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哈佛大学 温索浦藏玉
海外最好的一批中国古代玉器 Max Loehr 专门为其出一本 ancient chinese jade 港台早年人手一本 有红皮书之称
书中使用以科考发掘的出土品为参照 使用了比较研究断代的方法
温氏藏玉多以礼器 圆雕动物 人物为主 很多为难得一见的孤品
温索浦藏玉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玉器600多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这是除中国大陆以外,海外最杰出的一批藏玉,其中以三组玉器最为突出:商周时期的礼仪用玉、商周时期的小型玉人、动物玉雕和战国时期洛阳金村玉器。礼玉的斧、戈、刀类约有50多件,动物形玉雕有牛头、人鸟形佩,金村玉器有虎形佩、龙形佩,及玉杯、玉奁等,都代表了商周时期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温索浦唯美观点的反映。内容翔实、从而使这批精美绝伦的中国古玉与世人见面。
古玉鉴赏—夏代玉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在中原地区居住着许多不同血缘关系的父系氏族部落。这就是历史文献中常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期,五帝是当时氏族部落酋长的联盟长。各部落联盟彼此之间经历了大约4000年之久的兼并和战争。长期残酷的征战,彼此间相互同化,最终形成后来的汉民族。直至舜禅让位于禹,继之“禹传启,家天下”,终于到此时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古老人类终于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例如,在夏禹为统一疆土而进行征战三苗的战争记叙中,就留下了玉崇拜的痕迹。古传夷人历来以鸟为图腾,故而“有神人面鸟身”前来助阵厮杀,“奉圭以待”正是那时玉崇拜的一种表现,此圭是神的标志,只有神灵才能奉圭,这就把图腾崇拜和玉崇拜结合在一起了。有玉才能显示神灵,在禹所发动的这么一场大规璜的征战之中,圭代表的是天意,这和大禹“亲把天之瑞令”是一个道理。这还说明玉在当时既是号召的旗帜,又是统驭所部的法度。总之,夏之立国和玉文化一定有着重要的关联。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储有异常丰富的夏代文化遗存。这里有大型王室宫殿,有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有殿堂、廊民、庭院、城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城池宽厚、极为壮观。在宫殿四周有大量房基、窖穴、墓葬、窑址、水并、灰坑。目前所知的二里头文化玉器,就是夏代玉器的代表性形态。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玉器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装饰品有管、珠、梯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玉饰牌;礼仪器有戈、圭、刀、牙湾、柄形饰等。
2、造型。几何型器物,以直方形为主(如斧、圭、刀),绝大多数为光素。戈的造型规范,分二式:一式为尖锋,双刃,援与内相连处有线纹,无中脊,内上一孔;二式为尖锋,锋前端略起一段中脊,内部窄短,穿一孔。玉钺亦分二式:一式作长方形,两侧边缘出脊齿,刃略作弧形,造型当是龙山文化玉钺的延续;二式的造型属于创新型,其重要价值在于,它为商代同类器型开了先河。它整体近圆形,顶端较圆,两侧直,出数个脊齿,弧刃分成连续四段,每段为双面直刃,中间一大孔。玉圭均为平首形,分二式:一式中部有两道阳纹横直线纹,二孔,带有龙山文化玉圭的遗风;二式下部有以细阴线刻划的菱形四方连续式云雷纹,二孔。玉刀为长条梯形,分三式:一式长条梯形;二式两侧出脊齿;三式两端均刻细网格纹。牙璋体形较大,下部两侧出繁复的对称式阑,或在阑之间有数道阴线直线纹或网格纹。最大的牙库长达54厘米。桐形饰为新创五种,开商周同类器之先河。分二式;一式长方棒形,光素;二式其上有浅浮雕似花瓣形纹,及双阴线刻3个兽面纹,工艺极为精美。