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微型诗的审美特征

浅论微型诗的审美特征

 

从篇幅的角度看,新诗向有长诗、短诗、小诗之分,近年又出现了微型诗的提法,而且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诗歌文本。然而,对微型诗独具个性的审美特征的研究,至今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此笔者冒昧论之,以期抛砖引玉。

对微型诗这一概念的阐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微型诗是指行数和字数都较少的现代诗,行数字数均无严格限制,一般认为行数在十行以内,而字数在一百字以内;狭义微型诗,则是指三行以内,不超过三十字的小诗。

此处要探讨的是狭义微型诗。上述关于狭义微型诗的定义已得到诗界的普遍认同。这就是说微型诗这个相对独立的诗歌文本,已成为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换言之,即微型诗的表层结构已基本趋于固定。微型诗的,从形式上确定微型诗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特征的新诗体三行以内三十字左右是诗界普遍认同的微型诗的行限与字限。行限为绝对限,字限为相对限。如《高台跳水》,全诗四字,无疑符合字限要求,但由于排成了四行,因而不能叫作微型诗:

    这种三行以内的微型诗古已有之,如上古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代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等等。

    国外诗歌中也有不少这种三行以内的微型诗佳作。如:

    法国诗人儒勒·列那尔的《蝴蝶》:

    这封轻柔的短函对折着

    正在寻找一个花儿投递处

    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的《温泉关口墓志铭》:

    过路人,请传句话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托,我们躺在这里。

    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呈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北欧诗人拉斯·努列的《这条路也许》:

    这条路也许

    不通向任何地方

    但有人从那边过来

    在微型诗作为一种独立文本之前,现当代诗人已有不少非自觉创作的微型诗作品。如北岛的《生活》:“、孔孚的《大漠日落》:“/”……此时诗人们的创作还不是一种对诗体的自觉,只是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而已。把微型诗当作一种独立的诗歌文本,广大诗人积极自觉地进行微型诗创作实践,还是近几年的事。

    在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微型诗以三行为限的理据。为什么刘邦的《大风歌》(23)可按当今诗界的定义称为微型诗,而王之涣《登雀楼》这种五言绝句(20)却不在微型诗之列呢?这是因为这种五言绝句在行数上超出了这个限。那么,为什么要以三行为限,而不以四行为限呢?

    这得从起承转合说起。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开头;承:承前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发表议论。一般来说,三行内的诗歌无法全面实现这一章法,因而在写作上与四行及四行以上诗就有了诸多的不同点。这种三行以内的微型诗,在结构上则可以不拘囿于起承转合的程式,甚至故意逃避这种形式。

    微型诗可以由一个单句构成,如一行诗《人生》:“一次无归期的单程旅行”(长河);二行诗《贞洁女人》:“勒紧裤带/过日子”(王豪鸣);三行诗《礁石》:“海洋中/最最牛的/钉子户”(陈斌)等;也可以由一个复句构成,如傅天琳的《偶像》:“偶像之所以高大/是因为崇拜者匍匐着”(因果);陈德的《千里马》:“无论你跑多远/最后  总要寻一块/歇息的  草地”(条件);南浦《有的人》:“有的人  一周有七个昨天/有的人  一周有七个今天/有的人  一周有七个明天”(并列)等。也有一些微型诗在第二句增加的语句,用第三句实现,或者在末句实现,这其实是通过句子压缩而成的微型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型诗。

    对微型诗进行行限、字限是文本构建的需要,也正是这种使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闻一多先生曾把诗歌创作中追求格律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但他说: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做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有限制便有反限制,正是在反限制中产生技巧和艺术。正如歌德所说:“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

    刘聪美说:“在考察微型诗的文本特征时,应当而且必须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微型,二是''微型是形式,'是本质。

    微型诗,作为诗,它除具有其它形式的诗歌所具有的所有特点外,还有其独具个性的特点,即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于微型诗的审美特征,穆仁认为微型诗是行数最少、表现最精、诗意最浓,以只言片语夺人心魄的最高艺术,并进而概括为语言上的精炼,形式上的精致,含蕴上的精妙。刘静在《论微型诗》中说:任何一种内容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获得一种新的美学价值,片言只语征服读者并非易事,应该说,微型诗已形成了情绪符号化、意象动画化、字词精品化、手法联想化等文本特征。尽管表述方式不一样,但从精神内核上看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是微型诗最根本的审美特征。正像甲也所言:微型诗受自身所限,不仅要去芜杂,更要摒弃铺陈。凝练,凝练,还是凝练。虽未必字字珠玑,但只有多一字嫌长,少一字嫌短者方为上品。

