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匈部分物品近照收集
本帖完全出于兴趣爱好,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原创完全归汉匈制作组,所以,首先感谢汉匈制作组制作了如此精美的装备,另外有少量装备出自乱舞水浒,再次感谢。
如果没有玩过游戏的话,建议还是等玩过之后再来看这些装备,要不然都先知道了再玩多少有点遗憾,游戏玩起来就没意思了。
本人对兵器并不在行,只是懂一点皮毛,装备只收集了一些个人感觉外形比较有样式的以及有名气的,原本想做一个可以360度旋转、可放大缩小的看装备的窗口,但水平不到,还是算了。
地宫: (点击展开 / 收起)
虎符,调动军队的信物。南越王墓有出土实物,但游戏中的原型应该是秦杜虎符,青铜铸成,可以从中间分开,中央右半块,主帅或地方左半块,如要调兵,则携带半块虎符前往,兵符合拢,则军令为真,“符合”一词来源于此,《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盗窃的兵符即为半块虎符。
虎符实物:
(点击展开 / 收起)
君王印章,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也有金印实物,不过下图中的是玉印,螭(chī)虎状印钮,云纹装饰四周;
蟠龙金印阳刻“高鲁炎黄”,玉印阴刻“帝印”。
实物图片引自"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
(点击展开 / 收起)
先了解一下: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冷兵器》---郑轶伟编著
兵器工艺品。和越王勾践剑很相近,勾践剑有菱形花纹,错金剑有卷云纹,“错金”简单讲即为往器物上装饰金,或嵌或涂;错金、银、铜在古兵器装饰上是用得很多的;“云纹”为深浅自然过度的花纹。
勾践剑的实际长度在60厘米以内, 如果骑砍的攻击范围是以厘米为单位,那错金云纹铜剑也最多只有60,但60的攻击范围够得着谁呢?所以这里没有必要过于求实,游戏中长度也增长到了80。此剑朝鲜的卫右渠也装备着一把。
鞘镖雕刻有昂首走兽形龙纹。
剑鞘末端还有一种叫法为珌(bì),珌指剑鞘末端的装饰,镖特指铜装饰。
越王勾践剑:
图片引自网络。
单手:
(点击展开 / 收起)
印度很常见、外形也很典型的匕首,柄短刃曲似牛角。
(点击展开 / 收起)
石器时代产物,玉用作兵器还很少听说,多半是用作装饰;小巧,造型不错,可当作收藏,个人比较喜欢。
(点击展开 / 收起)
图中为先秦时代的兵器,作为长兵器的戟也可以变短用来近身格斗。
(点击展开 / 收起)
“男儿何不带吴钩”。百闻不如一见,此兵器有出土实物;钩,似剑而曲,钩杀兵器,吴钩是春秋吴国曲刀的泛称,也多指代利刃,骑砍中的吴钩见过两种,汉匈里的和出土的一模一样。
左为汉匈的吴钩   右为水浒的吴钩
(点击展开 / 收起)
没有泰山宝环之前我习惯给英雄都装备这个,升平衡后31刺伤,廉价实用,打梅林群盗出一大堆。
(点击展开 / 收起)
先了解一下: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冷兵器》---郑轶伟编著
前端似乎特意有点弯曲,血槽清晰可见;800声望射声校尉可领,样式与百炼环刀一样,只是短了一截;注意看吞口处的落款。
(点击展开 / 收起)
著名的百炼钢刀,800声望步兵校尉可领,也刷得出来,但很难;是砍伤最高的非神器单手兵器,不过跟泰山宝环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所谓“炼”,我的理解就是将铁原料保持烧红状态打成条状之后,用铁锤反复锤打,打完一遍,折叠再打,完后折叠再打,再折叠再打……打了多少遍就称多少炼,慢慢将杂质清除,最终使其碳分布趋于均匀,铁组织更致密;其中每锻打完一遍都要称重,直到最后几次重量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方可算炼成。
(点击展开 / 收起)
剑身分四面研磨,泛着幽幽的蓝光,商店里面买得到,威力一般。
(点击展开 / 收起)
个人感觉非常好看的兵器,不仔细看的话还根本发现不了刀面斑驳的锈蚀以及刀背处精美的纹饰,但是青铜不是造宽面大刀的理想原料,所以该武器攻击范围很短,攻击力也一般,可当作收藏。
一查资料才发现这把刀也是有出土实物的,名字叫“蝉纹直脊翘首青铜刀”,刀背锯齿纹,刀面蝉纹,出土自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是该墓出土兵器中最大的一件。
实物图片到处都没找到大图,不过游戏里已经做的很精细了。
(点击展开 / 收起)
南越有装备,刀身、刀格上嵌有云纹图案,简单,古朴;考虑到当时的炼铁水平,该刀虽为铁造,但铁质并不会太好,刀背弯弯曲曲,还那么大的块头,所以砍伤设定仅比翘首青铜刀高2点,攻击范围则一样,但是这刀拿起感觉很实在,如果属性再好点的话,将会是我普通单手首选,大刀片子抡起特别爽快。
(点击展开 / 收起)
以前根本没去注意这把短剑还有如此纹饰,游戏中拿起来蛮威风的。
(点击展开 / 收起)
