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尔街财霸:世界顶私募股权基金大鳄盘点
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或许吧。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华尔街的收入已经率先复苏了。纽约监管部门发布报告显示,预计华尔街2013年的平均现金分红将达到16.45万美元,同比大增15%,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为史上第三高。而私募股权基金大鳄们更是以超投行掌门人20倍的收入财霸华尔街


  “谁能成为世界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中最强大的人物,谁就能称霸华尔街!”《福布斯》如此分析华尔街的“丛林法则”。尽管私募股权基金大鳄竭尽全力避开公众关注,但几位华尔街“教父级”的人物还是因为惹眼的收入而引起关注,他们便是黑石、凯雷、阿波罗、KKR这4家全球最顶尖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的掌门人。


  3月12日,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掌门人在2013年的个人收入基本披露完毕,上述私募公司的9位创始人总收入达26亿美元,是中国奇虎360公司去年净利润的12倍,也是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掌门人的近20倍。其中,收入最高的是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创始人里昂·布莱克,达5.5亿美元,也是截至2011年3月美国在利比亚战争中的总支出;排名第二的是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达4.7亿美元,相当于中国联想集团在2012财年全球业务的净利润。

  布莱克:独行侠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总是带着一抹神秘色彩,人们总是无法知晓它们的财务状况,无法揣测它们的投资策略。虽然这些公司都在公开市场上市,公众可以自由购买其公司股票,但这些企业并不支付固定的股息,也不提供精确的季度环比预测。私募毕竟是“私”募。而这些私募大亨之所以如此高薪是因为他们在公司创建之初就持有很大一部分股份。他们的收入多少取决于帮客户赚到多少钱,换而言之,私募股权基金高管收入高企,意味着其客户收入可观,这些客户一般包括各国的养老基金、主权基金。


  在这个注重于“私”的行业,去年个人收入最高的布莱克更被称为“黑衣独行侠”,因为他的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行事异常低调。它不仅对参与的案例严密封锁消息,也不喜欢与同行合作收购。在许多阿波罗参与的案例中,不到合作敲定的最后一刻,外界根本没有任何渠道了解相关的消息。更有甚者,在合作敲定后,公众才知晓阿波罗参与其中。即使是阿波罗管理公司主体公司上市时,阿波罗也声明:就算上市,也不会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作信息披露。在布莱克看来,独立行事能让收购过程更简单,也能使阿波罗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大展拳脚。而对不良债务的收购及对被收购公司进行重组是阿波罗的强项。


  布莱克在资产管理上的得心应手很难让人相信,他的本科专业既不是经济,也不是管理,而是哲学和历史。而在大学期间,布莱克还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当时,布莱克的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了9万美元的保险(放心保)金。随后,他拿这笔钱进行投资,最终亏得一塌糊涂。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愚蠢地”投资。


  大学毕业4年后,布莱克受雇于德崇证券,担任并购部负责人,同时兼管企业融资部。1990年,德崇证券因为交易员违规操作等丑闻轰然倒闭。随后,布莱克牵头,创办了现在的阿波罗管理公司,而之前布莱克的种种经历也造就了该公司低调、谨慎的行事风格。在其他同类公司积极全球化,拓展欧洲、亚太市场时,阿波罗却仍将重心放在美国本土公司上。不过,近年来,欧洲市场的一些不良资产公司也引起了阿波罗的兴趣。最近,阿波罗开始试水亚洲市场,在新加坡和日本投放了少量资金。当然,随着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受制于资金规模,阿波罗不得不开始与同类公司一起合作“狩猎”。


  受身为艺术家的母亲和姑姑的影响,除了资产管理外,布莱克还有收藏的爱好。他不但收藏了大量古典主义及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还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并出资帮助完成了巴勃罗·毕加索的传记。而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布莱克被认定为世界名作《呐喊》的神秘买家。

  施瓦茨曼:精神教父


  提起黑石集团,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成立最早、高居世界王者位置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事实上,私募基金只是黑石集团的业务之一。根据黑石集团的简介,其凭借持有的各种基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私募股权、房地产、信贷以及对冲基金投资。此外,黑石集团的独立财务顾问业务还为全球企业和政府客户处理高度复杂和关键性的并购、改组、重组事宜。与此同时,黑石集团还向另类投资经理公司提供基金募集服务。


  2007年6月,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消息震惊华尔街,因为这是私募股权公司第一次向公众发售自己的股票。史蒂夫·施瓦茨曼不仅开创了私募股权基金企业新的运营模式,还为该行业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


