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病用药验方大全
userphoto

2023.08.29 吉林

关注
眼科疾病的验方
白内障: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干眼症:玻璃酸钠滴眼液 视物昏花
复方氯化钠滴眼液:戴隐形眼镜引起的不适 干眼症
白内障:白内停滴眼液
青光眼:发热 眼睛胀痛 视物模糊 恶心呕吐 眩晕 是眼压过高看瞳孔是否放大
降眼压用药:肾上腺素、地匹福林  噻吗洛尔 盐酸左宣布洛尔滴眼液 倍他洛尔滴眼液
肚塞酰胺滴眼液 布林佐胺滴眼液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乙酰唑胺片 皮质类固醇滴眼液
止痛:利多卡因滴眼液 普鲁卡因滴眼液 尼目克司片 甘油盐水 硝苯地平毛果芸香碱滴片
白内障 青光眼 黄斑变性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脱落:补充叶黄素 原花青素
麦粒肿 针眼: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头孢安卡 青霉素V钾片  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拉坦前列素
拉坦前列素是一种新型苯基替代的丙基酯前列素F2a,为选择性F2a受体激动剂。它是一种无活性但能迅速渗透到角膜里的物质,在角膜和血浆中可水解为具有活性的游离酸。它能增加房水通过眼角素层的流出量,用药量小,但促进房水充出量大,药液能渗透到眼球上睫脉络膜上层,具有良好降眼压效果。
主要适用症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过高患者的局部治疗。
用法用量
滴眼,每次1滴,最好于晚间滴于患眼
不良反应
偶见视力模糊、刺痛、结膜充血、导物感。
复明胶囊
复明胶囊,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用于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及肝肾阴虚引起的羞明畏光、视物模糊等病。
成份
羚羊角、蒺藜、木贼、菊花、车前子、夏枯草、决明子、人参、山茱萸(制)、石斛、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石决明、黄连、谷精草、木通、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地黄、槟榔。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至深褐色的颗粒及粉末;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用于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及肝肾阴虚引起的羞明畏光、视物模糊等病。
病毒性角膜炎
组成: 板蓝根15克,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柴胡6克,蒲公英10克,桔梗10克,甘草3克。
功效: 疏肝经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肝经风热证。症见患眼碜痛,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或多或少,或疏散或密集,或呈树枝状。伴恶风发热,鼻塞,口干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不适用于阴虚内热证,脾胃虚寒者慎用。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解: 方中柴胡辛凉,入肝经,为疏散肝经风热之要药;金银花气味芳香,轻清上扬,辛凉可疏风散热且为解毒之佳品;黄芩苦寒,清热泻火,得柴胡可泻肝经风热,三者共为君药。荆芥、防风、薄荷助柴胡疏风散邪,清利头目;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助金银花清热解毒,为臣药。桔梗、甘草能清热解毒,桔梗可载诸药上行,直达病所,共为佐使。诸药相伍,共成疏肝经风热,清热解毒之剂。
加减: 症见眼痒者,加蝉蜕5克,桑叶10克,刺蒺藜10克,以增强祛风清热,退翳止痒之力;头痛者,加羌活10克,以祛风止痛;胞睑微红肿,羞明多泪者,加蔓荆子10克,桑叶10克,以清肝明目;抱轮红赤,热邪较重者,加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大青叶10克,以助清热散邪之功。—《中国中医药报》
消肿排毒饮治疗眼内脓疡
【处方】银花15~30g蒲公英15~30g紫花地丁15~30g野菊花15~30g鱼腥草15~30g连翘12~15
【处方】银花15~30g 蒲公英15~30g 紫花地丁15~30g 野菊花15~30g 鱼腥草15~30g 连翘12~15g 白芷6~10g 赤芍11~15g 丹皮12~15g
【主治】眼睑疮疡,眼内脓疡
【方解】眼部疮疡是由于热毒壅盛、气血瘀滞而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活血行滞,本方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皆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而为疮疡所必用;连翘、鱼腥草亦治上焦诸热,善于解毒消痈;白芷亦治疮疡,疮疡初起用之能使之消散,溃后别促进排队;加赤芍、丹皮二药,既能加强凉血清热作用,又利用其具有活血散瘀的功能,以达到消肿排毒的目的。
【说明】脑睑疮疡包括针眼与眼丹,相当于西医之麦粒肿与眼睑脓疡;眼内脓病的中医病名为青黄牒出,相当于西医之化脓性眼内关炎。其病因,中医认为是热毒,西医认为是感染化脓性细菌,其中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因而选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的清热解毒与凉血化瘀组成本方。病情轻的,可用小剂量,病情重的,须用大剂量,必要时可将蒲公英、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加大剂量至45g或60g。对麦粒肿肿退而留有硬结,眼球内后炎炎症消退勿遗留机化,以及眼睑溃疡眼病,则非本方主治范围,须用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剂。而眼睑溃疡属于阴证症症,本方专治阳证实症,所以不能应用。
(1)麦粒肿
清热解毒消肿汤: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天花粉10克 黄芩10克 赤芍10克 生地12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加减:大便燥,加大黄3克至9克;病势较 重,加全蝎3克至9克,倍加金银花、蒲公英;胃纳欠佳,去生地,加青皮10克,枳壳10克,槟榔6克。
(2)睑缘炎
苦参汤:苦参12克 五倍子10克 黄连10克防风10克 荆芥穗10克 蕤仁10克 漳丹2克 铜绿2克水煎。用棉签蘸药水洗患处,每天1剂洗3次,接连洗3天。
菊矾汤:白矾9克 菊花9克 水煎,用药棉蘸药水洗患处。
清热散风燥湿汤:金银花12克 蒲公英20克 天花粉10克 荆芥穗10克 防风10克 白芷10克 陈皮10克 白芷10克 陈皮10克白术10克 苍术10克 甘草5克水煎服。
(3)眼睑湿疹
解毒凉血汤: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天花粉12克 丹皮10克 生地15克 枳壳10克 龙胆草10克 大黄6克 荆芥10克防风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散风燥湿解毒汤:银柴胡10克 黄芩10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生地12克枳壳10克龙胆草10克 甘草5克 水煎服。
羌活胜风汤加减:羌活10克 银柴胡10克 黄芩10克 防风10克 荆芥穗10克 白术9克 独活10克 白芷10克 前胡10克枳壳10克 甘草6克水煎服。
(4)泪囊炎
清热解毒消肿汤:加白芷10克,陈皮10克,全蝎12克,大黄10克,枳壳10克,黄连3克,水煎服。
加减:如胃纳欠佳,去大黄,加焦曲、麦芽、 山楂各9克。
银花全蝎饮:金银花12克 全蝎10克 蒲公英20克 天花粉10克 当归6克 赤芍10克 防风10克 白芷10克 陈皮10克 乳香6克没药6克 荆芥穗6克 羌活6克 黄连5克 甘草6克水煎服。
(5)流行性结膜炎
方药:双解汤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天花粉12g 黄芩10g 枳壳 10g 龙胆草 10g 荆芥 10g 防风10g 桑皮10g 甘草6g 水煎服。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大便溏,去龙胆草,加苍术10克,白术10克;风热重,眼发痒,加羌活10克。
2.公英羌活汤
蒲公英30g 羌活10g 菊花10g 水煎服
(6)急性结膜炎
内治法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羌活10g 银柴胡10g 黄芩10g 白术10g 枳壳10g 防风 12g 前胡10g 薄荷10g
桔梗10g 龙胆草10g 木通10g 蝉蜕化10g 甘草5g 水煎服
方药:泻肺饮加减 :石膏15g 天花粉10g 黄芩10g 桑皮10g 木通10g 龙胆草10g 栀子10g 瓜娄15g 桔梗10g 大黄5g 滑石10g 枳壳10g 防风10g 羌活10g 薄荷10g 甘草5g 水煎服
方药:双解汤加减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黄芩10g 桑皮10g 天花粉10g 枳壳10g 龙胆草10g 羌活10g
防风10g 薄荷10g 荆芥10g 大黄10g 滑石10g 石膏15g 甘草5g 水煎服
外治法: 霜桑叶30克,水煎乘热敷眼,待冷后用此水洗眼。
蒲公英120克,水煎内服及熏洗眼睛
医案纪实――麦粒肿案
【案例】许某, 女,  10岁。经常爆发火眼,西医诊断麦粒肿。近期又再次发作,左眼红肿,睁不开眼,流有脓性分泌物,发烧疼痛,西医需要手术,但无医生愿意给做。故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脉滑,舌淡厚腻。易食肥腻,大便秘结。
辨证:阳明少阳合病,热攻眼睑。
【处方】防风通圣散加减    荆芥6g、  防风6g、  麻黄6g、  薄荷6g、  生大黄15g、  元明粉10g、  栀子10g、  滑石15g、  生石膏30g  、黄芩15g、  连翘15g、  桔梗 6g、  金银花60g、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10g、  茯苓10g、  生甘草15g、  菊花10g、  野菊花15g、  白蒺藜12g、  甜叶菊2g。
7剂, 水煎服, 日三次。
1周后大便通畅,肿消炎退,麦粒肿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按:麦粒肿西医分内外症,此症属于内麦粒肿急性发作。西医认为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如外麦粒肿来得猛烈,因为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能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睑板腺开口处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西医通行的做法是用抗生素和手术,但是痊愈后易复发,不如中医治疗彻底,釜底抽薪,一劳永逸。
附:防风通圣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即《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三“防风通圣散”改为丸剂。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组成】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功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
【方解】麻黄辛散微苦温通,善发汗解表、宣散肺气;荆芥穗辛香微温,善散风解表止痒;防风辛散微温,甘缓不峻,善祛风解表胜湿;薄荷辛凉芳香,善疏风解表、清利头目与咽喉。四药合用,既能使外邪从汗而解,又能散风止痒。
大黄苦寒泄降,善泻下攻积、泻火解毒;芒硝咸软寒清降泄,善泻热通便;滑石甘寒清利,善利水渗湿、清解暑热;栀子苦寒清降泄利,善清热泻火利湿。四药合用,既清热泻火,使里热从内而解,又通利二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透解,善清热泻火;黄芩苦寒清泄,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苦寒清解,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兼散结利尿;桔梗辛散苦泄,善开宣肺气、利咽。四药合用,善清热泻火、解毒散结,兼助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透散表邪。
当归甘温补润,辛温行散,善补血活血;白芍酸甘微寒,善养血敛阴,兼能散血;川芎辛温行散,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炒白术甘温苦燥。善健脾燥湿。四药(当归、白芍、川芎、炒白术)合用,既养血活血、健脾和中,又祛风除湿。
诸药同用,则发汗而不伤正,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甘草甘平,伍桔梗能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汗下与清利共施,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之证而见上述证候者。
青光眼
草决明、菊花、枸杞、山茱萸、山药各15克,蔓荆子、 木贼、石决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老花眼
草决明、丹皮、当归、牛膝、生地、茯苓、白茅根、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石决明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破血明目汤
方中生地、赤芍、当归尾活血凉血;刘寄奴、苏木、血竭活血祛瘀;茜草止血活血;益母草去瘀生新。
中文名
破血明目汤
方剂来源
张皆春眼科证治
药物功效
祛瘀通络
主治
由外伤而致之血灌瞳神。
药方
生地18g,赤芍9g,当归尾9g,刘寄奴9g,苏木6g,茜草9g,血竭6g,益母草9g。
痛甚者,加没药6g以活瘀止痛;眼眶青肿者,加大黄9g以逐瘀消肿。
临床应用
血灌瞳神崔某,女,38岁。初诊:10天前被土块打伤右眼,现已不痛,稍有胀感,满目红光,不能见物。检查:白睛淡赤,青睛内面下方有少量积血,瞳神散大,呈一片鲜红,仅辨明暗,不辨人物。眼底不能窥见。此为血灌瞳神,治以破血明目汤加香附9g。服药15剂。复诊:青睛下方积血已尽,瞳神稍有缩小,色转暗红。上方再服10剂,视力:右眼达0.08,左眼1.5。给明目地黄丸常服。
补血明目汤
中文名
补血明目汤
主要食材
素羊腩,圆肉
分    类
汤类
佐    料
食盐
材料:素羊腩(3粒), 圆肉(1汤匙), 杞子(1茶匙), 淮山(3片), 南枣(4粒), 滚水(2碗)
做法:南枣去核. 将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内, 用慢火炖2小时, 加盐即可
滋阴明目汤
中文名
滋阴明目汤
主要原料
蛤蜊,大玉竹
辅    料
功    效
滋阴补肾 防止骨质疏松症
用途
滋阴补肾 防止骨质疏松症 防皱纹 防衰老 强化肺脏 鼻炎 预防过敏性支气管炎 止咳化痰 明目养颜 降低胆固醇
蛤蜊10个,大玉竹50g,枸杞子5g,陈皮一块,生姜四片,瘦肉250g。
做法
1、瘦猪肉洗净过水后备用。
2、蛤蜊(莲壳)漂刷洗净之后备用。
3、将所有材料放入滚水中,先用大火煮10分钟,再转小火煲3小时,加入调味料即可饮用。
养肝明目汤
养肝明目汤是一道美味佳肴,主料是鸡肝100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10克。
中文名
养肝明目汤
注意事项
上为一日量,早晚尽取之。
做    法
鸡肝洗净,切成薄片
材    料
鸡肝100克,枸杞子10克
目录
1.      1 材料
2.      2 做法
材料
鸡肝100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10克,水发木耳10克,姜汁、精盐、湿淀粉、味精、清汤各适量。 [1]
做法
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锅内加湿淀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匀待用。将木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枸杞子桑葚子洗净后加水煎熬,浓缩取汁约20毫升待用。汤勺置火上,放入清汤,加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即下入鸡肝、木耳、枸杞子烧沸,撇去浮沫,待鸡肝刚热,撒上葱花,装入碗内即成。饮汤食肝,可佐餐服,也可随时取服。注意事项:上为一日量,早晚尽取之。
清肝明目汤
“清火明目汤”是专为青光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及眼内炎症而设的食谱,其组方依据是青光眼及眼内炎症的病因病机。
中文名
清肝明目汤
主要原料
夏枯草
主要营养成分
密蒙花
主要食用功效
清肝解郁,退翳明目
组成
夏枯草15克 密蒙花15克 杭菊12克 柴胡10克 绵茵陈12克 白藓皮12克 木贼15克 蝉衣10克 赤芍15克 郁金12克 生地黄20克 甘草5克
用法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主治
聚星障,反复发作。证见除眼部见证外,还有口微干苦,舌质稍红或偏暗,苔白厚或微黄腻,脉弦滑。
本方证以抱轮红赤,黑睛上灰白色翳障间有溃损点,久治不退,涩痛流泪,羞明,视力障碍,口干口苦,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疏肝清肺汤
疏肝清肺汤出自《眼科临症笔记》,是主治皮翻粘睑症的药汤。两眼赤痒,略疼流泪,眼皮上下反粘,亦无云翳,只觉昏蒙。
中文名
疏肝清肺汤
主要食用功效
主治皮翻粘睑症
适宜人群
皮翻粘睑症人群
出    处
《眼科临症笔记》
拼音
shū gān qīng fèi tāng
出处
眼科临症笔记
组成
当归4钱,川芎3钱,赤芍3钱,生地8钱,黄芩3钱,栀子3钱,川贝2钱,知母3钱,寸冬3钱,花粉3钱,银花5钱,桑皮3钱,桔梗3钱,甘草梢1钱。
主治
皮翻粘睑症。两眼赤痒,略疼流泪,眼皮上下反粘,亦无云翳,只觉昏蒙。
用法用量
水煎服。小儿酌减。 [1]
疏肝理肺汤
疏肝理肺汤,汤药名,具有调解身体,滋补的作用。
配料有:当归,生地,白芍,栀子,桔梗,寸冬,黄芩,菊花等
方    名
疏肝理肺汤
主    治
两眼不肿不赤,沙涩疼痛难忍,亦不流泪,亦不羞明
组    成
当归,生地,白芍,栀子,桔梗,寸冬,黄芩,菊花等
用法用量
水煎,将参三七为细末,冲服
组成
当归5钱,生地4钱,白芍3钱,栀子3钱,桔梗3钱,寸冬3钱,黄芩3钱(酒制),菊花3钱,甘草1钱,胡黄连3钱,参三七1钱(另包)。
眼结膜炎灵验方
【主方】夏枯草30g,香附子25g,桑叶15g, 薄荷10g,菊花15g;玄参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3次。
【主治】结膜炎,眼红,眼痛,眼肿等。
结膜炎为一种由病毒、细菌或过敏物质引起的结膜炎症。当结膜受到刺激时,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珠有的痛、有的不痛,常常伴有分泌物。
细菌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可以很稠,呈白色或奶油状。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则常常为清水样。眼睑可肿胀、发痒,过敏性结膜炎眼痒更甚。中医称为上火,属肝肺两经郁火上炎。一般治疗点些眼药水,不效就点滴输液。但效果还是比较慢,尤其是复发性眼结膜炎,西医治疗更不易,中医却很容易,用此方一般3~5剂就收效解决,其速度之快确实令人惊讶。现举二例以示之。
【验案1】一8岁小女孩, 患眼结膜炎,双眼结膜布满红丝, 痒涩流泪难受。其家长先是买氯霉素眼药水点之不效,又带其到社区卫生站打抗病毒点滴,具体药物不详,3天仍然不见好转,其祖母因经常在我处看病,即问我中医能治否?我说这没有什么难的,几服药就搞定,其祖母露出惊讶,再问,是么?我说先给你开3剂吃吃看。随即书写上方3剂,叫拿回去自己煎,多放些冰糖当饮料喝。3日后,其祖母将该女孩领来,告之,好了。我观眼结膜洁白无瑕,眼珠黑亮,确实已愈。家长又叫我给其治疗弱视一证,我以益气聪明汤为主加减治之,此为后话。(古道瘦马医案)
【验案2】一中年妇女,湖北人,35岁,近半个多月,左眼睑红肿,眼结膜略红,流泪,发痒,西医予消炎药1周,不见好转,听人说我看中医疗效好,转求我予治疗。我望诊如上,按脉寸浮滑数,察舌尖边略红,大便干燥。出上方,加生大黄10g,玄明粉10g。5服即愈。   (古道瘦马医案)
眼底出血治验良方
基本方组成:三七10g,丹参15g,蒲黄炭15g,阿胶10g(烊化)。
对证选用君药加入:实火用生地40g、大黄10g;虚火用生地20g、黄柏10g;气滞用柴胡10g、川芎6g;气虚用北芪50g、红参10g。
功能:依因止血
主治:各类型眼底病出血期
用法:每日2剂,重症3剂,早晚或早午晚餐后1小时凉服为宜。
方解:本方用双君药,以加强药力,根据证型分别加入。生地、大黄泻火;生地、黄柏坚阴;柴胡、川芎解郁;北芪、红参益气。三七、丹参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蒲黄炭与阿胶一涩一黏立收止血之功,均为臣佐之药。
临床运用:明代张景岳云:“动血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张氏之论虽不是指眼底出血,其实亦然。因为“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欲要有效止血,并能稳定病情,必须察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依因遣药。但势急之时,又必须急则治其标,使止血之治迅速到位,故直接的止血药又不可缺。经验证明,使用收涩止血药不必拘泥于留瘀之说。
本方之组成原则系逆张氏之旨发挥,历用不衰,疗效肯定。如确实“无证可辨”,可按基本方使用,但应尽可能“对证入座”。药物剂量可据证之轻重适当调整。《中国中医药报》
白睛溢血【凉血宁络饮】
一、            生地15g丹皮12g赤芍9g旱莲草30g
仙鹤草30g生蒲黄9g熟蒲黄9g茜根炭12g
黄芩炭12g川牛膝15g血余炭15g夏枯草30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服用,日服三次
功效:凉血散瘀,宁络止血
主治:白睛溢血
方解:用生地,丹皮,赤芍,蒲黄,茜草,血余炭等凉血散瘀,宁络止血;用黄芩炭清热止血;夏枯草清肝泻火;川牛膝引血下行
疗效:赵氏运用本方多年,疗效确切,一般一剂见效,3-5剂痊愈
备注:1.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之品。
2.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血糖
3.孕妇禁用
病案:朱**,男,67岁,有高血压病史,因买药店广告宣传的壮阳药,服用两天后,出现白睛溢血,就诊时,眼胀痛不适,血压150/90,舌质深红,舌苔黄燥,脉弦数。遂拟上方五剂,5日后复诊,病告痊愈,告知服用降压药控制好血压,严禁吃壮阳药。
【眼底出血治疗方】
凉血散瘀方(唐由之经验方)源于生蒲黄汤。
组成:
生蒲黄15g(包),炒蒲黄15g(包),姜黄12g,大蓟12g,小蓟12g,生地20g,黄芪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功用:
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
蒲黄生用行气化瘀,炒用收涩止血,加用大、小蓟,增强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力,姜黄破血行气,生地滋阴凉血,女贞子和旱莲草滋阴降火,气为血帅,黄芪补气,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
主治:
视瞻昏渺,症见眼底出血,视物变形,乏力,舌淡,脉细数。
临床应用:
瘢痕期:加浙贝、半夏等散结消痈药;恢复期:加麦冬、天冬、沙参等滋阴药。
验案举要:
唐某,男,30岁。初诊时右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1个月。检査:矫正视力右眼:0.1,眼底黄斑部可见一杯盘比1/3大小黄白色圆形渗出,周围可见弧形出血。眼底荧光造影(FFA)显示:荧光素渗漏的新生血管形成约1视盘大小。刻下症:全身头晕、乏力、舌淡,脉细数。
诊断:右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治则: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药:生蒲黄20g,炒蒲黄20g,姜黄12g,大蓟12g,小蓟12g,生地20g,牛膝12g,泽泻10g,黄芪30g。28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觉视物变形症状较前好转,视力好转。矫正视力右眼0.3,眼底黄斑区弧形出血斑减少变淡。FFA:荧光素渗漏明显减轻。
上方去大小蓟,改生蒲黄15g,炒蒲黄15g,加丹参12g,三七粉3g。21剂,水煎服。
三个月后随诊矫正视力右眼0.6,眼底出血完全吸收,黄白色渗出消失。
注意事项:清淡饮食。
眼底出血
刻诊:身高1.75左右,稍瘦,面略暗,视力昏花不清,耳稍聋,性情急躁,舌微红,苔白,脉弦硬,饮食二便尚可,精神还好。我告之糸动脉硬化引起的眼底出血,中医为肝肾阴虚,肝火上亢引起的。
处方:菊花10g、密蒙花6g、枸杞15g、生蒲黄30g   七付  开水泡茶喝。
一周后,复诊,眼晴视力好多了,也清凉多了,过去眼晴涩痛也好多了。又续服七剂,到医院做眼底检查,巳无积血,玻璃体仍混浊,系老年退行性眠疾。至此,嘱常饮枸杞蒲黄茶,善后。
按:此案病人眼底出血重症,只所以敢承约用中医治疗,乃我多年治疗效果卓著,其中关键用药在于蒲黄一味。我早年三十多岁时,曾因眼底静脉炎引起出血,用西药腹蛇抗拴酶静脉推注一周,效果不明显,后参考有关文献,用失笑散一周治愈。后因服用不方便,将此方精简为一味蒲黄当茶常饮,活血,降脂,软化血管三位一体,效果非常好。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的眼底出血症中,常重用此药组方治疗,一般眼底出血均在半月内吸收痊愈。
留香阁医案之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尤其是在老年人,伴随有全身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眼底出血是由于眼底血管破裂,导致或者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 。对于眼底出血 的治疗,中医中药也是很不错的!
