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治疗肝病常用药对大总结

作者:徐小玉 来源于微信号天医堂

导语:药对是药物配伍的最基本单位,本文筛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肝病证治的方药,按治法分类,将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并研究其配伍的规律。

仲景之书,活人之书也,其对肝病论述,无论是病因、病机、证候,还是治法、方药,都非常的详尽。笔者通过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并参合诸家注释,将仲景肝病治法及其用药配伍规律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同时仲景制方用药简洁,配伍精当。药对是配伍的基本单位,现将其治疗肝病的常用药对分析如下。

疏肝

肝性喜条达,最忌郁滞,故疏肝法是治肝病最常用的治法之一。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达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柴胡-枳实

柴胡味苦微辛,性平,入肝胆经,功能疏肝解郁,升发阳气。《滇南本草》谓:“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枳实味苦、辛、微酸,性微寒,入脾胃经,善理气解郁,泻热破结。

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主治肝郁气滞,肝脾不和等证。代表方:四逆散。

柴胡-白芍

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

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敛阴养血柔肝。

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调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两者配伍,一散一收,疏养并举。主治肝郁气滞等证。代表方:四逆散。

枳实-芍药

枳实破气散结。

芍药柔肝、缓急、敛阴、和血。

两药一散一收,且枳实入气,而芍药入血,共奏调和肝之气血之效。主治肝气郁结,气血失和证。代表方:四逆散、枳实芍药散。

半夏-厚朴

半夏辛温性燥,功能降逆化痰,下气散结。

厚朴性温,味苦辛,功能下气燥湿除满。

两者合用,共奏降气化痰,散结开郁之效。主治:痰气交阻之梅核气。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活血

活血法针对肝病瘀血证。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伍理气、清热、温经散寒、养血滋阴、软坚消癥之品。

当归-川芎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质柔而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本草纲目》谓:“和血补血”。

川芎辛温香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两药相伍,气血兼顾,共奏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主治营血虚滞诸证。代表方:温经汤,当归芍药散等。

大黄-桃仁

大黄苦寒,功能逐瘀泻热,活血通经,酒煎则活血作用更强。

桃仁苦、甘、平,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因其性润,故能润燥化瘀,对干血疗效亦佳。

两者相须为用,功能破血逐瘀,可使瘀血邪热从下窍而出。代表方:下瘀血汤、桃核承气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等。

丹皮-芍药

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功能凉血散血。

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敛阴养血柔肝,《本经》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

两者相伍,一散一收,消补兼施,对肝之血瘀气滞偏热者尤宜。代表方:桂枝茯苓丸、温经汤、鳖甲煎丸。

考唐以前芍药尚未有赤芍药、白芍药之分,故后世医家活血化瘀之时常常采用赤芍药,如血府逐瘀汤等。

桂枝-丹皮

桂枝辛温,功能温经散寒通脉,且能辛散疏肝。

丹皮性微寒,入肝,功能凉血散血。

两者一寒一热,相伍则活血化瘀作用增强,尤适宜于瘀血内阻而又寒热错杂之患者。代表方:温经汤、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

鳖甲-柴胡

鳖甲咸平,入肝,功能软坚、散结、消癥,《本经》谓:“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别录》谓:“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柴胡入肝,功能疏肝理气。

两者一调气,一调血,相伍则活血消癥、疏肝理气之力大增。主治疟母、癥瘕。代表方:鳖甲煎丸

治风

治风法针对肝风证。肝风有内外之别,外风宜疏散,内风则宜平息。

菊花-防风

菊花味甘、苦,性凉,归肺、肝、脾、肾经,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神农本草经》称其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解痉,《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菊花、防风皆入肝经,两者配伍则善驱表里之风,仲景常以此药对来治疗中风证。代表方:侯氏黑散。

龙骨-牡蛎

龙骨甘涩平,入心、肝、肾经,功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本经》谓:“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味咸、平,入肝、肾经,功能潜阳滋阴,止汗涩精,软坚化痰。

两者配伍,相须为用,潜阳滋阴之力大增,主治肝阳亢盛,肝风内动证。代表方:风引汤。

后世张锡纯亦喜用此药对治疗肝风内动证,如其自创的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均为平肝名方,方中都含有此药对。

石膏、滑石、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

此6药均为石药,均为重镇之品,功擅重镇潜阳,前3者性偏寒凉,后3者性偏温热,因此配伍以后不寒不热。

以石药重镇潜阳治疗中风证,可谓是仲景首创。代表方:风引汤。

笔者认为前3味中任取一味与后3者中任意一味搭配,都会是一个很好的重镇潜阳的药对。后世张锡纯仿仲景意创制了镇肝熄风汤、建瓴汤。

退黄

退黄法针对黄疸。关于黄疸治则,仲景谓:“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茵陈蒿-栀子

茵陈蒿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功专除湿清热退黄,《本经》谓:“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二者相伍,清热利湿退黄作用大增。主治湿热黄疸证。代表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大黄

