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诏许姓  源远流长

来源: 许纯源的日志

 许姓的源流,可上溯至远古,据有关典籍、谱牒考证,许姓原为上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之苗裔。神农氏居于姜水,因而以姜为姓。其子孙缙云氏为炎帝夏官;共工氏的从孙尝为尧的四岳官,主持祭祀,并率四方诸侯助大禹治水有功,以后裔孙封号四国,称齐、许、申、甫。另一从孙名伯夷,号太岳,传至
周时,有裔孙姜信(又名文叔)助周武王屡立战功,受封于许国,遂以国为姓。许国即今之河南许昌。姜信的子孙后代,皆以许为姓,这就是许姓之始。姜信下传至十八世元成时(公元481年),即战国初期,许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散逃亡,而宗室则自容城迁出,渡过黄河,一直到河北冀州高阳北新城县都乡乐善里才立下足来。因此,自古至今,不论天南地北,举凡许姓的祖庙宗祠的楹联皆书日:“太岳家声远,高阳世泽长”或“绪承太岳源流远,派衍高阳世泽长”。许姓裔孙的居家门匾,也一直延续书写“高阳先春”或“太岳家声”。
  据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和邓名世的《古今姓氏辨证》二书考证,许姓宗室在河北冀州高阳立足后枝繁叶茂,又衍派6支陆续播迁各地,即高阳许氏、安陆许氏、汝南许氏、太原许氏、晋陵许氏和中山许氏。唐以后的史家经过考证,认为传入闽的许姓,即为汝南许氏这一支。这与有关诏安许姓谱牒的记载是一致的。汝南许氏,曾显耀于汉代。汉武帝时,有许滢者敕封左翊将军,曾奉命率师讨伐闽越。至汉灵帝时,还出过时誉为“平舆渊二龙”的许靖、许劭,好品评核论人物,史称为“月旦评"。许滢生子十五,分镇闽地。许靖有子名选叔,曾事魏帝,封武卫将军,以下九代子孙,在晋、宋、齐、梁、陈间皆袭前职。至隋,裔孙许治任隋司徒主簿,不事阿谀,专论谏诤,竟得罪权贵,罹于非殃。他的儿子许克华,眼看隋王朝无道,有失纲常,乃与诸豪杰揭竿起义于汜水,事郑主王世充。及败,又偕陈政的父亲陈克耕赞翊唐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郡。事定论功,封宣威将军。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许克华的儿子许陶,又奉敕随陈克耕的儿子、玉钤卫将军陈政入闽,平泉潮蛮乱。陈政、许陶先后殁于战中,诏又令他们二儿子陈元光和许天正继袭父职,完成未竟事业。迨泉(州)潮(州)蛮乱削平后,陈元光表建漳州,并置漳浦、怀恩二县治(怀恩不久因籍民逃荒,县治又撤,并入漳浦)。许天正时任泉潮团练副使兼翊府纪室,分镇南诏,家属随军迁入。这便是许姓从河南固始徙迁入诏的伊始。
  上述有关诏安许姓的源流,主要是爰引自《八闽许姓发祥史》的有关篇章的综述,在诏安许姓流传下来的明代宗谱中,实际上也有明确的记载。剞劂于明嘉靖九年的《南诏许氏宗谱》中,有一篇由正德丁卯举人、湖广辰州同知许判写的序言,就清楚地写道:“南诏有我许氏,肇于唐。知夫世系传历之真,则自宋季也……我家始自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仪风初,有讳陶者,以宣威将军从陈昭烈父子戍闽,分镇南诏场,世官莅之,故子孙皆家焉,而定为南诏人。”由此足以表明,诏安许姓是唐时自河南迁徙而来的结论是无疑的。
        
