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要守住灵魂

唐朝是个诗酒年华的浪漫时代,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风流诗韵,有这样一位诗人,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诗词文采更是与李白杜甫齐名。

这样的人本来可以有大好前途,却近乎30年间都住在青楼,即便整日留恋美色,却也守住了自己的独特灵魂,让后世之人敬仰。

一首《阿房宫赋》流传至今,这就是23岁的杜牧写出的文章,虽然只是进士,却拥有状元的底蕴,让人惊呼“天纵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杜牧的传奇人生。

年少立志入官场

作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出身高贵,乃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在家中排行十三,所以被大家习惯性称为“杜十三”,家中世代为官,颇有名望,其祖父乃是有名的政治家,中唐时期的三朝宰相。

拥有着显赫的家世,祖上又有杜甫这样的大文学家,杜牧的见识自然比别的人广很多,少年的他就心系家国天下,虽然不能亲自赶赴沙场,却也时刻关注着前方战事。

受到家世的影响,杜牧爱好读书可并不会死读书,致力于对当时社会有用处的实际理论。

晚唐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唐宪宗征讨藩镇,大唐天下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是太平盛世。杜牧不愿只是安身自保,特意去学习兵法。

靠着显赫的家世背景,杜牧的生活衣食无忧,开始一门心思研究军事理论,他熟读兵书,将《孙子兵法》研究了很多遍,还得出了很多自己在军事上的见解。

凭借着对《孙子兵法》做的很多注释,加上对前方战事的揣摩和作战策略,让他开始慢慢地崭露头角,那些军事见解被宰相李德裕采纳后,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岁出头的杜牧,开始在大唐文化圈里大显身手,《阿房宫赋》流传至今,也成了杜牧进入仕途的投名状,这都得益于他今生的贵人——吴武陵。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代名士吴武陵在洛阳当地很有声望,偶然间看到杜牧写下的文章后,连连称奇,顿时被杜牧的才气和胸襟所震撼,当即决定,一定要让杜牧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朝廷所用。

此时,正是科举选拔人才的时候,吴武陵找到了当时正在主持科举的崔郾,向他举荐杜牧,并表示杜牧是能当得起状元之名的大才。

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当时正担任太学博士,酒席之上二人相见,吴武陵与崔郾谈起此次科举之事,说着说着就聊到了杜牧,吴武陵对杜牧一顿夸赞,还拿出他写的《阿房宫赋》来让崔郾品鉴。

能得到吴武陵如此夸赞,崔郾也很是好奇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才能。可当他看见那篇《阿房宫赋》的时候,便被文章中所蕴含的气韵所震惊,词语精妙、含义深厚,写这篇文章的人果真当得起状元之名。

崔郾十分清楚吴武陵的意思,也不好驳他的面子,便将自己的境况如实相告,原来,状元是谁这件事早就已经定好了,没有办法更改,但也表达了自己对杜牧这篇文章的高度赞赏,和吴武陵商量之下,给了杜牧一个进士第五名的名次。

回到酒席上后,身旁的同僚问起刚才二人谈话的事情,崔郾只好解释了一遍,谁料那人却说,杜牧此人才气颇佳,可风流成性,经常出入烟花之地、流连风月场所,品行未必如才气那般好。

听了同僚的话,崔郾左右为难却也没办法,表示自己已经答应吴老先生了,哪有再毁约的余地。

就此,杜牧在吴武陵的举荐下,正式地步入仕途,准备在大唐官场上大展宏图,一举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想着,那些挑灯夜读研读兵法的日子总算没有白费。

风流不误才学

杜牧虽然中了进士,但他在官场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远远不敌他在大唐文化圈的地位,不久后就被外派去做了幕僚,这一去就是五年之久。

杜牧去的是南昌观察使沈传师的家,可巧的是,二人私交甚好,杜家和沈家乃是世交,这样一来杜牧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却也乐得自在。

让他日日留恋沈传师家的是一位歌女,名为张好好,此女生得闭月羞花,唱歌时又别有一番风韵。

杜牧第一次见到张好好时,便被这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所吸引,她的美貌、才学以及动人的歌喉都深深地吸引着杜牧,让他再难忘记。

这样美丽动人的女子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等到杜牧想要下定决心表白心意迎娶张好好时,她却已经先一步嫁给沈传师做妾了,为此杜牧惋惜不已

等到多年以后再见到故人张好好时,她已经不再像当年那般美艳惊人,而是流落街头做了一名卖酒女,故人重逢,让杜牧的内心生出万千感慨,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也是他其中一首代表作

这部作品被后世之人所欣赏,不光是杜牧的文采秀丽,更是因为他的书法别具一格有大家风范。《张好好诗》的真迹被后世各代人所珍藏,宋徽宗、乾隆等人都对此诗青睐有加。

文采上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书法上的造诣被世人评为“颜柳之后”,有了这两个称谓,杜牧在文坛上的地位便不容小觑。而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流连秦楼楚馆纵情声色时留下的。