最近连续看了几例眼底出血的患者,引起了我的注意,看来此病有一定的普遍性。现举例谈一谈此病的治疗。【病案一】王某,76岁,男性。平时除有糜烂性胃炎外,无其他大病,视物模糊不清,玻璃体混浊,视力下降。一日,在医院陪护老伴时,顺便到眼科检查了一下眼睛,结果被告知眼底静脉炎引起玻璃体积血,很严重,要立即手术。患者和我较熟悉,打电话咨询我怎么办,我说中医就可以治疗。
此人身高1.75米左右,稍瘦,面略暗,视物昏花不清,耳稍聋,性情急躁,舌微红,苔白,脉弦硬,饮食二便尚可,精神还好。我告之,动脉硬化引起的眼底出血,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火上亢引起的。【处方】菊花10g、密蒙花6g、枸杞15g、生蒲黄30g。7剂,代茶饮。
1周后复诊,眼睛视力好多了,也清凉多了,过去眼睛涩痛也好多了。续服7剂,到医院做眼底检查,已无积血,玻璃体仍混浊,系老年退行性眼疾,至此,嘱常饮枸杞蒲黄茶,善后。(古道瘦马医案)
按:此案患者眼底出血重症,之所以敢承约用中医治疗,乃我多年治疗效果卓著,其中关键用药在于蒲黄一味。我早年三十多岁时,曾因眼底静脉炎引起出血,用西药蝮蛇抗栓酶静脉推注1周,效果不明显,后参考有关文献,用失笑散1周治愈。后因服用不方便,将此方精简为一味蒲黄当茶常饮,活血、降脂、软化血管三位一体,效果非常好。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的眼底出血症中,常重用此药组方治疗,一般眼底出血均在半月内吸收痊愈。故不私密介绍给大家分享。
【病案二】黄某,男,55岁,新疆乌鲁木齐人,高血压合并眼底出血,来西安计划做眼底手术,后经女儿劝阻,先看中医不效再手术,听之(该女在西安工作,我曾为其治疗过严重痤疮,痊愈,故笃信中医)。此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睡眠差,腰腿酸软无力,饮食二便尚可,血压190/120mmHg。舌暗红苔白,脉滑实有力,双尺略显不足。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中医辨为肝阳上亢,脉络溢血。
【处方】白蒺藜30g、 钩藤30g、菊花30g、 白芍30g、 生蒲黄(包)30g、五灵脂25g、丹参30g、 茺蔚子25g、川芎10g、怀牛膝25g、 玄参50g、女贞子15g、墨旱莲30g、 豨莶草30g、炒杜仲30g、  淫羊藿30g、合欢皮25g。 10剂,水煎服,每日3次。
二诊时, 血压降为150/100mmHg,头晕好转,视物模糊减轻,但仍便溏,上方加干姜,带药返疆,续服20剂。电话告之, 血压130/85mmHg,视力也恢复正常,睡觉舒服,人走路上楼有劲,头不晕,耳不鸣。问还再服否,答曰:再服10剂巩固。(古道瘦马医案)
按: 此案,白蒺藜、钩藤、菊花平肝清热;蒲黄、五灵脂(失笑散)川芎、茺蔚子、丹参活血祛瘀;玄参、女贞子、墨旱莲、怀牛膝、豨莶草、炒杜仲、淫羊藿调补阴阳;干姜护脾,因玄参、菊花等药偏凉,且已见便溏;白蒺藜、 合欢皮,为一药对,专治门静脉肿大和脾肿大,具有很强的软化血管的作用,同时还有安神作用,是我从已故名医祝湛子予处学的。总之。该方集平肝清热,活血散瘀,调补肝肾于一体,标本兼治,药中病的,故收效颇著,患者不但避免了手术,而且还将血压恢复到正常。可见,中医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妥当,对一些疑难重症还是不错的。此案中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我在治疗眼底出血一症时,对于因糖尿病、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等病所致时,一律用失笑散加茺蔚子,此乃我的经验,临床效果显著,读者从该案中即可见之。
医案纪实——结膜出血
陈某某 女 52岁 因朋友在一起聚会,高兴之余,乘兴喝了半斤多烈性白酒,当晚回去后女儿发现两眼结膜通红,照镜子一看,是出血,犹如兔子眼。心中甚是恐慌,连夜打电话咨询我。我告知此乃木火刑金,热伤脉络,不必害怕。我开一方吃几天就会好的。
【处方】霜桑叶50g、 杭菊花30g、 生麻黄5g。
三剂,水煎服,当茶饮。
三天后面诊,结膜出血已经散去80%,病人甚是高兴,要求继续治疗。
续方:霜桑叶50g、 密蒙花30g、 生麻黄5g、 蒲黄粉15g。
三剂,水煎服当茶饮。
三天后彻底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按:此案并不复杂,因肝火上冲,伤及肺络,导致结膜出血。眼白归肺。故用桑叶,菊花,密蒙花清肝降火,治本;麻黄散结,蒲黄祛瘀治标。病机吻合,标本兼治,故收效显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
【辨证】肝肾阴亏,肝阳化火上扰。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方名】降肝汤。
【组成】羚羊角0.6克(冲服), 生石决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龙9克,竹茹9克,黄芩9克,丹 皮9克,郁金9克,钩藤12克(后下)。
【用法】水煎,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
【出 处】张伯臾方。
(二)
【辨证】瘀血内阻,经隧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通 经止痛。
【方名】加减化瘀止痛汤。
【组成】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 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2次。
【出处】谢桂权方。
(三)
【辨证】风痰卒中脏腑,蒙蔽清窍。
【治法】化痰祛瘀,疏通经络。
【方名】温胆汤加减。
【组成】制半夏6克,广 陈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处】黄政德方。
二、            眼科奇方,存留济世,屡试屡验。
荆芥汤:荆芥、防风、川芎、蔓荆子、赤芍、蝉蜕、青箱子、菊花、生地、车前子各一钱,甘草四分,生姜一片引。
凡白眼珠有红丝,微痛者,宜用荆芥汤治之。
如大眼角红肿,仍用荆芥汤加酒炒黄芩;
四分者,心火也,木通少许,引用淡竹叶八片,生姜一片。
凉血散火汤:生地二钱、赤芍、蝉蜕、黄芩、丹皮、荆芥、归尾、防风、柴胡各八钱,车前子一钱,生姜一片引。
凡白眼珠尽红肿痛,失眸流泪者,火盛也,宜用此汤治之。
如头痛恶风,或发热,加羌活八分;眼痛不可忍,口渴,加酒炒黄连八分;肿不消,红不退,加红花四钱。
此乃百发百中,慎勿轻视。
2、【洗目仙方】皮硝(芒硝亦可)、青皮各25克,水二碗,熬40分钟,5层纱布过滤取汁备用。每日滴眼,内治白内障。
3、晋·陈延之《小品方》疗眼漠漠,黄连洗汤方。黄连三两、秦皮二两、蕤仁半两,右三味,口父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半,绞去滓,适寒温以洗目,日四五度。又加升麻二两,加水煎之。(连、秦、蕤均是眼疾要药,古人常用此三味。葳蕤最善止泪。《医心方》载《极要方》用黄连、秦皮、升麻三味治伤寒温毒攻目,洗之神验。)
4、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秦皮散:治暴风客热,赤眼肿痛,痒涩,眵泪昏暗。滑石 秦皮 黄连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用半钱,沸汤泡,澄清温洗,不拘时候。
5、天下为公 本人用过的虹膜睫状体炎验方:生甘草50g、知母2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防风15g、羌活15g,水煎服,三付即愈。(天下为公注:此病多于风湿有关。 )
6、眼压过高方:中药蜡泥专卖苓桂术甘汤+车前子+怀牛膝。另加葶苈子效佳【青光眼高血压眼】《验证病案》:患者王溪洁女42岁甲减凸眼2006年6月12日来我处。诉说先是甲亢,轻过治疗已愈,但是现已变成了甲减,日前突出症状是两眼胀痛,眼压过高,看中医有什么办法快速解决,我说好办,隨手开出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和怀牛膝3付。3天后患者高兴得来找我,.说你的药真好啊!药一吃完眼睛就不胀了,也不痛了。临床上此方冶疗眼压过高症,不分具体病种都效果很好。另:在治疗甲亢病上,我喜欢用当归六黄汤和参麦饮加减,一般说一个月左右就可治愈,疗效还是很高的,大家不妨在临床上再检验试用,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养生论坛。 m, S7 {/ V* p! a; [
7、胡永盛治白内障方:生地40g、香附20g、青皮15g、乌药15g、蔓荆子20g、白芍15g、川芎10g、菊花15g、蝉蜕10g,水煎服。
8、视神经萎缩:苍术10g、牡蛎5g、人参0.5g、五味子0.5g。
9、视网膜黄斑病变:板蓝根15g、连翘15g、紫草15g、生地10g、丹参15g、当归10g、茯苓10g、泽泻10g、菊花10g、草决明15g、女贞子10g、枸杞10g、甘草3g,30付,水煎服。
三、          【地龙丹参通脉汤】--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眼底出血
【地龙丹参通脉汤】--
组成:
地龙10g,丹参12g,生地黄15g,钩藤10g,石决明15g(包煎),决明子15g,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0g,茯苓15g,茺蔚子12g,木贼6g,夏枯草10g。
功效:平肝潜阳,养阴通络。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眼底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者。症见患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伴有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加减:
若见视网膜新鲜出血、渗出者,加黄芩10g,槐花10g,白茅根10g,以凉血止血;
日久出血不吸收者,加三七粉3g(吞服),以活血化瘀;
气虚网膜水肿者,加黄芪30g,以益气利水消肿;
大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以泻热通腑;
失眠梦多者,加珍珠母30g(包煎)、首乌藤12g,以镇静安神
各种眼睛疾病方
四、            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秘方
1 舒肝破瘀通脉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当归、白芍、银柴胡、茯苓、白术、羌活、防风、蝉蜕、木贼草各9克,丹参、赤芍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郁,破瘀行血,健脾通络。
【主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七情郁结者)。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枳壳、焦三仙各9克;大便溏,加苍术9克,吴茱萸6克;口渴烦躁,去羌活,加生石膏、瓜蒌各15克,麦冬9克,沙参12克。
【疗效】屡用效佳。
2 育阴潜阳通脉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珍珠母各15克,山药、麦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丹参、赤芍、蝉蜕、木贼草各9克,枸杞子、白芍、沙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破瘀行血。
【方解】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阴虚阳亢者)。
【主治】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头痛眼胀,加钩藤、菊花各9克;心悸失眠,加远志、炒枣仁各9克;胸闷气结,加苏子9克,瓜蒌15克。
【疗效】屡用皆效。
3 通络汤
【来源】柏超然,《千家妙方·下》
【组成】新会皮3~6克,甘菊花、毛冬青、紫丹参、酒炒黄芩各15~30克,粉葛根、生蒲黄(包)各9~15克,酒蒸大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祛风,活血通络。
【方解】视网膜静脉栓塞。
【主治】阳亢者,酌加生石决明、钩藤;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湿重者,酌加茶树根、绛香;血滞者,酌加当归、焙地鳖虫;后期以柔肝为主,重用丝瓜络、苏梗、何首乌、甘菊花、童桑枝、制扶筋等。
【疗效】治疗194例,结果痊愈176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达100%。服药最少者21剂,最多218剂,平均治愈天数为59天
二、治闪辉性暗点秘方
1 舒络解痉汤
【来源】庞赞襄,《千家妙方·下》
【组成】吴茱萸、党参各12克,大枣2枚,干姜、半夏、桔梗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中散寒,益气通络。
【主治】闪辉性暗点。
【加减】虚寒重者,加附子、肉桂各9克;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羌活各9克;胁痛腹满者,加当归、白芍、青皮、枳壳、莱菔子各9克;口干欲饮,加麦冬、天花粉、乌梅各9克;眉棱骨痛,加夏枯草15克,荆芥、防风各9克;大便秘结,加番泻叶3~9克;大便溏,加苍术、白术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
2 疏肝活络解痉汤
【来源】石守礼,《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柴胡、川芎各10克,白芷、当归、香附、菊花各12克,丹参、磁石、赤白芍、益母草、鸡血藤各15克,钩藤30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解痉止痛。
【主治】闪辉性暗点。
【疗效】屡用效佳。 三、治眼肌麻痹秘方
1 去痹汤
【来源】许吉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海风藤、络石藤各3克,制川乌(或制草乌)、炮山甲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驱风逐邪,通经活络。
【方解】病程短暂,谓之新病。方用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搜风止痉;川乌祛风散湿;海风藤、络石藤、穿山甲通络。方中剂量虽轻,而疗效甚著。说明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临床用药亦同属此理。方中大辛之品,投之过重,恐有耗阴之弊。方中用药,恰到好处,故取效颇捷。
【主治】后天性眼肌麻痹。
【加减】烦躁失眠,加茯神、远志;孕妇,去山甲,加川断、苎麻根。
【疗效】治疗13例,其中单眼外肌麻痹5例,单眼动眼神经麻痹4例,单眼全眼神经麻痹4例。病程多在10天以内。皆服药2~4周而愈。
2 培土健脾汤
【来源】庞赞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各9克,银柴胡、升麻、陈皮、钩藤、甘草各3克,全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各类眼肌麻痹及重症肌无力症。
【疗效】治疗眼肌麻痹13例14眼。结果治愈10例,有效3例。疗程6~40天,平均20天。
四、治角膜云翳秘方
1 新老翳障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密蒙花、川楝子各6克,蝉衣、川芎、白菊花、羌活各5克,白蒺藜、当归身、地骨皮、木贼草各10克,薄荷3克,瓜蒌仁12克,生石决明20~25克,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石决明、白蒺藜、密蒙花、木贼草平肝清肝、退翳明目,都是本方主药;生地滋阴明目;川楝子疏肝理气、退翳明目,为辅助药;蝉衣、菊花、薄荷疏风散热、退翳明目;羌活祛风止痛;地骨皮、瓜蒌仁清上焦积热而润燥通便。脏腑通畅则气机转化,有利退翳明目。诸药协同、有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初愈,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尚未完全消退者,或角膜炎、角膜溃疡后,角膜有薄翳、斑翳。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2 四物退翳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生地、白蒺藜各15克,赤芍、归尾、木贼草、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各10克,川芎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方解】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后,服用寒凉药和祛风药较多,阴血不足,黑睛属肝,故翳凝难退,白睛属肺,脉络瘀滞,致白睛赤脉未消。故方用四物汤(生地、白芍、川芎、归尾)滋阴活血,行瘀退赤;加木贼草、白蒺藜、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以清肝、平肝、退翳明目。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活血、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球结膜充血未消,角膜溃疡初愈之角膜薄翳和角膜斑翳。对球结膜充血已消之角膜亦适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3 加减拨云散
【来源】王修善,《王修善临证笔记》
【组成】生地、白蒺藜(炒)各9克,赤芍、归尾各6克,防风、枳壳、白菊花、焦栀子、桃仁泥、青葙子、蔓荆子各4克,木贼草、柴胡、川芎各3克,蝉蜕(去头足),酒黄连、红花各2克,生姜1片,蛇皮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空心服。
【功用】清热活血,祛风止痛,退翳明目。
【主治】云翳遮满黑珠,双目失明,伴头痛连脑,眼皮外青肿,羞明怕光,见光则痛剧。只要眼红肿疼痛,均可加减用之。
【加减】疼痛稍减,去青葙子,加车前子(盐水炒)9克,或加酒炒黄芩6克。守服即至痛止,红肿悉退,翳消止。
【疗效】临床实践既久,无不得心应手。
【附记】凡上症只要红肿疼痛,按照此方分量,随人大小强弱,斟酌加减施治,疼止肿消,云翳亦随之而退。若红肿俱退而云翳不退者,则无望矣!
