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旧竹雕的辨别

 

新旧竹雕的辨别

新的:













重点:包桨统一,雕工机械,神韵欠佳,地摊常见。鉴定竹雕,一、上手轻不轻?二、手按下包桨亮处用力擦,几秒钟后亮度会不会很快恢复?三、染色过的成深褚色,竹肉处色更深。四、风格,这要多看才行,神韵是仿不出来的。。。。。。。。

刚接触竹雕时,这些可能也认为工好,象老的。但后来,通过反复看明清竹雕的各种特性后,这些就是新的了。说新不是现在做的,可能也有几十年吧。玩竹雕,一定要去上海嘉定的中国竹雕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多看真品。还有大拍上的竹雕,要上手看,看图不管用。

将这些个“八仙”去与自己的那件“香筒”进行比对。那品香筒的“盘红”是由竹纤维的一丝丝、一脉脉所构成的由“生红”到“熟红”、甚至“酱红”的落错有序、浅深有理,易触手部深、难手抚部浅,这样的过渡顺序,所构成的面与斑。而这几位“八仙”,别的不说,单就从那些“台阶”“有工”,手指头都触摸不到的部位之“红”与手掌手指轻而易举触摸到的部位之“红”,相同且成整片,无过渡

结论: 一,人物造型及人物比例不协调.人物造型也重视夸张变形,但又强调含蓄神情传达,不会因神似而形走.(丰乳肥臀虽然是过去某些年代的审美观,但人物脸面等其他部位也会呈现圆润美.不是一味突出局部肥硕.)二是整器色泽不自然,尤其看清洗后露出的四只马脚明显有着色.有这点就可以否定了,清洗前的马脚有灰白色粘着不好分辨.三,看马尾两边臀部竹筋色泽泛黄而非红润,而旁边竹肌颜色反倒深这不正常.

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盘玩到的部位与根本盘玩不到的部位,一样的“红”,甚至盘玩不到的部位居然也能出“酱红”,这种违背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变化特征,不很明显地证明了,此乃“王八蛋”做得活吗

出处:《明清竹雕》图录










顾玉竹雕香筒(一对)说明:
锈刻楷书宗玉款
年 代:清尺  寸:直径5.8cm;高35cm
香筒镶
红木顶盖底座,久经摩挲,已呈靓丽的琥珀色泽,,雍容大方的气势。采用深浮雕兼透雕法,镂空设计巧妙。图中主人一袭长袍,执鞭坐在驴上,驴儿艰难前行,家僮缩瑟合袖斜捧折枝梅花引路在前,寒意令他畏缩回首,目光祈望驴儿加紧跟随,迎面有怪石矗立,石畔古松林为邻,大雪压青松,垂枝贴近地。由于该作品纤细,镌刻的难度更大,但该作品刻划的人物五观清晰,表情生动,衣纹流畅,立体感强,所刻树枝穿插有序,重重叠叠的松针刀刀交待清楚,层次丰富,深刻至多达十二三层,雕技精湛 。


图解:乍一看,老的;细一瞧,有作旧痕迹;反反复复再观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那些似乎显得被“做过手”的痕迹,原来是因为藏家自己的保管不当所造成的,真的是很伤心呀!搞清楚了原委,将不良因素逐个剔出,此品是件老货。
所以说它“很有意思
”。

现代仿品














垃圾:黄花梨镶留青笔筒













点评:
图三:手是不是太小了?身子如平面,没见里面的骨胳肌肉,整体比例也不对。高手只要几刀,刀刀见骨肉,刀刀刻的是结构,废刀很少。地下的苗布得太平均了。当然古人的东西,有时在人物比例上也不按常理,但会让你感到变形而不失合理、舒服。人物神态能有拉你去古代的感觉。现在的仿品,只是按图照搬,形似而神不似,因为他们身边的人是现代人,不是古人(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在收藏时,先看工,再论老不老。无锡的徐素白,也是现代的,他的东西比有些清代之作贵出好几倍,就是因为他的东西让你越看越喜欢,找不到毛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格,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风格、个性,这也是作者能成为“家”的必备条件。所以,不是说是竹雕就可收藏,是老的就有价值。而是美不美,精不精,题材好不好,有没有创意,再去论收藏。

有三种情况可以加速竹丝(或竹筋)比竹肌突出.有的并不需要历经百十年或更长时间,一,用水浸泡过的竹器,(可找出家用的竹柄刷子或竹制洗衣板之类对比,那截面竹筋和竹肌基本都剥离了).二,整器被着色或抹鞋油之类,因整器皮壳类似被密封,气息只能从截面加速出来.三,人工制作凸凹点,此法比较费时.但以上三种方式均做不到:竹筋断面渗出的半透明状液体和竹筋比竹肌红润