除了《张好好诗》,还有著名的《杜秋娘诗》等。流传千古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出自杜秋娘之手。

只不过美人虽貌美,却没有抵挡住命运的捉弄,一曲《金缕衣》让杜秋娘被唐宪宗看中,封为秋妃,可惜天性太过聪慧被迫卷入权力的斗争中。二人再相见时,杜秋娘已经被贬为庶民、流落街头了。

仕途虽然不顺利,可一想到能日日流连烟花之地,杜牧的心情也没有那么糟糕了,他的独特性情使得他对那些烟花女子格外怜爱,不管走到哪,都要到当地有名的秦楼楚馆享乐一番才行。

他放浪形骸的爱好无人不知,当他到湖州游玩的时候,当地刺史便投其所好,找来当地所有有名的妓女来让杜牧挑选,可杜牧一个都没看中。

后来当地刺史特意为他搞了一场美女秀场,全城有姿色的女子都集中到一处,让杜牧来挑选。饶是风月场老手,杜牧也没有见过这阵仗,可他也没有挑花眼,反而对一个刚刚十几岁的女孩很是喜欢,甚至与她定下了十年之约的承诺。

十年之内杜牧来到湖州当官并娶她为妻,十年之后如若杜牧没有来湖州,女子可以嫁人。可直到这场爱情的期限到来时,杜牧也没能如愿来到湖州,女子便嫁了人。

多年后,又是物是人非的辛酸情境,昔日风流潇洒的杜牧已经年近半百,天命之年感慨甚多,又想到当年选美时遇见的窈窕少女已经嫁与他人,杜牧提笔写下《叹花》,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境。

半生时光都付与青楼,可从他的诗词中却能体会到,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他的灵魂从未堕落。

失意的仕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杜牧也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生涯会如此地坎坷。他家世显赫、少年得志,前半生太过逍遥的杜牧到30岁时便开始体会到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苦涩。

在甘露之变中,无数官员被牵扯进来,多少家庭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妻离子散,杜牧当时被调任洛阳才幸免于这场灾祸,可目睹了这场流血事件后,杜牧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肆意风流的少年郎了。

会昌二年,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原因不详,有人说他是受到宰相李德裕的排挤,才会难以升迁,毕竟李德裕对杜牧总是流连烟花之地的行为感到很是不满。两家虽是世交,杜牧年少时写过的兵法策略李德裕也很是欣赏,但官场就是官场,任何人都不会例外。

按照常理而言,杜牧这样的家世背景,还有他令人羡慕的才华,他该是在朝堂之上大展身手才是,那些年少时读过的兵书怎么会派不上用场呢。

所以就有人认为是因为杜牧的性格太过潇洒,与官场的风气实在是不搭调,才导致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

究其原因一定是复杂的,但肯定无法排除政治因素。当时朝堂之上,正面临着李德裕与牛僧孺之间的对峙局面,即“牛李党争”而杜牧与牛僧孺的关系很好,也许被李德裕认为杜牧站在了牛僧孺那边,故而排挤。

客观上判断杜牧的性格,他其实是大概率不会在朝堂之上选边站的,20岁就能写出《阿房宫赋》的人,怎么会拘泥于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呢,他只是纯粹地想要有点政绩罢了。

几经辗转,杜牧后来还是回到了京城,但待了不到一年,就陷入到了俸禄太低以至于无法养家的窘境当中,多次上奏请求外放湖州刺史。

不光是因为俸禄问题,毕竟湖州还有一位美艳少女在等着他迎娶,但也有人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杜牧认为自己在朝堂之中已经没办法再有所建树了,故而决意离开。

到了湖州以后,杜牧以文会友,结交当地名士贤才,过上了他喜欢的那种闲散似神仙的快活日子。

没过几年,杜牧的官职又有调动,此时的杜牧也许已经无心功名利禄,闲暇时间去重新翻修的樊川别墅,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而他也在公元852年病逝在了这里。

在死前,杜牧自己撰写了墓志铭,而后闭门在家,拿出此生写过的文章,将一大半都烧掉了,令后世人惋惜不已。

总结

杜牧一生,前半生风流潇洒、少年得志,后半生却大多时候在失意中度过,这里面有历史的戏剧性,也有杜牧本身性格的原因。

他的诗歌与文章中的文采令后世人惊叹不已,虽然许多诗都是写于烟花之地,但并没有让人忘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质。

他是晚唐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一己之力照亮了半个文坛。于秦楼楚馆间把酒言欢,世人只看到了他的放浪形骸,可欢笑的背后又有几抹悲凉呢。

关于传奇诗人杜牧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评论区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了50岁,青楼睡了30年,齐名李杜:守不住肉体,但也要守住灵魂
风流恰如杜牧,赢得青楼还有超多绯闻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才华光耀晚唐 风流名传千古
晚唐杜牧:风流,从来不是我的全部
写清明诗的杜牧 活着写下自己墓志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