五、治青光眼秘方
1 青光眼三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石决明24克,白蒺藜、白术各10克,决明子15克,防风、羌活、蝉蜕、密蒙花、白芷各6克,细辛3克,生地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养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
【方解】阴虚肝旺,兼感风邪。故方中用石决明、白蒺藜、决明子平肝、清肝而明目,且有降眼压作用,是本方主药;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祛风止痛;密蒙花、蝉蜕疏风清热,兼有退翳明目之效;本方风药较多,易伤阴生燥,故用生地滋阴润燥明目;白术健脾燥湿而扶正气。标本兼顾。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清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之功。
【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宽角型)、眼压在25~35毫米汞柱左右。伴有偏头痛、眉棱骨痛、眼胀,口干神烦,头晕耳鸣,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等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2 养阴平肝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炙鳖甲(先煎)、炙龟板(先煎)、石决明(先煎)各24克,桑叶、菊花、沙苑蒺藜(盐水炒)、制女贞子各10克,天麻3克,白芷、蝉蜕各5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养阴,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方解】阴虚肝旺,兼挟风邪。肝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则头痛眼痛,故方用鳖甲、龟板滋阴潜阳;以石决明平肝潜阳而止痛;桑叶、野菊花、蝉蜕,平肝清热、散风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故古人有“肝虚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补之,更疗风热头痛”的记载;沙苑蒺藜、女贞子补益肝肾而明目;白芷祛风化湿止痛。诸药协同,既有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之力,又有祛风止痛之效,标本兼施,故用之效佳。
【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急性发作(宽角型),伴头痛、眼胀。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3 熄风止痉汤
【来源】黄佑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防风、羌活、白术、川乌、钩藤(后下)、白附子、姜半夏、郁李仁各10克,全蝎6克,羚羊角0.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
【方解】本方着眼于风,故方中以防风,川乌、羌活、白附子祛风止痛;钩藤、羚羊角平肝清热熄风;全蝎搜风通络;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加黄芪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姜半夏降气燥湿化痰、止呕;郁李仁润燥通便。诸药协同,共奏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原发性青光眼。
【疗效】治疗25例32眼,其中充血性青光眼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8眼,晚期青光眼6眼。治疗后视力提高5行以上、症状基本消除、眼压恢复正常者20眼(占62.5%),视力提高2行以上、症状改善、眼压稳定或偏高在25毫米汞柱以下者8眼(占25%),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87.5%。
4 平肝健脾利湿方
【来源】陆南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石决明15克(先煎),杭菊花、泽泻、楮实子各9克,茯苓12克,苍术、白术、猪苓、陈皮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健脾、利水。
【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压偏高者。也可用于脾虚水湿上泛,以致视网膜轻度水肿者。
【疗效】治疗15例26眼,结合西药局部用药,结果疗效满意10眼,显效10眼,有效2眼(均为宽角型),无效4眼(其中2例房角部分黏连,1例为窄角型)。疗效观察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服药后见效为10~60天,平均29天。
六、治白内障秘方
1 乙癸同治方
【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
【组成】细生地、冬桑叶各12克,蝉衣5克,肥知母(盐水炒)、炒丹皮各6克,甘菊花、谷精草、黑芝麻、云茯神各9克,石决明15克(打碎)、石蟹3克(水磨开水送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散风退翳。
【方解】方中生地黄、丹皮、知母滋阴降火;桑叶、芝麻祛风明目;蝉衣、菊花散风去翳;石决明清肝热,除内障;谷精草明目去翳;石蟹主青盲,茯苓益心气。本方凉血泄热,尤有明目退翳之专长。
【主治】目生翳障。可用于早期白内障。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验证3例,2例获临床治愈,1例好转。
2 养阴清热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熟地30克,生地15克,当归身、熟川军各9克,羌活、玄参、木贼草各6克,黄芩、木通、防风、炙甘草各3克,谷精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
【方解】方用熟地滋阴血、填精髓,阴虚而火升者,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降火;阴虚而刚者,以熟地之甘足以缓之;生地合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川军破瘀泻火,都是主药;木通、黄芩泻心肝之火,以助川军之力;针拨术后、风邪乘虚而入,用羌活、防风散头面之风邪而止痛;木贼草、谷精草祛风清肝、退翳明目;当归身有养血补虚、润燥通便之功,用以扶正。诸药协同、具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之功。
【主治】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者。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3 熟地首乌汤
【来源】陆南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9克,玄参12克,灵磁石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明眼目。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加减】心悸失眠,加茯神12克,远志4.5克;咳嗽,加杏仁6克,北沙参9克,桑白皮6克。
局部采用冰香散揉眼,方用黄柏、黄连、防风、蝉衣、山栀、白芷、羌活、薄荷、川芎、黄菊花、荆芥、当归、大黄、赤芍、连翘、木贼草各3克,黄芩4克。煎水2次,煎浓汁去渣,再投入制甘石60克,在日光下晒干,再加入海螵蛸6克,荸荠粉9克,冰片7.5克,西黄0.6克,珠粉1.2克,熊胆0.6克,淡硇砂0.3克,朱砂、蕤仁霜各3克,麝香0.75克。共研极细末,1天内制成,以免泄气,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备用。
【疗效】治疗53例106只眼,结果显效32眼,有效16眼,稳定50眼,无效8眼。
4 脉络清补方
【来源】袁彩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12克,枣皮9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
【疗效】治疗315例(574眼),总有效率为85.4%。一般治疗2~5个月。
5 羚羊止障饮
【来源】左柏庆,《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羚羊角50克(研末),细辛45克,知母、人参、车前子各60克,防风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服4.5克,水一盅,煎至5分去渣,食后温服。
【功用】清肝明目,益气利水,祛风止痒。
【主治】初发不痛不痒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记】又老年性白内障用空青丸治疗有效。药用:空青3克,细辛、五味子、车前子各30克,知母、生地黄、防风各6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茶汤送服。
七、治眼底出血症秘方
1 槐花侧柏汤
【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
【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治愈好转率为81.25%。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32只眼经治后视力几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视力由指数/1尺增加到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经过治疗后,视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中药确有增视之作用。
2 生蒲黄汤
【来源】陈达夫,《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蒲黄25克,旱莲草、藕节各30克,丹参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荆芥炭、山栀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灌瞳红,多因血热妄行,不得循经所致。故方中用蒲黄、旱莲草、藕节、荆芥炭凉血止血;丹皮、山栀清血中郁热;丹参、生地、川芎养血活血,可使肝血得养,止血而不留瘀;郁金疏肝行气,清心凉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于眼内出血症,有肯定疗效。
【主治】血灌瞳仁。适用于眼内出血症。
【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3 排血汤
【来源】陈国秀,《中医杂志》(10)1990年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芩各12克,景三七30克,生地、金银花、丹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消肿止血。
【方解】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热凉血兼祛瘀止痛。伍以川芎活血行滞;当归补血和血;景三七、丹参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丹皮清热凉血;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眼内出血(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中医称之为“血灌瞳仁”。
【加减】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热甚者,加茅根、大小蓟一类;寒者,加温中散寒的肉桂、炮姜,并能促进血行;阴虚者当滋阴养血以固本;若舌质深红发紫或见紫斑点者,须伍以桃仁以强化逐瘀之力。
【疗效】治疗20例21只眼,结果显效14只眼(占66.6%),有效6只眼(占28.7%),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为95.3%。治疗时间最短为2周,服药8剂,最长为6周,服药24剂。一般病情较轻或初患病者,治疗1周即可见效。
4 眼底出血方
【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①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仙鹤草、紫珠草、生地黄、白茅根各15克,林子尖、地榆炭各10克,阿胶珠、白芨各15克,白芍10克,生藕节30克,女贞子15克,炙甘草10克。②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田七末3~5支,益母草12克,仙鹤草、白芨各15克,浙贝母、夏枯草各12克,炙甘草3克。③北黄芪、党参、五灵脂、生蒲黄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田七末3~6支,丹参15克,枳实、五倍子、透骨草各12克,牡蛎30克(先煎),海藻10克,玄参15克。
【用法】随证选用一方。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①益气健脾,凉血止血;②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明目,凉血止血;③补气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一般乃眼底由于老年动脉硬化或青年视网膜反复出血之血热妄行所致。辨证论治,区分3期用药:眼底前期出血(多由于肝火血热上炎,脾虚失运,脉络不通等)用方①;眼底中期出血,一般在经过方①疗程3~4周,治疗效果欠佳,即转入中期,可选用方②;眼内后期出血可用方③。
【加减】方①和②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附记】临证应用,应随证选用。用方①可连服2~3周,出血即行停止、吸收、视力进步。若证转中、后期可选用方②或方③,用之多效。
5 止血化瘀汤
【来源】莫继馨,《新中医》(6)1987年
【组成】当归、炒丹皮、炒白芍、白芨、黄芩、连翘、侧柏炭各6克,炒荆芥3克,决明子、旱莲草、生地、夜交藤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方解】本方是已故名老中医莫维馨治眼底出血诸症的经验方。系根据数十年眼科临床经验创制而成。方中生地、丹皮、白芍、当归、侧柏炭、荆芥炭、旱莲草等七药为不易之品,此七药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可谓动静结合,深得配伍之妙。黄芩、连翘、决明子,清热泻火;夜交藤、白芨,养血、活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
【加减】服药后到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时,加大蓟炭6克,桑寄生10克。用治各种眼底出血的加减:外伤性出血,每用刘寄奴、川续断;高度近视继发黄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药、天花粉、首乌、玉竹、黄精;视网膜静脉血栓,配合丹参、川芎、王不留行;妊娠毒血症眼底出血,选加桑寄生、双钩藤、半枝莲。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赵经梅临床验证效佳。
八、治眼外伤秘方
1 祛风散瘀汤
【来源】黄仲委,《四川中医》(12)1986年
【组成】羌活5克,防风10克,白蒺藜、夏枯草各12克,赤芍、生地、玄参、虎杖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散瘀。
【主治】眼外伤。
【加减】若白睛混赤、疼痛、畏光流泪,加龙胆草10克,密蒙花12克,野菊花15克;若黑睛生翳,加蝉蜕5克,木贼12克;若内外眼出血,加桃仁12克,红花、生蒲黄各10克;若瘀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或再加陈皮7克,法半夏12克;若眼睑下垂,加白附子、僵蚕各10克。
【疗效】治疗眼外伤17例,全部治愈。其中6例角膜炎、角膜溃疡,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6例虹膜炎,前房出血,平均6天治愈;2例黄斑出血,平均22.5天治愈;2例上睑下垂,平均9.5天治愈;巩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1例17天治愈。
2 活血明目饮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当归、赤芍各9克,红花、五味子、龙胆草、蝉蜕各6克,菊花、草决明、蒲公英、木贼各12克,苏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通经,化瘀,明目。
【主治】眼球挫伤。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6剂即愈。
3 通络活瘀汤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当归、赤芍各12克,桃仁、红花、丹参各9克,苏木、青葙子各15克,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通络活瘀。
【主治】外伤性角膜内皮血染症。
【疗效】治疗多例,略作加减,均获痊愈。
4 活络明目饮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赤芍、川芎、生蒲黄各9克,当归、茺蔚子各12克,黄芩、炒山栀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引血归经。
【主治】眼外伤玻璃体出血并发白内障。
【疗效】屡用多效。
九、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秘方
1 益肾谷精汤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
【疗效】治疗19例(38眼),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视野扩大30度以上)5例10眼;进步(视力提高2~3行,视野扩大20~30度)7例14眼;好转(视力提高2行以下,视野扩大20度以下)3例6眼。总有效率为78.9%。
2 夜明八味汤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熟地、云茯苓、苍术各12克,丹皮、山药、山萸肉各9克,泽泻6克,肉桂3克,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肾壮阳。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服用,多获良效。
3 健脾升阳益气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当归、茯苓、石斛、苍术、夜明砂、望月砂各9克,陈皮、升麻、银柴胡、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养血。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证属先天不足、脾阳不振型)。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9克;心悸怔忡,加远志、枣仁各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莱菔子、麦芽、焦曲、山楂各9克;大便溏,加吴茱萸9克,干姜4.5克。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十、治泪囊炎秘方
1 清热宣肺汤
【来源】夏绩恩,《四川中医》(11)1990年
【组成】炙麻黄、杏仁、桔梗、菊花、密蒙花各3克,生石膏9克,皂角刺、白芷各6克,木贼草4克,炙甘草2克(1岁以下小儿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宣肺,排脓解毒。
【方解】肺主气,司呼吸,主宣肃,开窍于鼻,本病多因鼻泪管阻塞不通所致。故方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加皂角刺、菊花、木贼草、密蒙花、白芷排脓解毒。从肺论治,亦收良效。
【主治】泪囊炎。
【疗效】治疗1例9个月女婴泪囊炎,服药19剂而告愈。追访年余,未复发。
2 止泪汤
【来源】潘开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2克,车前子,菟丝子(包)、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北细辛3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益肝肾,祛风止泪。
【方解】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促进循环,促进细胞生长;菟丝子滋补强壮,调整内分泌功能;女贞子、枸杞子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车前子与菟丝子,熟地相伍,对迎风流泪的治疗有协同作用;白芷与细辛芳香通窍,为治眼迎风泪下之要药;川芎引药上行;菊花清肝明目。诸药配伍,共奏补益肝肾、祛风止泪之功。
【主治】流泪(冷泪)症。
【疗效】治疗流泪30例,全部有效。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年,服药最多25剂,最少5剂,一般在10~15剂即效。未用其他药物。
3 见风流泪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生石膏20克,黄芩、瓜蒌仁、白菊花各6克,细辛3克,车前子10克(包煎),焦栀子5克,川黄连3克,羌活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降火,清肝止泪。
【方解】心肺有热,兼挟风邪。故方用生石膏、焦栀子、川连清热降火、止泪为主药;辅以羌活、菊花、细辛疏风平肝清热;佐以黄芩清热燥湿而止泪;瓜蒌仁清火化痰、润肺下气而通便;车前子利尿渗湿、清肝明目。诸药协用,共奏清热降火、清肝止泪之功。
【主治】眼流热泪。可见于巩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疗效】临床屡用,每收良效。
4 平肝止泪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川芎、木贼、荆芥、防风、羌活、白菊花各6克,生石膏12克,草决明24克,蝉蜕、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止泪,平肝清热。
【方解】肝经风热壅盛,故方用荆芥、防风、羌活、木贼、蝉蜕疏风清热止泪为主药;生石膏清热降火;草决明、白菊花清肝肺之热止泪为辅助药;川芎活血破瘀、退赤止痛;甘草和中。配合为用,共奏祛风止泪、平肝清热之功。
【主治】流泪。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疗效】屡用效佳。
十一、治角膜软化症秘方
1 归芍八味汤
【来源】庞信清,《辽宁中医杂志》(3)1984年
【组成】当归、白芍、枳壳、槟榔、莱菔子、车前子、甘草各3克,金银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脾胃,清热消翳。
【方解】眼病以调理脾胃为主,以清热消翳为辅,是庞氏的独到见解。脾胃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而不明。方中枳壳、槟榔、莱菔子和胃消食;车前子、甘草健脾燥湿明目;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翳。通过健脾以达到益气养血及补益肝肾,从而恢复视力。脾胃虚弱,须予补益;饮食难化,宜予消导,二法合一,则脾运健而食滞化。重在调理脾胃,既不补之,也不攻之。本方既不过寒,也不过热,药性和平,配方得当,用之方便,故取效颇捷。
【主治】角膜软化症(疳疾上目),证见白睛淡红,眼珠干燥,黑睛混浊不清。树枝状角膜炎(风轮下陷翳),证见白睛红赤,风轮生翳,形如树枝。小儿青盲(小儿皮质盲),高热之后,不能视物。
【加减】羞明流泪,红眼较重,大便干燥,加蒲公英12克,黄芩9克,花粉6克,龙胆草3克;发热、喘咳、气促(并发肺炎),减轻当归、白芍各1.5克;加蒲公英12克,瓜蒌9克,桔梗4.5克,川贝母4.5克,黄芩6克;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即腹部症状较重,加苍术、白术各5克,蒲公英9克,黄芩6克;泄泻不止、四肢发凉,加炮姜、吴茱萸各5克,附子3克,白术6克。1岁以下小儿加减剂量酌减。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十二、治视神经萎缩秘方
1 韦氏逍遥散验方
【来源】韦文贵,《医话医论荟要》
【组成】柴胡、当归身、焦白术、炙甘草、丹皮、焦山栀、甘菊花各6克,白芍、枸杞子各9克,茯苓12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郁,清热养血,平补肝肾。
【方解】凡外感热病后或七情内伤、肝失调达所致视神经萎缩等病症,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治宜抓住解肝郁、开玄府、调补气血、升清益阳这几个环节而制定本方。本方系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加减化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始定。经临床验证,疗效很好,特别是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皮质盲的血虚肝郁证,经20余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更为满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茯苓、白术、甘草补脾调中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石菖蒲开窍宁神明目;枸杞子养血益精明目;丹皮、栀子活血散瘀,清热除烦;甘菊花疏风清热,凉肝明目;诸药使用,协同配合形成一体,当归补血活血,补中有行;白芍养阴柔肝、酸敛育阴,二药配合,补中有调。柴胡得归芍之配则不致升阳散发太过而解郁舒肝之能更彰。焦白术、茯苓、甘草之益气得柴胡之升阳则可使清阳上注于目;得归芍之养血则使气血调和。丹皮、栀子清热除烦,配菊花则能透泄余热;配柴胡可宣解郁热。菊花、枸杞清肝养肝而明目,与柴胡、白芍协同则使清肝养肝寓于疏肝柔肝之中。在以上诸药疏肝、理气、养血、益气等作用基础上,石菖蒲芳香开窍,巧启其机,可谓本方画龙点睛之处。
【主治】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视网膜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天内)、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玻璃体出血(近似中医暴盲)等眼底诸疾,除眼科症状外,凡是情志抑郁、头目眩晕、余热未尽而见口渴或苦,心烦、急躁易怒,或肝风内动,手足抽搐,肢体屈伸不利、痿软,脉弦数或弦细,苔白舌微红者,均可加减应用。
【加减】视神经萎缩(肝郁气滞型),如兼肝肾精亏者,配用明目地黄汤;兼脾胃不足,气血虚弱者,配用益气聪明汤;患儿兼先天不足,配用四物五子汤(即四物汤加五味子、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后天虚弱、脾胃不足,合以八珍汤加减;兼服石斛夜光丸(中成药)更佳;因头部外伤所致,加丹参、丝瓜络、归尾、菟丝子、覆盆子等;热病神昏、肝风内动之后仍有手足屈伸不利或强直者,可选加全虫、僵蚕、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炒杜仲、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等。皮质盲,肺胃阴伤,可加石斛、麦冬、芦根、生石膏;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可加全虫、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用健步虎潜丸,每获良效。球后视神经炎,若余热尚存,肝风未熄,四肢抽搐拘挛者,可加羚羊角(或生石决明)、全虫、僵蚕、钩藤、桑叶;起病急骤而致暴盲者,重用石菖蒲;先天不足者,亦可合四物五子汤。视神经视网膜炎,若见视网膜水肿明显者,选加车前子、茯苓、木通、赤小豆、泽泻、通草、地肤子等;视网膜渗出难以吸收,常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者,加丹参、归尾、牛膝、丝瓜络;有眼底出血者,加阿胶、地榆、白芨、茅根、仙鹤草等;陈旧性出血久不吸收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等。总之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证相符,其效必著。
【疗效】临床屡用,只要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疗效十分显著。
2 钩藤蚕蝎汤
【来源】刘云,《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钩藤(后下)、金银花、连翘、生地、丹参、当归各10克,僵蚕、全蝎、石菖蒲、红花各6~9克,枸杞子、黄芪各15克(此为10岁小儿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活血,益气开窍。
【主治】视神经萎缩。
【疗效】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38例(60只眼),结果显效26只眼,有效23只眼,无效11只眼。总有效率为81.67%。
3 四子和血汤
【来源】庞万敏,《千家妙方·下》
【组成】枸杞子、五味子、茺蔚子、车前子、熟地黄、山药、云茯苓、当归、丹皮、菊花各10克,赤芍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肝活血,滋阴明目。
【主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加减】口干,加寸冬、花粉各10克;头痛,加川芎6克;咽痛,加山豆根10克,甘草5克,桔梗10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0克;失眠,加炒枣仁10克,合欢花10克;便秘,加火麻仁30克。
【疗效】治疗9例(13只眼)、结果痊愈2只眼(视力提高1.0以上,视野正常),显效4只眼(视力提高4行以上,视野扩大20°),进步6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视野扩大),无效1只眼。
【附记】临床上用本方加减应用,治疗眼底退行性病变,亦具有良好效果。
4 菊花明目汤
【来源】周北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菊花24克,酒黄芩12克,酒生地、赤芍、知母、决明子、玄参各9克,丹参6克,川芎3克,犀角粉0.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滋阴。
【主治】急性视神经炎(暴盲)。
【加减】病变初期,加防风、金银花;静脉扩张迂曲显著,加桃仁、红花;视盘周围有白色渗出物,为风邪挟湿,加苡仁、云苓;后期将愈时,加当归、黄芪。
【疗效】治疗21例,14例为双眼,7例为单眼。结果痊愈13例(视力恢复1.2以上)。有效7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总有效率为95%,其中痊愈率为61.9%。疗效最短8天,最长113天,平均30天。
5 益气活血汤
【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淮山药、茯苓各15克,丹参10克,毛冬青、山萸肉、黄精各15克,紫河车25克,补骨脂、女贞子各15克,栀子、菟丝子、当归各10克,首乌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主治】外伤性或其他非压迫性视神经乳头萎缩。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
十三、治虹膜睫状体炎秘方
1 和营化痰汤
【来源】邹菊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玄参、金银花、姜半夏、猪苓、茯苓各12克,生地、陈皮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先煎)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营泻火,化痰养阴。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全葡萄膜炎。
【加减】热重者,加龙胆草9克;关节酸痛,加海风藤30克;房水混浊较甚,加炒苦参、金樱子各9克。
【疗效】治疗22眼,结果痊愈12眼,好转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为86.40%。
2 泄热祛风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酒大黄、酒黄芩、栀子、荆芥、川芎各10克,防风5克,麻黄、甘草各3克,滑石、青葙子各12克,茺蔚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泄肝热,祛风止痛。
【主治】瞳孔紧小症(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疗效】屡用效佳。
3 开窍明目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茺蔚子、青葙子、熟地、云苓各15克,川芎、盐知母、寒水石各12克,石菖蒲、盐黄柏、丹皮、泽泻、山萸肉、川羌活各10克,防风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开瘀,滋阴清热。
【主治】瞳孔干缺症(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疗效】屡试屡效。
4 二防解毒汤
【来源】祁宝玉,《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防风、防己、盐知母、盐黄柏、羌活、甘草、丹皮各6克,黄连末3克(冲服)、白芷、生地、蔓荆子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散风邪,清热解毒。
【主治】渗出性色素膜炎。
【加减】色素膜炎症状明显,渗出较多,眼底有大量色素,可加凉血活血之品如丹皮、赤芍、红花等;清热利湿药如萆薢、茯苓等;慢性期,可加桑寄生、太子参,去黄柏;接近痊愈,可加补气滋阴软坚之品如玄参、川石斛、生黄芪、浙贝粉、花粉等。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有效。本方所治之病,难度较高。治疗中均停用或减量激素未见反跳,且均能顺利地撤除激素而告愈,有些曾以免疫抑制剂也不能控制病例,应用本方亦愈。
十四、治网脱术后秘方
1 网脱一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地、熟地各12克,枸杞子、菟丝子各9克,淮山药、茯苓、猪苓各15克,泽泻9克,车前子30克(包煎),炒白术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补肝肾,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裂孔已封闭,但视网膜仍有积液,伴有肝肾两亏症状。症见头晕,腰酸背痛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2 网脱二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陈皮5克,制半夏、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苍术各9克,茯苓、猪苓各15克,泽泻9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健脾,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裂孔已封闭,但视网膜仍有积液。但伴有脾胃虚弱症状,症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见大便溏薄。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3 网脱三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葛根各15克,当归、白芍各9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9克,茯苓15克,泽泻6克,枸杞子、炒白术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肝肾,补气血,健脾胃,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已愈,但视力增加不明显,黄斑部有变性。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附记】网脱术后患者不少,但视力恢复有的不理想。笔者试治自己,确有一定效果,后用治多人,效果亦佳
五、        【中医眼科方剂】
(1)            麦粒肿
清热解毒消肿汤: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天花粉9克 黄芩9克 赤芍9克 生地9
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大黄3克至9克;病势较
重,加全蝎3克至9克,倍加金银花、
蒲公英;胃纳欠佳,去生地,加青皮
9克,枳壳9克,槟榔3克。
(2)霰粒肿
化坚二陈汤加减:半夏9克 茯苓9克 橘红
9克 僵蚕9克 蝉蜕9克 桔梗9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咽喉发堵,加苏梗9克,厚朴9克;
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莱菔子9克
槟榔3克;感染红肿,加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白芷6克,赤芍4.5克
生地9克。
(3)睑缘炎
苦参汤:苦参12克 五倍子9克 黄连9克防风9克 荆芥穗9克 蕤仁9克 漳丹2.1克 铜绿2.1克 水煎。用棉签蘸药水洗患处,每剂洗3天,每天洗3次。
菊矾汤:白矾9克 菊花9克 水煎,用药棉蘸药水洗患处。
清热散风燥湿汤:金银花12克 蒲公英12克 天花粉9克 荆芥穗9克 防风9克 白芷9克 陈皮9克 白芷9克 陈皮9克 白术9克 苍术9克 甘草3克水煎服。
(4)眼睑湿疹
解毒凉血汤: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天花粉12克 丹皮9克 生地15克 枳壳9克 龙胆草9克 大黄9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散风燥湿解毒汤:银柴胡9克 黄芩9克 羌活9克 防风9克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15克 连翘9克 赤芍9克 生地9克 枳壳9克龙胆草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羌活胜风汤加减:羌活9克 银柴胡9克 黄芩9克 防风9克 荆芥穗9克 白术9克 独活9克 白芷9克 前胡9克 枳壳9克 甘草3克水煎服。
(5)上睑下垂
培土健肌汤:党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当归9克 炙黄芪9克 银柴胡3克 升麻3克 陈皮3克 钩藤9克 全蝎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9克,炮姜9克,黑附子3至9克;口渴烦躁者,加麦门冬9克,天花粉9克 元参9克;
头痛颈项拘紧者,加羌活9克,防风9克 ,前胡9克。
(6)泪囊炎
清热解毒消肿汤:加白芷9克,陈皮9克,全蝎12克,大黄9克,枳壳9克,黄连3克,水煎服。
加减:如胃纳欠佳,去大黄,加焦曲、麦芽、
山楂各9克。
银花全蝎饮:金银花12克 全蝎9克 蒲公英12克 天花粉9克 当归6克 赤芍9克 防风9克 白芷9克 陈皮9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荆芥穗6克 羌活4.5克 黄连3克 甘草3克水煎服。
(7)迎风流泪
方药:滋阴止泪汤
熟地15g  山药12g  枸杞12g  女贞子12g   地骨皮9g盐知母9g   蕤仁9g   菊花 9g  霜桑叶 9g  黄芩6g   五味子3g   水煎服
加减:胃纳欠佳者,加青皮9克,神曲、麦芽、山楂各9克;孕妇加当归、白芍各9克。
(8)流行性结膜炎
方药:双解汤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天花粉9g 黄芩9g
枳壳 4.5g  龙胆草 9g 荆芥 9g    防风9g
桑皮6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3克至9克;大便溏,去龙胆草,加苍术9克,白术9克;风热重,眼发痒,加羌活9克。
2.公英羌活汤
蒲公英30g   羌活9g   水煎服
(9)急性结膜炎
六、        内治法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羌活9g  银柴胡9g  黄芩9g  白术9g
枳壳9g  防风  9g   前胡9g  薄荷9g
桔梗9g 龙胆草9g 木通9g  甘草3g     水煎服
十方药:泻肺饮加减
石膏15g  天花粉9g  黄芩9g   桑皮9g
木通9g   龙胆草9g   栀子9g   瓜娄15g
桔梗9g   大黄4.5g    滑石9g   枳壳9g
防风9g   羌活9g     薄荷9g   甘草3g
水煎服
七、        方药:双解汤加减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黄芩9g   桑皮9g
天花粉9g  枳壳9g    龙胆草9g  羌活9g
防风9g    薄荷9g    荆芥9g    大黄9g
滑石9g     石膏9g     甘草3g   水煎服
外治法:
霜桑叶30克,水煎乘热敷眼,待冷后用此水洗眼。
蒲公英120克,水煎内服及熏洗眼睛
(10)慢性结膜炎
方药:羌活胜风汤
羌活9g  防风9g  银柴胡9g  黄芩9g
白术9g  独活9g  川芎9g    荆芥穗9g
枳壳9g  前胡9g  薄荷9g    桔梗9g
白芷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湿热盛,加苍术,龙胆草,木通各9g;大便燥结,加大黄9g;口渴烦躁,加石膏15g;知母9g;麦门冬9g;胃呆纳少;加山楂,神曲,麦芽各9g;胃寒吞酸,肠鸣便溏,加吴茱萸,干姜,陈皮各9g.
( 11)  泡性结膜炎
内治法:
1.双解汤:
如热毒过盛,大便燥结者,加大黄9g,并倍加金银花、蒲公英。
2. 养阴清热汤:
生地15g、天花粉9g、知母9g、芦根9g、石膏15g   金银花15g、黄芩9g 、荆芥9g、
防风9g、  枳壳9g、 龙胆草9g、甘草3g、水煎服.