这两把短剑都是罗马领主的装备,不属于神器,剑首、剑格及剑鞘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剑身虽然看上去寒气逼人,但游戏中砍伤设定都只在31左右,攻击范围也只有70,所以看看就行了,想得到的话除了当官领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历史上的罗马短剑如果单独提出来讲的话并不太出色,质软且短,其著名之处在于罗马的战术,即剑、盾、投枪的配合使用。
剑鞘上蒙有蛇皮。
剑格处雕刻有罗马传说中的狼,剑首处的球状饰物用于调整重心。
(点击展开 / 收起)
专诸刺吴王僚所用武器,曾置于鱼腹之中(估计是好几斤重的大鱼);是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三把宝剑之一,出自铸剑大师欧治子之手,名称由来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因其刃面花纹犹如细鱼肠堆积般蜿蜒曲折;另外历史上有一次最出名的刺秦行动,所用的武器叫“徐夫(fú)人匕首”;
我经常听说鱼肠剑,但不怎么了解专诸刺吴王僚;熟悉荆轲刺秦,却没注意徐夫人匕首。
看起来就像一把缩小的八面汉剑,但鱼肠是铜剑。
最后说一下,鱼肠剑是我感觉最好爆出的神器,每档雷打不动必爆,也是我玩8合1版本出的第一样神器。
(点击展开 / 收起)
神兵利器之一,乌兹钢剑,剑身有非常明显的螺旋花纹,乌兹钢在我国古代又叫镔铁,原产古印度,西方人称大马士革钢(刀剑);造型是我认为所有兵器里面最独特的,属性也不错,只比百炼环刀短了8点攻击范围;但我总感觉像一个塑料玩具。
为什么剑身如此之宽:
这应该是原型:印度坎达长剑,柄部延伸出来的一小截据说可用于双手握持。
图片引自轻兵器。
乌兹钢与百炼钢哪个造出的兵器更好呢?游戏中的答案是都差不多。
无论是乌兹钢还是百炼钢,冶炼加工过程都极其不易,费时费力,在没有系统科学认识的古代,只有通过巨量的反复实践最终才能出摸索出好钢的制造途径,来之不易。
(点击展开 / 收起)
神兵利器之一,最好的单手兵器了,除了刀身表面的流水纹以及龙形玉环,没有更多的装饰,细长刀身,皮质刀柄,干净简练,属性相当好,汉斩马剑那么大个儿都比它差了一点。这是我爆出的第三样极品,当时接了任务要经过越地,被一群南越山贼追杀,嫌烦就开了野外支援,一仗下来出了鱼肠,高兴了一把,接着又如法炮制,爆出了泰山宝环。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16,我队伍英雄的标配。
注意看刀身中部向内凹陷,血槽开得那么大;另外有没有反刃看不大清楚。
单/双手:
(点击展开 / 收起)
剑身分六面研磨,从模型的阴影上可以看出。从资料上得知:其实分四面,六面或八面研磨是从加工青铜剑的方法延续下来的,青铜剑很脆,分多面研磨有利于增强青铜剑的韧性,就是让它不容易断,但铁剑不需要这样,但当时打造兵器认识有限再加上遗风,所以方法就延续下来了。
(点击展开 / 收起)
第一眼看到就感觉很熟悉,反正在哪里见到过;在大月氏当官的时候领到过一把,属性只能算马虎,个人比较喜欢它的造型。此刀是大月氏兵种的标配,想得到话不需要与其开战,那边会定期出现60人左右的由月氏勇士组成的乱军,以少胜多,非常好出。
阿富汗弯刀,流传得很广的一张图片,也是乌兹钢刀;古波斯疆域包括今天的阿富汗,所以……是不是和波斯弯刀很像?
图片引自网络。
(点击展开 / 收起)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上古神剑;书店里头看到过;也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存在过,真实存在又该是什么样子……
放假去文轩书店里照的,照片里的图书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白桦。
(点击展开 / 收起)
神兵利器之一,兽面吞口,龙头环首,刀身寒光彻骨,篆金铭文神秘而又威严;最好的双/单手兵器,只限挥砍,“龙雀”是指环首有精美装饰的环首刀;本人的标配;
开了几次档,发现在游戏前期,只要多打战,泰山宝环或大夏龙雀是可以任意爆一把的,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好刀用;升成平衡的之后砍伤49,虽然双/单手兵器当单手用时只有双手3/4左右的威力,但也有37砍,并且还有长度优势---所以可以接受,给单手、双手熟练度都不错的英雄装备最好不过了,像雷被,灌强就可以;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16。
吞口:
刃部:
柄部:
刀身上的字是:“名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
百炼铭文: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五---兵部七十六---刀上》中也提到过一把大夏龙雀,不过它的主人是十六国时代夏国的赫连勃勃。
参看记载:┎……又造百炼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双手::
(点击展开 / 收起)
很常见的武器,到现在都没怎么变化过,匈奴重甲骑兵人手一把。
(点击展开 / 收起)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兵器,有出土实物,遗憾的是多已锈蚀不堪;其剑脊增厚,剑身加长、加宽,并接上长柄,造型俊秀,落落大方;一说是古代西汉军对付匈奴骑兵的利器,又一说此剑是宫廷御用礼仪器物,并非用于战场;后有此剑出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为帝王御用宝剑,持宝剑的大臣有皇帝特许的权利,可先斩后奏。游戏中只有定襄郡有卖,很容易买到,属性还马虎。
