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雪林《论郭沫若》
userphoto

2024.01.18 天津

关注

苏雪林(1897年3月26 日 -1999年4月21日,享年102岁),女,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36年,鲁迅逝世,苏雪林阻止蔡元培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对鲁迅进行人身攻击,对他文学事业个人品德所有行为进行全盘否定,持续辱骂鲁迅达半世纪之久。1949年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晚年在台湾,政治倾向保守,在岛内配合查禁自由主义书刊。代表作有散文集《绿天》。

郭沫若这名字,自五四以后,总是热辣辣地被学生挂在嘴边。女学生最熟悉的是冰心,男学生最熟悉的就是郭沫若和鲁迅了。

在出版事业不发达的中国,他人用了全副精神来写作,往往不会受人欢迎,郭氏粗率地写的自传《我的幼年》、《创造十年》,一个中学生也写得来,竟动辄销行数万册。他人在翻译上偶有不经意的错误,或创作上技巧不甚成熟,便会引起许多嘲讽,把名望葬送了;郭氏即使把西洋名著如高尔斯华绥的《银匣》和施托姆的《茵梦湖》译错得连篇累牍,或在自作诗歌上,留下许多瑕疵,一样有大量的人要读。考古学者辨别古书的真伪,比较材料的异同,穷年累月,才敢发表数篇心得,郭氏写了一部证据不大充分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居然想把胡适、顾颉刚都打倒,社会上却无数人捧为杰作。

凡此种,每令我百思不解,究竟郭氏真是天才人物呢?还是文化界也如政治界,原有许多幸运儿?郭氏便是这些幸运儿中间的一个呢?恐怕他之善于投合时代潮流,看风转舵得快,是大有关系。

郭沫若本是日本医学生出身,一九一九年在上海《学灯》发表长篇新诗《凤凰涅槃》、《天狗》、《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等。在南方文坛上露了头角。以后回国与郁达夫、张资平等办《创作季刊》,一九二三年出版「女神」,遂一跃而为文坛明星之一了。

虽然郭沫若是幸运儿,但他的成功也有相当的条件。他的《女神》之惹起诗坛注意,有以下的原因:

一则他的诗直抒情感,把握住了文艺的真生命,而且表示原始的粗野精神,合乎青年人的脾胃。

当时北方诗人如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欲以诗为宣传人道主义的工具。胡的《人力车夫》,沈的《耕牛》,刘的《学徒苦》都是从汉乐府和杜甫、白居易新乐府化出来,音节既不及古人,也不能别开生面。有过读《三别》、《三吏》、《卖炭翁》的经验的人,读他们作品,不见得会发生什么兴趣。而且这种婆婆妈妈的口吻,也不是富有反叛天性的青年所乐听的。

青年所渴望的是抒发单纯情感的作品,像白热似的恋爱、大红色的喜欢、深黑色的悲哀、熔崖喷薄似的愤怒、狂风景雨来时似的破坏之快感,一切热烈的、奔放的、自由的,才为他们所接受。

像他的《女神》,全部作品都是大气磅礴,生机洋溢,纵笔所之,不受一点拘束的。如「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的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天狗」)「无限的太平洋鼓奏着男性的音调!」(浴海」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   

这种雄浑的「男性音调」在当时果然使久困于女性文学中的青年,惊奇与喜悦。

二则他的诗歌颇包含哲理。正如宗白华称他道: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深厚。不像现在的新诗一读就没意思了。郭沫若喜欢研究泛神论哲学,他的诗都有泛神论哲学的韵味。今天虽看来肤浅,但当时已经足以震撼一代人。

三则他的诗具有浓厚的西洋色彩,既不学传统的起承转合,也不学新诗的分段,章法特别。又多用西洋典故,如凤凰涅槃用的不死鸟,又如贝多芬、卡莱尔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很感新鲜。

但郭沫若的诗,有很多缺点。一是用笔太直,缺乏含蓄。二是结构太单调,不知变化。如《凤凰涅槃》,凤唱完了,凰唱,凰唱完了,群鸟唱,但都是一个调子,一种句式。

三是郭沫若诗的句法词法每不修饰,常有笨拙、粗疏甚至不通之感。

或许是因为他的旧诗底子太坏之故。他的旧诗我读的很少,但在《三叶集》里看到几首。

《春寒》中,“儿病依怀抱,咿咿未能谈”,孩子尚不会说话,则何有“谈”?感觉不通。

《别离》中“残月黄金梳,我欲掇之赠彼姝。彼姝不可见,桥下流泉声如泫。”泫是露水的意思,从未有用于形容声音的。

又如《venus》:

我把你这对乳头,

比成着两座坟墓。

我们俩睡在墓中,

血液儿化成甘露!