加减:咽喉痛剧加川贝母6g,麦门冬9g;鼻疮严重,倍加石膏、生地、金银花;大便秘结,加大黄9g,瓜娄9g,胃纳欠佳,胸部彭闷,加青皮、麦芽、神曲、山楂各9。
3.温中健脾汤:
吴茱萸9g、 炮姜9g、 附子9g、 肉桂9g、苍术12g 、 白术12g、 陈皮9g、 神曲9g、半夏4.5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心悸气短,加党参9g,茯苓9g。
养阴清热汤加减:
生地12g  元参9g   麦门冬9g   桔梗4.5g  白芍3g   枳壳3g  槟榔3g  莱菔子3g  白术3g    甘草3g   水煎服.
外治法:
1.养阴清热调理脾胃之方:
生地15g  天花粉9g  麦门冬9 g 知母6 g 金银9g  枳壳4.5g  槟榔3g  莱菔子4.5g  甘草3 g   水煎服。
2.温中健脾汤加忍冬藤9g,服两剂,双眼红减,泡疹消失大半。继以原方加蝉蜕4.5g,木贼4.5g,服3剂,双眼白睛红赤及疱疹全消。惟风轮云翳仍在,大便溏泻显著好转。继以原方加减服之,以善其后。于1972年11月14日来我院复查,右眼视力0.2,左眼0.4,情况良好。
(12)沙眼
外治法:
方药:磨翳散
炉甘石60g   朱砂3g   冰片15g  琥珀6 g 硼砂12。用玻璃棒蘸凉开水少许,再蘸药末如米粒大,点在眼脸内,每日点1至3次。
内治法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13)结膜溢血
方药:化痰清肺汤
桔梗9g  橘红9g  半夏9g  杏仁9g
桑皮9g 瓜蒌9g  川贝母4.5g 银柴胡4.5g
黄芩4.5g  枳壳3g  龙胆草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3克,胃纳欠佳,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3克
(14)翼状胬肉
内治法
方药:还阴救苦汤加减
苍术3g  桔梗3g   银柴胡4.5g  黄芩6g
川芎3g  防风3g  羌活3g   升麻 3g    生地9g   知母9g   连翘9g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羌活 9g 银柴胡9g黄芩9g枳壳9g
白术9g  防风9g    前胡9g  薄荷9g
龙胆草9g 石膏15g   木通4.5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养阴清热汤减芦根、石膏、荆芥、防风,加天门冬、丹皮、薄荷各9克
(15)角膜溃疡
方药:双解汤
方药:养阴清热汤
方药:银花复明汤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桑皮9g 天花粉12g
黄芩9g   黄连9g    龙胆草9g 生地12g
知母12g  大黄12g   元明粉12g 木通4.5g
蔓荆子9g  枳壳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甚或微燥,酌情加大黄,头疼剧烈不止,加荆芥、防风各9克;孕妇加当归、白芍各9克;小儿去生地、知母、木通,药量酌减。
方药:清经五花散加味
旋复花4.5g 密蒙花4.5g 菊花4.5g金银花15g
红花9g    蔓荆子9g  桑皮4.5g 天花粉9g
生地9g    知母4.5g  枳壳4.5g 龙胆草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头目痛重,加荆芥、防风各9克;热邪过盛病情严重,加蒲公英18克,倍加金银花、菊花;大便燥,加元明粉3至9克;胃纳欠佳,加神曲、麦芽、山楂各9克;孕妇加当归、白芍各4.5克 。
方药:健脾温化消翳汤
苍术9g  白术9g  吴茱萸9g  炮姜9g
陈皮9g  焦曲9g  半夏9g    金银花9g
枳壳4.5g  荆芥9g  防风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溏,日行数次,加黑附子9克;心悸气短,加党参、茯苓各9克;胃痛加良姜9克,木香3克,草寇4.5克下肢或颜面浮肿,加姜皮、苡仁、车前子各9克。
方药:归芍八味汤加味
当归4.5g  白芍4.5g  枳壳3g  槟榔3g
莱菔子3g 金银花12g 天花粉9g 黄芩9g
车前子4.5g 荆芥4.5g  防风4.5g 龙胆草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大黄或番泻叶3克眼红甚加蒲公英12克;大便稍溏,去天花粉、龙胆草,加吴茱萸3克。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方药:除风益损汤加味
当归4.5g  川芎3g  赤芍9g  生地9g
前胡9g  防风9g  藁本3g  黄芩9g
枳壳9g  黄连4.5g  龙胆草4.5g 水煎服
加减:眼内淤血不散或大便燥,加大黄9克;胃纳欠佳,加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大便溏,加苍术、白术各9克。
方药;清热利湿汤
桑皮4.5g  天花粉 9g  栀子 9g 龙胆草9g
生地9g   车前子 9g  茺蔚子 9g黄芩9g
金银花12g 木通 9g   枳壳4.5g   大黄4.5g
竹叶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甚,加元明粉9克,倍加大黄;胃纳欠佳,加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
(16)树枝状角膜炎
方药:养阴清热汤
方药:钩藤饮加减
钩藤9g  蝉蜕9g  木贼9g  连翘9g
栀子9g  金银花9g 木通4.5g 防风9g
柴胡9g  前胡9g   赤勺4.5g 香附9g
白术9g  龙胆草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大便燥结,加大黄9克,元明粉4.5克,烦躁失眠,加石膏15克,知母12克,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孕妇去赤芍、木通,加当归、白芍各9克
方药:健脾温化消翳汤
方药:归芍八味汤加减
(17)浅层点状角膜炎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g  沙参12g  麦门冬9g  川贝母6g
知母9g  天花粉9g 黄芩9g   白芍 9g
薄荷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大便干燥,加番泻叶9克;盗汗不止,加鳖甲15克,地骨皮9克;羞明流泪严重,加荆芥、防风各9克;胃纳欠佳,加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
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
熟地9g  山药9g  茯苓9g  枸杞9g
山萸肉9g 女贞子9g 附子9g 肉桂9g
干姜6g  菟丝子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小便量少,下肢浮肿,加泽泻、车前子各9克。妇女白带多,倍加山药、茯苓,加薏苡仁15克,荆芥穗9克。
(18)角膜软化症
方药:归芍八味汤
当归  白芍  枳壳  槟榔
莱菔子 车前子 金银花 甘草
水煎服
加减;羞明流泪,眼红较重,大便干燥,加蒲公英12克,黄芩9克,天花粉6克,龙胆草3克,发热,哮喘,气促(合并肺炎),减当归、白芍各1.5克,加蒲公英12克,瓜蒌9克,桔梗4.5克,川贝母4.5克,黄芩6克,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即腹部症状较重,加苍术4.5克,白术4.5克,蒲公英9克,黄芩6克;泄泻不止,四肢发凉,加炮姜4.5克,吴茱萸4.5克,附子3克,白术6克。一岁以下小儿加减法剂量酌减。
(19)角膜实质炎
方药:银花解毒汤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桑皮9g 天花粉12g
枳壳4.5g  龙胆草9g  蔓荆子4.5g 黄芩9g
大黄4.5g  生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成人倍加金银花、蒲公英、大黄;胃纳欠佳,去大黄,加青皮9克,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孕妇去大黄,加当归、白芍各9克
附:调经退翳汤
银柴胡4.5g  黄芩4.5  地骨皮6g  香附6g
赤芍4.5g   菊花4.5g 当归尾4.5g  丹皮3g
桃仁4.5g  红花4.5g  木通4.5g  蔓荆子6g
木贼4.5g    生地6g  甘草3g    水煎服
(20)沙眼性角膜血管翳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g  元参12g  贝母6g  麦门冬9g
丹皮4.5g  薄荷3g  金银花15g 枳壳4.5g
龙胆草9g 菊花3g  桔梗9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清经五花散
旋复花9g  密蒙花9g 金银花12g  菊花9g
红花0.9g    蔓荆子9g  黄芩9g   甘草3g
水煎服
(21)角膜云翳
方药:养阴活络退翳汤
生地12g  知母12g  天花粉9g 银柴胡4.5g
黄芩6g  半夏3g  羌活3g    防风3g
蝉蜕4.5g  木贼4.5g  菊花4.5g 决明子15g
橘红3g  旋复花4.5g  甘草3g   水煎服
(22)巩膜炎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羌活9g  银柴胡9g  黄芩9g  枳壳9g
白术9g  防风9g    前胡9g  薄荷9g
龙胆草9g 生石膏15-30g 槟榔9g  木通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大黄9克;胃胀吞酸,去生石膏加吴茱萸、草寇、川朴各9克。
方药:散风除湿活血汤
羌活9g  独活9g  防风9g  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鸡血藤9g 前胡9g
苍术9g  白术9g  忍冬藤12g 红花6g
枳壳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加番泻叶9克;胃纳欠佳,加吴茱萸、麦芽、焦曲、山楂各9克;心悸短气,加党参、黄芪各9克。
方药:还阴救苦汤加减
升麻3g  银柴胡1.5g  苍术3g  羌活3g
防风3g  川芎3g    桔梗6g  连翘6g
生地9g  知母9g    龙胆草9g 木通6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结,加大黄9克;胃纳欠佳,加枳壳9克,槟榔9克,山楂9克。
方药:养阴清热汤加减
生地30g  天花粉12g  知母12g  石膏30g
金银花30g 黄芩9g   荆芥12g  防风12g
枳壳9g  龙胆草9g  瓜蒌30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服药后腹痛,吞酸,便溏加吴茱萸9克,干姜3克;胃呆纳少,加槟榔9克,山楂9克,莱菔子12克。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吴茱萸9g 神曲9g 陈皮9g  甘草3g
水煎服
(23)虹膜睫状体炎
方药:养阴清热汤加减
生地30g  知母12g  花粉12g  石膏30g
金银花3g 黄芩9g 枳壳9g  龙胆草9g
荆芥12g  防风12g  瓜蒌30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若白睛红赤不消,热邪重者加青黛9克,芦荟9克;若服药后腹痛或吞酸者加吴茱萸9克,干姜3克;若大便燥结加大黄9克。
方药:银花复明汤加减
金银花30g 蒲公英3g 天花粉12g 蔓荆子9g
木通9g  黄芩9g  生地12g  知母12g 舒肝解郁益阴
枳壳9g  大黄15g  元明粉9g 川黄连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若大便燥结甚,大黄可加至30克;若眼痛甚加荆芥12克,防风12克;若服药后大便已泻可酌减大黄、元明粉;若服药后腹痛、吞酸加吴茱萸9克,干姜3克。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
羌活9克  银柴胡9克  黄芩9克  白术9克  枳壳9克  防风9克  前胡9克  薄荷9克  桔梗9克  槟榔9克  龙胆草9克  石膏15克至30克  木通9克  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若胃纳欠佳,大便溏者,去石膏、木通;若干呕、纳少,去石膏、木通,加陈皮9克,半夏9克,川朴9克;若大便燥者酌加大黄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9克  党参9克  干姜9克 大枣4枚  半夏9克  橘红9克  枳壳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养阴清热汤以养阴、凉血、清热。付方以下:
生地30克 天花粉12克  知母12克 石膏30克  犀角3克 丹皮6克 白芍9克 黄芩9克  麦门冬9克  沙参9克 金银花30克 栀子9克  枳壳9克 麦芽9克 山楂9克 神曲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对于色素膜炎,原田氏病、小柳氏病、交感性眼炎、葡萄膜大脑炎,应用治肺阴不足的加减养阴清热汤,也有一定疗效。
(24)青光眼
方药:泻肝解郁汤
桔梗9克 茺蔚子9克  车前子9克 夏枯草30克  芦根30克  葶苈子9克 防风9克  黄芩9克  香附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胃纳欠佳,加吴茱萸9克,神曲、山楂、麦芽各9克;心悸失眠,加远志、炒枣仁各9克。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见上)
方药:益阴肾气汤加减
熟地9克  山药9克  茯苓9克  枸杞9克 泽泻3克  山芋肉9克  丹皮4.5克 当归9克 生地9克 银柴胡6克 盐知母9克 盐黄柏9克 五味子3克 麦门冬9克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 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神曲、山楂各9克
乙。非充血性青光眼
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
熟地15g  山药15g  枸杞子15g  茯苓18g
泽泻9g  丹皮6g  生地15g    当归9g
银柴胡6g 五味子6g 麦冬9g  天门冬4.5g
车前子9g 茺蔚子9g 桔梗9g  陈皮6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服2丸。
方药:石斛夜光丸
麦门冬9g 天门冬9g  熟地15g  生地15g
人参6g   茯苓12g    川牛膝7.5g 杏仁9g
枸杞子15g 决明子15g  川芎6g  犀角4.5g
白蒺藜9g 羚羊角4.5g  枳壳9g 金石斛15g
五味子6g 青葙子6g  防风9g   黄连4.5g
肉苁蓉9g 菊花9g  菟丝子15g 山药15g
甘草6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丸
(25)白内障
甲. 老年性白内障
方药:冲和养胃汤加减
党参4.5g  白术4.5g  茯苓4.5g  当归4.5g
白芍4.5g  升麻3g  葛根9g  羌活4.5g
防风4.5g  川芎3g  五味子3g 陈皮3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明目地黄丸
熟地15g  生地9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茯苓15g  泽泻6g  丹皮6g  当归9g
银柴胡9g 五味子9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方药:磁朱丸
神曲120g  磁石60g  朱砂30g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6克,早晚分服。
乙. 外伤性白内障
方药:除风益损汤加减
当归9g  川芎3g  赤芍9g  生地9g
前胡9g  防风9g  藁本3g  香附9g
郁金9g  夏枯草15~30g 女贞子9g
枸杞15g  鳖甲15g~30g   菟丝子9g 水煎服
加减:如白睛红赤,加黄芩9克,龙胆草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枳壳9克,大便溏,加吴茱萸9克,苍术9克,白术9克。
(26)中心视网膜脉络膜炎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熟地  生地  山药  枸杞
茯苓  泽泻  丹皮  知母
黄柏  银柴胡 当归  车前子
水煎服
加减:如口不干,加苍术9克,白术9克 ,口渴加麦门冬9克,天门冬9克;服胀,加麦芽、神曲、山楂各9克;大便糟,加番泻叶3至9克;孕妇去泽泻、丹皮、车前子,加白芍9克。
方药:清肝解郁益阴汤
银柴胡9g   菊花9g   蝉蜕9g    木贼9g  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白术9g  女贞子9g    赤芍9g   生地9g   甘草3g  菟丝子9g    水煎服.
方药:健脾燥湿汤
苍术15至30g白术15至30g草寇9g      神曲9g   橘红9g   羌活9 g    防风9g  蝉蜕9g    甘草3 g   水煎服。
加减:服部胃寒,肠鸣便溏,日行数次,加吴茱萸9克,泡姜9克;口干欲饮,加麦门冬9克,乌梅6克;孕妇加当归、白芍9克。
方药:逍遥散加减
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银柴胡9g  香附9g  郁金9g  橘红9g  苍术9g  蝉蜕9g  木贼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头疼,眼胀,加荆芥9克,防风9克,夏枯草9克,大便燥,加番泻叶3至9克;口干欲饮,加麦门冬9克,知母9克;失眠严重者,加远志9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12克。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当归9g  党参9g  白术9g  茯苓9g  黄芪9g 升麻3g  银柴胡3g  陈皮3g  熟地9g 枸杞9g  远志9g  炒枣仁9g  炙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胃纳少,加炒麦芽15克,焦曲9克,出虚汗古,口干,加沙参9克,五味子9克,头疼,眼胀,加荆芥4.5克;防风4.5克,大便燥,加肉苁蓉9克,番泻叶1.5克。
方药;八正散加减
扁蓄9g瞿麦9g木通9g栀子9g  滑石9g车前子9g竹叶9g黄芩9g  枳壳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小便尿血严重,加海金砂9克,石苇9克;大便燥,加大黄9克。
方药:四神丸合桂附地黄汤加减
吴茱萸9g泡姜9g肉豆蔻9g苍术9g  白术9g 山药9g 茯苓9g附子9g  肉桂3g 橘红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下肢浮肿,去泡姜,加泽泻9克,车前子9克,牛膝4.5克;嗳气吞酸服胀,去山药、肉桂,加莱菔子9克,枳壳6克,木香3克;口干思饮,去肉桂,加麦门冬9克,乌梅9克。
滋阴养肝汤:
生熟地各12g天门冬9g麦门冬9g  党参9g枸杞9g女贞子9g菟丝子9g 茯苓9g牛膝4.5g山药9g白蒺藜9g  石斛9g五味子4.5g决明子9g   青葙子4.5g杏仁9g川芎3g苍术9g  白术9g 甘草3g 水煎服。
后期为巩固疗效,亦可将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两次,每日一丸。
(27)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滋阴解郁汤
生地15g山药9g枸杞9g女贞子9g  知母9g 沙参9g白芍9g生龙骨9g  生牡蛎9g栀子9g蝉蜕9g木贼9g  黄芪9g 赤芍3g旱莲草9g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口渴烦躁,加石膏30克,瓜蒌15克,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便溏,吞酸,加吴茱萸9克,苍术9克,白术9克;反复出血,加汉三七3克,阿胶9克;出血日久不吸收,加苍术9克,白术9克,羌活9克,银柴胡9克
方药: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
加夏枯草30克
方药:清胃镇肝凉血汤
石膏30g  知母12g  天花粉12g  栀子9g
生地15g  代赭石9g 怀牛膝9g 白蒺藜9g
阿胶9g  竹叶9g  枳壳4.5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元明粉9克,病势减轻,脉象变软,酌减石膏,加白芍、沙参、磁石、焦曲各9克,口渴消失,脉象趋于和缓而稍数时,可改为滋阴解郁汤,调理善后。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9g  黄芪9g  当归9g  白芍9g
茯神9g  远志9g  炒枣仁9g 生地15g
栀子9g  阿胶9g  木香1.5g  五味子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口干烦躁,加麦冬9克,沙参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病势减轻,体质渐渐恢复后,可该用滋阴解郁汤,调理善后。
(28)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
方药:舒肝破瘀通脉汤
当归9g  白芍9g  丹参12g  赤芍12g
银柴胡9g 茯苓9g 白术9g  羌活9g
防风9g  蝉蜕9g  木贼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至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9克,枳壳9克,焦三仙各9克;大便溏,加苍术9克,吴茱萸6克,口渴烦躁,去羌活,加石膏15克,瓜蒌15克,麦门冬9克,沙参12克。
方药:育阴潜阳通脉汤
生地15g  山药9g  枸杞子12g  麦门冬9g
白芍12g  沙参12g  盐知母9g  盐黄柏9g
珍珠母15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怀牛膝9g
丹参9g  赤芍9g  蝉蜕9g    木贼9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头痛眼胀,加钩藤9克,菊花9克;心悸失眠,加远志9克,炒枣仁9克;胸闷气结,加苏子9克,瓜蒌15克。
方药:补心丹加减
党参9g  麦门冬9g  五味子3g  生地15g
当归9g  枸杞子9g  丹参9g  赤芍4.5g
茯神9g  远志9g    炒枣仁9g 白芍9g
苏子4.5g  甘草3g    水煎服
(29)视网膜色素变性
方药:健脾升阳益气汤
党参9g  白术9g  黄芪9g 山药9g 当归9g茯苓9g 陈皮3g 升麻3g 银柴胡3g 石斛9g
苍术9g  夜明砂9g 望月砂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至9克;心悸怔忡,加远志、枣仁各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莱菔子、麦芽、焦曲、山楂各9克;大便溏,加吴茱萸9克,干姜4.5克。
方药:逍遥散加减
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银柴胡4.5g 陈皮3g  丹参9g  赤芍9g
地龙9g  桃仁9g  红花3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9g  山药9g  山萸肉9g  茯苓9g
附子9g菟丝子9g  枸杞9g   补骨脂9g
当归9g  葫芦巴9g 苍术9g  白术9g
水煎服
加减:五更泻,加吴茱萸、干姜各9克;大便燥,加番泻叶3至9克。
方药:地黄汤加减
熟地9g  山药9g  山萸肉9g  茯苓9g
泽泻3g  丹皮3g  生地9g    枸杞9g
菊花9g  五味子3g 女贞子9g 银柴胡3g
水煎服
方药:水蛭丸
水蛭18g  地龙30g  桃仁30g  丹参60g
赤芍30g  三棱18g  川芎30g  当归90g
白芍60g  茯苓90g  白术60g  党参60g
银柴胡30g 石斛30g 羌活30g  白芷30g
山药30g  川牛膝24g 陈皮60g 甘草12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
(30)渗出物性脉络膜炎
方药:杞菊地黄汤
熟地9g  山萸肉9g  山药9g  茯苓9g
泽泻4.5g  丹皮4.5g    枸杞9g  菊花9g
水煎服
(31)视神经乳头炎
方药:舒肝解郁益阴汤
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丹参9g  赤芍9g  银柴胡9g 熟地9g
山药9g  生地9g  枸杞9g  焦曲9g
磁石 9g 栀子9g  升麻3g  五味子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至9克,头目痛剧,加荆芥、防风各9克,大便溏,去熟地、栀子,加吴茱萸9克,干姜4.5克,孕妇去丹参、赤芍、磁石。
方药:逍遥散加减
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银柴胡6g 丹皮4.5g  栀子9g  升麻3g
丹参4.5g  赤芍4.5g  五味子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如小儿抽风,加钩藤4.5克,全蝎3克,小儿余热未清,加金银花9克,麦门冬9克,天门冬9克,胸胁胀满甚,加青皮9克,枳壳9克,郁金9克。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9g   黄芪9g   白术9g   茯神9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3g    熟地9g    升麻3g    银柴胡3g  陈皮3g    远志9g   枣仁9g    五味子3g  炙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胃呆纳少,加炒麦芽30克,焦曲9克;头疼眼胀,加荆芥、防风各4.5克,大便燥,加肉丛蓉9克。
(31)视神经萎缩
方药:补气舒肝益阴汤
党参9g   黄芪9g   茯苓9g   当归9g  山药9g   丹参6g    赤芍4.5g  银柴胡6g  升麻3g   陈皮3g     枸杞9g  女贞子9g  菟丝子9g 五味子4.5g  石斛9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舒肝解郁生津汤
当归9g   赤芍9g   茯苓9g   白术9g  白芍9g  银柴胡9g  麦门冬9g  天门冬9g  生地6g  五味子6g   陈皮3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9g   黄芪9g   白术9g   当归9g  茯神9g    升麻3g    木香1.5g 银柴胡3g  女贞子9g  熟地9g  远志9g  炒枣仁9g  甘草3g     水煎服。
方药:逍遥散加减
当归6g    白芍6g   茯苓9g  白术6g  银柴胡4.5g  升麻3g  五味子3g  甘草3 g 水煎服。
加减:有抽风症状,加全蝎3克,钩藤3克,大便溏,加吴茱萸3克,干姜3克神识不清加菖蒲3克,莲子心克。如病程长服上述方剂不效者,加党参4.5克,枸杞子9克,熟地9克,麦门冬4.5克。
(32)视神经乳头水肿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9g  党参9g  生姜9 g 大枣两个  水煎服
加减:谈涎多加半夏9克,橘红9克;大便溏,生姜改为干姜,再加附子9克,白术9克。
方药:清肝解郁汤
银柴胡9g   黄芩9g   蝉蜕9g    菊花9 g 木贼9g   白蒺藜9g  夏枯草15g  桔梗9g  声栀子9g  木通3g  牡丹皮3g  枳壳9g  赤芍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大黄9克,大便溏去栀子、木通,加吴茱萸9克,白术9克,苍术9克;口渴欲饮,加麦门冬9克,天花粉9克,石膏9克。