    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考察微型诗的审美特征。

    一是以小见大。用滴水看世界,微尘见大千来形容微型诗是很恰当的。微型诗画面单纯,但景不盈尺而游目无穷。如蔡培国的《迷惘》:

    一只鸟

    跳出樊笼 

    找不到天空

    你认为此诗就是写鸟吗?你不觉得它所反映了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吗?你不会由此还联想到有些在某种旧体制的樊笼里禁锢久了的人,他们虽一朝挣脱羁绊,“跳出樊笼”,却又顿感无所适从、无路可走的情状吗?一支洞箫牧笛发出的却是黄钟大吕之音。

    二是标题入诗。即标题成为诗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标题入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标题与正文构成拟喻式判断,如董培伦的《夕阳》:“一天的句号B.标题为叙述主体,如厉腾凯的《压路机》:“有什么意见/请到轮下来提”。C.标题为对话客体,如长春老藤的《稻草人》:“庄稼都坐车回家了/撇下你孤独地/站在旷野里  数星星

    三是空格提顿。微型诗由于行数所限,因而即使因表意或抒情的需要须作强调停顿,也无法通过提行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诗人们便以空格的方式代之。如宁曦音的《亭》:

    以鸟的姿势  站立

    以云的思绪  飞翔

      是我的四面  八方

此诗便是通过空格实现强调停顿,以凸显节奏的。

这种空格提顿还可以收到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如荷风的《故乡的窗口》:

    红的  太阳

    黄的  稻浪

    蓝的  远方

诗句中的三个空格不仅起着提顿的作用,它还影响着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如果没有空格,这三句诗便是以三个名词为中心的独词句,红的黄的蓝的分别是太阳稻浪远方的定语;有空格,词语间除上述语法关系外还显现出另一种语法关系,即可以把红的黄的蓝的看作是字短语构成的主语,三句诗便成了三个名词作谓语的判断句。用独词句描绘画面有更强的蒙太奇意味,而判断句则对画面表现出更强的介绍语气。

四是意蕴复合。即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包含着两种意思,这主要体现为双关。

修辞学中的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修辞学上一般认为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谐音双关。即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在意义上亦此亦彼。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故意以“晴”谐“情”,给人以情思如梦之感。唐淑婷的微型诗《圆月》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一海碗浓得发稠的乡情/我用十五个夜晚饮尽/  又悄悄将它斟满?”其中,具有双关的修辞效果。

语义双关。即借用同义的词语来表达一个双关的意思。如钟霞的《蜘蛛》:“谢绝儿童上网!”“儿童均语义双关。再如王豪鸣的《贞洁女人》:“勒紧裤带/过日子。作为一个贞洁女人,从物质到精神她都必须勒紧裤带

其实,构成双关的因素还很多。结构关系两可也可构成双关(有人认为属于歧义)。如渔樵的《牛》:“它一使劲,地球/裂开一道伤口/此牛真牛。”“真牛”是一个偏正短语,由于“牛”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形容词,所以这个偏正短语既可以是“形+名”的定中式,也可以是“副+形”的状中式。作定中式解,“真牛”意谓“真正的牛”(不是假的);作状中式解,意谓“真正地牛”(确实厉害)。由于结构关系两可,“此牛真牛”变得语义双关,幽默有趣。兢山风影的《苍》(“草檐下/粮囤里/空空如也”)则呈现出另一种情形。它将字形与字义融合在一起,从而显现出一种机趣。诗中的“空空如也”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其中的“也”是语气助词,诗人却故意将“空空如也”曲解为“空空如'也’”。“仓”下偏旁“  ”,形似“乜”,中间加一“丨”便是“也”,故曰“空空如'也’”。

诗句分行有时会出现词与短语交合的现象,它们的结构关系既像合成词又像短语,因而产生出复合意蕴。如孔孚的《落日》:

    

   

此诗只二字,不分行则为圆寂,佛教的一种超越凡尘的静谧境界,有寂灭、解脱等义;而分行后则既可看成是圆寂一个词,也可看成是两个语素构成的短语。作短语时,绘夕阳之形,言世间变得万籁俱寂。排成二行,其意蕴是复合的。唐淑婷《鸟笼》(“/”)和《鞋》(“/)”亦属此类。

    五是词语置换。即用读音相同的字词取代句子、成语(或短语)中的字词,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如唐淑婷的《浪》:

    拍岸

   

   

拍案叫绝中的置换为,音在此而意在彼,真令人拍案叫绝!她的《落叶》也是如法炮制:“挥金//土。这不就是由挥金如土而来吗?

