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恩母亲节 | 一哭二跪的“感恩教育”骗过了多少校长?教会孩子感恩只需学会这三招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属于天下母亲的节日。我们的母亲承担着生育、教育孩子的责任,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正直勇敢的少年的背后,都有着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的母亲。在此,校长会祝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也借这个机会,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谈谈“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网络上一度是一个负面的词汇,这要归咎于几年前风靡中小学的“感恩专题教育”。

相信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幅画面:讲师在上面歇斯底里地煽情呐喊,往往还要搭配煽情的音乐,在一片口号式的标语中,操场上爆发出一种运动式的、表演式的疯狂,学生、家长坐在操场上,集体抱头、哭成一片。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兜售“感恩教育”的产业。这些所谓的“知名教育家”,出场费通常十分高昂。一位工作人员称,一位“专家”一上午讲两个小时,即一场的价格是5万元,一天是4个小时,需要10万。

学校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甚至不惜高额出场费,引入第三方力量。然而,这却恰恰暴露了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

有过相关经历的人表示,这种洗脑式感恩在半小时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常态,最终在学生脑海里留不下半分印象。学校花了钱,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这才是每一位校长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

01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一直以来,感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漂母之恩》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在被封为淮阴侯后也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对每个人而言,懂得感恩,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对学校而言,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卢梭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为什么感恩的人更幸福?与表达感恩不相容的一种个人倾向是社会比较,尤其是与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人相比较的潜在倾向。心怀感恩的人很少会妒忌他人。充满感恩的人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其他人也会更喜欢他们。更重要的是,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过去一直感恩他们的人。”

但在现实中,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给予了太多的爱,他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把所有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渐渐地,他们开始缺乏同情心,变得冷漠、自私、不懂得感恩和珍惜,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和压抑。

即使有些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甚至进行了打鸡血式的演讲,在拥抱、下跪、洗脚的感恩三连中,营造出了一幅母慈子孝、浪子回头、痛哭流涕的动人场景,但活动过后,大多数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嘴巴上,没有内化到心里,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这样的感恩教育意义何在?

02

感恩教育从生活出发

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这本书或许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安利柯和父亲乘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去看望父亲几十年前的小学老师:真正的感恩教育是铭记,心底里永远记着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与善良;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朱里奥心疼爸爸工作辛苦,在寒冷的冬夜家人都睡熟后起来在煤油灯下偷偷替父亲完成抄写工作:真正的感恩教育是心疼,对父母的辛劳深深地体谅与共情,并且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分担;

《感恩》里安利柯生老师的气,用不满的语气向爸爸抱怨,爸爸却严肃地告诉他老师是仅次于父母的,对你人生最重要的人,要像爱戴父母一样尊重爱戴老师:真正的感恩是包容与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所以,感恩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德育,让学生接触生活、亲近生活,接受生活的磨练,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在生活中构建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德育理念。

只有受恩于生活,才能知恩与感恩于生活。

做好感恩教育,学校更不要好高骛远,要让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感恩,做好一件件与生活相联系的小事都是感恩的表现。

03

三大途径是感恩教育的关键

许多学校会苦恼于感恩教育的实施面狭窄,其实只要抓住三个关键途径,感恩教育就能由难到易。

一是利用班会课,在课堂实践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班会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功能,切忌空洞地说教和空喊口号,这样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感受的,应该设置相应的感恩情境,即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看客与旁观者。

二是利用节日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心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不擅长说爱和表达,这也是导致行动难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使用活动作为载体,沉甸甸的感恩之情的表达得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引导学生学会跨出第一步。

三是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强化和巩固学生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三两次的活动和课堂实践中,那样只是将感恩教育进行“花样化”,相反地,这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教育,需要不断地强化和巩固,所以在基本操作面上应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尤其适合感恩教育与表达的日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一张小小的纸条、一份感激的心情都能让人如沐春日柔风、冬日暖阳。你的学校有哪些活动呢?在此,校长会选取了一些学校的活动案例,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温馨与浓浓的爱。

北京市第四中学

“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教育

著名的北京四中,从来没有专门组织过针对感恩教育的活动。

四中认为,感恩教育是一种体会和感悟,因为懂得感激他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发生”,不会通过一两次形式化的活动而获得,必定是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感悟到的。而学校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例如,前不久,有个学生给学校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是因为他在打篮球时受伤,因为害怕家里担心和不能继续训练,而拒绝去医院,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第一时间叫了救护车,并陪学生到医院挂号、拍片,最终因为治疗及时,学生的腿得以恢复。事后,他非常感谢老师的“当机立断”,不仅挽救了他的腿,还留住了他的“篮球生涯”。

四中的感恩教育就是这样,不刻意、不拘泥于形式,“润物细无声”。

北京小学

感恩教育是“四自”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共和国同龄、与首都同名的北京小学,自建校起就集学生的吃、住、学为一体,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公立寄宿制小学。

六岁的孩子离开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来到学校独立生活与学习,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学校该怎么教育和管理,才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家长们安心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有效的寄宿管理办法。

学校明确提出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四自”教育宗旨,坚持“慢养、顺养、牧养、素养、调养”的“五养”教育理念,将童蒙养正教育贯穿于寄宿教育的全过程。

其中,感恩教育是学校寄宿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每月第一个星期五的中午,全校一千多名学生会一起为本月出生的所有孩子过生日,集体唱生日歌。学校还为过生日的孩子准备了生日面,为他们戴上写有“羔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字样的生日帽,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香港培侨小学

让学生真正做一回父母

香港培侨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课程,该课程曾获“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

在孩子一年级入学时,学校就设置了为期一周的“蛋爸妈”的角色扮演活动,这是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单元学习课程。学校为之隆重举行“授蛋仪式”,每个学生都从校长手中接过一枚鸡蛋,成为“蛋爸爸”或者“蛋妈妈”,肩负起照顾“蛋宝宝”的责任。在教师的见证下,每个学生都签署了“领养书”,上面印有蛋宝宝的领养日期、领养人、见证人以及一周内要好好保护蛋宝宝的承诺。

在“授蛋仪式”之前,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对学生阐释了父母育儿应有的关怀与责任,并取得了家长对活动的配合。在“授蛋仪式”上,学生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蛋宝宝,承诺在一周之内要给它居所,在家在校都把它带在身边,绝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心灵上第一次感受到“我当上了爸爸/妈妈”关爱孩子的感觉。

按照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记录自己为蛋宝宝做了什么,记录自己的心情。他们大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和蛋宝宝玩耍、说话、讲故事、唱歌、跳葵等场景。有个学生不小心让鸡蛋掉到地上“夭折”了,按照规则,蛋宝宝不能复生,也不能补领。这个学生就带着忧伤悔恨的心情过了一周,他记录了自己对蛋宝宝的伤心、悔恨和思念之情。

一周后,学校组织“蛋爸妈”对自己的“履职行为”进行报告,当他们谈到自己整日如何想方设法保护“蛋宝宝”,特别谈到当“蛋宝宝”遇到“危险”如何设法保护时,教师就及时将学生引导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辛劳及对子女的关怀上,鼓励学生写出报答父母的计划。

这种课程活动重体验、重细节、重总结,拒绝空洞说教,让每个受教育个体融入其中,通过体验实现道德教育内化,取得水到渠成的育人效果。这些活动是值得内陆德育工作者借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章程(范本)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中学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处处有生活处处有德育
一个校长的教育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