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压岁钱可以给孩子花吗?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可问题却接踵而来!压岁钱归属、亲戚小孩间比来比去、大扫除如何让孩子卷袖帮忙……解决3个春节假期容易遇到的教养问题,让爸妈和孩子过个好年!


状况1、压岁钱是谁的?


孩子上国小之后,主张压岁钱是他的;但我和先生都觉得,他还没有理财能力,而且我们也在过年包了很多出去,理应上这笔钱要存起来做为教育基金。请问专家,我们该如何跟孩子说明?可以拿部分压岁钱给孩子零花吗?


就如同父母担心的,孩子目前的确没有理财能力;但如果能拥有一笔钱,孩子可以尝试金钱管理及欲望控管,进入学习理财的历程。平时孩子就有零用钱可以自己掌控吗?若没有,孩子是否想透过这个机会,主张他有一笔自己做主的金额?这个状况,父母需要思考零用钱制度的执行。若孩子已有固定零用钱额度,仍希望压岁钱归他,家长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认压岁钱的所有权:长辈给的压岁钱,代表了对孩子的爱与祝福,他们期待孩子能开心无虞的长大,因此这笔钱一定也会花在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用途上。如果家长要将它做为教育基金,就直接让孩子知道,因为家中经济需要,这笔钱的多数会拿来做学费支出,一样用在孩子身上。


如果是担心孩子的理财能力,就明白的让孩子知道,这笔钱是孩子的,但目前他还没有能力可以运用这么多钱,父母会先帮他存起来,让他从零用钱开始学习。


2.关心孩子的需要:处理事情(要不要给压岁钱)很重要,但关心人的情感及需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例如,了解孩子想拥有这一笔钱的原因?有什么样的计画(想买什么花费较大的东西)?或是有什么样的担心(担心爸妈用光他的钱)?父母先理解孩子的需要与情感,不做过多批评。


3.思索可以提供孩子的额度:家长需要事先思索,孩子可以自行运用多少额度的金额?如十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在这个额度中,孩子所做的任何安排,家长都不介入,让孩子充分享受自主的感觉。


4.伺机调整孩子的不当期待:孩子是否认为父母在金钱上是没有匮乏的,因此总视父母提供的资源为理所当然?若是如此,需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父母有所匮乏的时候,这会让他开始对家裡的支出有意识,也会了解父母的经济管理状况。例如,让孩子知道,每月吃大餐、每季旅行都是有额度的,因为家裡的经济不能无限度支出;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户头也会有逼近于无的时候,所以要在有限的额度上,做最大的运用。


状况2、亲戚相聚爱比较?


逢年过节,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姑嫂妯娌的比较问题,像“这次考第几名?”“我们家姊姊已经会背九九乘法了,你呢?”有时连肤色、身高、长相都能比,真让人吐血!我自己都这么气了,孩子会不会在比较中受伤?


过度在人与人之间做比较,乃是出于人内心的骄傲或自我怀疑而来;当心中有“我比你好”或怀疑自己“我怎么这么差”的想法时,自然就会拿最在意的事做比较。不管是何者,其实都反映了心中的“不足感”。另一方面,正在发展中的孩子,其自我观是透过他人的眼光及回应而建立,若经常被批评、比较,较难建立起“因『拥有』而感到自我满足”的自我价值感。从以上观点来理解,我们可以如此引导孩子面对他人的比较:


1.用“不同”取代“好坏”:这是“不同”,没有“好坏”!能接纳不同、欣赏不同,就能破除“单一”及“比较”的迷思。对孩子传达此观点的方法,可透过许多譬喻或故事,最简单的就是伸出你和他的五指,看着五根手指的长短:“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每一根手指长度和长相都不同,有那一根是不重要、可以被淘汰的吗?”藉此传达每根手指虽不同,但缺一不可。再以名次为例,引导孩子理解,每个人的长处不同,考第一名的和考最后一名的,仅表示他们会的东西不同,学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2.以“独特”取代“缺点”:单一和主流价值观会将人的独特性吞没掉,因此,父母必须引导孩子看见其独特性,也许被他人称为缺点的,正是这孩子的独特性,例如“矮个子”擅长的运动,就会和“高个子”的运动不太一样。亲子可透过直接服务,或参与社会团体所发起的公益活动,让孩子从经验中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


3.以“赞美”取代“生气”:当对方习惯比较时,教孩子以赞美肯定的话回应,令对方感到满足,而毋须以比较来自我补偿。例如对爱比较的阿姨说:“阿姨,你们家姊姊好厉害,这么快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了。”父母本身也可以常问孩子:“今天你要赞美自己的是什么?”因此,当对方拿我们的孩子做比较时,孩子可以在内心或开口回应说:“我考试真的不是很厉害,我还要加油,但我在○○的表现很不错!”(莫兹婷 台湾儿少生涯教育促进会理事、格瑞思心理谘商所所长)


状况3、大扫除什么都不丢?


小三女儿很多东西都舍不得丢,如使用过的OK绷、衣服标签、随手涂鸦、幼儿园书包、学习完的作业簿等,让我很头痛。家裡要大扫除了,若我规定用不到的东西就回收,对她心理会有反效果吗?怎么教她整理自己的东西?


在父母眼中毫无价值的东西,可能因为某个独特的理由,被孩子视为珍宝。父母的介入目标,不应放在“我要如何让你丢弃我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而是“我要如何帮助你在收藏时避免影响到其他家人的权益”。前者是直接命令孩子服从,后者则引导孩子思考,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如何兼顾其他家人的权益。以下提供父母几点介入的方向:


1.聆听每个收藏背后的故事:父母若是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将会发现不起眼的物品背后有段动人的故事。用过的OK绷可能是最敬爱的老师为自己亲手贴上的;随手的涂鸦可能是某个搬家远行的好朋友与自己的珍贵回忆。请听听每个物品背后的故事,一方面在后续处理时能够拿捏分寸,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增进亲子关系。


2.采用多元的收藏方式:孩子想透过收藏物品来保留某段美好回忆,但保留回忆不见得一定要把物品实体完整留住。杂乱的课本、作业、随手涂鸦、标籤甚至是OK绷,若是透过拍照的方式,将更能永久保存,也方便分门别类。书包与制服若进行裁切,可以只保留校名或学号的象徵部分。


3.明确界定收藏品可以出现的空间:父母可以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收藏品,但要避免此举动影响到其他家人。在与孩子讨论之后,可以划定出一个固定的空间与范围,例如:孩子自己的房间书柜或是某个大小适中的置物箱,只要孩子的收藏品没有离开这个范围,那么尊重孩子收纳自己东西的决定。当该空间已经无法容纳新的收藏,则由孩子自己决定该如何取捨;如果孩子的收藏物已经放到家中的公共区域,则由父母暂时为孩子保管一段时间。


4.前后一致的执行:若是亲子双方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必须前后一致的执行,父母应避免随着心情起伏而任意调整。


例如:因为心情郁闷烦躁,丢弃了孩子收纳在指定空间的私人物品;或因为心情愉快轻鬆,而对于跑到公共区域的私人物品视而不见。父母提供明确的规定并能确实执行,孩子才有机会练习如何为自己做出决定,并承担决定后的结果。


上述的几个方法,确实比直接丢弃孩子的物品更耗费心力,却是很有意义的投资,因为能够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逐步培养出尊重他人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时候告诉孩子,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了,金钱观的建立要趁早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家长千万别逃避,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本周话题]如何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日本父母何时给孩子零用钱?
帮孩子重拾节俭美德
“压岁钱”习俗从何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