    六是超常搭配。这种超常搭配呈现出多种情形。一种是超常偏正结构,一种是超常述宾结构,一种是超常述补结构,我们可把这种句子的结构技巧看作是强化诗意的手段。

超常偏正结构,可分三种情况。

一曰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如邓芝兰《忆》:

    一枝很瘦的往事

    有幽香

    来自淡淡的故人

    很瘦的往事淡淡的故人都属于移就,尤其一枝……往事更是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在这里一枝所表示的不是实量,而是虚量。另如夏日,荷塘里举起一朵朵粉红的浪漫……”等。

    二曰反饰。即中心语与修饰语错位。如冰木草的《冬》:

    最先于雪之上

    盛开的一朵

    是梅的寂寞

若将一朵/是梅的寂寞改为一朵/是寂寞的梅,则索然寡味矣!另如月色江河的《中秋月》:“王维笔下的一粒红豆/落在谁的心头/都是一把刀子的锋利”,把一把的锋利的刀子说成一把刀子的锋利,从而使诗句更具有艺术弹性和张力。

    三曰副名结构。几乎所有的传统语法书都说副词不可直接修饰名词,然而语言事实却对传统语法提出了挑战。比如这个女孩非常阳光!”请问在这一表述中有什么样的语词能超越“非常阳光”这个副名结构短语?这种副名结构在微型诗里到处可见。如青叶的《遥望》:

    月光粼粼着停风的河

    思念摇得很轻  很静  很芦花

    随着波纹  缓缓靠岸

还如佚名的《爱情》:

天上飞的

水里游的

鸳鸯  最中国

很芦花、“最中国”便是副名结构短语。这种超常搭配的短语看得多了,我们便好像忘记了语法规范,反倒觉得这样说更显得用语经济、洗练、词约意丰。

    超常述宾结构,是一种错位的动宾搭配。如陈荣华的《斗笠》:

    斗笠是山村的屋顶

    无论晴天雨天  山里人

    都在屋子里种生活

    种生活这种搭配很有表现力。种生活+式,还有一种+式,如走向大海的蔚蓝,与走向蔚蓝的大海相比,优劣分明。

    超常述补结构,即用以说明谓语的补语超出常规。如任少云的《无题》:

    天,蓝得很高

    直到

    心头发慌

蓝得很高这种说法无疑是很新颖的,也是很有表现力的。与之相类的还如夜黑得很深刻等。

    诚然,在其它体式的诗歌里也常常使用这些技巧,但那是局部的,不像在微型诗里,技巧成为成就诗的关键,有时简直就是在“耍技巧”。虽然说对世界万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一种近于天籁的直接传达比任何技巧都重要,但是通过技巧我们总是可以对表达的对象获得一种特殊的认知。

    在此,还有必要说说微型哲理诗与格言的区别。有些微型诗,尤其二行诗类似格言,似不好区分。其实,是诗非诗,应以意象论之。说格言非诗,是因为格言有意无象,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格言而非诗。但是勤奋者的驿站/懒惰者的港湾(黄京定《床》),则是诗。诗与格言的根本区别在于诗通过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同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格言是含有劝诫意义的话,无须借助意象表达。再则,格言不需要有题目,而诗则必须有题目。

微型诗在诗歌大家族里就如同鸟族里的蜂鸟,尽管它体型小,但与大雁一样也是一个自在、鲜活的生命体,它有自己自足的世界,其生命力绝不会因为其体小而弱于其他生命体。孙玉石先生说:“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行的小诗却可以放射着永恒的艺术光彩。这是已被历史所证明的。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经过大浪淘沙,微型诗中的一些佳作定能像唐宋绝句那样穿越广袤的时空而流传千古!

 

                                         (载《写作》2010年第8  总第39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微型诗300首》自序)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全面解读
文学概论复习1
浅论穆旦《诗八首》的现代性和“西化”特征
汉语成语的内在结构及文本性特征
阿城《同一首歌》凌焕新《微型小说艺术探微》阅读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