(33)其它疾患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9g 银柴胡9g 黄芩9g 白术9g 枳壳9g  防风9g 前胡9g 薄荷9g 全蝎9g  桔梗9g  钩藤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口渴烦躁加石膏15克,天花粉12克,麦门冬12克。
方药:育阴潜阳熄风汤
生地15g 白芍12g枸杞字12g麦门冬9g 天门冬9g  盐知母9g 盐黄柏9g  生石决15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怀牛膝9g 钩藤9g  全蝎9g  菊花9g  黄芩9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胸闷心悸脉结,去生石决、生龙骨、生牡蛎,加苏子9克,党参9克,远志9克,炒枣仁9克。
(34)近视眼、远视眼
方药:熟地丸
熟地15g  生地15g  麦门冬15g天门冬15g
山药15g  茯苓15g 枸杞子15g 车前子15g
桔梗12g  银柴胡12g 石斛15g   细辛3g
五味子12g 远志12g 炒枣仁15g  甘草3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1丸,白开水送下。
(35)眼疲劳
方药:滋阴养血和解汤
熟地30g  枸杞12g  麦门冬9g 沙参9g
当归4.5g   白芍4.5g   黄芩9g  半夏9g橘红9g      甘草3 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番泻叶9克,便溏吞酸,去熟地加白术9克,苍术9克,吴茱萸9克。
(36)闪辉性暗点
方药:舒络解痉汤
吴茱萸12g 党参12g 大枣2枚 干姜9g
半夏9g    橘红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虚寒严重,加附子9克,肉桂9克,头痛不止,加川芎9克,白芷9克,羌活9克,胁痛腹满,加当归9克,白芍9克,青皮9克,枳壳9克,莱菔子9克,口干欲饮,加麦门冬9克,天花粉9克,乌梅9克,眉骨痛,加夏枯草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大便秘,加番泻叶3至9克,大便溏,加苍术9克,白术9克。
(37)眶上神经痛
方药:清肝和解汤
银柴胡9g 黄芩9g 半夏9g 荆芥9g
防风9g   夏枯草15g 香附9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大便燥,加大黄9克,芒硝9克,胃呆纳少,加青皮9克,枳壳9克,神曲9克,炒麦芽9克,焦山楂9克,疼痛难忍,加川芎9克,白芷9克;恶心呕吐严重,加吴茱萸9克,枳壳9克,竹茹9克。
(38)小儿皮质盲(脑炎后遗症)
方药:加减逍遥散
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丹参4.5g
赤芍4.5g 银柴胡4.5g 升麻3g 栀子9g
丹皮3g  五味子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周岁以下的患儿,剂量酌减,若抽风,加全蝎3克,钩藤4.5克,大便溏,,去栀子、丹皮,加吴茱萸4.5克,炮姜4.5克,苍术9克,晚期日久不复明,加党参6克,枸杞9克,女贞子9克,熟地9克。
方药:滋阴濡肝清脑汤
生地9g  白芍9g  枸杞9g  麦门冬9g
憋甲9g  龟板9g  生石决9g 知母9g
菖蒲3g  莲子心3g 银柴胡3g 五味子3g
枳壳3g  甘草3g   水煎服
加减:神识不清较重,加石膏12克,珍珠母12克,抽风,加石膏12克,全蝎3克,钩藤4.5克,大便燥,加番泻叶3克。
方药:归芍八味汤减银花,加苍术、白术银柴胡、升麻;腹泻较重,再加吴茱萸4.5克,炮姜4.5克,抽风加附子4.5克,全蝎3克,钩藤3克。
(39)眼外伤
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药:泻肝解郁汤加黄连9克,龙胆草9克,大黄6克,木通4.5克,枳壳9克。
化学物质灼伤
方药:泻肝解郁汤减香附,加银花15克,生地9克,枳壳9克,龙胆草9克。
方药:归芍八味汤加黄芩9克,龙胆草9克。
(40)原田氏病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g 麦门冬12g 沙参15g  天门冬12g
知母9g  栀子12g  白芍4.5g  薄荷3g
甘草3g  水煎服
(41)黄斑区出血
方药:生地9g 知母4.5g 女贞子9g 熟地9g
黄芩9g 茅根12g  茜草9g  甘草3g 水煎服
继前方加减:
生地18g 知母9g 女贞子15g 天花粉9g
黄芩9g  石膏15g 栀子6g   白茅根9g
五味子4.5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甘草3g
磁朱丸4.5g
方药:生地24g 知母12g 女贞子15g
熟地9g 柏子仁9g 枳壳4.5g 远志3g
炒枣仁9g 菖蒲1.5g 银柴胡9g 甘草3g
磁朱丸4.5g
方药:
生地30g 知母15g  石膏30g 白芍15g
栀子9g  天花粉9g 黄芩9g  生龙骨12g
阿胶9g  陈皮3g   甘草3g
方药:
加减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
银柴胡9g 菊花9g 蝉蜕9g  木贼9g
生地9g 赤芍9g  当归4.5g 川芎3g
羌活9g  防风9g  女贞子9g菟丝子9g
苍术9g  白术9g  甘草3g
(42)黄斑裂孔
方药:加减除风益损汤
当归3g 川芎3g 赤芍9g 生地9g
前胡9g 防风9g 黄芩9g 龙胆草4.5g
女贞子9 g大黄1.5g
方药:苍术15g 白术15g 羌活15 g
防风9g 橘红9g 蝉蜕9g 木贼9g
甘草
(4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方药;石决明12g 盐知母9g 盐黄柏9g
白芍9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5g 栀子9g
黄芩9g
(44)高血压性眼底出血
方药:
生地12g 女贞子12g 盐知母9g 盐黄柏9g
白芍12g 当归4.5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牛膝4.5g 栀子9g  枳壳3g  甘草3g
(45)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
方药:加味八珍汤
当归24g 川芎1.5g 白芍12g  人参3g
白术12g  熟地12g 茯苓9g  炒枣仁12g
银柴胡3g 陈皮3g 五味子3g 炙甘草6g
(46)粟粒性肺结核引起视网膜孤立结核
方药:加减明目地黄汤
熟地9g 山药9g 山萸肉9g 麦门冬9g
沙参12g 丹皮3g 五味子3g 茯苓9g
陈皮3g  川贝母3g
(47)眶下缘肿物
方药: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天花粉9g
陈皮9g 郁金6g 白芷9g 防风9g 香附9g
芥穗4.5g 大黄1.5g 甘草3g
眼疾医案纪实二则――麦粒肿症&结膜出血
麦粒肿症
【医案一】许某某 , 女,  10岁。经常爆发火眼,西医诊断麦粒肿。近期又再次发作,左眼红肿,睁不开眼,流有脓性分泌物,发烧疼痛,西医需要手术,但无医生愿意给做。故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脉滑,舌淡厚腻。易食肥腻,大便秘结。辨证:阳明少阳合病,热攻眼睑。
【处方】防风通圣散加减
荆芥6g 、 防风6g 、 麻黄6g 、 薄荷6g、  生大黄15g、  元明粉10g、  栀子10g、  滑石15g、  生石膏30g、  黄芩15g 、 连翘15g 、 桔梗 6g、  金银花60g、  当归10g、  赤芍10g 、 川芎10g 、 茯苓10g、  生甘草15g 、 菊花10g 、 野菊花15g、  白蒺藜12g、  甜叶菊2g。
七副 ,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大便通畅,肿消炎退,麦粒肿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按:麦粒肿西医分内外症,此症属于内麦粒肿急性发作。西医认为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如外麦粒肿来得猛烈,因为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能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睑板腺开口处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西医通行的做法是用抗生素和手术,但是痊愈后易复发,不如中医治疗彻底,釜底抽薪,一劳永逸。(古道瘦马写于2018.2.27)
结膜出血
【医案二】陈某某 ,女, 52岁。 因朋友在一起聚会,高兴之余,乘兴喝了半斤多烈性白酒,当晚回去后女儿发现两眼结膜通红,照镜子一看,是出血,犹如兔子眼。心中甚是恐慌,连夜打电话咨询我。我告知此乃木火刑金,热伤脉络,不必害怕。我开一方吃几天就会好的。
【处方】霜桑叶50g、 杭菊花30g 、生麻黄5g 。3剂,水煎服,当茶饮。
3天后面诊,结膜出血已经散去80%,病人甚是高兴,要求继续治疗。续方:霜桑叶50g 、密蒙花30g、 生麻黄5g 、蒲黄粉15g。 3剂,水煎服,当茶饮。三天后彻底痊愈。(古道瘦马医案)
按:此案并不复杂,因肝火上冲,伤及肺络,导致结膜出血。眼白归肺。故用桑叶,菊花,密蒙花清肝降火,治本;麻黄散结,蒲黄祛瘀治标。病机吻合,标本兼治,故收效显著。
眼科验方——中医眼科专家姚和清经验
姚和清(1886~1972年), 字仁航。浙江宁波人, 著名精于眼科专家。姚氏幼年亡父, 母子相依为命。家境清贫,其母亲仍设法令其进私塾读书。及壮, 母病亡, 痛哭之余, 发愤立志学医, 乃随舅父邹明辉学习眼科。1909年开始在家乡行医,临证治病, 一丝不苟。对疑难危疾, 刻苦钻研, 并经常向宁波内科名医范文甫、洪醉樵、沈仰峰等请教。1935年迁居上海,先后担任四明医院、华东医院、铁道医学院中医眼科顾问,北京中医研究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眼科主任等职。曾被评为医卫一级专家。著有《眼科证治经验》,并撰写《中医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认识与治疗》、《球后视神经炎及其萎缩的认识与处理》、《针灸治疗白内障的初步介绍》、《砂眼中医简易疗法》、《中医对角膜软化症的认识》、《用全蝎陈皮合剂治疗急性泪囊炎病例报告》等论文多篇。
其子姚芳蔚继其业,亦为沪上眼科名医。
验方:
一、全蝎陈皮合剂
组成:全蝎、陈皮、生甘草各20g  上药共研细末, 分为10包备用。每日2次, 每次1包,开水吞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漏睛疮(急性泪囊炎)。方中全蝎解毒散结,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和中,诸药配合,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更著,因而可用于阳明热毒上攻之漏睛疮。
二、三花消毒饮
组成:银花15g  野菊花15g  紫花地丁15g  蒲公英15g  连翘12g  白芷6g。上药水煎, 煮沸20min, 取药液约150ml升为头煎;再加水煎加上法,为二煎。每日2次, 分头、二煎服, 2次间隔3小时。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主治偷针眼(麦粒肿)、眼丹(眼睑部皮肤丹毒)。方中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连翘皆有清热解毒作用,白芷消肿排脓止痛,连翘、白芷轻清上浮,上达于眼,对于脾胃热毒导致的偷针眼、眼丹等,具有明显的退肿止痛的作用。
三、三子菊花饮
组成:枸杞子9g 菟丝子12g 女贞子9g 菊花9g 白芷6g 川芎3g 水煎服。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止泪。
临床应用:主治迎风流泪。本方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菊花、白芷、川芎祛风、而川芎、白芷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引诸药向上,直达病处,以发挥补肾止泪液的作用。
四、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组成:川黄连5g  西瓜霜5g  月石0.2g  硝苯汞0.004g  蒸馏水100ml。也可以硫酸黄连素0.5g  或盐酸黄连素0.25g代之。
先将川黄连放在水内加热煮沸半小时,过滤后加入西瓜霜等药,再加热,待烊后过滤,再加水至100ml。每日滴眼3~4次。
功效:清热燥湿,退赤消肿。
临床应用:主治椒疮(沙眼)、粟疮(急慢性结膜炎)、垂帘翳障。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治目赤火眼;西瓜霜能清热消积、燥湿软坚;月石清热、硝苯汞为防腐剂。本方已载入《简明中医眼科学》。
五、珠黄散
组成:制甘石30g  月石6g  珊瑚6g  琥珀6g  东丹1.5g  朱砂4.5g  珠粉1.5g  牛黄1.5g  冰片1.5g
上药精制研极细末,逐个混和再研均匀,然后用适量之石蜡油调和成薄糊状,复以等量之白凡士林混和调匀。挑药少许,涂入眼内,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退翳明目。
临床应用:主治赤眼、红障白翳、白睛涩痛、翳膜流泪、眼睑赤烂。方中甘石退赤收湿除烂、祛翳明目;月石治痰热,眼目障翳;珊瑚主治宿血、祛目中翳;下琥珀磨翳明目;东丹解热拔毒、祛瘀消翳;朱砂通血脉,明目;珠粉治目肤翳;牛黄清心化热;冰片去目赤肤翳。
六、发背膏
组成:青娘子2只,红娘子2只,斑蝥2只,月石30g
前三药皆去头足,用糯米炒之, 炒后去糯米, 各研极细末, 混和, 再与月石共研极细末, 备用。
功效:破血攻积,除降退翳。
临床应用:主治垂帘厚障、血翳包睛、久年老翳、钉翳。方中青娘子即芫青, 红娘子即樗鸡, 皆为虫类, 有毒, 作用与斑蝥类同,功效泄毒攻积, 破血堕胎, 外用可治目翳, 特别对椒疮, 粟疮而并发的垂翳障、血翳包睛等有一定作用。临床使用时, 取药加芝麻粒大,点于下睑内眦端, 闭目10min, 眼逐渐肿胀发痛, 当即点以春雪膏(附后)退肿。本药点眼, 每日3次,点后皆须以春雪膏退之,并随病情轻重, 决定用药天数。
本药剧毒,药性猛烈, 所以选症必须正确, 用药必须得当, 可获良效。如应用不小心, 每有不良后果。
附:青雪膏:蕤仁霜30g  冰片3g  蕤仁去油,研极细如霜末,冰片研细,二药和匀再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复明还朝丸
组成:桑葚子15克,枸杞子20克,石斛20克,白芍20克,菊花30克,熟地10克,菟丝子20克,夏枯草20克,青葙子40克,茺蔚子40克,沙苑子40克。
做药丸,每日两次,一次10克,
主要治疗久病体虚,视力减退,看物不清,肝肾虚,头发掉,头昏眼花。
眼病三方
消炎退翳丸
【方源】:《中医临床集锦》
【组成】:蒺藜、谷精草、蒲公英、柴胡、黄芩、草决明各1000克,木贼草、夜明砂、望月砂、香附、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玄参各500克,枳壳、炮穿山甲、川芎、栀仁各250克,蛇蜕1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功效】:散风活血,清热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角膜溃疡)
【方解】:方中蒺藜祛风清热;配合当归、赤芍、桃红、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可消肿止痛。笔者临床体会,本方亦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的突眼症。对于改善畏光流泪、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黄莲西瓜霜眼药水
【方源】:《简明中医眼科血》
【组成】:硫酸黄莲素0.5克,西瓜霜(或皮硝)5克,月石(即硼砂)0.2克,硝苯汞0.002克,蒸馏水100毫升。
【用法】:配制成眼药水,每日滴眼3次。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明目。
【主治】:急性结膜炎、沙眼等。
【方解】:方肿黄莲素、西瓜霜可清热解毒,配以月石、硝苯汞可散风明目。本方用于病毒性结膜炎有较好的效果。
沐浴方
【方源】:《慈禧太后医方选议》
【组成】:谷精草、茵陈、石决明、桑枝、白菊花各36克,木瓜、桑叶、青皮各45克。
【用法】:共为粗渣,盛布袋内,熬水浴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防治皮肤病。
【方解】:方中谷精草、茵陈均可清热利湿解毒;配合桑枝、白菊花等品清泄肺热。实验证明谷精草对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 “眼压过高” 经验  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5g、甘草10g、车前子30g、怀牛膝30g。
另加葶苈子效更佳(青光眼高血压眼)。
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验案
患者:王某某,女,42岁,西安市某大型超市会计师。
患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凸眼。2006年6月12日来诊。
主诉:先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经过治疗已愈,由于用药过度,现已变成了甲状腺功能减低;
目前突出症状是两眼胀痛,眼压过高。要求中医治疗。
我据证开出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怀牛膝。3剂。
3日后患者高兴得来找我,说你的药真好啊!药一吃完眼睛就不胀了,也不痛了。原来没有吃过中药,还不知道这么灵!希望再多吃几剂,巩固一下。
后来,我又随证变化,开了20余剂药,将其甲状腺功能减低一病治愈。患者感激不尽,并介绍了好多患者来诊。
——古道瘦马医案
治疗 “结膜炎(风热火眼)” 高效方
主  方
夏枯草30g   香附子25g   桑叶15g  薄荷10 g 菊花15g  元参15g  甘草10g   水煎服  日三次。
主治: 结膜炎,眼红,眼疼,眼肿等。
结膜炎为一种由病毒、细菌或过敏物质引起的结膜炎症。当结膜受到刺激时,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珠有的疼有的不疼,常常伴有分泌物。
在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可以很稠,呈白色或奶油状。
在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则常常为清水样。眼睑可肿胀、发痒,过敏性结膜炎眼痒更甚。
中医称为上火,属肝肺两经郁火上炎。一般治疗点些眼药水,不效就点滴输液。但效果还是比较慢;
尤其是复发性眼结膜炎,西医治疗更不易,中医却很容易,用此方一般3-5剂就收效解决,其速度之快确实令人惊讶。
现举二例以示之:
医案一
一8岁小女孩,患眼结膜炎,双眼结膜布满红丝,痒涩流泪难受。
随即书写上方三剂,叫拿回去自己煎,多放些冰糖当饮料喝。
三日后,其祖母将该女孩领来,告之,好了。我观眼结膜洁白无瑕,眼珠黑亮,确实巳愈。
长又叫我给其治疗弱视一证,我以益气聪明汤为主加减治之,此为后话。
医案二
一中年妇女,湖北人,35岁;
半个多月,左眼睑红肿,眼结膜略红,流泪,发痒,西医予消炎药一周,不见好转,听人说我看中医疗效好,转求我予治疗。
我望诊如上,按脉寸浮滑数,察舌尖边略红,大便干燥。出上方加生大黄10g元明粉10g,五付即愈。
古道瘦马按:
此方我用之多年,治风热火眼疗效确切,如有兼证,稍作加减即可。
近期阅读《杏林集叶》发现,郭永来先生早已用此方治疗上证,两方大致相近,而且论述验案更祥细,真乃慧者相见亦通。在此,一并转录:
吾妻病目疾,经常复发,犯则白睛满布红丝,眼内如有砂粒或烟熏,涩痛难忍,自此每遇劳累或情绪波动必犯,或几日或十几日一犯。各种眼药膏及激素都无良效,深以为苦。
1974年1月,一次又犯,我正好在看《本草纲目》,见夏枯草条下曰:黎居土《易简方》用治目痛,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
楼全善日: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一男,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及半边头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愈矣……
我遂为她用夏枯草25g,香附25g,甘草lOg,玄参25g,连服3剂而愈。到现在我整理这篇文章时,已近30年,再未复发。
夏枯草汤治复发性眼结膜炎,药简效宏,原方只前三味,只要药证相合,投之辄应。虽不能像原书所说覆杯即愈,然多在3-6剂收功,远期疗效也甚佳。
于此之后,我曾治数人皆愈。如表嫂张守花,邻居袁华,都是3剂而愈。
疏清剂
1.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
驱风散热饮牛蒡,羌防芎归与大黄
翘荷栀甘赤芍共,天行赤眼[1]此为强。
散热消毒亦疏清,翘蒡芩连薄羌防。
【组成】连翘10g,牛蒡子10g(炒研),羌活10g,薄荷5g,大黄10g(酒浸),赤芍药10g,防风5g,当归尾10g,甘草3g,栀子10g,川芎10g,水煎,食远热服。
【功用】祛风,泻火,活血。
【应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属风热并重者。
【附方】散热消毒饮子(《审视瑶函》)牛蒡子10g(研炒)羌活10g,黄连10g,黄芩10g,薄荷5g,防风5g,连翘10g,水煎,食后服。功能祛风清热。应用同驱风散热饮子;亦用于眼睑炎性水肿属风热邪盛者。
2.七宝洗心散(《银海精微》)
七宝洗心表里剂,麻黄黄荆连栀,
当归赤芍兼活血,眼肿赤痛正相宜。
【组成】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连、栀子、荆芥,各30g,麻黄60g,为末,每服10—12g,水煎,食后服。可改作汤剂:荆芥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散表,攻里,活血。
【应用】基本同驱风散热饮子,尤其适用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球结膜水肿,疼痛较重者。
3.泻肺饮(《秘传眼科纂要》)
泻肺饮用桑芩膏,枳壳甘草山栀翘,
荆防羌芷木通芍,白睛赤肿服之消。
【组成】石膏30g,赤芍药10g,炒黄芩10g,炙桑皮10g,枳壳5g,木通5g,连翘10g,荆芥5g,防风5g,栀子10g,白芷10g,羌活10g,甘草5g,水煎服。
【功用】清肺泻火,疏风散邪。
【应用】基本同驱风散热饮子,但证属肺经风热,热偏重者;亦用于浅、深层巩膜炎。
4.加减四物汤《审视瑶函》
加减四物薄牛子,荆防赤芍芎归地,
苦参连翘天花粉,实热生疮痛痒医。
清脾[2]膏甘地灯心,荆防芩芍翘荷栀。
调脾[3]粉苓陈术草,荆防翘荷蒡桔施。
【组成】生地黄15g,苦参10g,薄荷5g,川芎5g,牛蒡子10g,连翘10g,天花粉10g,防风5g,赤芍药10g,当归10g,荆芥5g,水煎,食后服。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活血
【应用】眼睑接触性皮炎、眼睑湿疹带状疱疹、热性疱疹等病,眼睑皮肤红赤,痛痒并作,属风热重者;亦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附方】(1)凉膈清脾饮(《审视瑶函》)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功能祛风,清热,凉血。应用同加减四物汤。
(2)调脾消毒饮(《审视瑶函》)天花粉10g,连翘10g,荆芥5g,甘草5g,牛蒡子10g,桔梗10g,白茯苓10g[],白术10g,薄荷5g,防风5g,陈皮5g,水煎,食前温服。功能疏风清热,调气祛湿。应用于眼睑肿胀,质软,无结节,微红,微痒,微痛,属风热挟湿,气机不调者。
5.新制柴连汤(《秘传眼科纂要》)
新制柴连治翳障,荆防芩芍蔓荆尝,
木通甘栀龙胆草,泻肝疏风效益彰。
四顺清凉功略同,龙胆三黄[4]羌柴防,
车前生地芎归芍,枳壳甘草木贼桑。
泻热黄连药不繁,升柴地芩龙胆藏。
【组成】柴胡10g,黄连5g,黄芩10g,赤芍药10g,蔓荆子10g,栀子10g,龙胆草5g,木通5g,甘草5g,荆芥5g,防风5g,水煎服。
【功用】泻肝火,祛风邪。
【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病属肝经风热者。
【附方】(1)四顺清凉饮子(《审视瑶函》)当归身10g,龙胆草5g(酒洗),黄芩10g,炙桑皮10g,车前子10g(包),生地黄15g,赤芍药10g,枳壳5g,炙甘草5g,熟大黄10g,防风5g,川芎5g,炒黄连5g,木贼5g,羌活10g,柴胡10g,水煎,食远服。功能清肝祛风,凉血退翳。应用于化脓性角膜炎,属肝经风热,热偏重者。
(2)泻热黄连汤(《原机启微》)黄连10g,(酒洗),生地黄15g(酒洗),龙胆草5g,升麻10g,黄芩10g(酒炒),柴胡10g(酒洗),水煎,午食前热服。功能泻肝祛风。应用同新制柴连汤,风热之邪较轻者。
6.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
抑阳酒连羌独防,芩连知柏地栀襄,
草芷已前蔓荆寒,瞳神紧小效验彰。
抑阳连柏归地茯,知母寒水独活匡。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
【功用】祛风止痛泻火解毒
【应用】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属热毒内发,风邪外加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
【附方】抑阳汤(《秘传眼科纂要》)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功能清火,滋阴,和血。应用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火热证,瘀热渐解者;亦用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7.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
绿风羚羊饮大黄,玄参知母黄芩商,
茯苓细辛车防桔,风火升扰神光殃。
【组成】玄参10g,防风5g,茯苓10g,羚羊角3g(粉剂吞服),车前子10g(包),知母10g,黄芩10g,细辛3g,桔梗5g,大黄10g,水煎,食后温服。
【功用】清肝,泻火,祛风。
【应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属外风引动肝火者。
注释
[1]天行赤眼:病症名,相当于流行性结膜炎。
[2]清脾:凉膈清脾饮。
[3]调脾;调脾消毒饮。
[4]三黄:大黄、黄连、黄芩。
1.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
驱风散热饮牛蒡,羌防芎归与大黄
翘荷栀甘赤芍共,天行赤眼[1]此为强。
散热消毒亦疏清,翘蒡芩连薄羌防。
【组成】连翘10g,牛蒡子10g(炒研),羌活10g,薄荷5g,大黄10g(酒浸),赤芍药10g,防风5g,当归尾10g,甘草3g,栀子10g[],川芎10g,水煎,食远热服。
【功用】祛风,泻火,活血。
【应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属风热并重者。
【附方】散热消毒饮子(《审视瑶函》)牛蒡子10g(研炒)羌活10g,黄连10g,黄芩10g,薄荷5g,防风5g,连翘10g,水煎,食后服。功能祛风清热。应用同驱风散热饮子;亦用于眼睑炎性水肿属风热邪盛者。
2.七宝洗心散(《银海精微》)
七宝洗心表里剂,麻黄大黄荆连栀,
当归赤芍兼活血,眼肿赤痛正相宜。
【组成】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连栀子荆芥,各30g,麻黄60g,为末,每服10—12g,水煎[],食后服。可改作汤剂:荆芥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散表,攻里,活血。