基开南诏  瓜瓞绵长
    诏安许姓历来尊许陶为本姓开漳太始祖,尊世袭父职、佐陈元光削平蛮乱,任漳州府首任别驾加封太尉的许陶子许天正为开诏许姓始祖。明以前的族谱虽已湮没一千多年,无法从文字记载中找到本姓开基的轨迹,但从明降以后许姓传留下来的家谱和历代相沿的口传资料,则可窥见一斑。特别是在各地宗支家谱中所爰引的有关序言,如《韩山名贤世家宗谱序》、《龙溪徐翔许氏宗谱序》,前者为宋理宗兵部右侍郎陈经国所撰,后者为宋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开国伯李大同所撰,都比较详尽地记述了漳南许姓自唐许陶、许天正开漳直至宋代的几百年间,后代皆世袭祖爵,代有士宦等身,地位显赫,宣威奕扬,成为诏安一个簪缨望族。入漳许姓子孙世居南诏,与本地其他姓氏通婚蕃衍生息。中间虽有过裔孙迁徙外地落籍,谋求发展的过程,但祖居诏安的基本情况始终没有改变。这在诏安许姓家传下来的宗支族谱,如《高阳许氏家谱》、《龙南许氏家谱》、《南诏许氏宗谱》、《漳南许氏家谱》和《诏安青桥家谱》等谱牒皆有详记。而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的“许氏家庙”(许氏大宗)和建于明末清初的“许氏祖庙”,这二处宗庙,至今皆已历时四五百年。每年逢许天正寿辰(正月初七),都有包括远在东南亚一带和台湾的海内外宗亲组团(组)前来参加祭拜,开展追宗穆祖,观赏发祥地风光等活动。祖庙大门两旁所勒的一副楹联:“宗认高阳绪承太岳源流远,基开南诏派衍泉潮世泽长”,是最具体的概括。
    但是,所有的许姓宗谱,包括世居南诏和播迁外地的所记的世系,都止于74代、14世,即许诗(字子孝。一作子为)一代,以下断层。许诗是许乾德的儿子许夏臣的长子。许乾德有子三,后作三地分居:长子夏臣仍居南诏承继祖业,二、三子迁徙外地。(详见下一部分《二次播迁,派衍闽粤》)此时为北宋时期。以后,再也不见谱牒纪年。明代所续修的宗谱,皆从诏安许姓在宋末元初遭受元兵血腥屠杀,几乎灭族时落笔,也就是尊许子孝——许夏臣的裔孙许耐京为重开南诏许姓一世祖。据考,许耐京生于南宋德祜年间,与许子孝相距300多年。所以,从许子孝到许耐京这一段漫长的岁月中,入诏许姓如何传宗接代今已无从稽考。现在世居诏安的许姓裔孙,都是许耐京所出的二大房衍传下来的,今已瓜瓞绵长、华萼交芬。长房(许必得)有子二,主要聚居县城城内、北关外和内外凤楼,先后开明德、创垂、怡怡、五教、鸣盛、乐善、仁寿、四教、三省、五德、四德、奉思、怀德、风林、凤岐、凤尚、凤德等堂号;二房(许大得)有子五,除一小部分聚居县城一些角落外,在县城郊区、深桥、西潭、桥东、金星、梅岭、四都、建设、红星等乡镇,都有许姓二房聚居的村落,先后开敦本、立本、绵庆、报本、世恩、成德、笃庆、怀德、尊亲、敦仁、诒谷、荐馨、寿关、永锡、肇庆、辉萼、敬合、崇文、尊五、衍庆、衍德、庆德、锡类、光裕、垂裕、燕翼、垂德、五美、世美、名宦、友庆、尊三、凤四、继述、心田、承志、瞻依、光绪、景和、唐美、石峰、绍德、崇福、七教、集和等堂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许姓分布63个村落,人口在5.8万人以上,在邑内几十个比较大的姓氏中排行10名之内。历史上形成的某些许姓聚居地的称谓,如县城的“西门许”、“鑑塘许”、“下菜园许”、“寿关许”、“许厝寨”、“许厝巷”、“许厝祠”,以及南诏的许庵,白洋的许厝乡、桥东的许坑埭,红星的许寮和官陂仅有几户的一个小山寨“许厝楼”等,至今依然存在。
    入诏许姓的后裔,历来居住县城的多从事于政、教、工、商行业和其他自由职业,生活比较安定,文化水平也较高;而散落于广大沿海、丘陵地带的,世代均延续务农,靠天吃饭,生活相对紧迫,子女大部乏以培养。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状况逐步发生变化,贫困面正在逐步缩小,其子女上中专上大学的比例日渐增多。
                                      