嵌绿石兽面纹青铜饰牌,共见3件,造型各具特点,都是以青铜饰牌为衬底,其上用数百块各种形状的绿松石小片铺嵌而成,眼珠为圆形,稍凸起。饰牌两侧出4个环形,可供佩带或拴附。兽面纹形象不同:如一式者,有对约形角,对钩形眉,橄揽形眼眶,直鼻梁较长;二式者,额头处为门块鳞状镶嵌,弯眉,大圆眼珠,张口露四颗尖牙;三式者,有“T”形角,小圆眼珠,直鼻梁,上唇向内卷曲。以第三式的兽面纹最具代表性。玉器纹饰造型主要有直线纹、斜格纹、云雷纹和兽面纹。云雷纹见于玉圭。兽面纹有橄揽形眼眶,圆眼珠,宽鼻翼,闭口。可能是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继承而来。宽鼻闭口造型,在龙山文化玉器兽面纹中可找到蓝本、夏代玉器兽面纹造型的重要价值,在于为商周玉器、青铜器兽面效作了准备。
3、工艺、玉器材质,主要有白玉、青玉(含河南独山玉)、绿松石等、玉器工艺一般较规整,表面光滑。阴线纹的刻法上,按照一些现代琢玉技师的看法、当时已经使用轮式工具、根据线纹形式的不同需要、用四轮(后世称为“勾防”)在玉器表面刻划出条条细阴线,此法通称为“勾”法。如在阴线沟槽的一个立面、再用陀轮将它向外稍加拓展、形成较充的斜坡面,叫做“彻法”、二者台之即“一彻法”、勾彻法工艺的实施,使两条平行阴线线间产生了差异,而具有层次感与活跃感。它较之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阴线纹,有了很大的形式美的进步,并为后世千年玉器的线条工艺技法奠定了基础。
(二)夏代玉器的特征
1、礼仪玉器中,兵器形玉器占了重要地位。这种突出“玉兵”的现象,值得探讨。这是氏族社会求联社会战实景,炎黄之战、黄帝量尤之战。都是这时期的重大战事。战争的结果、是强大部族兼并弱小部族、社会向部族间融合统一(国家形成)方向迈进,他“合诸侯于琮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标志曾经过激烈的武力争战后,夏玉统治地位得到确立与巩固。二里头所出玉戈和玉刀,都是作为“兵礼”形式出现的,它们象征军权及其在战事中的胜利与凯旋。
玉戈,应是龙山文化玉戈的延续。其授部无中脊,还保持前者的造型特点、有的玉戈长达43厘米;器形之大,实属空前、它是典型的礼仪用器。玉刀,是生产工具石刀的延续,有的刃定最长者达65.2厘米,且无使用痕迹、只能是仪仗器。大型“兵礼”玉器雄辩地证明,夏王朝经过血雨腥风的长期征战才得以建国和巩固政权。
2、玉圭造型均呈平首式,当是龙山文化玉圭的继承,出土时“表面沾着大朱砂”。
3、柄形饰。夏代玉柄形饰是重要的发明,其造型为商和西周同类科的先规。作为一种礼仪器,其玉柄形饰的具体用途尚不得而知。
4、镶嵌玉器。1987年发现的青玉半月形片形,中部有一圆孔,孔内两面满镶圆形绿松石,有的玉钻孔内也镶绿松石,它们都是夏代玉器钻嵌工艺。这种做法,开商代玉器上镶嵌绿松石工艺的先河。
作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朝代的玉器、它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历史总结,它的成果为商代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我们所见的夏代玉器很少(可能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尚未发现),但一些造型(如刀、圭、戈、钺、柄形饰)与纹饰(如兽面纹),均成为商玉制作的根据。据此,夏代玉器在历史交替时期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温索浦先生 (Grenville L.Winthrop) (1864–1943):
1864 纽约出生。。。1886 哈佛大学毕业。。。1889哈佛大学法律学院毕业。。。银行世家, 曾任律师。。。但对家传的银行事业及律师事务感无启发。。。于1896年便从律师业退休。。。之后毕生便投入艺术, 收藏,自然资源保护, 研究历史 及 慈善机构。。。
也是艺术鉴赏家, 收藏家, 历史家, 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及慈善家。。。
后来任美国麻州Lenox图书馆协会主席直到去世。。。
于1943年去世。 将其在世界各地收藏的4000多件各式古董名画全遗赠给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此种对美国大学的捐赠。。。举无前例。