剑柄缠有缰绳,剑镡(tán)浅浮雕似人面又似兽面,头似生两角,眉如烈焰,双目圆睁,炯炯有神。
谷纹剑首,外圈雕刻谷纹,内圈为云纹,正中间是菱形网纹;西安未央区汉墓出土实物原型为玉具剑剑首,玉质,不过游戏中应该为铁质。
(点击展开 / 收起)
同样都是百炼钢刀,两把刀造型相近;龙纹朴素至极,刀身布满了锤打炼痕,没有更多的装饰,粗犷有余细致不足,更像真正的战场兵器,刀柄用木片夹住并缠以铜丝、布条及缰绳,最后烙上环首,威武凌厉。
百炼铭文我猜测可能是用陨铁打造,刀身纯黑,刃口凛若寒霜,打磨精细,并嵌以金色铭文,玄金相映,深邃莫测,实为将领用刀。
游戏中两把刀汉朝领主都有装备,百炼龙纹当大司马可以领一把,百炼铭文领不到也刷不出来,两刀除了穿刺是刺伤和钝伤的区别,前者只比后者慢2点速度,所以嘛,后者看看就可以了,前者是可用非神器砍伤最高的双手兵器;另外这把刀可以别在腰间,背起来像个游侠,别在腰间更像王者。
(点击展开 / 收起)
这两把剑也放到一起说,八面汉剑即剑身分八面研磨的铁剑,装饰华丽自不必说,汉朝的一位领主有装备;八服剑乃汉武帝佩剑,是一把精致的八面汉剑,充满金属质感的虎形剑首,端正平直的错金剑身,高贵肃穆,八面威风,霸气磊落,总之,只有君王用起来才像回事。
八面汉剑37砍,40刺,综合属性不错。
八服剑囊括高砍伤、高刺伤、广范围等诸多优势,但重型武器伴随的就是偏慢的攻击速度,玩近战时我总适应不了它的挥砍节奏,所以综合起来,还是大夏龙雀更胜一筹,再说八服剑也不容易爆。
鞘璏(zhì)(下图金色长方形)上的雕刻的是夔(kuí)龙,汉剑的佩带方式见下下下图;西汉时刀剑的佩带并不是用绳子悬掉起来的,而是用带子穿过璏挂在腰间。
玉璏:
以上两图片均引自网络。
长杆:
(点击展开 / 收起)
模型做得太好了,简直跟真的一模一样。
再多说一些:铁因其含碳量不同,在大概0.03%以下的称为熟铁(质软),0.03--2%为钢,2--4.5%的为生铁(硬而脆),生铁也叫铸铁。游戏中的“炒钢”就是以生铁为原料,经过去杂质、脱碳处理,最终成为可以直接锻打成兵器的“钢”;西汉时因为“炒钢”的发明从而使优良铁质兵器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点击展开 / 收起)
汉木殳(shū),看了模型才知道这件兵器的的神奇之处:一根削尖的长木棍上套了两个棘刺形铁箍,就成了游戏中汉军的基本武器,像不像后世的狼牙棒?此兵器在先秦时代是“车战五兵”之一,但在战国末期已经多用作仪仗; 车战五兵说法不一,有戈,殳,戟,夷矛,酋矛,也有记载为矛,戟,剑,盾,弓。
左上角是游戏《秦殇》的简介。
(点击展开 / 收起)
小小的竹枪也做得这么精致,作者太用心了。
(点击展开 / 收起)
“铍(pī)”是长矛的一种,东周时期出现,外形像短剑,刺砍皆可,可看成是矛与剑的结合;西汉时由于主要对付匈奴,作战方式的改变,也由于其自身的缺陷,铍渐渐被淘汰,游戏中此铍也只有南越的领主才有装备,和可以刷出来的战国铜铍外形上有些许区别,但属性和战国铜铍大同小异,不过范围有190,而且可以在马上挥砍,喜欢的话可以用……
通体呈锈红色非常好看!(可能是铜本身的颜色,也可能是轻度锈蚀)
示意图片引自《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段清波
这里提一下南越:南越势力主要由始皇时期南下征越的50万秦兵及其后裔组成(再未能重返故土,并成为今两广沿海地区先民的主要组成,称“客家人”,后来始皇又南迁了1.5万妇女去,尊称“客娘”),其首领后来自立为南越王,所以是游戏中除朝鲜和辰之外唯一有中原特色建筑的势力;由于游戏时间已经到了汉武帝时期,越地与中原又相去甚远,所以其武器发展可能多少有点滞后,装备设定有秦代遗风。
再添点别的: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时50万南征军团未归,抵御匈奴的30万长城军团主帅蒙恬、监军太子扶苏先后被陷害致死,最后的领军将领章邯又被离间投降,仅剩的主力也被项羽拖住消灭掉,当刘邦攻入函谷关时秦朝已无兵可调,这也是导致秦王朝迅速覆灭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最最根本的原因。
(点击展开 / 收起)
800声望的骑都尉可以领一条,马上不可挥砍,矛脊的两边分别有两孔,用来挂缨等饰物,综合性能还可以,汉朝很多领主都有装备,前人已经说过打羽林精骑可以出,但我感觉既然有铁矟,这件兵器就可以不用了,反正也很难刷。
“孔”即为小孔,“翼”有两侧之意,所以按字面意思理解,孔翼铁矛可称为“两侧有小孔的铁矛”,也可叫“双孔矛”。
(点击展开 / 收起)
上面画的是蚩尤,相传蚩尤发明了弓弩、刀、剑、戟、钺五兵,看看这幅画就知道;
当然,五兵是一种泛称。
(点击展开 / 收起)
除第一样外其它全为汉朝兵器,可以当官领,也可以打仗刷,有些也买得到;前三样兵器只可步战,后四样可马战,实用性按我个人喜好依次增强排列(只考虑马上刺)。
“矛”的历史可谓悠久,上至原始社会,下至冷兵器末期,可谓贯穿了整个兵器发展史,先秦、秦汉时期矛多用于车战、步战,长度则尽可能长,由于两汉时期战车淘汰,骑兵已经开始发展,出现骑战用矛,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全取代戟,最终发展成为初期的百兵之王----枪。