清早期老子竹笔筒
高13.5CM,径8CM。香港佳士得拍卖品










点评:东西是老货,仔细观察似乎曾经上过漆,这种在竹、木笔筒上上漆的做法是明晚期及清早期的普遍做法,此件藏品的雕刻形式及技法值得注意,人物造型古朴而有神韵,虽为浅浮雕,但在形象刻画及衣纹用刀上爽利果决,颇得吴之璠作品之精髓,整体来看文人气十足,这类传世的有浓浓文人气息的东西历来为藏家所赏识。













上面是一组竹雕新老对比图。左为明清竹雕真品,右为年纪不大的新品。对比之下,老品,皮色大多成枣皮红,肉色比皮色略淡,且过度自然。老品由于日久后,皮壳在长时间把玩和空气的氧化作用下,颜色变深。新品由于进行了色煮,竹皮较难吃色,竹肉吃色容易,而变得肉比皮色深。当然清代也有上色做旧之物,这要从包桨,形工去区分。这就另当别论。

图一、二,新货。新品,染色后,整器进色,不自然




图三,染色后的底座,还可见到色没到位处

图四,真品,色过度自然

图五、六真品底座





心得体会:1.材质及包浆
古时的竹雕作品大都用生长三、四年以上的老竹制作,制作前大多都做防腐处理,以防虫蛀。老件竹雕器物经过百年以上的摩娑抚玩风化,其表层会形成一层光泽蕴润的氧化层,俗称“包浆”。老件的包浆莹润光洁自然、柔和而蘊含。用放大镜看器物表面,其皮壳有不规则交错、深浅不一的自然磨损痕迹。新的、仿的光泽是上蜡抛出来的发贼光,用放大镜看器物表面是同方向,向上、向下或转圈打磨抛光的,是有规律性的人为痕迹。
2.皮壳色泽
老件作品皮壳色泽有柠檬黄、棕黄、棕红、暗褐红色,随着岁月的把玩摩挲,越久色泽越深,色感越纯正温和。因长年使用把玩所致呈现出自然的色泽和光泽,在常年磨擦与死角间会形成浓淡之分中间有过渡色,老竹雕作品表面色泽会比凹陷部分要深。 新仿作品做旧多是经弱酸水煮快速烘干,然后打石蜡,抛磨光泽,再进行做旧染色,使得成品色泽上浮一致,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渡色,比较刺眼。这些仿制作品经一段时间,表面颜色会因硬度密度大,颜料不易附着会被磨擦,逐渐退色变得比凹陷部分略淡。
3.手试抚表面
老的竹雕作品经上百年使用把玩,棱角会变得柔和顺滑,不碍手。新仿竹雕作品摸上去棱角会扎手,手感不好。这需要多看多把玩,积累经验。
4.所留污垢
老竹雕作品经百年以上使用把玩,在作品雕刻凹处会日积月累留下一些氧化污垢,此污垢相当结实,以锐器试之不易去除。 新品一般无此痕迹,仿者会用墨或黑蜡填充遮掩,但此遮掩层用家俱清洁剂试之表面,用牙刷棕刷就可以很容易去除 。
5.横切面
用放大镜观看老件竹雕作品,因竹丝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经百年以上风化及热涨冷缩的湿度变化,竹丝断面的点突出竹肉相当明显,年代越久远反差越大越明显,竹丝的突出点晶莹半透明如琥珀之色。雕刻凹面色泽与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浆,外露的侧面竹丝会较浮出,竹肉会收缩成细条状沟槽。被污垢所掩盖的器物,可从磨损露竹处加以判断。新的竹雕断面一般无污垢,竹丝断面的点与竹肉在同一平面,并无突出状,竹丝的断面点没有那种半透明晶莹感。
这条经验一般是鉴定竹雕作品新老的重要标准,新品不易为之。

6.试重量
老竹雕作品因经百年以上有脱水现象,上手时感觉重量较轻,有点像脱胎漆器。新品手感笨重无轻巧感
7.艺术风格
鉴定新老竹雕作品其艺术风格是重要的鉴识标准,这需要我们先了解明清竹雕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流派、各地域、各名家的不同竹雕作品风格,多识作者标准器,多作比较,积累经验。明代时期竹雕风格构图简洁饱满,竹刻技法多以深浮雕和透雕为主,整体浑厚古朴。清代前期秉承明代遗风,风格仍以简洁浑厚为主,但雕刻表现技法更为多样化,浅浮雕、深浮雕、留青雕、圆雕等各种竹刻技法同时施用。清代晚期竹雕工艺逐渐走下,出现工艺较粗糙无文气,刀工平淡、运刀平浅的作品。这一时期由于一些文人喜好金石味,出现了一些较有金石文字及铭文诗篇以及具有书画笔墨感风格的竹雕作品。
8.名家款识
真的名家竹雕作品款识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呆板,无矫揉做作之感,作者的作品艺术风格特征显著。伪款则线条呆滞,运刀乏力,功力不够,与原作者艺术风格不符,有的虽然形似却无灵动之神气。现实意义讲,真正带原作者款且又是名家款的竹雕作品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成为上层达官贵人和文人士子以及收藏家们的搜求对象,传世作品很少。在当今一般的收藏市场上出现的概率甚微。由于一些特定因素,一些竹刻名家和善雕文人有绝大部分的竹雕作品都不署款,其竹雕作品非常精彩,这一点希望藏友老师们在收藏竹雕作品中加以重视借鉴。