古玉鉴赏—春秋玉器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0.1至0.35厘米。此种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0.1厘米的宽度,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圆圈,直径约为0.1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
(二)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
2、玉觿的广泛使用。
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
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
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谷粒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常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
6、谷纹龙形佩。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典型的谷纹龙形佩,龙星主雨,天田星主谷,龙降时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春秋谷纹与谷纹龙形佩为战国玉器谷纹及谷纹龙形佩的直接源头,并一直流传下去,直至清代的仿古玉器。谷纹与谷纹龙形佩的源远流长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立国为根基,是其文化架构的主梁之一,归根结底是龙星崇拜(祈雨)文化。
7、螭纹初现。玉器的螭(蟠螭)纹始见于春秋。河南温县所出玉龙,刻有典型的螭纹。
8、龙鳞纹造型的新变化。龙鳞纹在商和西周玉器基础上,出现了从简到繁的新形式。玉器龙鳞纹造型发展的趋向大体是从简到繁。把握龙鳞纹的变化是鉴别商至春秋(从战国起基本不见龙鳞纹)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9、龙首纹是玉器的主体纹饰。这是春秋玉器总体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所在。作为单独纹饰的龙首纹,最早见于商代。春秋玉器龙首纹造型的基本共性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纹构成在一件器物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方位及顺)排列铺置;极为细密,龙眼睛细小难辨以龙首为单位,绝对不见龙身;龙口吐舌。较有代表性的龙首纹,可举下面几例:上唇上卷,下唇内敛,吐舌,立耳椭圆眼睛;唇、舌、眼形同卜器,尖耳,开战国玉龙耳形之先河(龙形躺);圆眼睛,下唇向下卷(龙纹饰);双阴线构成,双唇呈S形,是战国玉龙唇形的源头。
10、新创的蟋虺纹。
11、双龙合体佩。春秋新兴的双龙体佩,其造型突破了西周双龙合体纹饰的旧范,变成独立成体,以环为中心、边缘凸出二龙首或兼二龙爪,是二龙组合一体的形象。此类双龙合体佩,极可能是战国玉器中,以环为中心边缘附连二龙造型玉佩的直接源头。这类的玉器造型,俗称为“出廓”即龙纹超出环的轮廓。
12、玉石圭矢的发现。圭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圭与矢的合体器,当然是其身份地位及兵权的象征。圭矢是盟誓者的礼仪用器,它暗示主人在政治和武力斗争中必胜的信心。圭矢的缘起,应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狩俗文化(矢)和新石器时代玉圭的象征意义。然而,二者本身本无内在联系,东周人的发明,却创造性地把'兵’与“礼”牵合在一起出现了圭与矢合体的新造型。
13、工具剑的发端。铜质或铁质长剑上(含剑鞘)镶嵌四种玉饰者;在西汉时专名为“工具剑”。镶有玉饰的礼仪佩剑发端于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出土剑首及剑格,证明镶有玉饰的剑,为战国和汉代工具剑的形制提供了规范。