【应用】基本同驱风散热饮子,尤其适用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球结膜水肿,疼痛较重者。
3.泻肺饮(《秘传眼科纂要》)
泻肺饮用桑芩膏,枳壳甘草山栀翘,
荆防羌芷木通芍,白睛赤肿服之消。
【组成】石膏30g,赤芍药10g,炒黄芩10g,炙桑皮10g,枳壳5g,木通5g,连翘10g,荆芥5g[],防风5g,栀子10g,白芷10g,羌活10g,甘草5g,水煎服。
【功用】清肺泻火,疏风散邪。
【应用】基本同驱风散热饮子,但证属肺经风热,热偏重者;亦用于浅、深层巩膜炎。
4.加减四物汤《审视瑶函》
加减四物薄牛子,荆防赤芍芎归地,
苦参连翘天花粉,实热生疮痛痒医。
清脾[2]膏甘地灯心,荆防芩芍翘荷栀。
调脾[3]粉苓陈术草,荆防翘荷蒡桔施。
【组成】生地黄15g,苦参10g,薄荷5g,川芎5g,牛蒡子10g,连翘10g,天花粉10g,防风5g,赤芍药10g,当归10g,荆芥5g,水煎,食后服。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活血
【应用】眼睑接触性皮炎、眼睑湿疹带状疱疹、热性疱疹等病,眼睑皮肤红赤,痛痒并作,属风热重者;亦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附方】(1)凉膈清脾饮(《审视瑶函》)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功能祛风,清热[],凉血。应用同加减四物汤。
(2)调脾消毒饮(《审视瑶函》)天花粉10g,连翘10g,荆芥5g,甘草5g,牛蒡子10g,桔梗10g,白茯苓10g,白术10g,薄荷5g,防风5g,陈皮5g,水煎,食前温服。功能疏风清热,调气祛湿。应用于眼睑肿胀,质软,无结节,微红,微痒,微痛,属风热挟湿,气机不调者。
5.新制柴连汤(《秘传眼科纂要》)
新制柴连治翳障,荆防芩芍蔓荆尝,
木通甘栀龙胆草,泻肝疏风效益彰。
四顺清凉功略同,龙胆三黄[4]羌柴防,
车前生地芎归芍,枳壳甘草木贼桑。
泻热黄连药不繁,升柴地芩龙胆藏。
【组成】柴胡10g,黄连5g,黄芩10g,赤芍药10g,蔓荆子10g,栀子10g,龙胆草5g,木通5g,甘草5g,荆芥5g,防风5g,水煎服。
【功用】泻肝火,祛风邪。
【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病属肝经风热者。
【附方】(1)四顺清凉饮子(《审视瑶函》)当归身10g,龙胆草5g(酒洗),黄芩10g,炙桑皮10g,车前子10g(包),生地黄15g[],赤芍药10g,枳壳5g,炙甘草5g,熟大黄10g,防风5g,川芎5g,炒黄连5g,木贼5g,羌活10g,柴胡10g,水煎,食远服。功能清肝祛风,凉血退翳。应用于化脓性角膜炎,属肝经风热,热偏重者。
(2)泻热黄连汤(《原机启微》)黄连10g,(酒洗),生地黄15g(酒洗),龙胆草5g,升麻10g,黄芩10g(酒炒),柴胡10g(酒洗),水煎,午食前热服。功能泻肝祛风。应用同新制柴连汤,风热之邪较轻者。
6.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
抑阳酒连羌独防,芩连知柏地栀襄,
草芷已前蔓荆寒,瞳神紧小效验彰。
抑阳连柏归地茯,知母寒水独活匡。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
【功用】祛风止痛泻火解毒
【应用】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属热毒内发,风邪外加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风热证)。
【附方】抑阳汤(《秘传眼科纂要》)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功能清火,滋阴,和血。应用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火热证,瘀热渐解者;亦用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7.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
绿风羚羊饮大黄玄参知母黄芩商,
茯苓细辛车防桔,风火升扰神光殃。
【组成】玄参10g,防风5g,茯苓10g,羚羊角3g(粉剂吞服),车前子10g(包),知母10g[],黄芩10g,细辛3g,桔梗5g,大黄10g,水煎,食后温服。
【功用】清肝,泻火,祛风。
【应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属外风引动肝火者。
注释
[1]天行赤眼:病症名,相当于流行性结膜炎
[2]清脾:凉膈清脾饮。
[3]调脾;调脾消毒饮。
[4]三黄:大黄黄连黄芩
祛湿剂
除湿汤[1](《秘传眼科纂要》)
除湿汤中滑石苓,荆防芩连陈枳并,
车前木通甘草翘,烂弦[2]疮痍[3]总能净。
【组成】连翘10g,滑石10g,车前子10g(包),枳壳5g,黄芩10g,黄连10g,木通5g,甘草5g,陈皮5g,白茯苓10g[],防风5g,荆芥5g,水煎服。
【功用】祛湿,清热,疏风。
【应用】溃疡性睑缘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病,红赤痛痒,渗出粘液,糜烂结痂,属风湿热合病而湿重者;亦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注释】
[1]《秘传眼科纂要》中另有一除湿汤,较本方少黄连、黄芩。
[2]烂弦:即烂弦风证,相当于溃疡性睑缘炎。
[3]疮痍:即风赤疮痍症。
除湿汤[1](《秘传眼科纂要》)
除湿汤中滑石苓,荆防芩连陈枳并,
车前木通甘草翘,烂弦[2]疮痍[3]总能净。
【组成】连翘10g,滑石10g,车前子10g(包),枳壳5g,黄芩10g,黄连10g,木通5g,甘草5g,陈皮5g,白茯苓10g[],防风5g,荆芥5g,水煎服。
【功用】祛湿,清热,疏风。
【应用】溃疡性睑缘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病,红赤痛痒,渗出粘液,糜烂结痂,属风湿热合病而湿重者;亦用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注释】
[1]《秘传眼科纂要》中另有一除湿汤,较本方少黄连、黄芩。
[2]烂弦:即烂弦风证,相当于溃疡性睑缘炎。
[3]疮痍:即风赤疮痍症。
化痰剂
1.正容汤(《审视瑶函》)
正容秦艽木瓜僵蚕胆星白附夏。
羌防甘草松节生姜三片酒服嘉。
【组成】羌活10g,白附子10g,防风5g,秦艽10g,胆南星10g,白僵蚕10g,制半夏10g,木瓜10g,甘草5g,黄松节(即茯神心木)10g,生姜3片,水煎,药液酌情加酒服。
【功用】祛风化痰舒筋活络
【应用】麻痹性斜视、面神经麻痹等病属风痰阻络者。
2.化痰丸(《秘传眼科纂要》)
化痰丸用川连贝,夏陈苓草花粉陪。
化坚二陈[1]功效同,黄连僵蚕痰热畏。
【组成】半夏、炒川连、花粉、陈皮、川贝、茯苓,各30g,甘草21g,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g,每日2—3次。可改作汤剂:陈皮、甘草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热化痰
【应用】角膜溃疡坏死组织粘稠、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久不吸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渗出斑块等病证,属痰热者;亦用于睑板腺囊肿。
【附方】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陈皮、制半夏,各30g,茯苓45g,生甘草9g,白僵蚕60g(炒),川连9g,共研细末,荷叶煎汤合丸,每服6g,白滚水送下。可改作汤剂:陈皮、生甘草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功能清热化痰。应用同化痰丸。
3.将军定痛丸(《审视瑶函》)
定痛丸治雷头风[2],天麻僵蚕煅青礞,
夏陈芷荷芩军桔,搜风攻痰力最猛。
清痰饮用胆南星,花粉青黛石膏逢,
夏陈栀芩茯苓枳,降火逐痰不治风。
【组成】黄芩21g(酒洗),白僵蚕、陈皮(盐煮,去白)、天麻(酒洗)、桔梗各15g,青礞石(煅)、白芷各6g,薄荷10g,大黄60g(酒蒸,焙干),半夏30g(牙皂、姜汁煮,焙干)。为细末,滴水为丸,每服6g,食后临卧茶清吞之。
【功用】逐痰,搜风,降火。
【应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属风邪引动痰火者;亦用于眼病伴顽固性头痛
【附方】清痰饮(《审视瑶函》)陈皮5g(去白),制半夏10g,天花粉10g,炒栀子10g,煅石膏60g,黄芩10g,白茯苓10g,胆南星10g,炒枳壳5g,青黛3g(冲服),水煎热服。功能清泄肝胃,化痰理气。应用基本同将军定痛丸,但无外风引动者。
【注释】
[1]二陈:二陈汤(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2]雷头风:病症名,指头眼剧烈疼痛,有大、小雷头风之分。
退翳剂
1.拨云散(《叶氏眼科良方》)
拨云蝉衣与青箱,柴芩菊贼车前防。
消翳荆防枳蔓草,芎归贼蒙柴地黄
二方皆治黑睛翳,余邪未尽服之爽。
【组成】木贼30g,蝉蜕30g,柴胡18g,防风18g,菊花24g,黄芩18g,青箱子24g,车前子24g,为末,空腹开水调服6g,晚再服3g,或以猪肝1块剖开,填药末6g在内,煨熟食之。可改作汤剂:蝉蜕、防风、菊花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退翳
【应用】角膜浅层炎性病变及角膜溃疡恢复阶段,刺激证状较轻,风热不重者。
【附方】消翳汤(《秘传眼科纂要》)木贼5g,密蒙花5g,当归尾10g,生地黄15g(酒蒸),蔓荆子10g,枳壳5g,川芎5g,柴胡10g,甘草5g,荆芥5g,防风5g,水煎服。功能退翳明目祛风活血。应用于角膜炎吸收阶段,风邪未净者。
2.蒙花散(《秘传眼科纂要》)
蒙花散中菊蝉衣,地骨桑皮青箱藜,
连翘木贼石决明,白翳侵睛色如瓷。
【组成】蜜蒙花、木贼、白蒺藜地骨皮桑白皮、蝉蜕、石决明、连翘、青箱子、菊花,各等分,为末,适量开水泡,代茶服。可改作汤剂:石决明15g(先煎),木贼、蝉蜕、菊花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肝肺,退翳磨障。
【应用】深层巩膜炎并发硬化性角膜炎,属肺热蕴结,侵犯肝经者。
3.滋阴退翳汤(《眼科临症笔记》)
滋阴退翳玄地麦[],菊知蒺藜青箱赅,
木贼蝉衣菟丝草翳障后期正合拍。
【组成】玄参15g,知母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白蒺藜10g(炒)木贼5g,菊花5g,青箱子10g,蝉蜕5g,菟丝子10g,甘草5g,水煎服。
【功用】滋阴,退翳,明目。
【应用】角膜炎吸收阶段阴已伤者。
4.退翳仙术散(《圣济总录》)
退翳仙术苍术焙,木贼谷精蛇蝉蜕,
炙草黄芩补与清,健脾明目翳障备。
【组成】苍术60g(米泔浸一宿,切焙),木贼30g,甘草30g(炙锉),蝉蜕0.3g(洗),谷精草0.3g[1],蛇蜕3g(洗焙),黄芩15g(去黑心),捣罗为散,每服1.5g,空腹临卧,冷水调下。可改作汤剂:苍术15g,蝉蜕、谷精草各3g,蛇蜕1.5g,余药各5g,水煎服。
【功用】健脾,退翳,明目。
【应用】角膜炎吸收阶段,以治程中服寒凉药物过多者尤为适宜。
5.退翳散(《眼科临证录》)
退翳散中用香附,芎归白芍蝉钩补。
翳障势缓避苦寒,调和气血方药殊。
【组成】嫩钩藤10g,蝉蜕5g,制香附10g,当归10g,川芎5g,白芍药10g,水煎服。
【功用】调和气血,平肝退翳。
【应用】树枝状角膜炎,刺激证状不重,风热较轻者。
注释
[1]蝉蜕、谷精草剂量偏小,可增至3—10g。
1.拨云散(《叶氏眼科良方》)
拨云蝉衣与青箱,柴芩菊贼车前防。
消翳荆防枳蔓草,芎归贼蒙柴地黄
二方皆治黑睛翳,余邪未尽服之爽。
【组成】木贼30g,蝉蜕30g,柴胡18g,防风18g,菊花24g,黄芩18g,青箱子24g,车前子24g,为末,空腹开水调服6g,晚再服3g,或以猪肝1块剖开,填药末6g在内,煨熟食之。可改作汤剂:蝉蜕、防风、菊花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退翳
【应用】角膜浅层炎性病变及角膜溃疡恢复阶段,刺激证状较轻,风热不重者。
【附方】消翳汤(《秘传眼科纂要》)木贼5g,密蒙花5g,当归尾10g,生地黄15g(酒蒸),蔓荆子10g,枳壳5g,川芎5g,柴胡10g,甘草5g,荆芥5g,防风5g,水煎服。功能退翳明目祛风活血。应用于角膜炎吸收阶段,风邪未净者。
2.蒙花散(《秘传眼科纂要》)
蒙花散中菊蝉衣,地骨桑皮青箱藜,
连翘木贼石决明,白翳侵睛色如瓷。
【组成】蜜蒙花、木贼、白蒺藜地骨皮桑白皮蝉蜕、石决明、连翘、青箱子、菊花,各等分,为末,适量开水泡,代茶服。可改作汤剂:石决明15g(先煎)[],木贼、蝉蜕、菊花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肝肺,退翳磨障。
【应用】深层巩膜炎并发硬化性角膜炎,属肺热蕴结,侵犯肝经者。
3.滋阴退翳汤(《眼科临症笔记》)
滋阴退翳玄地麦,菊知蒺藜青箱赅,
木贼蝉衣菟丝草翳障后期正合拍。
【组成】玄参15g,知母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白蒺藜10g(炒)木贼5g,菊花5g[],青箱子10g,蝉蜕5g,菟丝子10g,甘草5g,水煎服。
【功用】滋阴,退翳,明目
【应用】角膜炎吸收阶段阴已伤者。
4.退翳仙术散(《圣济总录》)
退翳仙术苍术焙,木贼谷精蛇蝉蜕
炙草黄芩补与清,健脾明目翳障备。
【组成】苍术60g(米泔浸一宿,切焙),木贼30g,甘草30g(炙锉),蝉蜕0.3g(洗),谷精草0.3g[1],蛇蜕3g(洗焙),黄芩15g(去黑心),捣罗为散[],每服1.5g,空腹临卧,冷水调下。可改作汤剂:苍术15g,蝉蜕、谷精草各3g,蛇蜕1.5g,余药各5g,水煎服。
【功用】健脾,退翳,明目。
【应用】角膜炎吸收阶段,以治程中服寒凉药物过多者尤为适宜。
5.退翳散(《眼科临证录》)
退翳散中用香附,芎归白芍蝉钩补。
翳障势缓避苦寒,调和气血方药殊。
【组成】嫩钩藤10g,蝉蜕5g,制香附10g,当归10g,川芎5g[],白芍药10g,水煎服。
【功用】调和气血,平肝退翳。
【应用】树枝状角膜炎,刺激证状不重,风热较轻者。
注释
[1]蝉蜕谷精草剂量偏小,可增至3—10g。
疏肝剂
柴胡参术汤(《审视瑶函》)
柴胡参术配伍严,四物[1]甘草青皮应。
疏肝解郁补气血,暴盲之证疏补兼。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功用】疏肝解郁,补气益血
【应用】急、慢性视神经炎的恢复阶段[],属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者;亦可用于视神经萎缩、癔病性黑矇等病。
【注释】
[1]四物:四物汤。
柴胡参术汤(《审视瑶函》)
柴胡参术配伍严,四物[1]甘草青皮应。
疏肝解郁补气血,暴盲之证疏补兼。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功用】疏肝解郁,补气益血
【应用】急、慢性视神经炎的恢复阶段[],属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者;亦可用于视神经萎缩、癔病性黑矇等病。
【注释】
[1]四物:四物汤。
治血剂
1.当归补血汤[1](《原机启微》)
亡血过多须补血,芎归芍膝天冬抉,
生地熟地术防草,睛珠酸痛服之悦。
【组成】当归10g,熟地黄15g,川芎5g,牛膝10g,白芍药10g,炙甘草5g,白术10g,防风5g,生地黄15g,天门冬10g,水煎,稍热服。
【功用】补血,滋阴,止痛
【应用】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各痠痛,属血虚者,可用于视疲劳及慢性视神经炎等病。
2.宁血汤(经验方,录自《中医眼科学》)
宁血白茅芍及蔹,阿胶侧柏墨旱莲
黑栀生地仙鹤草,专治内眼出血鲜。
【组成】仙鹤草10g,旱莲草10g,生地黄15g,栀子炭10g,白芍药10g,白及10g,白蔹10g,侧柏叶10g,阿胶10g(烊化和服),白茅根10g,水煎服。
【功用】清火,凉血止血
【应用】内眼出血初期,仍有出血倾向,属血热妄行者。
3.祛瘀汤(经验方,录自《中医眼科学》)
祛瘀郁金芎归地,桃仁丹参赤芍
旱莲泽兰仙鹤草,眼底出血瘀阻络。
蒲黄汤功略同,荆炭生地郁金酌,
旱莲川芎丹皮参,散收兼施功效卓。
【组成】川芎10g,归尾10g,桃仁10g,赤芍药10g,生地黄15g,旱莲草10g,泽兰10g,丹参15g,仙鹤草10g,郁金10g,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应用】内眼出血,病情基本稳定,无再出血倾向。
【附方】生蒲黄汤(《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生蒲黄24g,旱莲草24g,丹参15g,荆芥炭12g,郁金15g,生地黄12g,川芎6g,牡丹皮12g,水煎服。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应用同祛瘀汤。
4.人参苏木汤(《眼科集成》)
人参苏木治暴盲,瘀血停留玄府伤。
《捷径》加入桔红桃,芎归生地赤芍帮。
【组成】西洋参12g,苏木15g[2]水煎服。
【功用】祛瘀益气。
【应用】眼底出血成瘀,体偏虚者。
【附方】人参苏木汤(《目科捷径》)党参[3]15g,苏木15g,桃仁10g,桔(橘)红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黄15g,赤芍药10g,水煎服。功能祛瘀益气。应用同《眼科集成》人参苏木汤。
5.破瘀汤(何有全方)[4]
破瘀丹参归芍芎,郁金桃仁牛膝茺,
蟅虫水蛭大黄入,眼底积血收奇功。
【组成】当归10g,赤芍药15g[],川芎10g,丹参30g,茺蔚子15g,郁金10g,桃仁10g,蟅虫10g,水蛭10g,牛膝10g酒炒大黄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食后服。20剂为1个疗程。
【功用】破血化瘀。
【应用】重证玻璃体积血,无出血期(出血后3—10天)。
6.归芍红花散(《审视瑶函》)
椒疮累累胞内生,风热搏血瘀滞成。
归芍红花生地翘,栀芩防甘白军增。
【组成】当归、大黄、栀子、黄芩、红花,以上俱酒洗,微炒,赤芍药、甘草、防风、白芷、生地黄、连翘,各等分为末,每服10g,水煎,食远服。现代临床常改作汤剂:生地黄15g,甘草、防风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祛风清热,活血化瘀。
【应用】沙眼进行期、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等病,属风热相搏,血滞瘀结者;亦用于沙眼性角膜炎
7.经效散(《济生方》)
经效散治撞刺伤,柴草连翘与大黄,
犀角赤芍当归尾,泄热化瘀效相当。
【组成】大黄10g,当归尾10g,赤芍药10g,甘草5g,连翘10g,柴胡10g,犀角3g(磨汁或锉末冲服,现用水牛角60g代),水煎,食远服。
【功用】泄热散瘀。
【应用】机械性眼外伤伴感染者;亦用于眼化学伤及肝经瘀热所致的内、外眼病。
8.分珠散(《眼科集成》)
分珠乳香血竭,苏木红花归膝斟,
朱砂槐花紫草,大黄蒲黄丹皮参。
止痛没药[2]硝黄竭,当归立效乳香军。
凉血散血并止痛,目中瘀热三方珍。
【组成】槐花10g,蒲黄10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牡丹皮15g,丹参10g,血竭2g(研末,药液冲服),乳香10g,大黄10g,朱砂1g(研末,药液冲服),当归尾10g,牛膝10g,水煎服。
【功用】清热凉血,化瘀定痛。
【应用】眼部血热瘀结证,头眼痛甚者;亦用于眼外伤,内、外眼出血,眼部红肿灼热,疼痛较剧者。
【附方】(1)止痛没药散(《医宗金鉴》)没药60g,芒硝45g,大黄45g,血竭30g,捣筛为细末,食后热茶清调下3g。可改作汤剂:血竭2g(研末、药液冲服),余药各10g(芒硝冲服),水煎服。功能泻火,化瘀,定痛。应用于眼外伤,属血热瘀结,痛甚,便秘者尤宜。
(2)当归立效散(《普济方》)当归、大黄各30g,乳香3g(研),锉碎,每服21g,水煎,食后临卧温服。可改作汤剂:三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泻火,化瘀,定痛。应用同分珠散。
注释
[1]当归补血汤:又名芎归补血汤。
[2]原方中苏木45g,录此供参考。
[3]党参:为人参之误,但临床常用之。
[4]录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3):148
[5]止痛没药散:又名没药散。
[6]没药:指止痛没药散
补益剂
1.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
明目地黄益肾肝,生熟二地五味丹,
柴胡山萸与泽泻茯神归身山药掺。
【组成】熟地黄120g(焙干),生地黄(酒洗)、山药、泽泻、山萸肉(去核,酒洗)、牡丹皮(酒洗)、柴胡、茯神(乳蒸,晒干)、当归身(酒洗)、五味子(焙干),各60g,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空腹淡盐汤送下。现代临床常改作汤剂(参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功用】补益肝肾,滋阴明目。。
【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
病的后期阶段及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初起期、视神经萎缩等病,属肝肾阴虚者。
2.四物五子丸(《济生方》)
四物五子熟地归,芎芍覆盆菟丝汇,
枸杞车前地肤子,干涩昏花精血亏。
三仁五子治昏渺[1],枸菟覆味车前缀,
柏子苡枣共三仁,归地沉苓苁蓉随。
【组成】当归(酒洗)、川芎、熟地黄、白芍药、枸杞子覆盆子、地肤子、菟丝子(酒浸,炒)车前子(酒蒸,量虚实加减),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不拘时,盐汤送下。可改作汤剂:川芎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补血益精,明目。
【应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属肝肾不足,精亏血虚者;亦用于干眼综合征、干燥性角膜炎、视疲劳等病干涩视糊者。
【附方】三仁五子丸(《济生方》)柏子仁薏苡仁酸枣仁、五味子、菟丝子(酒制)、枸杞子(酒蒸)、覆盆子(酒浸)、车前子(酒浸)、肉苁蓉、熟地黄、白茯苓、当归、沉香,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空腹用盐、酒送下。可改作汤剂:沉香1.5g﹒研末、药液冲服,余药各10g,水煎服。功能益肾填精,补心养血。应用同四物五子丸,主要用于眼底病变。
3.菊睛丸(《审视瑶函》)
菊睛丸中用菊花,巴戟枸杞苁蓉加。
普济菊睛增五味,瞻视不明冷泪下。
【组成】甘菊花120g(去梗叶,炒),巴戟天30g(去心)[],肉苁蓉60g(酒洗,去皮炒,切焙),枸杞子90g(捣焙),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温酒或青盐汤空腹食前送下。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
【功用】温补肝肾,止泪明目。
【应用】流泪证,属肝肾亏损,偏于阳虚者;亦用于眼底病变同型者。
【附方】菊睛丸(《普济方》)巴戟天30g(水浸,去心),五味子90g,枸杞子120g,肉苁蓉60g(酒浸一宿,焙干),甘菊花150g,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食前盐、酒送下。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功用、应用同《审视瑶函》菊睛丸。
4.杞实粥(《眼科阐微》)
杞实粥内用粳米芡实先煮再枸杞。
目得精气方能明,填精重在养胃气。
【组成】芡实21g,选净硬皮,滚水淘洗四、五次,又极滚水泡透听用。枸
杞子10g,选肥大赤色者,用水淘一次,滚水泡透听用。粳米,晚熟者大半茶锺(约60g),滚水淘洗四、五次听用。三味如法制完,次日晨,用砂锅一口,
先将水烧滚,下芡实煮四、五沸,次下枸杞子子煮三、四沸,又下粳米,共煮至浓烂香甜,空腹食之。煮粥之水多加,勿添冷水。
【功用】养胃健脾,补肾填精,健身明目。
【应用】作为眼底病恢复期及一些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
注释
[1]昏渺:即瞻视昏渺症。
注释
[1]昏渺:即瞻视昏渺症。
补清剂[1]
1.益气解毒汤(吴连玺方)
益气解毒黄芪多,紫草公英与薄荷
参苓白术车前子,目病正虚邪羁瘥。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功用】扶正益气,清热解毒
【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2.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
青箱菊花犀羚角,参味连杏蒺草风,
山药茯苓决明子,养阴明目第一功。
【组成】天门冬人参、茯苓、麦门冬熟地黄、生地黄菟丝子牛膝五味子蒺藜、石斛、肉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青箱子、防风黄连犀角羚羊角、菊花、决明子、山药、枸杞子杏仁,市场有成药,每服10g,每日2次,温水或盐汤送服。
【功用】补肾滋阴,健脾益气清肝明目
【应用】主要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初起期、开角型青光眼、视疲劳等病;并可作为一些慢性眼底病的辅助治疗。
3.明目珠还散(包寅嘉方)
明目珠还术人参,苁蓉菟丝海狗肾
杞菊蒙花珍珠丹,楮实胎盘神光增。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功用】温肾填精,补气益血,清肝明目。
【应用】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恢复阶段,虚多邪少者;亦用于小儿皮质盲、视神经萎缩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期等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
4.补水宁神汤(《审视瑶函》)
补水宁神两地味,茯神麦冬芍甘归。
阴亏阳浮光欲散,水充火宁神自维。
【组成】熟地黄10g,生地黄15g,白芍药10g,当归10g,麦门冬10g(去心),茯神10g,五味子10g,生甘草5g,水煎,空腹温服。
【功用】滋阴清心,安神明目。
【应用】多种眼底病变引起的闪光自觉症状(不包括视网膜脱离前兆),属肾虚心神不宁者。
5.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
滋阴降火汤麦冬,生熟地黄归芍芎。
柴芩知柏甘草梢,专治目病虚火动。
加味坎离用四物[1],杞菊知柏女贞同。
【组成】当归10g,川芎5g,生地黄15g(姜汁炒),熟地黄10g,黄柏10g(蜜水炒),知母10g(蜜水炒),麦门冬10g(蜜水炒),白芍药10g(薄荷汁炒),黄芩10g,柴胡3g,甘草梢5g,水煎,热服。
【功用】滋阴降火,养血凉血
【应用】视盘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慢性葡萄膜炎等病,属阴虚火旺者;并可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视神经炎等病属阴虚火旺者。
【附方】加味坎离丸(《审视瑶函》)怀庆熟地黄240g(一半用砂仁30g,以绢袋盛放砂罐内,用酒二碗煮干,去砂仁不用;一半用白茯苓60g研末,如前用酒二碗煮干,去茯苓不用,捣膏),甘州枸杞子120g(烘干)[],当归120g(好酒浸一日,洗净晒干),白芍药120g(好酒浸一日,切片晒干),甘菊花90g,厚川黄柏240g(60g酒浸,60g盐水浸,60g人乳浸,60g蜜浸,各一昼夜,晒干,炒褐黄),川芎120g,女贞实120g(蜜水拌,九蒸九晒),知母180g(分作四分,如黄柏四制同),除地黄膏另入,余八味修制如法,和合一处,铺开,日晒夜露二昼夜,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空腹白滚汤送下,或青盐汤亦可。可改作汤剂:熟地黄15g,川芎5g,余药各10g,水煎服。功能滋阴降火,养血明目。应用同滋阴降火汤。
6.地芝丸(《审视瑶函》)
能远怯近地芝丸,菊枳天冬生地选。
明目固本天麦冬,生熟地黄杞菊伴。
【组成】天门冬(去心),生地黄(焙干)各120g,枳壳(去穰)、菊花各90g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食后茶清送下。可改作汤剂:生地黄15g,菊花、枳壳各5g,天门冬10g,水煎服。