  施瓦茨曼恪守“绝不恶意收购”的经营原则,为业内所称道,而这是公司创立之初就奠定的“基因”。


  在遍地流金、巨富簇拥的华尔街,20万美元不过是一笔非常不起眼的零花钱,如果有人试图凭借着这点资本在华尔街扎根创业的话,会被嘲笑“痴人说梦”,但施瓦茨曼做到了。1985年,刚刚卸任雷曼兄弟并购委员会主席一职的施瓦茨曼向被迫提前退休的雷曼兄弟前董事会主席彼得森提议,合资成立一家小型并购公司。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40万美元资产、两个合伙人、两个助理—黑石集团在没有举办任何开业庆典的情况下便匆匆成立了。


  施瓦茨曼的创业过程非常艰辛。在当时的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的黑石根本无法获得上千万美元的大单。“我把所有我认为可能投钱的客户办公室大门都敲遍了,但没人相信我。”施瓦茨曼回忆说。


  尽管如此,施瓦茨曼仍将“绝不恶意收购”作为黑石集团的行为规范,这在华尔街显得非常另类。施瓦茨曼认为:“敌意收购往往是一个把收购成本无限制提高的过程,入侵者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毒丸计划’(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金色降落伞’(按照聘用合同中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补偿)或者‘白衣骑士’(在敌意并购发生时,目标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为第三方出面来解救目标公司、驱逐敌意收购者)。而被侵略者为求自保,往往启动杠杆收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务猛增。我们认为,和每一单收购生意中的关联公司保持友善的关系相当重要,甚至我们可以放弃某些已经付出的艰辛努力。”


  尽管这样另类的原则让黑石失去了一些并购机遇,但也正是这一标志性策略,使得该公司成为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施瓦茨曼因此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誉为“非主流世界大师”。


  或许正由于这样的道德准则,被认为是中国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开篇之作”的外汇投资,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还没正式成立时,就抢先购买了黑石集团2007年IPO时的30亿美元股份。


  在坚守行为规范的同时,施瓦茨曼的战略眼光也是其成为华尔街“精神教父”的重要原因。黑石集团从德国私人资本手中买下Celanese化学公司,随即将其推上市,不到半年便转手获益30亿美元。2007年,施瓦茨曼以389亿美元购得美国最大商业物业集团—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成为当年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


  黑石集团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基金,被业内称为“全球房地产的灵敏鼻子”,单在2013年希尔顿酒店的IPO中,黑石集团就盈利85亿美元。


  施瓦茨曼不仅最早提出私募基金公司上市,还率先抢滩中国市场。2009年,黑石集团率先宣布在中国上海成立50亿元私募基金。2011年,黑石离开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随后又于2013年成立亚洲房地产基金,重回亚洲房地产,被认为是亚洲房地产市场机遇再现的标志。同年11月,亚洲房地产基金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及经营管理公司深国投商用置业40%股权。

  克拉维斯:实业家


  与黑石集团“绝不恶意收购”的原则相比,KKR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却因恶意收购而成名,这段经历甚至被记者写成纪实小说,搬上银幕成为著名的《门口的野蛮人》。


  虽然善于“恶意收购”,但KKR对被收购公司的管理非常用心。按照克拉维斯的说法:“一旦你决定购买一家公司,就相当于娶了它,你必须对它负责。”他强调,“我们并不是某一天醒来说有一个机会,我们就去投资吧。在做出投资计划之前,我们不仅要去理解这个行业,而且我们要对这家公司进行深入详细的对比分析,以及这家公司如何更好地适应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等。我们要做一个标准设定,和其他的行业公司做一个基准的比较。”其实,卖掉一家公司远比买一家公司要难许多。“为了十多年后能成功出售,我们必须从买进公司那天开始正式对它进行良好管理”。


  此外,KKR创始人也不喜欢套现。KKR宣布,公司创始人不会套现所持有的股份。资料显示,KKR公司资产的13%(约68 亿美元)属于永久资本,这部分资本永远不需要返还给投资者。


  KKR的创始人更愿意把个人收入继续投入KKR基金。私募股权公司会按一定比例从交易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公司创始人,这就是所谓的“附带权益”,这类收入的税率通常比普通收入要低。KKR的年报显示,2013年该公司的创始人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各收到约4330万美元的附带权益,较2012年增加约26%。