示意图引自《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段清波
匈奴铁矛:
吴王夫差铜矛:
图片引自盛世青铜网。
“戈”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兵器,颇具民族特色,是先秦时代车战主力兵器,用于两车相错时互相钩杀;戈多为浇铸而成,“铸”就是先用泥土等材料做好一个戈的模型,再将高温液态状金属倒进模子里,待冷却之后就成型了。
示意图引自《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段清波
秦“张仪“戈:
图片引自: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
“戟”是戈与矛的混合,集两种兵器优势于一身,可组装而成,也可整体合铸,车战、马战、步战皆能胜任,可钩可刺,“百兵之魁”大名当之无愧;
战国长戟:
汉戟:
卜字飞戟:资料上又称“手戟”,太不可思议了,戟也能用作投掷,前面也提到过一个战国手戟,和这个是一个概念。《三国志》中记载董卓曾“拔手戟掷布”,但没击中,反而导致吕布怨愤。
卜字步戟:
卜字骑戟,图中与卜字步戟的区别就是:步戟是整体合铸,骑戟是组装而成。
下图是整体合铸的汉卜字戟实物一对: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冷兵器》---郑轶伟编著
资料上说下图这种常见的戟是一种仪仗戟,不知真的假的……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冷兵器》---郑轶伟编著
“铩(shā)”是铍的改进,横向加长了格部,两端向前有尖角,格部向前有内弧刃,可用于格架,流行于西汉;游戏中的铩我感觉是普通长杆里最好的。
最后简单熟悉一下我国朝代,小学社会课学的: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点击展开 / 收起)
此兵器有出土实物原型,游戏中的外形和出土文物一个样,属性不错,妇好钺也只比它好一点,拿这种武器的兵也不简单,游戏中西域沙漠斧头兵的制式武器;我攻打楼兰城进行巷战时,因为这种兵器吃了大亏,即便穿着神甲也遭得很惨。
图片引自网络。
(点击展开 / 收起)
同样是很好看的兵器,尾端再加个月牙内弧刃活像沙僧的禅杖,拿这种兵器的兵种也不一般,百濮、西羌的高级兵种都有装备,马被砍一下扣四五十滴血,厉害。
(点击展开 / 收起)
800声望屯骑校尉可领一杆,马上可挥砍,属性为高砍伤、低刺伤 ,好不好用要看个人习惯,打有三校尉的汉武帝军队也可以出,但完全看造化。
汉匈的钺戟:
水浒的钺戟:
(点击展开 / 收起)
神兵利器之一,也是有出土实物的兵器,钺面上刻着双虎争食人头的图案;“钺”就是形状像板斧但又比板斧更大的兵器,流行于商周,但古代斧钺经常并称并用,容易混淆;据资料介绍此钺只是作为王权的象征,属于仪式用钺;古人曾经在钺杆的顶端安装过矛头进行改进,使它可挥可刺,比如上面的钺戟,但用得并不多,钺的实战效果也不如其它冷兵器好。游戏中的妇好钺是砍伤最高的长杆,攻击范围也很广,习惯80挥动速度的话可以用,但我极少用。补充一点:所有的“钺”都对盾牌奖励,意思就是假如一般兵器把盾打烂要打6下,而对盾牌奖励则可能只要3下。
钺面图案:以雷纹为地,刻绘双虎扑噬人头。
(点击展开 / 收起)
神兵利器之一,马上不可挥砍,锥如其名:刺伤伤害值最高的长杆,最大的特点就是矛头为三棱锥,外加一个人头;三棱锥是由双叶矛演变而来的,参看摘抄的专业术语解释:“……形制从扁体双叶形趋向三叶窄长棱锥形,前锋更加锐利,刺透力增强。”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16,量产的破甲锥一样会挂个人头。
三棱锥矛头放大:
(点击展开 / 收起)
铁矟(shuò) 1100声望卫尉可领一条,历史上有过记载的骑兵用兵器,出现于东汉,柄长且沉用于骑战,技法不易掌握,所以也是武将的标志性兵器,游戏中力量要求也有22;这是游戏中最长的马上用矛,280的范围;“矟”字和“槊”字是一个意思,也叫马槊,专指骑战用矛,词典上的解释非常简单:槊,杆(儿)比较长的矛;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资料中介绍的矟杆长度为270到290厘米不等,所以游戏的设定还是比较合理的。其实这兵器的好处除了攻击范围特广,老远地就打到了人,避免了近身格斗的危险,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在马上挥砍,升平衡后29的砍伤加上马奔跑速度奖励,还是很可观的,不足之处就是速度,即使升成平衡之后也只有76,所以好不好用还是要看个人。
极长的双刃矛头,金属部分占了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
弓弩投:
(点击展开 / 收起)
典型的罗马重型投枪,足有一人半多高,历史上正规罗马步兵一般配1~2支,这里照顾罗马,配了4支。
(点击展开 / 收起)
手弩, 臂张弩都是这个样,顾名思义,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上弦,威力虽不算太大,但轻便灵活,适合在马上用。
汉弩箭盒子:盒子都做得如此漂亮!
