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知识:人体十二经络的分布和循行


经络

经络和脏腑一样是人体结构和功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和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所属的经脉,脏于腑之间以及脏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其干叫经,分支叫络,精与络连成一个纵横交错、沟通里表上下、联系全身的联络网。

经络分正经、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左右对称,即手三阳和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各分属一个脏腑,通常把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

经络的生理病理

经络的生理机能是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它是脏腑外络节肢、通里达表、运行气血联系全身,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菜都必须依靠气血的濡养于经脉的联系,方能发挥各自的功能,并互相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病理的情况下,经络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关。外邪侵入机体,如经气外卫作用失常,病血就沿着经络的通路而传入脏腑。

十四经脉都有一定循行部位,除任督二脉外,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是左右对称的,而且有一定的连接、轮回、承续。任脉起源于从会阴走向肚腹面至承浆。督脉起源于长强穴至百会穴下行和承浆汇合。

十二经脉运行及位置程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与主治:

手三阴经

手三阴经从胸部开始经上肢屈侧循行到手部与三阴经连接。一般胸部的病症以去手三阴经的穴位来治疗。

一、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体表循行于锁骨外侧下方的中府穴,沿上肢屈侧面的挠下行,止于大拇指挠侧的少商穴与阳明大肠经连接。

主治:肺、胸、咽喉、热病、自汗、盗汗、消渴以及本经经过部位的病症。

二、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经三焦,体表循行始于乳头外侧的天池穴,沿上肢侧正中下行,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与手指三焦经连接。

主治:心、胃、胸部病、神经衰弱、大脑发育不全、哮喘症候以及本经所走部位的病症。

三、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经络与小肠,体表循行路线始于腋窝的极泉穴,沿上肢曲侧面的尺侧下行止小拇指挠侧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连接。

主治:心胸部位疾病、神志病、大脑发育不全、神经衰弱、中风不语。

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部起始经上肢侧循行到头部与足三阳经连接。一般头、面、眼、耳、鼻、咽喉部及热病,可取手三阳经的穴位进行治疗。

一、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肠络于肺,体表循行始拇指挠侧商阳穴,沿上肢侧面上行顺次经过肩峰、颈、头部与人中穴处交叉,止于对侧鼻翼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治:前头面、口、舌、齿、眼、鼻、咽喉等部位的病,发热病可取三阳经穴位治疗。胸腹的如胸膜炎可取曲池穴有显效。风疹、高血压及本经所经过的部位的病症。

二、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经络于心包,体表循行始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沿上肢侧面的正中上行至肩循颈外侧经耳后过颞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主治:侧耳、眼、胸肋、发热、风疹、便秘及本经所经过的病症。

三、 手太阳经属于小肠络于心,体表循行始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上肢伸侧面尺侧上行,循肩胛经颈上行至颊止于耳前听宫穴,与足太阳膀胱经连接。

主治:肩胛、颈、头、耳、眼、咽喉、神志、发热、腰间及本经所经过的病症。

足三阳经

概念:足三阳经从头部开始起始于躯干下行于下肢循行至足部三阴经连接。一般头、面部病症:发热、神志等病,可以取足三阴经的穴位来治疗。

一、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胃,体表循行于眼眶下的承泣穴,沿颧部至口周循大颌骨体至下颌角前分成两支,沿耳前上行至额角方的头维穴;一枝沿颈前外侧下行经锁骨上窝胸腹前面及下肢前缘面下止于脚次趾外端的历兑穴,与足太阴脾经连接。

主治:前头、面、口、齿、咽喉、胃肠、神志、高血压、贫血、白细胞减少、身体虚弱及本经所经过的部位病症。

二、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体表循行始于眼内眦旁的睛明穴,上行沿头顶至枕部下行,循颈后脊柱两侧及下肢后面至外踝后方沿足外侧止于小趾外端的至阴穴与足少阳肾经连接。

主治:眼、头顶后头、腰脊部位的病症与经的俞穴相交脏腑、腹病。神志、胎位异常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病症。

三、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体表循行于眼外眶旁的瞳子髎穴经过前颞部,然后下行于胸腹侧及下肢的外侧止于第四趾的外侧的足窍阴穴。

主治:侧头、眼、耳、胸肋及肝胆的疾病,神志、发热、美尼尔综合症,脚气、便秘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从足部起始循行下肢内侧上行经腹到胸与手三阴经连接,一般腹部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病症可以取足三阴经的穴位治疗。

一、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体表循行始于足拇指内侧端的隐白穴,沿足内侧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及大腿内侧前缘上行,经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腋下,肋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主治:胃肠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各种贫血,双腿水肿,以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二、 足厥阴肝经衙于肝络于胆,体表循行始于拇指外侧端的大敦穴,沿足内侧循小腿上行,经大腿内侧正中线行于外阴部,经小腹侧止于乳下第立肋处期门穴与手太阴经连接。

主治:肝(包括高血压、头痛、失眠、多梦、等症)胆病、泌尿生殖系统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疾病。

三、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体表循行始于足心的涌泉穴,沿足内侧内踝下后方上行,循下肢内侧的后缘,上行至腹胸伴行于正中线旁。止于锁骨内侧端后缘下方俞府穴与手厥阴心包经连接。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病、神精衰弱、喉、胸、腰部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任脉和督脉的循行与主治

任脉体表循行于外阴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的会阴穴沿胸中线上行止于颌唇沟的承浆穴与督脉相交,任脉总管全身阴经的作用,为“阴经之海”。

主治:头面、咽喉、心肺胃肠泌尿生殖发热神志失眠发育不全,白细胞减少,身体虚弱,神精衰弱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督脉体表循行始于尾骨尖下端的长强穴沿背部正中线上行循头顶,下中过前头部止于上齿龈处的龈交穴与任脉连接。督脉有总督全身阳脉的作用,为阳经之海。

主治:头面咽喉心肺,泌尿生殖,发热神志失眠,大脑发育不全白细胞减少,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诼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十二经络在人体体表分布的规律

在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均”到的面部,故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分布颊部,足太阳经分布后头,前额及头顶部,诸阳之会的代表穴位“百会”。

在躯干、手足三阳经均分布在前面,足三阴分布于胸腹,手三阴经分布于胸。

足三阳经中足阳明经分布于胸腹,足少阳经分布于躯干侧面,足太阳经分布背面。

在下肢足三阴经分布内侧,三阳的前后分布与上肢基本相同,只是在小腿的下段厥阴与太阴的位置互换,足阳明经分布在前侧,足少阳经分布在外侧,足太阳经分布在后侧。

掌握这个大致规律,对于针灸、按摩在诊断治疗前有一定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名词词典》_经络_中医世家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秦伯末揭秘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_十二经脉,中医学家秦伯末,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讲堂
十二条经络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十五)
中医名词术语最全解释-经络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