14、纹饰的新技法和新风格。概观多数春秋装饰品玉器上,雕刻一种新型的纹饰,即满满雕刻了由勾云纹或卷云纹组成的复台型龙首纹(整体看为龙首纹而龙首纹均由勾云纹或者卷云纹构成)。这种新型龙首纹,开一代纹饰新风值得深入地研究。纹饰的工艺技法是以单阴线勾画出龙首纹、勾云纹、卷云纹的轮廓结构,然后将阴线全部深入地刻下去,使龙首纹能突出起来,最后将突出起来的部分,琢磨得圆润而有光泽。这种工艺方法可称作'阴线刻兼浮雕法’;因为,在整体视觉上,龙首纹呈浅浮雕形。这样的龙首纹表现出敦厚而灵秀的美感,它大大优秀于商和西周玉器多平面阴线刻技法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具有的形式美特点是:其一满密充实;其二敦厚圆润。满密充实是指纹饰不仅布局满铺,不留一点余地,而且细密均匀排列有序,表现出装饰手法的严密丰实的新风格。敦厚圆润是指从纹饰表现出的视觉效果看上器物比原来加厚了,有柔秀厚实之感;浮雕有匀圆莹泽之美,手感滑润舒适,敦厚圆润的艺术美,恰与厚朴温润的本质美相谐。春秋时通过纹饰的装饰美来表现玉器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在战国玉器中得到继承。 “游丝刻”也是春秋玉器中的新工艺与新风格。这种极为细密的阴线纹,其细微的程度,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好象手表机芯上的游丝。游丝刻多施饰于龙首纹的耳、唇或舌上,实际为表示束丝纹。另外在虎形饰、兽面饰和器物的边缘上,也有这种纹饰。“游丝刻”以细如毫毛、间不一发的纤微秀美,表现出工艺的精巧妙绝。游丝刻阴线纹的刻划工具,可能不是小型金属航轮。因为,航轮过后必很柔软,易弯曲而不能达到效果。设想,这种工具可能是金刚石质尖锋刻具,利用金刚石结构结晶体的锋利棱角刻划阴线是完全可能的。在战国玉器中可广泛地看到游丝刻的线纹形式。
古玉鉴赏—春秋玉器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0.1至0.35厘米。此种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0.1厘米的宽度,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圆圈,直径约为0.1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
(二)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
2、玉觿的广泛使用。
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
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
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谷粒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常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
6、谷纹龙形佩。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典型的谷纹龙形佩,龙星主雨,天田星主谷,龙降时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春秋谷纹与谷纹龙形佩为战国玉器谷纹及谷纹龙形佩的直接源头,并一直流传下去,直至清代的仿古玉器。谷纹与谷纹龙形佩的源远流长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立国为根基,是其文化架构的主梁之一,归根结底是龙星崇拜(祈雨)文化。
7、螭纹初现。玉器的螭(蟠螭)纹始见于春秋。河南温县所出玉龙,刻有典型的螭纹。
