6 遴选对治方,求方证基本相应

柴胡桂枝干姜汤

7 抓主症,求君药

主症:胸闷,燥热——前胡

前胡    辛苦

《本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8 立兼症,求臣药

口干口渴,饮水不解,阵发燥热感,汗出多——黄芩,天花粉,生牡蛎

9 固中气,求佐药

佐药辅君臣药,养津液,护胃气——炙甘草;甘淡渗水湿——茯苓

炙甘草    甘滋

《本经》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心悸加茯苓。

茯苓    甘淡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10 夹杂症,求使药

喜温饮,大便不成形,腰酸——桂枝,干姜,生龙骨,生白术

桂枝    辛甘

刘志杰:治伤寒中风。

《本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干姜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龙骨 温 甘淡

《本经》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白术    辛甘滋微苦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11 按药症相对原则,化裁加减,求方证高度相应

前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白术、生龙骨,含肾着汤、苓桂术甘汤。

12 确定处方,完成辨治

前胡80 桂枝30 干姜15 黄芩30 天花粉40 生牡蛎40 生龙骨40 炙甘草20 茯苓45 生白术30             

7付,水煎服。

二诊:2017年7月16日

7月10日甲状腺素FT3升高(4.68) ,TSH降低(0),余正常范围。

刻诊:仍口干,阵发烘热感,汗出多,大便日1行,不成形,腰酸。已无明显胸闷、心慌,睡眠可。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处方:前胡8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30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7付,水煎服

三诊:2017年7月23日

刻诊:口干好转,睡眠多梦,已无腰酸,汗出减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生赭石15

四诊:2017年7月30日

刻诊:阵发烘热感,睡眠多梦好转,近日咽痒咳嗽,口干已缓解,汗出减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脉: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黄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蛎60 生龙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术30 生赭石15 姜半夏30 厚朴45

五诊:2017年8月9日

刻诊:偶有燥热感,无咽痒干咳,睡眠可,无口干,汗出正常。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脉:舌红苔白略厚,脉弦稍数。

其后继续服药至9月初,已无明显不适。

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汉传中医弟子 刘卫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前胡桂枝汤和前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中未提及的厥阴中风主方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类方讲伤寒》泻心汤2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思考及用方思路
漫谈前胡:仲景遗失千年的方药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