现在仿旧的竹雕:

竹雕文物新旧可以从7个方面加以判别:
1.看表面皮壳及包浆
老件包浆的光则是自然柔和的宝光。以放大鏡看老件表面,其皮壳有不規则交錯、深淺不一的自然磨擦痕跡。新仿的光是拋光上蜡的賊光。以放大鏡看新件表面是同方向打磨拋光規则性痕跡。
2.看表面色泽
老件表面色泽淺黃、棕黃、棕紅、褐紅色,其形成为当初染色防腐处理,再加百年以上把玩磨擦,就像日常生活中竹椅、竹席器物,因长久使用所呈現自然色泽及光泽,在常磨擦与死角处会形成浓淡之分,且中间有过渡色。老竹雕表面色泽会比凹陷部分深。新仿的是新染色,显得不自然,色泽一致,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渡色。這些仿品一段时候后,外露表面顏色,会因硬度密度大,颜料不易附着,经磨擦逐漸退色变得比凹陷部分淡。
3.手摸雕刻表面
老件竹雕经上百年使用,会磨掉稜角,变得柔順。新仿竹雕摸过会扎手。
4.看雕刻凹处所留污垢
老件竹雕经上百年使用,在雕刻凹处会日积月累留下污垢,此污垢相当結实,以針挑也不易去除。新品当然无此污垢,有的会以黑墨或黑蜡填入掩蓋,但此掩蓋用噴洒傢俱清洁保养剂后,以牙刷刷过很容易去除。
5.看竹雕斷面
老件竹雕,因竹丝硬度密度比竹肉大,经上百年以上風化,热涨冷縮及湿度变化,使竹丝断面的点突出竹肉相当明显,越久落差越大,竹丝的突出点晶瑩半透明如琥珀色。老竹雕笔筒及臂搁断面,可能被污垢所掩蓋,但常磨擦处会露胎可供研判。新仿断面无污垢,竹丝断面的点与竹肉在同一平面,並无突出情形,竹丝的断面的点沒有晶瑩半透明感。
6.看雕刻凹面
老件竹雕凹面色泽与表面接近,有自然包浆,竹丝断面的点突出竹肉,外露的侧面竹丝面会较浮出,竹肉会收縮成細条状沟槽。新品雕刻凹面将染料清除后,其顏色变浅淡,无包浆 ,竹丝断面的点与竹肉平,外露的侧面竹丝与竹肉平。
7.竹根圆雕上手重量
老件除了以上特征外,因经百年以上脱水,上手时感觉重量轻,像脫胎漆器轻。新品感觉笨重,沒有轻巧感。

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高14CM。亭台楼格人物山水,让人美不胜收







明代早期象牙高士像。象牙净高18cm,连底座19.5cm(底座后配也有年头)。包桨亮丽,皮壳老熟。高士面相神情开门明代风格,衣着线条简捷也是明代的一大特点

明以降,圆雕艺术日益纯熟,自石、木、金、牙、角、泥等诸多门类均有出色作品,虽材质各异,但略带夸张的写实与精微的入木三分的神情刻划均体现出大明时期雕塑艺术的旷世风采,此件作品可窥视一斑,作品整体感极强,绝无无谓之杈桠纠缠,走刀如行云流水,衣纹垂风但不失人体肌脉融活;髭发精细可谓生动细腻,而为突出隐者气质,肚腩处平阔流畅又不着一刀;虽为静态之象却又有摇曳生姿之动感;后配山石者也绝非碌碌之辈,体味感觉与原作者相通一气,山石重叠嵯硪以象征志向,竟与原作天然相合,可见良苦用心

-----------------------------------------------------------------------------------------------------------------------------------------------------------

“竹质”与“木质”的区别:

“竹质”与“木质”在生长纹理上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即便是纵向方面,似乎都“丝丝条条“。鉴别与区别,请仔细去观看其表象,此品表面有“皴裂”,而“竹质”之裂,则不会出现“皴裂”之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鑑定分辨竹雕文物新舊
竹雕新旧辨别与断代
[转载]如何鉴定分辨竹雕文物新旧?
【图】竹雕笔筒名家落款图展示 教你如何鉴定分辨竹雕文物新旧(2)
明清时代竹雕作品应当如何鉴别
唐代龟形红丝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