二次播迁        派衍闽粤
    诏安许姓在一千多年来的发展史上,见诸文字记载的,曾经有过二次较大的播迁。一次是从长远着想,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外迁徙;一次是由于遭受不测兵燹而向外逃亡,其实质也是一次向外迁徙。
    第一次,是在“五代十国”的后周恭帝时期一北宋初叶间,即公元959-960年。这时,入诏许姓已传73代、12世,即许乾德之时,因苦于诏安地当闽粤交界,国事稍有动荡,势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祸连年,兵革频仍。为使宗支绵延,安于生计,乾德出于长远打算,乃将其所生三个儿子作三地分居处理:长子夏臣仍居南诏,维护祖基,恪守祖业;次子烈徙迁广东潮州韩山的山前,另谋发展;三子猷徙迁龙溪徐翔,寻求出路。临行前,还烧香祭拜上祖,发誓不忘祖恩祖德,教诲子子孙孙不忘开基地(南诏)。这样,许烈、许猷就分别成为潮州和龙溪的许姓始祖。迁徙潮州韩山的,以后子孙又播迁饶平、潮阳、揭阳、海陆丰至海南一带;迁徙龙溪徐翔的,到许猷的儿子许子顺,开始迁居田源马坪,以后又播迁漳泉。现在东南亚一带的许姓,据说大都是许烈和许猷的派下。这种情况,在这二地的许姓族谱《漳南许氏宗谱》、《龙南许氏宗谱》和《韩山名贤宗谱》中都有详尽记载,在诏安许姓明以后遗留下来的家谱,如《诏安青桥家谱》、《诏安许氏家谱》亦有略记,基本情节相同。
    第二次,是在南宋末至元初,约距第一次迁徙时间318年左右,即公元1278年前后。当时,由于元兵的南侵压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小朝廷,已无法在闽海一隅——泉州晋江立足,幼主赵昰和赵昺在一班宗室大臣簇拥下,向粤东方向奔逃。时有守闽的兴化军知军陈文龙的爱女许夫人(史佚其名),在她父亲和丈夫(宋文信郎)勤王救驾相继捐躯以后,国仇家恨填胸,拍案而起,继续高竖抗元扶宋大旗,到处招募义兵,还派员四出上到汀州、赣南,下达龙溪、漳浦、云霄、诏安联络,与闽西抗元首领黄华、畲家峒酋长蓝太君、漳南农民义军首领陈吊歃血为盟,组成闽西南畲汉人民联合抗元大军,建立了从闽西到漳南计24峒的义军据点,使抗元烈火在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诏安许姓一来是宋朝士宦的后裔,家国的命运与宗族命运息息相关,二来与许夫人有血缘情亲的关系,所以,很快就全族动员起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踊跃参加许夫人领导的抗元义军。不仅直接离乡投入广东百丈埔护跸的大会战,而且在宋帝昺厓山跳海殉节之后,又随许夫人、陈吊折师回闽,据守在诏安乌山、点灯山一带继续抗元,旷日持久,坚持不懈,直到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陈吊在千壁岩误中奸计,全军几乎覆灭,自己亦壮烈牺牲,许夫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挥泪离开乌山,潜回其家晋江东石许厝巷匿居,不久忧郁而终。元兵占领诏安后,对诏安许姓一族恨之入骨,经过周密谋划,乃定于元宵之夜(大约是至元20年、即公元1284年),趁黎民百姓合家团聚过节之时,全面包围许姓住宅,挨家挨户杀戮,大小不留,“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欲图灭族波恨,最后仅剩一时惊慌藏匿于白井埔的龀子遗孤许耐京一人,为广东文万户所救携往羊城抚养成人。文万户见他身材魁梧,长相英俊,气宇非凡,乃授之以学,使他成为一个教养和知识皆有数的青年。最后,又以爱女妻之,并告知其家世和收养他的经过。到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也就是耐京20岁左右时,文万户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耐京返诏的时机已成熟,便先遣他儿子和耐京一道潜回诏安审察时势一段时日,然后再返回羊城。文万户一一询问了他们所听到见到的事情,认为元朝的统治地位已固,社会秩序安然,正是女婿返诏重兴祖业的时候,遂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和媳妇陪耐京夫妇同时入诏定居。这样,许耐京终成元降以后重开南诏许姓的一世祖。据有关宗谱所述,当年陪妹夫入诏的文万户儿子(史阙其名),在诏安四都马厝城附近择地安家繁衍,其后裔的聚居地称“文厝寨”(据传,文家单传七八代后无嗣,乃散乡)。诏安尚有一个烩炙人口的许耐京返回故里重兴祖业时,与他的原保姆何妈(据传是今深桥镇新溪村人)如何相认,以及何妈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收藏许家的田园厝契,并鼎力扶助耐京重建家园的故事,足以印证这段历史。何妈的故事虽然已过去几百年,但在许姓裔孙中却一直流传不歇。现在,每逢许耐京寿诞上香时,都得同时备办一席丰盛的礼品奉祀她,俗称“何妈桌”。
  元兵对参与许夫人抗元复宋斗争的诏安许姓,所施行的灭族屠杀,虽然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尽管他部署得如何严密,但终有疏漏之处。“除恶务尽”最终还是不尽,“斩草除根”最终还是留根。据诏安许姓历代口传,当年,除耐京一人遇救幸存外,还有外出经商或访友未归者,也有事先闻到一点火药味而避开者,这些人当然再也不敢归家,只能改名换姓,望风而逃。大部分潜落粤东,从澄海、潮阳到海陆丰一带,都有他们的足迹。有的就在这些地方生根,有的就由亲戚朋友赞助,再辗转渡洋,先到安南(越南),然后转道星马。有的人还逃到泉州厦门,然后再买舟过金门台湾,在那里落籍。现在,已获悉金门沧浯有一个许姓聚居的“丹诏村”(后世谐其音亦称“山灶村”),就是他们的先人在宋末元兵入诏大屠杀时逃亡到这里开基的,现有派系六大房,分居后浦、后湖、官里、山前、庵前、旧金城、榜林、小径、新市、料罗、金沙、浯坑、官屿、列屿、东林、湖井头等10多个乡村,人口数万人。其裔孙还陆续播迁到台、澎、马以至东南亚。由此可见,宋末元初苦遭兵燹时,诏安许姓外逃的肯定还不止一个“金门沧浯”,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地域和人为的隔绝,而至今尚不得而知罢了。所以,实际上这也是诏安许姓裔孙的一次大迁徙。
                                     