汉手弩箭盒子:
(点击展开 / 收起)
先看两张复原图:
图片均引自《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段清波
蹶(juě)张弩简要示意图:
弩兵不仅是西汉,也是历代王朝的主要兵种,游戏里射声蹶张士和荆楚勇士的厉害之处相信大家都已经领教过了。
上图中汉弩与秦弩相比,在弩臂前端嵌了一块硬木,硬木延伸出来的两端(耳)后方挖有两浅凹槽,方便用带子系住弩弓使其更牢地固定在弩臂前端;机括部分增加了郭,秦弩弩机的零件是直接安装在木制弩臂之中,对弩臂的磨损很大,汉弩则增加了容纳各部分零件工作的郭,使其弩力更强劲,射程更远。
有郭的弩机:
图片引自《我爱收藏 三代青铜兵器三十讲》---吴国瑛
郭:郭的解释为四周或古时城墙外城,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示了包容零件的部分。
图片引自盛世收藏网,仿制。
工作原理:
图片引自国家地理。
游戏中的蹶张弩:
(点击展开 / 收起)
游戏里面所有的汉弩都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兵器, 蹶张弩就是用要用脚蹬着上弦的弩,大黄弩则应该为腰引弩,也是西汉有记载的单兵用最强弩,李广将军曾经用过;但由于上弦费力,体积大携带也不便,所以一般用得多的还是蹶张弩,难怪游戏中汉领主大多是装备蹶张弩而非大黄弩。
大黄弩800声望的射声校尉可领一张,我最欢的武器之一,造型优美,杀伤力恐怖,但在游戏中也就过把瘾,英雄可以装备,玩家用真靠不住。
(点击展开 / 收起)
也先了解一下:
图片引自《刀枪剑戟十八般--中国古代兵器》---段清波,略有修改。
我国古代有关弓的确切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易 系辞》当中的描述:“弦木为弧,剡(yǎn)木为矢”,当然,弓的发明时间可以更往前推;在补入《周礼》的《考工记》中详细记载了弓的选材和制作过程,其中“弓人为弓”一节中提到制作弓的六种材料:干、角、筋、胶、丝、漆;干用于制作最主要的弓臂部分,记载中最好的为拓木,最差的为竹片;角用于制作弓的两端,以牛角为主,对牛的年龄体质和取角的季节都有严格要求;筋为动物的肌腱;胶由动物油脂、肌肉及其它软组织配合辅料熬制而成,用于粘合角和筋,好胶颜色朱红且干燥;丝用于捆绑角与筋的粘合部位;漆即为涂料,涂于弓臂防止受潮等。
弓的制作工艺复杂,取材又有季节要求,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其自然胶合固定成型,虽然就一张弓而言制作时间漫长,但由于步骤有先后,每道工序又有时间间隔,所以只要有组织地生产,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的成型弓可用。
游戏中的汉弓:
(点击展开 / 收起)
“角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辟邪神兽,其鼻上长有一角,当然,现实中造弓用的大都是牛角而非神兽角,用角端来命名一来威严壮胆,二来讨个吉利。角端弓的属性和硬弓一样,还算不错,弓身包裹蛇皮,比硬弓好看。
(点击展开 / 收起)
雕,有刻绘之意,所以雕弓即为彩绘之弓,弓身画有各种绚丽的图案;其实不仅仅作为战场兵器,制作精良、装饰优美的弓也是古时达官贵人互相馈赠的佳品;不同身份等级的人使用的弓也有明确规定。
画的应该是凤凰。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雕弓800声望的射声校尉、骑都尉都可以分别领一张,汉朝商店极少时有卖,仅比匈奴烈弓慢3点速度,但精度有100 ,非神器汉最好的弓;
自己做了一个比较:汉弓 < 游牧弓 < 游牧骑弓 < 角端弓 = 硬弓 < 雕弓≈匈奴烈弓
如果不习惯这些弓的射速,可以把短弓搞成极品短弓,21刺,91速度,也很不错。
游戏中汉朝的弓在伤害值上都差不多,从汉弓到雕弓也只有3点差距;弓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制作材料以及开弓所需的拉力大小, 弓不像弩可以全身动员上弦,其张力也只能小于臂力,所以要想使弓威力大,射程远,反曲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点击展开 / 收起)
燎原烈焰,奔腾烈马,浑浊烈酒,匈奴烈弓;弓如其名。
雕弓和烈弓比,100的精度我感觉变化不大,倒是3点速度差距感觉很明显,所以800声望我一般都选射声校尉领大黄弩和雕弓,然后在神贴的指导下,指着有千骑长的千骑队虐,一来刷匈奴烈弓,二来刷神器,三来刷声望。此弓800声望长水校尉可领一张,匈奴1100声望以上的官都可以领(包括1100),非神器匈奴最好的弓;我曾经想在汉朝当完卫尉后跳到匈奴当右贤王领一张,但汉1100声望和匈奴1200声望的官似乎是一个级别的,所以没领到。
骑砍爆装备有个小小的规律:比如玩泡菜想要生铁盾,那海盗王就要尽量留到最后一个杀,这样爆出的可能性才比较大,只是可能性比较大。
(点击展开 / 收起)
一言以蔽之,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藏良弓,每开一档都盼着能早点出;从36的刺伤设定可以推测出木臂与筋弦是何等的坚硬,除非膂力过人,不然绝非轻易能够左右。
两弰巧妙地做成龙首和龙尾,弓体犹如一条神龙。
首:
尾:
体:
袋:
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25,也就是扔500俘虏进去。
大家可以试验一下,当声望到5500左右,同时统御到8以上(包括8),俘虏逃跑的可能性才非常小非常小。
甲胄,服装:
(点击展开 / 收起)
面具在古代多用作祭祀,少数用作战斗。
实物图:
图片均引自网络。
(点击展开 / 收起)
兽面纹青铜头盔,出土自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
图片引自网络。
(点击展开 / 收起)
只要提到什么地中海、古罗马、古希腊军队之类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鸡冠头盔,好看、拉风、滑稽……
左为百夫长盔,右为亲卫军盔:
(点击展开 / 收起)
有人说好看,有人说一般,我比较喜欢,戴上的效果看下下图。
(点击展开 / 收起)
名字虽不同,但形制都是一样的,特别要说中间那顶汉铁盔,复原实物头顶上是空的。
实物图片引自: 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
(点击展开 / 收起)
制造材料多为铸铁片,多层叠压,戴上只露出来了眼睛和鼻子,防御面积特广,样式还不错,相比现实中的复原件,还是游戏中的好看。
实物图片引自网络
(点击展开 / 收起)
武装到家的三双鞋,腿的前部,脚背都罩有披甲,后两双还缝有色彩斑斓的虎皮;虽说在游戏中可以量产,但放到现实中谁都知道:非大将不能用,哪来那么多虎皮?