8、龙鳞纹造型的新变化。龙鳞纹在商和西周玉器基础上,出现了从简到繁的新形式。玉器龙鳞纹造型发展的趋向大体是从简到繁。把握龙鳞纹的变化是鉴别商至春秋(从战国起基本不见龙鳞纹)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9、龙首纹是玉器的主体纹饰。这是春秋玉器总体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所在。作为单独纹饰的龙首纹,最早见于商代。春秋玉器龙首纹造型的基本共性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纹构成在一件器物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方位及顺)排列铺置;极为细密,龙眼睛细小难辨以龙首为单位,绝对不见龙身;龙口吐舌。较有代表性的龙首纹,可举下面几例:上唇上卷,下唇内敛,吐舌,立耳椭圆眼睛;唇、舌、眼形同卜器,尖耳,开战国玉龙耳形之先河(龙形躺);圆眼睛,下唇向下卷(龙纹饰);双阴线构成,双唇呈S形,是战国玉龙唇形的源头。
10、新创的蟋虺纹。
11、双龙合体佩。春秋新兴的双龙体佩,其造型突破了西周双龙合体纹饰的旧范,变成独立成体,以环为中心、边缘凸出二龙首或兼二龙爪,是二龙组合一体的形象。此类双龙合体佩,极可能是战国玉器中,以环为中心边缘附连二龙造型玉佩的直接源头。这类的玉器造型,俗称为“出廓”即龙纹超出环的轮廓。
12、玉石圭矢的发现。圭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圭与矢的合体器,当然是其身份地位及兵权的象征。圭矢是盟誓者的礼仪用器,它暗示主人在政治和武力斗争中必胜的信心。圭矢的缘起,应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狩俗文化(矢)和新石器时代玉圭的象征意义。然而,二者本身本无内在联系,东周人的发明,却创造性地把'兵’与“礼”牵合在一起出现了圭与矢合体的新造型。
13、工具剑的发端。铜质或铁质长剑上(含剑鞘)镶嵌四种玉饰者;在西汉时专名为“工具剑”。镶有玉饰的礼仪佩剑发端于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出土剑首及剑格,证明镶有玉饰的剑,为战国和汉代工具剑的形制提供了规范。
14、纹饰的新技法和新风格。概观多数春秋装饰品玉器上,雕刻一种新型的纹饰,即满满雕刻了由勾云纹或卷云纹组成的复台型龙首纹(整体看为龙首纹而龙首纹均由勾云纹或者卷云纹构成)。这种新型龙首纹,开一代纹饰新风值得深入地研究。纹饰的工艺技法是以单阴线勾画出龙首纹、勾云纹、卷云纹的轮廓结构,然后将阴线全部深入地刻下去,使龙首纹能突出起来,最后将突出起来的部分,琢磨得圆润而有光泽。这种工艺方法可称作'阴线刻兼浮雕法’;因为,在整体视觉上,龙首纹呈浅浮雕形。这样的龙首纹表现出敦厚而灵秀的美感,它大大优秀于商和西周玉器多平面阴线刻技法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具有的形式美特点是:其一满密充实;其二敦厚圆润。满密充实是指纹饰不仅布局满铺,不留一点余地,而且细密均匀排列有序,表现出装饰手法的严密丰实的新风格。敦厚圆润是指从纹饰表现出的视觉效果看上器物比原来加厚了,有柔秀厚实之感;浮雕有匀圆莹泽之美,手感滑润舒适,敦厚圆润的艺术美,恰与厚朴温润的本质美相谐。春秋时通过纹饰的装饰美来表现玉器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在战国玉器中得到继承。 “游丝刻”也是春秋玉器中的新工艺与新风格。这种极为细密的阴线纹,其细微的程度,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好象手表机芯上的游丝。游丝刻多施饰于龙首纹的耳、唇或舌上,实际为表示束丝纹。另外在虎形饰、兽面饰和器物的边缘上,也有这种纹饰。“游丝刻”以细如毫毛、间不一发的纤微秀美,表现出工艺的精巧妙绝。游丝刻阴线纹的刻划工具,可能不是小型金属航轮。因为,航轮过后必很柔软,易弯曲而不能达到效果。设想,这种工具可能是金刚石质尖锋刻具,利用金刚石结构结晶体的锋利棱角刻划阴线是完全可能的。在战国玉器中可广泛地看到游丝刻的线纹形式。
古玉鉴赏—战国玉器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诸侯相争,战事不断,故称这个多事之秋为战国时期。有关战国时期的古玉发掘成果极为丰富。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装饰品有璧、环、玦、璜、管、珠、佩饰、觿、镯、串饰、组佩、剑饰、挂饰、碟、玉人、蟠螭纹饰板、龙首带钩、笄、虎、马、龙、龙凤、鸟、蝉、背面、龟壳等;礼仪器有圭、璧、琮、玉幂目、口塞、鼻塞、琀、玉俑、玉册等;日用器有梳、嵌玉镜架、耳杯、盘、灯。