代有名贤     造福黎民
    诏安许姓代有功名仕宦、社会名贤,造福黎民,光照桑梓。自唐开科取士起至清光绪二年,诏安许姓中式的功名仕宦总数,由于家谱的断层和湮失,已无法获悉;今据仅存于各地家谱的不完全统计,有名可录者是:播迁地龙海(包括以后繁衍再迁徙南靖、长泰、平和、漳浦、云霄)自宋至清中进士16名,中举人59名;南诏自明至清中进士1名,中举人41名,中贡生39名。此外,还有荐辟、任子、选赠和武特用多名。播迁地潮州的功名仕宦,由于历史变迁和地域沿革,世系记年紊乱,而且多年失却与开基地联系,所以无法辑录。上述功名仕宦中,比较著名和为乡人所传诵者,在府志和县志中皆有传。而一些淡于名利、布衣等身的社会贤达,其高风亮节、坦荡雅志,却名标谱牒,数百年来一直为乡人所乐道。这一历史时期的著名人物有:
 
许天正(公元649—718)
  字允心,号云峰,河南汝南人,世习儒业,尤精于孙吴。年十五,擢明经,为纪善。、唐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随父许陶佐玉钤卫将军陈政入闽平泉潮蛮乱。及陶、政相继殁于战中后,政子陈元光承袭父职,天正亦任泉潮团练副使兼翊府纪室,佐陈元光完成未竟事业。他以儒术饬吏治,以忠勇倡士卒,变椎髻而复伦序,使岭海辑宁,诏置漳州府。元光凡所申请举动,皆与天正先讨论而后定。天正能武善文,深谙韬略,军政之暇,未尝释卷。朝廷采风官谓其“文不加点,点须成典’’,评其诗“可饰丝纶”。及元光殁,由其子袭嗣爵位时,天正擢升宣威将军兼治州事,时人谓之翰墨世家。他终年七十,葬香州栏马桥头。遗像祀漳南各地威惠庙,位居唐六部将之首。
   