从左到右为:重铁履,虎皮铁履,虎皮战履,甲片更小更密,防御效果更好。
(点击展开 / 收起)
紫铜就是纯铜,也叫红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就是纯度在99%以上的铜单质。
正面防御面积还是挺广,奇怪的就是没有背甲。
由于当时汉朝向匈奴的铁制品出售限制很严,所以匈奴的甲胄和兵器多为铜制,当然以青铜居多,纯铜硬度不是很好,所以游戏中呈灰色的紫铜板甲肯定是经过处理过的;比较遗憾的是历史上出土的铜甲并不多,有一两件也是锈得完全走样
(点击展开 / 收起)
在皮甲的外面又套了一件卯有铁片的半截皮制背心,主要保护胸口、肩部和腋下,另外腿部也覆盖有铁片;这件甲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肚脐那一块:完全是暴露的。
匈奴铁护甲在游戏中刷得出来,但爆出几率和匈奴烈弓一样:不高,不过只要战斗次数多了,出个一两件还是没问题,匈奴烈弓也是一样的道理。
(点击展开 / 收起)
铁护甲的加强,整个躯干全部覆盖,胸口同样有护心镜,样式拙朴,外形粗犷,和一脸凶相的伊稚斜真是完美的搭配。
游戏中整个匈奴就只有老大才有好的铁甲穿,外搭做工也并不精细,身防设定也只有50;可见当时匈奴的物产和军备实力与汉朝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匈奴铁板甲也是神器之一,虽说属性稍弱,但作为胡服风格的战甲,归入极品装备之列是有必要的。
(点击展开 / 收起)
整个游戏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类甲,背上的标识活像蝗虫两翅膀。
锻铔,指的就是铁制(锻)的护颈(铔)的铠甲;游戏中如果去掉盆领就成了羽林大扎。
估计这件甲并不是用于战场冲杀(要用也会取消背上的负羽),如此招摇过市,岂不是死得最快!?
此甲躯干部分为条形甲片顺编样式,其它部分为叶形甲片叠编样式,而鳞甲则是躯干部分为叶形甲片叠编样式,其它部分多为条形甲片顺编样式。
另外扯点别的:这件甲是我玩汉匈得到的第一件防御稍好的铠甲,刚玩0.53时惊恐地发现汉朝商店全都是时装店,一件像样的甲都没有,收拾乱军得到一件部落勇士服都穿得乐滋滋地,直到下地宫才欣如释重负欣喜地发现了这套锻铔大扎。
(点击展开 / 收起)
游戏中四校尉一都尉都穿这个,对襟式褥铠,半筒式披膊,袖口缝饰雷纹(方折型的回旋线条),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腿裙上有浅色的菱形装饰。
雷纹和云纹的区别在于云纹是曲形回旋,而雷纹则是折形回旋;其实在生活当中也有不少云雷纹装饰。
井盖儿上的雷纹,是不是和袖口上的很像?
