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渡舟:辨病发阴阳寒热纲要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是以阴阳为纲统摄六经,进而辨清表里、寒热、虚实诸证。根据这一特点,把阴阳辨证大法,冠于六经辨证之前,是有其指导意义的。

凡邪气伤人,要了解病发部位,病变性质,只有通过辨证才能认识。要辨证则应先辨阴阳,才能抓住病的根本。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中说:“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 。这就说明疾病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根本不外阴与阳两大类别。因此,掌握了辨别阴阳病证的规律,也可以说是掌握了辨证根本大法。

怎样辨别病证是属阴,还是属阳呢?《伤寒论》作了明确的回答:“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热与恶寒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证候,但这两个证候可以集中反映人体阳气的盛衰,抗邪能力的强弱。阳气有温煦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若阳气亢盛,能积极抵抗外邪,集于体表,就会有发热的表现;同时,由于阳气已被邪气所伤,处于不利状态,所以在发热的同时又有恶寒。恶寒,就是怕冷。患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说明感受外邪,阳气虽被邪气所伤,但并不衰弱,仍然有力与邪气抗争,使病拒于外而不得入于内,故谓“发于阳”;若只见恶寒,不见发热,说明机体阳气虚衰,无力与邪气抗争,病变已入于里,所以说是“发于阴”。

由于阴阳统摄六经而为八纲之总纲,因此,掌握阴阳的辨证规律,对指导六经辨证及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般地说,三阳经病均有发热,表示阳气有余,邪气亦盛,正邪斗争激烈,其病变属表(或属里)、属热、属实;三阴经多不发热而恶寒,说明阳气不足,抗邪无力,病变属里、属寒、属虚。

阴阳盛衰可验之于寒热,已如上述。但寒热又有真假之分,不可不辨。如患者身大热,好像是阳盛热证,但反而想多穿衣服或多盖被子,说明身热是假象,是由于阴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于外所致,属于内有真寒、外有假热的阴盛格阳证,所以说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反之,患者身大寒,或表现为怕冷,或表现为手足厥冷,但他不想多穿衣服或加盖被子以取暖,这说明身寒是假象,是由于阳热郁闭于内,格阴于外所致,属于内有真热、外有假寒的阳盛格阴证,所以说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辨寒热真假,以患者身大热或身大寒,欲得近衣或不欲近衣,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是抓住了本质上的要害。但由于假象多见于重病患者,故在临证时,还应综合全面情况,方不至有误,如真寒假热证常伴见口不渴,或虽口渴但不欲饮水,尿清长,舌淡,脉大而软或数而无力等症;真热假寒常伴见口渴喜冷饮,尿黄赤,脉数,舌红等症。总之,只有慎重对待,全面分析,才能切实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

来源:https://www.haodf.com/lj/tuwen_zhaodongqi_8142920356_DE4rmuy0C9LuxW-pq0CueHfCdfaYkGRMS29TrPMoWIeRqckyfKemd.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7条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7~9
中医辩证之八纲辩证
【每日学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
中医八纲辩证,什么是八纲辩证?
中医诊断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