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里怀着地平线

心里怀着地平线      

 

 

这次活动给我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美好”。我觉得聚会总是美好的,而这种比较纯粹的探讨观点、交流思想、涵养情怀、砥砺心智、深化友谊的沟通,显得尤为难得。从2007年的“兰亭之会”,到2009年的“南孔之会”,到2012年的“八咏楼之会”,再到今天的温州聚会,相信每一次都给与会的老师以很多美好的印象。很多时候,镂刻在我们心魂深处的记忆就是由这一场一场亲朋旧友的聚会所构成的,它们值得珍惜。

“除了分数,教师的教学业绩还体现在哪里?”关于这个话题,老师们已经讲得非常到位了,每一个层面都讲到了,基本没有死角。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即此次来探讨这个话题的大多数是中年教师,为什么呢?如果允许我妄加揣测一下,可能是因为更年轻的教师还顾不上这个问题,他们会去抓分数,以给自己积累一点立身之本;更年长的教师们又无所谓了,不想在这种问题上面自我折磨。中年教师多是骨干教师,他们的思想日趋丰富,反思的意识日渐强烈,恰恰也是困惑最多的时候,而每一次困惑中的思考,都是自我发展的机会。

分数是什么呢?它看上去是那么直观,那么不容置疑,但分数其实是既可爱又可恨,既真实又虚假的。美职篮有个球星,曾经在20032004年连续拿过两届得分王,但他所在球队战绩却是垫底的。这位球星的分数很抢眼、很漂亮,球队表现不给力,他就自己抢分刷数据。没有人怀疑他的得分能力,但是专家却认为他华丽的分数背后存在致命的缺陷:不能让队友变得更好,领导力不够,落后时缺乏顽强意志,等等。分数其实是有质量的,美职篮里有一批非常牛的数据专家,他们可不是只会被高分晃了眼的人,他们恰恰能看破分数本身,也因此,优秀的数据专家可能会贬低一般球迷眼中的高分者,却善于通过一整套的数据分析发现并挖掘某些貌似普通的球员的巨大潜能。王健敏博士刚才点评时表示抱有期待的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全评价监测体系,就相当于能看破分数背后真相的“数据专家”。分数是最诚实的,分数也是会“撒谎”的。比如,数学禀赋平平的人可能考满分,而天分蛮高的学生却只得个七八十分,因为前者勤做习题巩固旧知,后者却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探究新课题,比如玩)——钱学森就说过,考个八十分足矣,为了拿满分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大意)。还有近来爆红网络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他秉持的分数观是够用就行,考多了他会觉得自己“吃亏”了,多出来的时间他干什么?提着旅行袋上图书馆借书看,一次借一袋。评价学生需要一双数据专家的慧眼,评价教师亦然。

去年《浙江教育报》刊登过一篇报道,讲的是宁波一个学校搞了个实验班,某位教师在班上变革课堂模式,作业少了,无效环节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分量加重了,但一个学期下来,这位挺优秀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数下来了……后面的故事就变得很无趣了,家长在暑假期间集体“弹劾”这位教师,要求把他换掉。虽然我们说分数不那么重要,但在分数无法满足期望的情况下,家长连一个学期的耐心都不会有,就要你下课,要把你换掉。他们还没有意识去关注学生分数下来后,其学习状态如何、学习兴趣如何、自主探究意欲如何、自我价值感如何,等等。这就是教育改革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需要得到成功的而且是最直观的“证明”,否则,无论再美妙的东西,理念或者理想的锦瑟华章,都会在怀疑和催迫中断弦无声。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改变那种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没错,以后果推前因也未尝不可,但谁告诉你那笨拙的分数就是“实践”?就是最真实的“后果”?

刚才有位老师说得非常对,教育本身有它的复杂性、有机性、丰富性,整体性,每一个也一样有复杂性、有机性、丰富性,整体性,分数怎么能衡量,怎么能体现?我们很多时候面对的情况就是这样:教师似乎必须在“分数”方面有所斩获,才有资格说,“我可以做点别的事情,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

于是我又想到了另一所学校,它就在温州乐清。从分数的意义上看它非常优秀,包括竞赛、学科成绩、推荐生名额。这个学校异军突起,让人吃惊。去年8月份《温州日报》让我给家长写的一篇随感写评论,我引用了陈虻的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在教学方面是如此,在育人方面也如此。教学上,如我上面所说,我们一定程度上需要分数的证明,越多这样的证明,我们受的牵制就越少,我们也就拥有越多的选择和自由——这就是“基于分数、超越分数”的深义。但是,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是不是因为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走得太好、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呢?我们的根本出发点是“育人”啊!育人上,我们能只看一学期或者三年的分数吗?远远不够。我的观点一直是看20年甚至更远。这听起来空疏,“20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我所希望的是每个人内心里都能拥有这么一道宽大的地平线,这么一片长时段的视域,拥有了这样的视域,教书育人者自会有一份从容的底气。

曾国藩的“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这句话,我一直很欣赏。我的理解是,人置身于纷扰太多的现实境遇之中,可以“瞻前”但不可耽于空想,可以“顾后”但不可沉溺于旧情,要把握住当下这一时刻,用一颗明洁、质朴的心意做好眼前的事,因为心里藏着一道地平线,再琐细的事也便有了超越性的意义。

 

(本文系根据在“除了分数,教师的教学业绩还体现在哪里”专题论坛上的发言补充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没有九条命,别来当老师
“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放屁!”
某中学教师坠亡:被分数杀死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
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小学四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 -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 - 三人行 中国最大的网络家校沟...
三年级组的教学随笔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