茵陈蒿功专除湿清热退黄,又可疏利肝胆。

大黄苦寒,通泄瘀热,既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又可利湿热从小便而出,故《本草纲目》谓其治“小便淋沥……黄疸”。

《温热经纬》引徐灵胎说:“先煮茵陈,则大黄从小便出,此秘法也。”

二者配伍,相须为用,清热利湿退黄作用倍增。主治湿热黄疸证。代表方:茵陈蒿汤。

栀子-大黄

栀子入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大黄善通泄瘀热,既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又可利湿热从小便而出,且能疏肝利胆退黄。

两者配伍,则清热利湿退黄之力增。主治湿热黄疸证、里热实证。代表方: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

栀子-黄柏

栀子入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黄柏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经》谓:“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

两者配伍,则清热利湿退黄之力增。主治湿热黄疸证、里热实证。代表方: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

茵陈-白术

茵陈蒿功专除湿清热退黄,又可疏利肝胆。

白术苦甘温,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和中,利尿,《本经》谓:“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两者相伍,利湿退黄作用增强,又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白术实其脾。主治湿重于热之黄疸或寒湿黄疸。代表方:茵陈五苓散。

麻黄-连轺

麻黄辛苦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连轺即连翘根,苦寒,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本草纲目》谓其“治伤寒瘀热欲发黄”。《本经逢原》记载:“连翘根寒降,专下热气,治湿热发黄……如无根,以实代之”。

两者配伍,一发表,一清里,善治阳黄兼有表实证。代表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清肝

清肝法主要治疗肝火(热)证,一般采用苦寒直折法,所谓“热者寒之”。并可根据临证变化配伍疏肝、辛散、养肝、清金、泻心等法。

柴胡-黄芩

柴胡味苦、微辛,性平,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两药相伍,升清降浊,调和表里,和解少阳,既可疏调肝胆之气机,又能清内蕴之湿热。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肝胆郁热等证。代表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白头翁-黄连

白头翁为厥阴专药,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别录》谓其“止毒利”,为治厥阴热毒痢之要药。

黄连苦寒,亦善清厥阴之热,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止痢。

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常用于治疗厥阴热毒痢。代表方:白头翁汤。

白头翁-阿胶

白头翁为厥阴专药,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阿胶甘平,入肝、肾、肺经,功能滋养阴血。

两者配伍一补一泻,善治产后血虚肝经湿热下痢。代表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赤小豆-当归

赤小豆功能清热渗湿,解毒排脓。

当归入肝,活血养血,消肿止痛。

两者相合,清补并用,且活血消肿排脓作用大增。主治狐惑病热毒入肝犯目证以及下血之近血证。代表方:赤小豆当归散。

另外,退黄法中的茵陈蒿-栀子、茵陈蒿-大黄、栀子-大黄、栀子-黄柏等亦属于清肝药对。

温肝

温肝法针对肝寒证。其治疗,遵《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的原则。实寒宜温散,虚寒则宜温养。

乌头-白蜜

乌头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功能温里散寒,善治寒疝腹痛,《别录》谓其主“心腹冷疾,脐间痛”。

白蜜甘、平、无毒,可解乌头毒,且缓急止痛,并能延长乌头之药效,不致一发而过。

仲景喜以乌头配白蜜治疗寒疝。代表方: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生姜

吴茱萸辛苦大热,有毒,入肝、脾、胃经,功能温肝暖胃散寒,疏肝降逆下气,《纲目》谓其“开郁化滞”。

生姜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功能温肝暖胃散寒。常用于肝胃阴寒,浊阴上逆证以及肝经久寒痼冷。代表方: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吴茱萸-桂枝

吴茱萸辛苦大热,入通于肝,功能温肝散寒,降逆下气。

桂枝辛温,功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功能温肝散寒,通经止痛。主治肝经寒凝证,冲任虚寒证。代表方:温经汤。

当归-桂枝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通厥阴,功能补血和血,温通血脉。

桂枝功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两者配伍,功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且当归又能补血,故常用于治疗血虚寒厥证。代表方:当归四逆汤、温经汤。

当归-细辛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入通厥阴,功能补血和血,温通血脉。

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能通达三阴经,温经散寒止痛,对表里内外之寒皆能祛之。

两者配伍,功能温通血脉,散寒止痛,且当归又能补血和血,故常用于血虚寒厥证。代表方:当归四逆汤。

蜘蛛-桂枝

蜘蛛微寒,有小毒,入足厥阴肝经,功专破结通利,疏肝理气,为治狐疝要药。

桂枝辛温,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以散厥阴寒气,可制蜘蛛微寒之性,又可助其破结通利。

仲景常以此药对治疗狐疝。代表方:蜘蛛散。

补肝

补肝法主要针对肝虚证。经云:“虚者补之”,仲景谓: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

干地黄-白芍

干地黄入心、肝、肾经,功能滋阴养血,滋补肝肾,《本经》谓:“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仲景时代,未有熟地黄之炮制法,故其在应用地黄时,一般滋阴血、补肝肾用干地黄,如薯蓣丸、肾气丸、胶艾汤等;凉血清热用生地黄,如防己地黄汤等。今人滋养阴血、补益肝肾时则每以熟地黄代之。