绿化坛上的雷纹:
图片都是我用手机照的。
(点击展开 / 收起)
甲片比校尉铠(大鳞片)的小一些,所以称为细铠(小鳞片),其甲片叠压更致密,防御效果更好(看称谓也知道:上为蚺鳞,此为蛟鳞),同时制造要求和成本也更高。其实游戏里只要稍微好一点的甲胄,要放到现实当中都只有少数中高级将领才有的穿,在古代要打造一件鳞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上千块甲片完全要靠手工一块一块地连起来,工作量相当大,记得水浒里面金枪手徐宁对他的宝甲可是惜之如命。
胸口系的是应该是平安绳结。
(点击展开 / 收起)
(点击展开 / 收起)
(点击展开 / 收起)
(点击展开 / 收起)
游戏中飞将军李广有装备,胸口漆对称的双龙图案,筒形甲袖,扎实厚重,与两件神甲相比只少了背上的虎皮和竖起的高领,但遗憾的是也就没有了头防,不过考虑到李将军善骑射,添个盆领可能多少有点碍事。
如果不计腿防并搞成豪华型之后,(护颈重盔+虎贲玄铁甲)略好于(龙鳞重胄+龙鳞将铠),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16。
(点击展开 / 收起)
披膊式鳞甲,接有护颈高领,肩披罕见白虎皮,胸前绘饰兽面纹,战袍袖口套有护腕,皮带挂坠玉璧;整件甲以浅灰为主色,上身效果阳刚魁梧。
凑近了看才知道:表面都是由一块一块的甲片从中间向两边叠压连缀而成。
腰上的玉璧:
图片引自网络。
冠军侯甲是我玩出的第二样神器,同样是打南越山贼爆的;当时断断续续玩了一年左右的8合1原版,第一个资料片又是领军者,玩汉匈爆第一样神器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极品:还当成是强盗盗墓偷出来的宝贝,以为只要偶尔打打山贼就可以抢一些好东西……8合1版本我也只玩了一会儿,神器也就只爆了3样,后来便直接跳到了0.53……
(点击展开 / 收起)
筒袖式鳞甲,胸前绘饰对称展翼凤鸟纹,双肩挂坠龙形玉雕,披以花斑虎皮,袖口略宽,更显洒脱飘逸,战袍前部下方及袖口都缝饰有夔(kuí)龙纹,腰间和虎皮上都系有玉璧和玉块,汉人对玉情有独钟可见一斑。
肩部的龙形玉饰:
图片引自盛世收藏网。
比冠军侯甲背上多了个虎头:
与前胸一样的凤鸟纹:
两件神甲属性不分伯仲,随便爆出哪件都是宝;我比较喜欢冠军侯甲,袖口收拢更像战袍,长平候甲的袖口敞着总感觉怪怪的;同誓师双刃一样,只要多打仗,在游戏早期着两件神甲会优先其它神兵利器任意爆一件,所以也不用担心没有好甲穿;兵工厂量产消耗点数25。
(点击展开 / 收起)
游戏中汉武帝刘彻的宝甲,直接参看摘抄的简介:“此甲右襟开口,用叶形和长方形两种甲片编成,部分甲片表面装饰金箔、银片并以红丝带编出菱格图案,编缀成甲后极华丽美观,是目前出土的汉甲中最精美的一件。”
金银铠出土自山东淄博窝托村齐王墓随葬坑,墓主人说法不一,可能是齐悼哀王刘襄,也可能是齐惠王刘肥,感兴趣的话可以找版主曾经发过的帖子,里面有更详细的介绍。
图片引自《中国古代兵器》---周纬
(点击展开 / 收起)
“冕(miǎn)服”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的礼仪服装。周代凡有祭祀活动,帝王百官皆穿礼服。冕服在周代形成后,在历代沿袭中虽有损益,但其等级意义被完整保留下来。”------摘自《服饰文化纵览》 赵晓玲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的革带、前部的蔽膝、脚上的舃(xì)屦(jù)[舃,加有木板的双层底鞋,屦,麻葛等物制成的鞋];
冕服极其复杂,细节称谓繁多,这里介绍一些主要的部分。
帝王冕冠:
1.綖(yán)   冕冠上方的板,上玄下纁(xūn),外黑内红,前圆后方,后部略比前部高一寸,整体有向前倾斜之势。
2.旒(liú)     綖前后的垂珠,前后各12根,每根上又分别穿12颗玉珠,玉珠以朱、白、苍、黄、玄诸之色排列;玉珠的多少及颜色是区别地位的标志,垂旒的意义在于表示王不视非也不视斜。(周代公侯以下的前后垂旒只各有9条,每条穿苍、白、朱色的玉珠9颗)。
3.笄(jī)       簪(zān)子,玉质,用于固定冕冠。
4.紭(hóng) 系在笄两端的丝带,也用于固定冕冠。
5.悬瑱(tiàn)又叫充耳,象征性的塞住耳朵的玉珠,意在提醒君王勿听信谗言;成语:充耳不闻。
6.紞(dǎn)   系瑱的带子,后来发展成为垂至下身的天河带,汉代还没有那么长。
帝王冕服:
冕服上衣称为“玄衣”,[玄:①天空②赤黑色]象征未来的明天,下裳称为“纁(xūn)裳”,[纁:①落日的余光②浅红色]表示黄昏的大地,上衣下裳分别特定绣有六章纹,总共十二章纹,即十二种图案,反映出儒家的伦理道德;冕服分六种,十二章纹全绣的为最尊贵的大裘冕,祭祀昊天上帝、五帝时穿,也就是游戏中汉武帝穿的。
1.日2.月3.星辰       取其照临,如三光之耀,象征帝王统治天下;
4.山:作山形          取其能云雨或镇重性格,象征王者能安静四方为人所仰;.
