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时期——明清

明清(1368——1840)中国社会处于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主要经历了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16——1912)(注:本章只涉及中国古代史,故至1840年),共400多年的历史。其阶段特征是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我国今日的疆域基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农耕文明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并表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现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民族关系上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于世界,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对外交往上从政府的主动交往到逐渐闭关锁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

接下来历史罗带大家走进高考,解读高考历史系列《重磅出击,直指高考——历史就那么简单》第十六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时期——明清》。

明朝(1368——1644):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上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组织;明成祖设内阁;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选官上八股取士;

经济:

农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棉花广泛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出现斗彩瓷和五彩瓷。


商业:实行海禁政策;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商帮和会馆;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外贸也逐渐萎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思想:

儒家思想遭到批判,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如李贽。

文艺:

元末明初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明代书法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文人画成就杰出,如唐伯虎。

科技:

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明朝中期铜活字得到应用;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

军事:

明朝中后期,海防松弛,倭寇乘虚入侵,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巩固了海防;中国开始面临西方早期殖民者的入侵,1553年葡萄牙占据澳门;

清朝(1616——1840):

政治: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

农业: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手工业: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珐琅彩。


商业: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开始闭关锁国,造成中国的落后

思想:

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文艺:

小说繁荣,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人画代表郑板桥;京剧出现并走向成熟。

科技:

《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军事:

17世纪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7世纪中期,当清军入关之际,沙俄也乘机入侵,康熙帝亲征,取得两次雅克萨战役的胜利,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知识迁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明万历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行。(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2分)

(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重视文化子女教育。(任3点3分);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商帮实力雄厚,拥有庞大资金的商人在各地经营大宗商品贸易和长途贩运,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等。(任3点3分)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

如需要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或看历史罗的系列讲座《重磅出击,直指高考——历史就那么简单》,可扫描下列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2018高考古代中国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选择题高分必看
通史专题 |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深化——明清时期【文字版】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农耕立国: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的起源
周朝的商业
高考历史选择题不失冤枉分:记牢这些常见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