我们俩指的我与维纳斯,试问维纳斯能睡在自己的乳上吗?

又如《火葬场》:

我这瘟颈子上的头颅

好像那火葬场里的火炉;

我的灵魂呀,早已被你烧死了!

哦,你是哪儿来的凉风?

谁的脑袋不是在脖子上呢?瘟颈子三字实在多余。

至于郭沫若译诗,将西洋名著译得毫无生气,死板生硬,实在造孽不浅,我也不多举例了。

五四后不久,郭沫若又以古代王昭君,卓文君写了几个戏剧,自称历史剧,其实这种借古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宣传思想的,其实应该叫做教训剧。有人戏称他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是“妇女解放宣言词”。

郭沫若这种教训剧,浅薄得可怜,《王昭君》中有王昭君骂汉元帝,什么你身居高拱的人,也懂得百姓之死活吗?一个一千年前的宫女,怎么可能会有这种进步思想?

这种所谓的王权反抗论,往往概念化得厉害。

除了思想的浅薄外,台词的粗鄙也令人难耐。

《湘累》中屈原说道:

从早起来,我的脑袋便成了一个灶头;我的眼耳口鼻就好像一些烟筒的出口,都在冒起烟雾,飞起火星,我的耳孔里还烘烘地只听着火在叫;灶下挂着的一个土瓶——我的心脏——里面的血水沸腾着好像干了的一般,只迸得我的土瓶不住地跳跳跳。

想不到那样一个楚国贵族大诗人屈原,能说出这样的话?有人说郭沫若烟火气太重,看来不错。

《卓文君》中,桌王孙说:

我们蒙受皇帝皇帝的排泄物 那不是屎尿,是龙肝凤胆。

比喻小人拍马屁,有很多比喻方法。何必一定要用吃皇帝屎尿来比?这种比喻切不切?中国历史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凡是文学家,要使一切事物美化,郭沫若却专使丑恶化,真是糟践艺术。

郭沫若对戏剧并无研究,读了几本就抄袭。如《王昭君》,汉元帝亲吻毛延寿砍下的头颅,则直抄王尔德的《莎乐美》。模仿不是不可以,这样生吞活剥,真让我为西洋名著喊冤。

郭沫若鼓吹浪漫主义之功,这是不可否认的。他的《女神》虽艺术不高明,但确实有浪漫主义气质。他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茵梦湖》也是浪漫主义。后来他花费力气译了歌德的《浮士德》,虽出版较晚,但对于中国文坛影响之巨大自不待言。虽然创造社提倡唯美主义、浪漫主义,但他们自己的创作并不美,之所以能风行,是因为年轻人浅薄。

在文艺标准尚未确定的时代,那些善于自吹自捧的、作品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粗制滥造又产量很丰的作家,最容易为人注意。所以创造社成为五四后主要潮流之一;有夸大狂和领袖欲发达的郭沫若,为一般知识浅薄的中学生所崇拜;善写多角恋爱的张资平,为供奉电影明星玉照,棒女校皇后的摩登青年所醉心;而赤裸裸描写色情与性的烦闷的郁达夫则为荒唐的中国人所欣赏。

创造社本是视为“个人主义”“颓废主义”,却忽然转向革命,大谈无产阶级文学。这跟创造社几个领头善于投合风潮有关。郭沫若在五卅运动前两年就说要打倒资本主义毒龙。他的善于投机、不择手段真是叹为观止。当时就有人指出他们只不过好出风头。其实创造社这班人,口口言无产阶级,其实自己还是过着小资产阶级的糜烂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沫若的诗
【转载】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
郭沫若《女神》赏析
从《天狗》到《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诗歌风格有哪些转变?
共感的整体:郭沫若的浪漫精神及其衍异丨刘奎
【名家 · 观点】敬文东:现代汉诗写作中的七种表达之易与新诗之达难达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