【功用】滋阴,增液,明目。
【应用】可用于屈光不正引起的视疲劳,眼内干涩酸痛,属阴虚者;亦用于干燥性角膜炎、干眼综合征、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
【附方】明目固本丸(《银海精微》)生地黄90g,熟地黄90g,天门冬90g,麦门冬90g,枸杞子90g,菊花60g,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g,空腹盐汤下。可改作汤剂:生地黄15g,菊花5g,余药各10g,水煎服。功能补肝益肾,滋阴明目。应用基本同地芝丸。
注释
[1]补清剂:指补益法与清热法合用的方剂,包括滋阴降火剂。
[2]四物:四物汤。
助阳剂
1.定志丸(《审视瑶函》)
不能远视宜定志,参苓菖蒲远志须。
加味定志功效增,再入肉桂黄芪
【组成】远志(去心)、菖蒲各60g,人参、白茯苓各30g,为细末,炼蜜为丸,以朱砂为衣,每服10g,米饮送下,食后临卧,每日3次。可改作汤剂:人参改作党参1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补心养神,开窍明目
【应用】假性近视属心气虚者;亦可用于屈光不正所致的视疲劳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的恢复阶段。
【附方】加味定志丸(《张氏医通》)远志、建菖蒲各60g,人参、黄芪各120g,茯苓90g,肉桂30g,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10g,每日2—3次。可改作汤剂:远志、石菖蒲、茯苓各10g,党参、黄芪各15g,肉桂6g,水煎服。功能温心阳,益心气,开心窍。应用同定志丸。
2.助阳活血汤[1](《兰室秘藏》)
附:神效黄芪汤
助阳活血汤蔓荆,升柴芪草芷防归。
眼睫无力或赤痛,风燥升阳寓意精。
神效黄芪功亦同,参芪芍草橘蔓荆。
【组成】蔓荆子10g,黄芪30g,白芷10g,柴胡10g,炙甘草5g,当归身10g(酒洗),防风10g,升麻10g,水煎,稍热服。
【功用】升阳益气。
【应用】重症肌无力、视疲劳、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者。
【附方】神效黄芪汤(《兰室秘藏》)蔓荆子10g,黄芪30g,人参3g(另浓煎),炙甘草5g,白芍药10g,橘皮5g,水煎,临卧温服。功能益气升阳。应用同助阳活血汤。
3.河间当归汤(《证治准绳》)
河间当归治冷泪,阳气不足风邪侵。
参苓术草芎归芍[],官桂二姜[2]枣陈辛。
【组成】炒白术10g,白茯苓10g,炮干姜6g,细辛3g,川芎10g,白芍药10g,甘草5g,官桂5g,陈皮5g,当归身10g(酒制),人参3g(另浓煎),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热服。
【功用】温阳益气,祛风止泪。
【应用】流泪证,属阳气不足兼挟风邪者。
4.加减驻景丸(《审视瑶函》)
加减驻景丸菟丝车前楮杞五味施,
熟地当归川椒合,温补肝肾内障资。
【组成】车前子(略炒)、枸杞子五味子各90g,当归(去尾酒洗)、熟地黄各60g,川椒(去目)、楮实子(晒干)各30g,菟丝子250g(水淘净,酒煮焙干),为细末,蜜水煮糊为丸,每服10g,空腹温酒送下,盐汤亦可。可改作汤剂:川椒5g﹒去目,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温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病的后期,属肝肾阳虚者;亦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5.温经益元散(《目经大成》)
温经益元术参芪,鹿茸桂附枣仁杞,
当归丁香姜酒调,虚寒目病用之宜。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枸杞子、当归、鹿茸、枣仁、肉桂各等分,附子、丁香各减半,研末,每服10g,可用姜酒调服,每日2次。可改作汤剂:黄芪、党参各30g,附子、丁香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温阳散寒益气养血
【应用】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及一些眼底病的后期阶段,属虚寒者;亦可用于深层巩膜炎,日久不愈,充血紫暗,结节隆起不甚,全身伴虚寒症状者。
注释
[1]本方在《脾胃论》中名为助阳活血补气汤。
[2]二姜:干姜、生姜。
平肝剂
1.决明夜灵散《原机启微
决明夜灵高风[1]应,夜明砂石决明
药末猪肝泔水煮,平肝明目相配精。
集成方中人参入,脾土强健中气兴。
【组成】石决明(另研),夜明砂(另研)各6g,生猪肝30g(不食猪肝者,白羯羊肝代之),前二味为末,和匀,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药末铺于一片肝上,以一片合之,用麻绳缠定,勿令药泄出,淘米泔水一大碗,贮砂锅内,入肝药于中,煮至半小碗,临睡,连肝药汁服之。
【功用】平肝,凉血明目
【应用】维生素A缺乏夜盲证;亦可用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属肝血不足,阴虚有热者。
【附方】决明夜灵散(《眼科集成》)石决明30g(烧,醋淬),夜明砂18g,羊肝240g(猪肝亦可)[],人参6g,三味共打为面,拌于肝上,入椒入盐,盛于碗内,用淘米水浸湿,蒸熟分3次服下。功能平肝凉血,益气明目。应用同《原机启微》决明夜灵散,属脾虚肝热者尤为适宜。
2.磁朱丸(原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
磁朱丸中用神曲,潜阳镇心且明目。
加入沉香名既济,内障昏花均堪服。
【组成】磁石60g,朱砂30g,神曲120g,为末,炼蜜为丸。市场有成药,
每次服6g,清晨空腹时,以米饮汤或开水送服。
【功用】益肾镇心,平肝明目。
【应用】老年性白内障初起期及开角型青光眼、高血压病眼底改变等病,属肾阴亏损,肝阳挟心火上炎者。
【附方】既济丸(《目经大成》)磁朱丸加沉香,量为朱砂一半。功能补肾纳气,镇心平肝。应用同磁朱丸。
注释
[1]高风:即“高风内障”,病症名,相当于视网膜色素变性。
妇人剂
1.顺经汤(《审视瑶函》)
顺经香附柴胡,青陈芎归及台乌,
桃红苏木玄参芍,逆经目赤正相符。
【组成】当归身10g,川芎5g,柴胡5g,桃仁10g(泡,去皮尖),制香附10g,乌药10g,青皮5g,红花10g,陈皮5g,苏木10g,赤芍药10g,玄参10g,水煎,去渣,加酒1杯,食远温服。
【功用】降气泄热,破血通经
【应用】代偿性月经,球结膜下出血、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等属气逆血热者。
2.保胎清火汤(《审视瑶函》)
保胎清火治兼胎,黄芩砂仁荆芥
芎归白芍地黄,陈皮连翘甘草赖。
【组成】黄芩10g,砂仁3g(后下),当归身10g,白芍药10g,连翘10g,生地黄10g,陈皮5g,川芎3g,甘草5g,荆芥5g,水煎,食后温服。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安胎
【应用】妊娠期间结膜炎角膜炎等病,风热为患,证状较轻者。
3.四物补肝散(《审视瑶函》)
四物[2]补肝用夏枯,香附甘草为之助。
产后亡血厥阴虚,午后至夜昏涩除。
亦有不用四物者,目珠夜痛服之瘳。
【组成】熟地黄60g(焙干)、香附(酒制)、川芎、白芍药(酒洗,炒)、当归身(酒洗,炒)、夏枯草各24g,甘草12g,为细末,每服6—10g,食后滚白汤送下。临床常改作汤剂:白芍药15g,夏枯草、炙甘草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养血,补肝,止痛
【应用】视疲劳,属肝血不足者,以产后出血过多所致者最为适宜;亦用于眉骨酸痛、眼内干涩等症。
【附方】补肝方(《医学纲目》)夏枯草120g,香附60g,甘草12g,为细末,每服4.5g,茶清调下。临床常改作汤剂:甘草5g,其余二味各10g,水煎服。功能补肝,清肝,止痛。应用于视疲劳、角膜炎等病,目珠疼,及连眉棱骨痛,夜甚者。
注释
[1]补肝方;原无方名,系附在补肝散下的验案,方名为编者拟定。(《张氏医通·卷十五》中有夏枯草散,组成与本方同。)
[2]四物:指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四味药物,即四物汤。
小儿剂
1.逍遥散验方(《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逍遥验方通玄府,柴胡丹栀石菖蒲
归芍杞菊苓术甘,小儿青盲[1]热病故。
开窍引中菖蒲多,枸杞菊花谷精珠。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
【功用】疏肝解郁,通利玄府。
【应用】小儿急性热病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皮质盲等病,属血虚肝郁者。
【附方】开窍引(《眼科阐微》)石菖蒲12g,谷精草10g,枸杞子10g,菊花10g,水煎,食后服,日2次。功能补肝清肝,开窍明目。应用于急、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属肝经郁热者,常与丹栀逍遥散合用;亦可用于角膜炎后期。
2.归芍八味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归芍八味治疳积,车枳银甘莱菔槟。
雀目初起猪肝散,谷精草与苍术聘。
【组成】当归3g,白芍药3g,枳壳3g,槟榔3g,莱菔子3g,车前子3g(包),金银花12g,甘草3g,水煎服。
【功用】调脾化滞,清热消疳。
【应用】角膜软化证角膜软化期,兼见消瘦、腹胀、午后潮热等症。
【附方】苍术猪肝散(《异授眼科》)苍术240g(米泔水浸),谷精草30g,为细末,用猪肝1具煮烂[],同前药食,米饮送下,食后服。功能补肝清肝,健脾明目。应用于角膜软化证夜盲期及结膜干燥期。
3.红花散(《银海精微》)
红花散能解疹毒,大黄连翘灯心竹,
归芍生地紫草甘,邪火灼营目病蹙[2]。
【组成】红花3g,连翘6g,当归6g,生地黄6g,紫草6g,大黄6g,甘草3g,赤芍药6g,竹叶10片,灯心10茎,水煎服。
【功用】清心泄热,凉血活血
【应用】麻疹并发伪膜性结膜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属麻毒灼营者。
4.目眨方[3](《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目剳[4]专用目眨方,苍白二术蝉蜕防,
茯苓麦芽鸡内金,白芍胡连清肝良。
【组成】白术、白芍药、茯苓、鸡内金、麦芽各10g,蝉蜕、防风胡黄连、苍术各6g,水煎服。
【功用】健脾,清肝,祛风。
【应用】小儿瞬目次数增多,属脾虚肝强者。
注释
[1]小儿青盲:小儿患眼外观正常,惟视物不见。
[2]蹙(cù簇):紧迫之意。
[3]目眨方;原无方名,方名为编者拟定。
[4]目剳(zhā扎):即目眨。
外洗剂
1.杏仁龙胆草泡散(《原机启微》)
杏仁龙胆草泡散,归芍黄连滑石攒,
等分白沸汤泡洗,邪热上攻外治安。
蕤仁煎中青竹茹秦皮黄柏栀子参[1]。
更有秦皮[2]滑石连,风毒赤眼效不凡。
【组成】龙胆草、当归尾、黄连、滑石末、赤芍药、杏仁(去皮尖)各3g,以白沸汤泡,蘸洗,冷热任意,不拘时候。
【功用】清火解毒,活血润燥。
【应用】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病热偏重者。
【附方】(1)蕤仁煎(《普济方》)蕤仁(去皮)、秦皮(去皮)、黄柏(去皮)、青竹茹、栀子各10g,煎汤外洗[3]。功能清热解毒,退赤润燥。应用同杏仁龙胆草泡散。
(2)秦皮散(《秘传眼科龙木论》)秦皮(锉)、滑石(杵碎)、黄连(去须)各等分,共为细末,每次1.5g,沸汤点,去渣,温热频洗。功能清热,解毒,利窍。应用同杏仁龙胆草泡散。
2.三黄汤洗眼方(《圣济总录》)
三黄洗眼芩柏连,再加栀子三焦净。
四味本是解毒汤[4],外洗内服理相近。
【组成】黄柏10g(去粗皮),黄连10g(去须),黄芩10g,栀子仁10g。[5]水煎去渣,微温洗眼,或用纱布浸药液作湿热敷。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应用】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及眼睑感染性炎证,属热毒炽盛者。
3.广大重明汤[6](《兰室秘藏》)
广大重明洗眼方,龙胆甘草细辛防。
别有普济姜连散,黄连干姜痛痒良。
【组成】龙胆草(酒炒)、防风、生甘草、细辛各3g,水煎去渣,清液带热洗。
【功用】清热疏风,消肿止痛
【应用】急、慢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过敏性眼炎
等病[],属风热并重者。
【附方】姜连散(《普济方》)干姜、黄连各15g捣罗同为粗末,以绵裹之,沸汤泡,闭目乘热频洗。功能泻火散邪,解痛止痒。应用基本同广大重明汤。
4.七仙丹(《国医百家简明眼科学》)
七仙银花与红花,防蝉归荷胆矾加。
先薰后洗轻清剂,目赤头痛效堪夸。
【组成】防风、蝉蜕金银花、归尾、胆矾、红花、薄荷各3g,水煎,先薰后洗。
【功用】疏风清热,退赤止痛。
【应用】急、慢性结膜炎,证属风热较轻者。
5.四物澄波散(《圣济总录》)
四物澄波散干姜,胆矾滑石秦皮良。
艾连洗亦治烂弦,黄柏车前枯矾强。
更有菊矾仅二味,日洗三次效亦彰。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
【功用】敛湿,消肿,止痒。
【应用】溃疡型睑缘炎、眼睑湿疹、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睑缘或皮肤红肿糜烂渗出,属湿热并重者。
【附方】(1)艾连洗(《眼科锦囊》)艾叶、黄柏各10g,黄连、车前子各5g,枯矾3g,包煎,乘热蒸洗,每日3次。功能清热解毒,敛湿止痒。应用同四物澄波散。
(2)菊矾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白矾10g,白菊花10g,水煎,用药棉蘸药水洗患处,每剂洗2天,1日洗3次。功能燥湿祛风。应用于溃疡型睑缘炎风湿重者。
注释
[1]参:读作cān。
[2]秦皮:秦皮散。
[3]煎汤外洗:原方用法为“以绵取清汁,点眼”。
[4]解毒汤:即黄连解毒汤。
[5]原著剂量为黄柏、黄连各45g,黄芩25g,栀子仁7枚,供参考。
[6]广大重明汤:本方在多种医籍中均有记载,某些组成略有不同,如《审视瑶函》方加川椒3g,《医宗金鉴》方加菊花3g。
附录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
1.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
阳明经热炽盛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2.犀角地黄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5.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6.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7.导赤散
导赤生地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8.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9.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10.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11.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12.小柴胡汤
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3.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
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14.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15.连朴饮
连朴饮内用豆豉,菖蒲半夏芦根栀。
胸脘痞闷吐泻,湿热为病皆可医。
16.二妙散(附:三妙丸、四妙丸)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
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17.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18.五皮饮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9.二陈汤(附:温胆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竹茹枳实姜枣加,汤名温胆可宁神。
20.逍遥散(附: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病自霍。
21.四物汤(附:桃红四物汤)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再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功独崇。
22.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3.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4.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
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25六味地黄丸(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
六味地黄补泻行,地药丹泽山萸苓。
更有杞菊与知柏,益精降火各自灵。
熟地萸肉枸杞薯,再入苓草左归饮。
左归丸除茯苓草,龟鹿菟膝诸药铭。
26.金匮肾气丸(附:右归饮、右归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滋水益火两相须。
右归饮加杜杞草,丹皮茯苓泽泻除。
丸去甘草加当归,菟丝角胶皆温煦。
27.四君子汤(附:八珍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八珍和入四物汤,气血双虚服之宜。
28.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行兼保肺,枣汤调下服之神。
29.补中益气汤(附:益气聪明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益气聪明蔓芍草,升葛参芪黄柏乘。
二方皆治中气陷,清泄阴火后者胜。
30.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1.炙甘草汤
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
心动悸合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32.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33.养阴清肺汤(附:增液汤)
养阴清肺丹贝用,玄薄芍草地黄冬。
增液汤仅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34.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35.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36.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37.羚角钩藤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茹茯苓川贝草,凉肝增液定风方。
38.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耳鸣
39.牵正散
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蚕全蝎加。
混合研细酒调服,风中络脉效力佳。
40.朱砂安神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41.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加菖蒲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
说明
1.《中医眼科备读》原著卷三附录为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所谓“基础方剂”,即中医临床各科通用方剂,方剂的原方主治不是针对某一眼病,但其治则适合某一眼病的病机,其针对性不如眼科专用方剂强,但其应用范围广,而且都是一些著名方剂,有好的疗效。
2.本篇对原著卷三附录所列方剂进行详细论述,每则方剂包括“组成”、“用法”、“功用”、“原方主治”、“眼科临床应用”、“方解”、“附方”等条目,以供阅读原著时参考。
3.方剂的排列,按原著顺序。
1.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30g(碎),知母10g,甘草3g(炙),粳米15g。
【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
【原方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化脓性角膜炎、急性葡萄膜炎等病伴前房积脓者,常合入清肝、通腑方中。亦用于深层巩膜炎、交感性眼炎、眼睑丹毒等病里热症状重者,常与清热解毒药物合用。
【方解】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经热的方剂。石膏清泄里热,知母清热润燥,甘草、粳米养胃和中。眼科临床常使用本方治疗前房积脓,按经筋在眼部的分布,足阳明之经为目下网,脓液从下而上者,为阳明经热毒炽盛,方中石膏、知母能清阳明独胜之热,用之正为适宜。石膏、知母且能入手太阴肺经,故本方亦用于肺热深重而致的白睛病变。白虎汤有很好的清泄气分之热的功效,眼科临床应用不能只拘泥于经络和五轮所属,必须结合全身证状,从而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
2.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组成】犀角1.5g(现用水牛角60g代),生地黄30g,芍药(白芍药)12g,牡丹皮10g。
【用法】水煎,犀角磨汁入煎液中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原方主治】热伤血络,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
【眼科临床应用】(1)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等病,出血量多,色鲜红,或伴视网膜渗出、水肿,属血热妄行及血热渗出者;亦用于出血性虹膜炎,常合入清热、凉血止血的复方中。
(2)用于前房积脓、化学伤等症,充血肿痛严重,瘀热甚者。
【方解】本方治邪热入血动血之证。方中四味药物均具清热凉血功效,其中犀角重于解毒,生地黄重于养阴,牡丹皮重于散瘀,芍药重于敛营。本方泻火以宁血,凉血而散瘀,眼科主要用于热毒炽盛,迫血妄行的内眼出血及血热瘀结者。因犀牛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近年来经广东、天津、江西等省、市八十个单位共同协作研究,认为水牛角和犀角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临床实践也证明水牛角完全可以使用于犀角的适应证,常用作煎服,如研末吞服,每次1.5—3g。
3.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2g(磨汁和服)(现用水牛角60g代),玄参10g,竹叶心3g,麦门冬10g,丹参10g,黄连5g,金银花10g,连翘10g(连心),生地黄15g。
【用法】水煎,日三服。
【功用】清营解毒,养阴活血。
【原方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眼科临床应用】(1)常用于急性葡萄膜炎,前房或视网膜大量渗出,属血热瘀结或血热渗出者.。
(2)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病眼底出血、出血性虹膜炎等病属血热妄行者。
【方解】清营汤是治疗温邪初入营分而未入血动血的方剂,意在透热转气。本方在眼科的应用,营、血概念没有温病那样严格,本方清热解毒与凉血滋阴并行,故眼病因于热瘀互结,血热渗出及热毒迫血妄行者皆可使用。方中犀角、生地黄以凉血,丹参以活血,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以清热,玄参、麦门冬以滋阴。本方和犀角地黄汤相比,清热解毒作用强于彼。
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g,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g,连翘、板兰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g,白僵蚕升麻各2.1g。
【用法】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现代临床常改作汤剂:陈皮、生甘草、桔梗、马勃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原方主治】大头瘟。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眼睑丹毒、带状疱疹、热性疱疹及咽—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角膜实质炎等病,属风热毒邪壅盛者。
【方解】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著名方剂,用于眼病因于风热毒邪壅盛者最为适宜。方中黄连、黄芩苦寒直折邪火,配以连翘、板兰根、马勃、玄参、生甘草等大队清热解毒之品以助其力。升麻、柴胡,薄荷、牛蒡子、白僵蚕、桔梗疏散风热。陈皮理气疏壅。方中马勃、玄参、桔梗、甘草有良好的清利咽喉功效,用于眼病伴咽痛者尤宜。
5.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30g,小生地15g,乌犀角3g(现用水牛角60g代),川连10g,栀子10g,桔梗10g,玄参10g,连翘10g,甘草5g,丹皮10g,鲜竹叶15g。
【用法】先煮石膏浸透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原方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视物昏瞀等,脉沉数,或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眼科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眼内膜炎、全眼球炎、眼眶蜂窝织炎、急性葡萄膜炎、化脓性角膜炎等病热毒深重者,可与五味消毒饮合用,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方解】本方综合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而成。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经大热。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玄参清热凉血。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竹叶、生甘草泻火解毒。桔梗载药上行。本方具有强烈的泻火解毒凉血功效,故眼科多用于治疗火毒极盛,眼内化脓之重证。本方中重用石膏,意在着重清泄阳明之热。胃为十二经之海,石膏直入胃经,而能敷布于其它各经,胃热一清,则他经之火皆可下降。
6.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20g,蒲公英15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