许光亨(宋)
    字必达,号南溪,许天正之十五世孙。少负奇气,耽诗好礼,博古通今,才雄梓里,学迈华夷。登宋大观三年进士(公元1109年),调令江宁,劝学兴农,以循良著。任英州佥判时,为丞相曾文正赏识,荐任昭文馆修撰,出提点湖南刑狱,谳论公允。改开封治中,诛奸豪,赈茕孤,惠政每闻于朝野。最终以擢为少卿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兼平章军国重事引退赋闲,耋寿考终。
   
许  申(宋)
    字维之。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公元1008年),诏令各地荐举贤良,许申获选,献赋颂者数百人,擢他为第一,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相州鄞县、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等州县首辅,后迁广西湖南路转运使,旋又复任广东转运使,仕终刑部郎中。许申平日极诋时弊,为文渊洽温润,切蒯端正,凛然有直臣风之誉。曾著《高阳集》行世。寿终八十九。
、 
许伯鸾(宋)   
    字廷征,号前溪。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以明经荐授四门博士,擢朝散大夫,金部员外郎。正色立朝,权贵皆惮之,后以中书机宣文字而进朝列大夫,出知江州,兼管内劝农使。他一生兴学堂,教农桑,除好猾,绝苞苴。有年岁饥,他未上奏即行开仓赈民,有僚佐谏日:“此朝廷重事,不待旨可否?”他正言道:“民饥咕危,待请于朝,民无遗矣!我宁可受责于君,亦不愿民死,绝不累及同僚。”遂开仓赈民,使群黎生活者不下数万人。事果后上疏,诏下不仅不责其过,反而褒扬再三。任满将离,庶民攀留者塞道,皆挥泪惜别。
   
许珏(宋)
    字君瑶,又字国玺。娴于韬略,亦精于易书,论灾祥有奇验。官至左班殿直,出当宾州观察使,广南西路大总兵马都监。宋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交趾陷寇。越年,诏以郭逵为安南招讨使,令珏为都监随逵南征,先克邕、廉等州,后败交趾兵于富艮江,珏论功擢为太子洪直,声威大震。安南主李乾德惧,遣使奉表纳降。胜利后,逵凯旋归,留珏屯广南边防,为朝廷倚畀。许珏还能诗善文,素与王安石、苏轼友善,和诗不断。他娶妻宋太宗曾孙女德安郡主赵氏,年九十余卒。
   
许海福(明)
    字伯畴,号兰轩,素有亮节大志,不乐仕进,常闭门静观,沉浸经书子史,旁及百家,落笔辄有惊人句;他曾尽惮家财倡办义学,集乡族子弟就读,亲自讲解,人咸宗为“乡先生”。尤为南诏乡梓所称颂者,是他以一介布衣儒生敢于诣阙上疏犯颜,乞求蠲除牛贝税米,造福漳南海滨生民的事。他身后,邑内诸多学者在他墓前立碑,题日“弘道先生”。再过160多年,县儒学何希颜等几十名廪附生员又联名具文上达,请祀许海福为乡贤。
 
“三代世科”(明)
  公许潜,字时迁。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戊子举人。官平乐知县。子许判,字资黻,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丁卯举人,官湖广辰州府同知。孙许选,字舜征,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庚午举人,官湖广岳州府通判。虽一家三代荣耀,然皆清政廉明,厘革宿弊,尽心为民,为当地人民所推崇。许潜尤加意倡学,亲为讲课,授民以礼。还苦心招抚少数民族,避免戍守之害。他劳困成疾,卒于任上。死时囊空如洗,百姓为之恸哭哀号。许判亦不贪不取,为官只重“抚”和“教化”,不重钱财,故治辰六载,上下悦服,他一生好学,先后著过《一松稿礼图》、《慎终集》、《欧苏谱例》和《古深衣订》行世。许选曾任河南、陕西试事,所取多名士,朝野尽服。任颍州太和知县时,他请诏蠲除泗州无征米,充学宫膏火,以兴文运,奖励民学。离任时,百姓为他立“去思碑”。
 