2、造型。饰品以片形为主,厚度均匀,边缘犀利。礼仪器的玉璧尺寸较大。创新造型有龙首带钩、耳杯、镜架、玉剑佩、大型挂饰、整玉形玉幂目等。纹饰造型基本延续春秋时式样,如谷纹、勾云纹、卷云纹、蟠螭纹等。创新型纹饰较多,如阴线连锁乳钉卷云纹、蒲纹、兽面纹和束丝纹及谷纹(或薄纹)组合等。
3、工艺。材质多为软玉,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开始多见)等,其中含河南玉、新疆和田玉、岫岩玉、珉玉、玉色为白色、青白、灰白、青绿、黄绿、黄色、红褐等。其他玉石类材质,有玛瑙、石髓、绿松石、水晶、紫晶、滑石等。镶嵌工艺空前盛兴,且工艺精美。雕琢处布局繁密,图形多样,边缘犀利规整,做玉精细。抛光技术精湛,是战国玉器工艺的一大特色,其成就空前优异可称中国古代玉器抛光工艺的代表。许多玉器的抛光度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能把玉材的硬度与光泽度充分地表现出来。按物理学原理,质地越坚硬的物质其抛光度越强、越充分。如滑石的硬度为1,在玉石材质中最软,故抛光效果不佳;金刚石的硬度为10故抛光效果达到顶级。战国玉器所施抛光者,一般选择质坚色美的玉器,抛光度能达到玻璃光泽,平滑细润,视觉自然舒适。施过抛光术的玉器,更显华丽精美。抛光术所用的研磨料,因无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迄今尚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可能是细若泥浆状的金刚砂。从近现代琢玉工艺看,这种方法是基本奏效的。抑或可推测,用丝麻纺织品在玉器表面反复“勒门自磨”,也可达到其效果。物理学将物体表面的光亮度单位即称“勒”,说明玉的光亮度与“勒磨’技术有关。
(二)战国玉器的特征
1、双龙首佩的新造型。春秋时期已多见双龙首型璜,其造型是单纯地作拱桥(虹)形。这种玉器发展到战国时期变成较为繁复的双龙首佩。这些玉佩的造型仍以原来的双龙首为主体,在其上下边缘附设对称式镂雕双龙、双凤、兽面等纹饰,使玉佩造型更为丰满;由原来的单行对称,变为二或三层对称,丰富和增强了对称形式美;由于施用透雕工艺,加强了器物及其形象的玲现剔透的生动感。此类玉佩的创新形式被汉代玉佩所继承。
2、龙首形带钩。春秋时期带钩,形体较宽而短,钩头较薄。战国时期的玉带钩,造型变化了许多,其特点是:形体窄长,弯曲,较短;多四方体,多四方钮;钩首作龙首形,嘴较薄,稍上翘,尾略向下弯曲;如将它平放,则钩尾略高于钩钮底边线;多数光素,个别的于钩身雕出几条阳线直线纹。战国玉带钩为汉代直至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奠定了基本造型(如龙首形),开玉带钩大系列之新起点。
3、谷纹龙形佩的分类。春秋谷纹龙形佩少见,且造型较单一,形体弯转不甚。战国时它的形体变化较大,如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波折形,或作一个弯转;其二,作两个弯转;其三,作三个或更多弯转。这些造型的系列,表现出它们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似乎说明人们对龙文化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弯转多者,则动感强)。战国玉龙的艺术特色是飞动之美。飞腾的形态与 “飞龙在天”的意趣相合,从而加强对龙神力的崇拜。玉龙造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年代越晚者,形体姿态的美越突出。古代玉龙的造型,唯战国者达到了美的极至:它是战国激荡若狂澜,欣欣而勃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感特色的一次极好的展现。
4、螭人形佩。片形镂雕兼线刻螭衔裸人,双爪抓住人的上下肢,人肩部生羽翅,两侧有二肩生羽翅的仙人,脚踏小媳。而二翼人即中国最早的羽人形象。羽人即道教中的羽化登仙的飞仙。羽人形象初见,是早期道教羽化、仙化思想的珍稀实物例证。
6、伎人项饰。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由5个卷云纹玉管、双使人、谷纹卷云纹龙形佩及金环链串系组成。相类的造型又见于同地所出伎人,作长袖舞动状。是宫廷欣舞者的早期记录。此项饰型式对称,长袖过头或垂至股胯,舞姿若飞燕。其阴刻线条极为流畅生动,把衣料柔软风旋的质感和动感,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观裙的静中寓动与人的端丽凤仪,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战国伎人玉饰的造型与意趣,成为汉代玉舞人佩的楷模。