白芍入肝,养血滋阴,柔肝缓急。

两药配伍,滋补肝肾,养血滋阴之功显著。主治血虚证、肝肾不足证。代表方:胶艾汤、薯蓣丸等。

干地黄-当归

干地黄功能滋阴养血,滋补肝肾。

当归长于补血养肝,和血调经。

两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滋补阴精,养血调经之功,且又能和血,使补而不滞,主治营血虚滞诸证。代表方:胶艾汤、薯蓣丸等。

当归-白芍

当归甘辛苦温,补血养肝,和血调经。

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滋阴,柔肝缓急。

两者皆入肝,合而用之,尤善补肝血,且又能和血,使补而不滞,主治营血虚滞诸证。代表方:胶艾汤、薯蓣丸、温经汤、当归芍药散。

酸枣仁-川芎

酸枣仁,甘酸而平,入心、肝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别录》谓其“治烦心不得眠”。

川芎辛温,疏肝气,调营血。

与酸枣仁配伍,酸收辛散并用,相反相成,更好地发挥养血调肝之效。主治肝心血虚之虚烦不眠证。代表方:酸枣仁汤。

酸枣仁-知母

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

知母苦寒,清热除烦,滋阴润燥。

酸枣仁偏于补,偏于酸敛,而知母偏于清,两者相伍,补中有清。主治肝心血虚之虚烦不眠证。代表方:酸枣仁汤。

阿胶-艾叶

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本经》谓其主“女子下血,安胎”。《纲目》谓:“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子血痛血枯,经水不调。”

艾叶苦辛温,温经止血,《别录》谓其治“妇人漏血”。

二者皆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之要药,相伍则功效大增。主治冲任虚损之崩中漏下。代表方:胶艾汤。

阿胶-甘草

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本草纲目》谓:“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子血痛血枯,经水不调”。

炙甘草甘而微温,功能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寓培土荣木之意。

两者一补血,一补气,相伍则气血双补,且止血之力大增。主治冲任虚损之崩中漏下,气血虚弱证。代表方:胶艾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小麦-甘草-大枣

小麦甘平,能补养肝气,《别录》有小麦“养肝气”的记载,小麦又能补养心气,如《灵枢·五味篇》记载:“心病者,宜食麦”。

甘草甘平,益气健脾,和中缓急。

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

三味合用,甘润滋养,具有滋补心肝,缓急和中之效。又三味药均有补脾益气之功,寓培土荣木之意。主治心肝血虚之脏躁。代表方:甘麦大枣汤。

芍药-甘草

白芍酸苦微寒,柔肝缓急,益阴养血。

炙甘草甘而微温,功能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两者配伍,酸甘化合为阴,滋阴养血功能倍增。主治肝之阴血不足证。代表方: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等。

调和

调和法主要针对肝脾(胆胃)不和证。

乌梅-桂枝(肉桂)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安蛔止痛,敛肝生津。

桂枝(肉桂)辛温,温暖脾胃,又可散肝以助肝用。

两者配伍,乌梅酸收,收敛肝气以抑木,桂枝(肉桂)温暖中焦以扶土,且其性辛散,与乌梅相合辛散酸收并举,以使肝气得疏不致横逆,又不至于耗散肝气,实为治疗肝脾(胆胃)不和的绝妙药对。代表方:乌梅丸。

黄连-桂枝(肉桂)

黄连大苦大寒,入心泻火,心为肝之子,心火清则肝火自平,乃“实则泻子”之法。

桂枝(肉桂)辛温,温暖脾胃,又可散肝助肝用。

两者配伍,黄连清肝而桂枝(肉桂)温脾(胃),且桂枝(肉桂)辛散疏肝助肝火向外透发,寒热并用,苦降辛开,实为治疗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证的妙对。代表方:乌梅丸、黄连汤。

黄连-干姜

黄连大苦大寒,入心泻火,心为肝之子,心火清则肝火自平,乃“实则泻子”之法。

干姜辛热,入脾,功能温中散寒。

两者配伍,一清肝,一温脾,为治疗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常用药对。代表方:乌梅丸、黄连汤。

白术-白芍

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白芍酸苦微寒,柔肝缓急止痛。

与白术相配,培土中泻木,从而使肝脾调和,是治疗脾虚肝旺之证的常用药对。代表方:当归芍药散。

芍药-炙甘草

白芍配伍甘草功能酸甘化阴。

白芍酸苦微寒,善柔肝抑肝;炙甘草甘温,善健脾益气。

两者配伍,则能抑木而扶土,且能缓急止痛,从而使肝脾和调,故善治肝脾不和证,尤其是土虚木贼证。代表方: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等。

版权声明:

1、文源:作者:徐小玉。编校/杨来。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
方剂学试题十二套附答案
方剂学——第七--十六章(练习题)
《性功能低下良方》(三)
方剂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