  KKR的复合收益率30年来都保持在27%的高位,成为华尔街的传奇故事。但收益不是令KKR创始人最激动的事,克拉维斯演讲时说,“当我们盈利的时候,不要庆祝,卖掉这个公司的时候才值得庆贺。”


  当其他股权投资企业积极拓展对冲基金业务时,KKR仍强调股权投资的优势。“股权投资与对冲基金等短期投资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长期投资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回报。这就是KKR所致力的,希望能够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运营。”克拉维斯说。


  因此,KKR更像是实业家。“我们不仅是私募,还是一个资产管理集团。”克拉维斯说,“对我来说,我需要像实业家那样去思考和行事。”


  除了像实业家一样去管理并购的企业,KKR极其强调合伙人之间的利益、意见一致。克拉维斯曾经向新兴市场的私募同行分享成功经验。他说:“我们与合伙人有着非常好的沟通,我们会给他们一些很好的观点,告诉他们某一个公司的情况,或者我们认为的宏观经济以及行业趋势。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加紧密地将他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联合在一起,这样的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KKR两位创始人之间的默契,也被认为是华尔街经典故事之一。克拉维斯与表弟兼商业伙伴乔治·罗伯茨一起在加利福尼亚州上大学,毕业后又同在贝尔斯登开始金融职业生涯。后来这对表兄弟于1976年另起炉灶,成立了KKR。虽然他们性格迥异,罗伯茨更为矜持,克拉维斯魅力四射,但两人的组合堪称完美,多年的融合让他们彼此非常有默契。克拉维斯说:“我们上一次意见不和是在1951年为了一辆自行车而吵架。”


  鲁宾斯坦:慈善大使


  在全球四家顶尖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中,最“亲民”的莫过于凯雷集团。


  目前,凯雷投资希望将以往离普通百姓很远的私募股权投资变得“亲民”,按照凯雷联合创始人鲁宾斯坦的说法,“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私募民主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使投资人无论资历深浅,都能参与到私募投资过程中来。”


  凯雷集团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将接纳新投资者的最低资金要求降到5万美元。而在传统私募行业规则中,投资者参与私募投资需一次性配置5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的资金。而在此之前,凯雷的有限合伙人投资门槛多设在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出资人以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单次承诺注资能力为数百万美元的富裕人士为主。


  据鲁宾斯坦介绍,中小投资者希望直接参与私募投资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对于那些拥有投资资格却无法一次性配置数百万美元的中小投资者,凯雷与融资中介机构Central Park Group(CPG)新近成立的CPG CARLYLE PRIVATE EQUITY FUND将提供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并不是我们面临困难而降低标准,而是我们现在资金太充裕了,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私募股权投资中来。”鲁宾斯坦如是说。


  正如其推进私募平民化的努力一样,凯雷创始人也热衷于以“平民化”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凯雷率先将环保、社会责任履行纳入自己投资企业的衡量标准。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履行社会责任,就算其金融收益非常好,也无法吸引凯雷的巨额投资。


  这与凯雷3位创始人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凯雷董事长丹尼尔·德安尼禄在推广教育、企业家精神、社会福利、罗马天主教等方面做了很多贡献。联席CEO鲁宾斯坦已经参与签署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捐赠承诺”,承诺在有生之年把他一半的财富捐给慈善事业。凯雷亚洲媒体联系人周红旗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参与了很多社会公益捐赠,但创始人并不希望让大众知道。比如在保护中国珍稀动物、捐助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艺术馆和博物馆的重建等方面,鲁宾斯坦都非常积极。另外两位创始人,则更低调地常年捐赠教会、学校,但他们都不希望对此进行宣传。”


  在四大顶尖私募股基金中,凯雷是在中国投资最集中的一家,大量参与中国公司的并购或上市案。这家公司也是中国人近年来了解华尔街私募股权投资的范本,特步、海尔等中国企业都是其在中国投资的著名案例。而在凯雷的员工中,每12个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到目前为止,凯雷在中国已累计投资了50亿美元,被投企业实现的利润达到100亿美元。


  对于中国市场战略,鲁宾斯坦透露,国企改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重点。“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有吸引力,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寻找政府有意愿出售的国有企业。”


  国际金融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全球最顶尖20位PE投资人
PE八大家掘金术 投一赚十的利器
PE机构深度剖析:九鼎们与君联们为何不是一路人?
国际上有名的私募基金
黑石基金
KKR正式换帅!两位联席CEO身家超10亿美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