许斌扬(1859~1940)
  字二允。袭父世职。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至二十二年,连续调任诏安埤头、悬钟、红花岭、分水关汛地防务,职千总。他为官清廉,不徇私苟且,更重名节,不苟同流,深得乡梓推崇。其所防汛地皆地处荒僻,时有逆獗侵扰生民,由于他奉行“恩威兼施’’策略,优抚与教化同时进行,终使无赖敛迹,汛地安宁,百姓乐于渔樵。他在二次复任红花岭汛地千总后,擢升以从五品守备补用,调任镇守县城中军府。清廷易帜后,他告老在家,一心扑在公益事业,连任县育婴堂董事多年。抗日时,诏安一度陷落,一些鼠辈暗中酝酿组织维持会,几次上门请他出山担任“会长”,皆被他骂走,不屑一顾。他说,我头可断,也不愿出卖灵魂!终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
    此外,在清代还出现二名名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的著名国画家许钓龙和许树谷。
    进入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诏安许姓裔孙,不论定居本土,或旅居海外,或迁徙他乡,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先后涌现了一大批造福桑梓、为人称颂的精英人物,他们的杰出业绩,在地方的志书、谱牒和刊物上都有记载。
                                  
文物古迹       琳琅满目
 (一)宗庙
 (1)许氏家庙
 址在县城南门内大市场北侧,属南诏镇城内街。系诏安许姓大宗祠。歇山顶式建筑,坐北朝南,面积900平方米。门匾书“许氏家庙”。大厅悬匾日“纶恩堂”。正中供奉诏安许姓1—5世祖考妣神主。庙构今虽保存完好,但因解放后被用作粮仓,致内装饰物受到严重破坏,该庙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
    (2)许氏祖庙
    址在县城北门外许厝寨,属南诏镇东北街。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歇山顶式建筑,坐北朝南,面积368平方米。门匾书“许氏祖庙”。大厅悬匾“开漳首绩”,两旁挂木刻楹联:“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应侯顺德诒厥孙谋”。庙祀开漳名将昭应侯许天正大小塑像五尊和昭应侯及其夫人的神牌。今保存完好。
    (3)护济宫
    址在县城北门外东溪边,属南诏镇北关街。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坐西朝东,占地24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历代重修。门匾:“护济宫”。旧称灵佑宫,俗称夫人妈庙。前座祀开漳功臣、许天正之姑教练夫人,后座祀开漳名将李伯瑶。1987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4)青云寺
    址在南诏城西门外中山路北侧。单檐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对外门楼改坐西朝东。始建于明初,至今历600多年。内祀千手观音和重开南诏许姓一世祖耐京神位:耐京神位下附勒石纪事碑,记耐京重开南诏许姓的始末。1987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墓葬
    (1)许天正墓。座落香洲拦马桥头(即今漳州浦南镇诗朋村)。坐乾向巽。墓碑书:“唐宣威将军封翊忠昭应侯开漳始祖云峰许先生墓”。墓前有墓道亭,书日:“唐宣威将军封翊忠昭应侯开漳始祖云峰先生神道。”皆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蒲月吉旦(公元1710年)钦命镇守漳州等处总兵官左都督许凤重修时立。
  (2)许耐京墓。座落南诏镇西郊茨径之原,坐子向午兼壬丙。建于元至元年间(1308~1311)。墓碑书:“七十三朝奉墓”。墓道前有一石坊,上书:“泰岳钟祥”。今已废,唯留墓冢遗址在诏安中旅社围墙内。
  (3)“许邂斋”墓。座落桥东内凤楼山。墓碑书:“风楼三世祖考妣。明德三世祖考妣。纶恩世泽。三世祖逐斋许公,洎配周氏。”
   (4)赤头山飞燕祖墓群。葬四世祖许海德及夫人陈氏;五世祖许孔伦及夫人郑氏;五世祖许孔渊及夫人李氏;五世祖许孔昭及夫人李氏;五世祖许孔智及夫人钟氏;五世祖许仪及夫人黄氏。皆明墓迁移。
  (5)新安飞凤祖墓群。葬四世祖许海福及夫人沈氏;五世祖许洪范及夫人沈氏,五世祖许洪恢及夫人沈氏;五世祖许洪弘及夫人沈氏。皆明墓。墓群址在西潭镇新安村磁灶山。
   