8、玉剑佩。玉剑佩表现的是贵族行为文化中尊礼尚仪的思想。
9、玉石羽。学术界俗名“耳杯”者。可见它的文化价值巳超过了一般酒器。战国玉羽见于传世典型器,有龙首纹羽。此器耳部有线雕龙纹,雕琢极精美,是战国玉羽治之代表作。玉(石)羽是战国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汉代玉、漆质羽造型之本。
10、玉幂目的新变化。西周时的玉幂目,特点是结构繁复,每每由数十件玉片组成。春秋时则有所简化。而战国玉幂目的特点有四:其一,玉片的组成一般在十几片,形制已简约;其二,更趋向五官的拟形,玉片所代表的五官,更有写实性特点。眉、目、鼻、口形象极像真人;其三,加入龙形佩;其四,战国玉幂目造型的重要价值是:面部五官写实性的璜似造型,应是汉代“玉塞九窍”的前身。因为,九窍的具体部位,都是由五官璜似造型的直接引伸与繁化而来。玉焕目上设龙形佩,与社会意识形态的龙神崇拜有关。黄帝驾龙的神话,为后人所崇信。
11、谷纹的造型分类、谷纹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浅浮雕谷纹,它是春秋晚期玉器谷纹的承袭型,特点是形体比例多数为趋小。中间突起部分手感尖锐;谷粒底部出尖钩,表现籽粒已萌发。排列密致有序(从上下或左右方向看,都成行列)。艺术风格是缤密典丽,精秀繁华。
第二类,扁矮形谷纹。用阴线钩出谷纹轮廓、使中间处成略突起的谷粒。特点是:手触感觉凸起回钝,无尖锐感;谷粒底部有尖钩线;排列有序或无序;艺术风格绵密流丽,亲纤委婉。
第三类,阴线谷纹,可视为第一、二类谷纹的简约型。线组宽度均匀刀法粗放有力排列有序或无序手感平坦。艺术风格浑朴和谐,圆活精劲。阴线谷纹,初见于春秋晚期。
上述三类谷纹造型与工艺,呈现从繁到简的顺序。第一类谷纹是战国玉器中最常见、具有代表性的;第二三类谷纹,则相对较少见。谷纹是战国玉器中最盛行的一种装饰纹饰。谷纹的社会背景,是当时农业文化的高度发展,如水稻可一年两获,其粮食生产之兴旺,可见一斑。作为意识形态的玉文化,器物上谷纹的普遍应用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表现出显时玉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12、复合纹的始兴。在谷纹造型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硬纹,是战国玉器纹饰的始兴风尚。由两汉时期玉器浦纹证明(汉蒲纹璧),这种六方格形纹饰即是硬纹的最早形态蒲,即请草。蒲纹即古代用蒲草做成的编织物形式结构的纹饰。编织物结构形式是几何效果的唯一的最直接的源头。蒲纹(或结合谷纹)在玉器上首现,证明本于生活,善于借鉴他种艺术形式,是战国玉文化的审美特征。而后被汉代玉器所沿用。
13、初现的星纹。该纹饰实为阳纹、排冽无序。此种纹饰于前代未见。一般认为,它表示星星,即显纹、或者是玉上所见最早的星纹。璧之星纹,证明战国承袭先民的星占文化,并巧妙地在星上反映出来。因为,古时认为“天圆地方”,圆即象天,璧上饰星纹,恰是星空迹象的描刻。战国星纹不仅开玉器星纹之端倪,而且为汉代普遍出现的列星纹(星星之间加刻直线纹)的造型作了准备。
14、新兴的乳钉阴线连锁卷云纹,是由单阴线与淡浮雕乳钉相结合形成卷云状且彼此连锁的纹饰。这种纹饰考古界、学术界皆无公认的定名,我们姑且将它简称为“乳钉卷云纹”。它的形式,细线代表阴线纹,圆点代表乳钉(所说钉纹,即像钉帽状之凸起,似由谷纹简化而成,多见于东汉玉器)。这种纹饰的直接源头可能是春秋玉器常见的阴线刻卷云纹。如果将其两端的卷云状变成乳钉形,则与孔钉卷云纹相似。乳钉卷云纹的形式特征是:阴线与浅浮雕相结台,丰富了纹饰的层次感、相互连锁的结构增强了纹饰的繁稠华丽的格调。新创的乳钉卷云纹,在汉代玉器中得到广泛的继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佛大学 温索浦藏玉(三)
春秋战国玉器(6图)
中国玉器鉴赏—春秋玉器
春秋时期玉器(图)
详解各种春秋战国玉器特征(一)
【玉韵】—秦式古玉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