5.龙                     取其变,象征人君应随机布教而善于变化;
6.华虫:作雉(zhì)形,即华丽的鸟
取其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
7.宗彝(yí):即虎与蜼(wěi)
虎取其猛,蜼取其智,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
8.藻:即水草,       取其洁,象征冰清玉洁;
9.火:作火字形       火焰向上游率领百姓归附君王之意;
10.粉米:作谷粒形    取其滋养,又若聚米形,象征有济养之德;
11.黼(fǔ):斧形,刃白身黑,
取其能断割之意;
12.黻(fú):两已字相背,黑青相次,
有背恶向善之一,也有君臣离合之意。
前六章专用于上衣,后六章专用于下裳;图中白色束带下方的蔽膝上绘有独腿无角夔龙。
汉代服饰:
图片引自:《中西历代服饰图典:从先秦至现代》--- 邝璐,缪爱莉
参考书目:《服饰文化纵览》---赵晓玲
《中西历代服饰图典:从先秦至现代》--- 邝璐,缪爱莉
盾:
(点击展开 / 收起)
淡水乌龟背壳盾,大海乌龟背壳盾,盾牌的祖先。
(点击展开 / 收起)
游戏里最最普通、到处都有的盾;仔细看才发现是由很多木板组合而成的。
(点击展开 / 收起)
与素面盾相比,是由两块整木拼成的。
(点击展开 / 收起)
Publius中文译名为普布利乌斯,游戏中罗马的头儿,LEG  I是指第一军团,是legion  I的缩写。
(点击展开 / 收起)
汉军钩镶是有特殊作用的盾,盾面上下延伸两根末端呈弯钩状的铁条,盾面上有一根大铁刺,与环首刀配合使用,可攻可防。
游戏中罗马旗帜和汉军钩镶都只有20防御范围,不要用来对付远程兵,头部会中招,但格挡速度都很快,结实抗打。
如果骑砍可以支持双手同时独立挥动武器的话,汉军钩镶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用钩形铁条钩住敌人砍来的武器,再用环首刀回击;玩游戏的时候两只手各握一个鼠标,左右开弓,想想都来劲……但如何前进、跳又是个问题,只可惜人没长有第三只手……
(点击展开 / 收起)
最好看的汉盾,轮廓曲卷,精致小巧,盾面中部稍厚,微微隆起,朱红色底漆,并用青色镂出简易龙形和凤形。
下地宫拿到过一面,属性比漆皮藤牌稍弱。
(点击展开 / 收起)
实物的再现,游戏中罗马唯一的马上用盾,与漆皮藤牌比较的话,优势在于60的防御范围,但只有500的耐久度。
(点击展开 / 收起)
反荷叶状藤盾,坚韧又轻便,由浸油再曝晒的老藤条编织而成,由于藤条本身韧性很好,浸过油的藤条在太阳晒后会变得非常坚硬,但遇火即燃;《三国演义》第90回有简单地提到过南蛮藤甲的做法,所以我猜测藤盾也应该是一样的;这是游戏中玩家能得到的最实用的马上用盾。
奇怪的是这面盾并没有重量优势,或许格挡速度就已经体现了重量优势。
(点击展开 / 收起)
卫青背上背着一块,从名字和造型来猜测是个铁盾,样子像窗户,属性相当好,但爆不出来。
(点击展开 / 收起)
汉屯长有装备,但当官我却没领到过。马上可用,比漆皮藤牌都还好一点,如果爆得出来,标配就是它。
(点击展开 / 收起)
盾面龙头瞠目张口,意在威慑敌方;只可步战用,属性一般。
原来是由几块整木拼接而成。
(点击展开 / 收起)
罗马四角方盾和圆盾,网上有很多实物照片,就不多举例了。
在游戏当中,我感觉只要防御范围上了100的盾牌都可以保护腿部,考虑到犀面克城大橹格挡速度太慢,所以百夫长圆盾是步战最好的选择;进游戏的第一天就去罗马,官升到300,罗马所有的盾都可以拿到了,还可以领到一件有趣的狼头套装。
(点击展开 / 收起)
克城大橹荆楚勇士人手一面,属性与百夫长盾比起稍弱,打乱军可出。
蒙有犀牛皮的盾称为犀盾; 此盾正中部纵向凸起棱脊,向前呈“V”字形斜面,四周用铁皮包边,装饰诡异的对称鸟纹,比克城大橹更加坚固耐用,攻城专用盾牌。
部分盾牌属性比较:
其它:
(点击展开 / 收起)
孔老夫子教你三十六计第五计……
(点击展开 / 收起)
居然是《一剪梅》……
(点击展开 / 收起)
这些兵都熟悉吧?材官戟士,材官环刀士,材官臂张;一般士卒的甲真的很简单,图中只看到有前面的一小块不说,好像还都是木制的,材官臂张更是只有一件弩服……
图片引自网络,图册好像是西方人画的,人脸都画成什么样了……
(点击展开 / 收起)
最后上一张截图,1024分辨率DX9加全光影效果,卡得一愣一愣的,但看看马蹄溅起的水花、水面荡漾的波纹和倒影----就是不一样……另外,图片是经过简单处理的(word),感觉这样比较好看。
图中的马是“赤电”,还有一匹四蹄踏云的仙马叫“踏雪乌龙驹”,赤电防御高,乌龙驹冲刺高,但考虑到生存率,还是赤电保险一点。
我本来想截个高清图当壁纸,但效果并不好,只有盼着汉匈制作组能出了,唉,又当伸手党了,嘿嘿……
(点击展开 / 收起)
非常偶然地知道了一个Brfedit软件(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下),按照指示步骤打开了材料库,发现了很多在游戏中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感觉很有必要让大家都知道;开始只是想做个截图,但感觉有点班门弄斧、盗用成果,还是要自己懂一些才行,不过资料一查才发现需要了解的书籍浩如烟海,只能撷取一部分与大家共赏,错误及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测一测中国十八般武艺你懂几个?
刀光剑影:盘点刘贺墓中的汉代兵器
汉武帝究竟靠什么样的武器荡平匈奴
中华之武器巅峰,冷兵器排名大盘点
中国古兵器集粹[32P]
中国古代青铜兵器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