(三)其他   
    (1)夺锦坊。址在县城旧仓前街,即今五谷帝庙旁边、文昌宫前。为明成化正德年间一家公、父、子三代举人许潜、许判、许选立。石牌坊正面书“夺锦”,背面书“世科"。
    (2)世恩坊。址在诏安县城东北街。为明知县许潜,封知县许彦,同知许判,通判许选、许继、荣钦依把总许瀚立。
    (3)楠香木雕关帝像。像高1.2尺,肩宽4寸,正襟危坐,左手垂放膝上,右手握拳,两足着平底靴,左微跷,右着地,相传是许耐京元初自羊城返诏重开许姓时,他的岳丈文万户送的陪嫁女宝物之一。据前人口传,该像雕于北宋年间。楠香木质。现保存于桥东镇内凤村许水成家。
谱牒艺文累世生辉
   
(一)谱牒
    (1)《许氏世谱》。刻于北宋年间,王安石作序。从序言中看,内容旁及许姓源流和至宋世系。本已佚,唯留序言于后世谱牒中。
    (2)《龙溪徐翔许氏宗谱》。刻于宋。宋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开国伯金华李大同作序。本已佚,唯留序言于后世谱牒中。
    (3)《韩山名贤世家宗谱》。刻于宋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8)。宋进士、兵部右侍郎陈经国作序。本已佚,唯见序言。
    (4)《龙南许氏宗谱》。刻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明嘉议大夫太子庶子兼弘文馆太学士大理寺卿南皋陈汶辉作序。许汝盛纂。本已佚,序言存。
    (5)《高阳许氏家谱》。刻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许汝盛纂并序。
    (6)《南诏许氏宗谱》。刻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南诏举人许判纂并序,内容上溯许姓入诏源流,详记许耐京重开南诏许姓始末,并系之世系,是诏安许姓现有仅存的一部年代较早、内容翔实的谱牒。   
    (7)《漳南许氏家谱》。刻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南靖许光岳纂,崇祯进士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保通家侍生勾容孔贞运作序。勾容着重写诏安许姓播迁徐翔又分支南靖的情况。
    (8)《诏安青桥家谱》手抄本。未署纂者姓名。序言亦未署名。内容自唐许姓入诏写起,修至许耐京以下六世。据说,该谱修于明末清初。
    (9)《浯江珠浦宗谱》。内容写金门沧浯珠浦许姓,自宋末元初在诏安遭受元兵血腥镇压时,有一“五十郎”逃亡至此开基和发展经过,上溯许姓源流,下及南诏开基地,很有历史价值,谱本未见,唯读其转抄序言。
    (10)《南诏许氏家谱》。诏安县许氏理事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彭冲题签。许沙洛作序。1995年9月印行。内容较为详尽翔实,考证引证具备,图文并茂,文字可读。具体含:(一)序;(二)历代序言;(三)谱牒;(四)历代诸祖传略;(五)南诏暨播迁地许氏功名仕宦:(六)文献;(七)文物古迹;(八)艺文;(九)附录;(十)跋等10部份。
   
(二)艺文
    (1)著作总目
    《高阳集》。宋·许申著。
    《一松稿礼图》。明·许判著。
    《慎终集》。明·许判著。
    《古深衣订》。明·许判著。
    《周易明象》。清·许清奇著。
    《汇例杂论》。同上
    《象峰集》。同上
     (2)文章
 奏设诏安县治疏。明·许仲远。
 南诏拓城记。明·许判。
 诏安修学记。明·许判。
 新建奎光阁记。清·许光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汪氏修谱简史
家谱的起源和发展
诏安的由来
漳州诏安纪行:省尾有南诏,胜似潮州城!
9.沈
山西洪洞苏堡《刘氏宗谱》序陈廷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