【用法】水煎,去渣,酌加少量黄酒,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原方主治】各种疔毒,舌红苔黄,脉数。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织炎,化脓性角膜炎,眼内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热毒炽盛者,常与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合用,或合入各主治方中。
【方解】本方五味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本方可视为一张消炎方剂,广泛应用于眼部各种感染性疾病,与具体辨证方剂配伍,能够增强抗炎效果。
7.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一方多灯心草),竹叶15g。
【用法】前三味为末,每次9g,入竹叶,水煎,食后温服。临床常改作汤剂:生地黄、竹叶各15g,余药各5g,水煎服。
【功用】清热,滋阴,利水。
【原方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移热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剌痛。
【眼科临床应用】(1)眦角性结膜炎,常与清热疏风药物合用,如黄连、黄芩、蝉蜕荆芥防风车前子等。
(2)用于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翼状胬肉炎症、大小眦赤脉传睛等病。
【方解】方中生地黄凉心血、滋阴液,竹叶清心气、除烦热,木通降心火、利小便,生甘草泻火缓痛。本方和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均为治疗心火上炎的方剂,常用于大、小眦部热性病变的治疗,但本方治疗心经虚火,泻心汤治疗心经实火。本方养阴清热,导热从前阴出;泻心汤苦寒泻火,导热从后阴出。二方在治疗上有轻重缓急之别。然而,临床上常于本方中加入黄连、黄芩、栀子等药以治心经实火。本方亦可与泻心汤合用,具有泻火不伤阴的特点。
8.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5g(酒炒),黄芩10g(炒),栀子10g(酒炒),泽泻10g,木通5g,车前子10g(布包),当归10g(酒洗),柴胡5g,甘草5g(生用),生地黄15g(酒炒)。
【用法】水煎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原方主治】(1)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口渴,舌红苔黄。
(2)肝胆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眼科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肝胆热毒炽盛的内、外眼病。
(1)细菌性或病毒性角膜炎,眼部剌激症状重,溃疡面较大,溃疡面坏死物复盖,色灰白或淡黄。常加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赤芍药、牡丹皮、茺蔚子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药物。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伴前房积脓者合白虎汤;本方亦用于蚕蚀性角膜溃疡,束状角膜炎、角膜实质炎等病。
(2)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睫状压痛、睫状充血、前房混浊均重者,常加紫草、牡丹皮、红花、茺蔚子、青黛、大黄等凉血化瘀药物。
(3)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头眼胀痛,恶心呕吐,常加羚羊角、大黄及活血化瘀药物。
(4)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网膜炎、视盘脉管炎等病,伴出血者可加牡丹皮、赤芍药、侧柏炭等药。
【方解】本方为治疗肝胆实火的主要方剂。方中龙胆草、栀子清泻肝火。柴胡、黄芩清泄胆热。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当归、生地黄滋养肝血。甘草和中护胃。方中柴胡又有引药入肝胆经之用。根据五轮分属及经络循行路径,风轮为肝胆所属,足厥阴肝经连目系。因此,相当于风轮及目系的角膜、虹膜、视神经等组织的急性炎症或病变,临床上常从肝火论治,龙胆泻肝汤为代表方剂。然而目为肝窍,肝火上炎所引起的病变,不只局限于上述部位,临床上应当结合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从而使龙胆泻肝汤的眼科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9.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0g,甘草3g(炙)(周学海复刻本曰:“聚珍本甘草作15g”)。
【用法】为末,入粳米一撮,水煎,去渣,食前服。临床常改作汤剂:炙甘草5g,粳米一撮,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泻肺清热。
【原方主治】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盛,舌红苔黄,脉数。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疱疹性结膜炎,浅、深层巩膜炎,睑裂斑炎等病因于肺热者。常合入清热散结活血的复方中。
【方解】方中桑白皮泻肺清热,地骨皮泻肺中伏火,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五轮中白睛为肺所主,故本方为治疗肺热而引起的白睛病变的基础方剂。
10.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
【用法】共杵为散,每服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服,勿过煮,病重者约日三服,夜一服;轻者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临床作汤剂: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各5g,余药各10g,水浸泡数小时,煮沸后即去渣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原方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眼科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感受风热毒邪引起的眼病。
(1)睑腺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初起,及急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等病症状较轻者。
(2)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病变在角膜浅层,病灶色灰白,或伴感冒者。
(3)急性视神经炎而伴上呼吸道感染者。
【方解】本方为治疗风温初起的代表方剂,亦为眼科疏风清热的理想方剂。方中金银花、连翘、生甘草、竹叶、芦根清热解毒,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桔梗疏风散邪。方中荆芥虽为辛温之品,但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配伍,共奏辛凉疏清之功。荆芥得银翘,辛而不燥,无碍于热;银翘得荆芥,寒而不凝,无碍于风。
根据河南眼科研究所实验证明,本方中的金银花、连翘、薄荷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毒作用,所以本方用于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属于风热型者有较好的效果。
11.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0g,薄荷5g,桔梗5g,甘草5g,苇根5g。
【用法】水煎服,煎煮时间不宜长。煎液滤后,亦可作洗眼用。
【功用】疏风清热。
【原方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慢性结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风热较轻者。常去杏仁,加凉血活血药物,或与银翘散合用,应用则同银翘散。
【方解】本方在《温病条辨》中列为辛凉轻剂。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桔梗疏风散邪,连翘、甘草、苇根清热解毒,杏仁苦辛温润,利肺下气。本方的疏风清热功效不及银翘散,故原方治疗风温较轻,而偏于咳嗽者。本方中菊花、桑叶具有明目退翳功效,对于风热轻微的角膜表层病变尤为适合。本方若与银翘散合用,则能增强银翘散的功效。
1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人参3g(或党参10g),半夏10g(洗),甘草5g(炙),生姜10g(切),大枣6枚(擘)。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原方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眼科临床应用】(1)眼病伴少阳见证者。
(2)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因感冒诱发者,常与银翘散合用。并可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抗复发。
【方解】本方为和解剂的代表方剂,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方中柴胡疏邪透表,黄芩苦寒清里,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祛邪。方中主药柴胡、黄芩既能疏清肝胆经风热之邪,又善于退翳明目,眼科常用于肝胆经风热证,为黑睛病变的常用药对。
本方中柴胡、黄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毒作用,人参有免疫促进功能,故本方可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和抗复发。临床上若无恶心呕吐症状者减半夏。
13.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0g,飞滑石15g,白通草5g,竹叶5g,厚朴5g,生苡仁15g,半夏10g,白蔻仁5g(杵后下)。
【用法】甘澜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利湿清热
【原方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挟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濡。
【眼科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湿浊上泛目病,全身可兼见头痛且重,胸闷纳差,舌淡或胖,苔滑腻等症。
(1)葡萄膜炎,或伴关节疼痛,或伴口腔、阴部溃疡。
(2)前巩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胞睑浮肿,充血较轻者。
(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混浊水肿。
(4)慢性结膜炎,分泌物呈白色泡沫样。
(5)眼睑湿疹,皮肤潮红、糜烂、渗出。
(6)玻璃体混浊。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方剂。方中杏仁利肺气以开上焦;蔻仁、半夏、厚朴行气燥湿以宣中焦;苡仁、滑石、通草、竹叶渗湿清热以利下焦。本方虽为清热利湿剂,但实以宣化湿浊为主。湿浊之邪上泛眼部,临床并不少见,诊断时,舌诊很重要,往往为使用本方的重要依据。
本方所治湿浊之邪,以外湿为主,与参苓白术散所主脾虚生湿者不同。本方在眼科的应用,主要依据六淫辨证法,不必拘泥眼病之部位。方中杏仁宣通肺气,上焦得开,气机流畅,湿邪无以停聚,即吴鞠通氏所说: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故临床使用时不要轻意删除。
14.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济解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组成】飞滑石450g,绵茵陈330g,淡黄芩30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各150g,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g。
【用法】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9g,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g重),开水化服。临床常改用汤剂:白豆蔻2g(杵,后下),藿香、薄荷、木通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原方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喝,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眼科临床应用】目病湿热并重者,可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白塞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
【方解】本方原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眼科利用本方的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功效,而治湿热胶粘之证。方中重用滑石、茵陈蒿、黄芩以清热化湿解毒。木通助滑石、茵陈清热利湿;连翘协黄芩清热解毒。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射干、贝母清热化痰。本方在眼科的应用,一是要依据眼部的湿热见症,二是要依据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往往是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
15.连朴饮(《霍乱论》)
【组成】制厚朴5g,黄连3g(姜汁炒),石菖蒲3g,制半夏10g,香豉10g(炒),栀子10g,芦根6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原方主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水溲短赤。
【眼科临床应用】可用于溃疡性睑缘炎、角膜炎、慢性结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湿热并重者。
【方解】连朴饮为治疗湿热并重的方剂,方中黄连、栀子、芦根清热,厚朴、半夏燥湿,菖蒲芳香化浊,豆豉合栀子清宣郁热。本方运用辛开苦降法,使湿热之邪得以分解。方中石菖蒲善能开窍,故本方用于湿热郁闭眼部玄府而引起的内障眼病亦为适宜。
三仁汤方证湿重于热,连朴饮方证湿热并重。临床上舌诊对二方的使用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6.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
【用法】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临床可改作汤剂:二味各10g,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
【原方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溃疡性睑缘炎及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眼睑湿疹等病皮肤溃烂,渗出胶粘,湿热偏胜者,常合入复方中使用。
【方解】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者相伍,善治湿热之胶粘。本方配伍意义与连朴饮中黄连与厚朴的配伍相似。
【附方】(1)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酒拌,略炒)120g,苍术(米泔水浸,焙干)180g,川牛膝(去芦)60g,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功能清热燥湿。原方主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眼科临床应用同二妙丸。
(2)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川黄柏、薏苡米各200g,苍术、怀牛膝各120g,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功能清热利湿。原方主治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等症。眼科临床应用同二妙丸。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以增强祛除风湿功效;四妙丸又加薏苡仁,以增强利湿清热功效。虽然二方的眼科临床应用和二妙丸相同,但功效均较二妙丸为强。
17.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45g(去皮),泽泻30g,白术45g,茯苓45g,桂枝15g(去皮)。
【用法】为末,开水和服,每次3g,每日服3次,多饮暖水。临床常改作汤剂:上五味各10g,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原方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以及水湿内停,水肿,泄泻等症。
【眼科临床应用】广泛运用于眼部水液代谢障碍病变。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初期,黄斑部水肿显著,即所谓“水肿型”者。常配合桃红四物汤使用。
(2)开角型青光眼,以全身无明显证状者最为适宜。常配合益母草泽兰、当归、赤芍药、红花、牡丹皮、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若头眼胀痛明显,可酌加平肝熄风药物,如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
(3)脉络膜渗漏、视网膜脱离等病,网膜下积液,常与四物汤或补中益气汤(气虚者)配合使用。
(4)视网膜振荡,网膜水肿明显,以及手术后组织水肿,常与除风益损汤配合使用。
(5)角膜实质层水肿,可与疏风清热退翳药物或健脾祛湿药物配合使用。
【方解】本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蓄水证,桂枝以解表,茯苓、猪苓、泽泻以利水渗湿,白术以健脾燥湿。眼科籍本方以治疗眼部的水液代谢障碍病变,特别是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扩大了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方中桂枝既可助膀胱气化,又可温阳化水,临床上不可畏其辛温而弃之不用。
眼科临床上使用本方常与活血化瘀药物相配合,因为水液积聚与血液瘀滞常并存,即所谓“血水相关”。脉络的疏通,有助于水液的布散。
本方和三仁汤在眼科应用上有相同之处,但五苓散主要治水,三仁汤主要治湿。水和湿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二者有轻重之分。因而,二方证在病变的程度上有所区别,临床上须仔细辨别。
18.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现代临床作汤剂。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原方主治】脾虚湿盛之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水肿及眼睑非炎性水肿等病。
【方解】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泛溢肌肤所致皮水的方剂,茯苓皮利水渗湿,兼以补脾助运化。生姜皮辛散水气。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大腹皮行水消肿。陈皮理气化湿。眼科藉本方利湿消肿,理气健脾的功用以治疗眼部因脾虚湿泛而致的组织水肿,常与五苓散合用。
麻科活人全书》所载五皮饮,为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而成,增加了祛风湿作用。
19.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制半夏10g,橘红10g,茯苓10g,炙甘草3g,生姜7片,乌梅1个。
【用法】水煎,热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原方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或肢体困倦,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眼科临床应用】(1)目病全身有“痰”之见症者。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水肿伴大量渗出,常与利水、活血、软坚药物同用,如茯苓、泽泻、当归、红花、昆布海藻等。
(3)虹膜睫状体炎、青—睫综合征等病,角膜后壁羊脂样沉着物较多,不易吸收者,常加入治疗原发病的方剂中。
【方解】本方为治疗痰症的主要方剂。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补土。本方偏于辛燥,对于湿痰之证最为适宜。热痰、风痰、瘀痰等证,使用本方则需进行适当的配伍。原方中乌梅以收敛肺气,生姜以降逆化饮,此二味药物眼科临床习惯不用。
眼科中的“痰”证,有两种概念,一是作为致病因素,多为无形之痰,常从全身症状而获得征象;一为眼部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多为有形之痰,常可通过眼部检查而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检查与辨证,对眼部的有形之痰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从而扩大了眼病痰证的范围,同时也充实了二陈汤的治疗内容。
【附方】温胆汤(《三因极一病方论》)制半夏10g,竹茹5g,枳实5g,陈皮5g,甘草5g,茯苓15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食前服。原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眼科临床常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开角性青光眼等病属痰热上扰型者,可兼见头眩而重,食少恶心,失眠,口苦,舌苔黄腻等症。
本方即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以清热涤痰,枳实以下气行痰,大枣以益脾补土。临床上常加黄连增强清热功效,亦即黄连温胆汤
20.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各30g,甘草15g(微炙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6g,烧生姜1块,薄荷少许水煎,热服,不拘时候。现代临床常作汤剂:柴胡、薄荷、甘草各3g,煨姜1块,余药各10g,水煎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10g,每日2次。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原方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眼科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肝郁血虚型多种内眼疾病,如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病;亦可用于开角性青光眼、角膜炎后期等。
【方解】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血虚的著名方剂。方中柴胡、薄荷、煨姜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培土,使运化有权,气血源充。肝郁血虚的病理变化与眼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引起内障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开窍于目,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而肝血和肝气都是维持眼的正常视物和辨色功能的基本物质。正如《内经》所说:“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因此,肝血的不足,肝气的郁结常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另一方面,肝气郁结与玄府闭塞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肝气通于目,而玄府是气机出入升降的门户,肝气郁结能引起玄府幽深之源郁遏。同样,玄府的闭塞,必然会影响到肝气的通路。因此,逍遥散在眼科临床的运用,除疏肝解郁、养血和营的功用外,还有通利眼部玄府的作用,可用于其它一些原因引起的玄府闭塞病变,如韦文贵氏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急性热病后余热郁闭玄府引起的小儿青盲症就是一个范例。
逍遥散中柴胡同时具有疏清风热、退翳明目的功效,加上当归、白芍药养血补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本方可用于角膜炎的恢复阶段,能起到扶正驱邪,促进炎性病灶吸收的功用。故有人认为本方是一张好的退翳方剂。
【附方】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各10g,水煎服。功能疏肝健脾,和血调经。原方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眼科临床应用基本同逍遥散,兼见肝郁化热证状者。
加味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增加了清肝凉血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热者。
2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干地黄15g(酒洒蒸),白芍药10g,当归10g(去芦酒浸炒),川芎5g。
【用法】水煎,空腹热服。
【功用】补血调血。
【原方主治】一切营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腹作痛,及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症。
【眼科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血虚、肝虚眼病,可兼见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头昏目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脉细等症,常合入复方中。方中熟地黄、白芍药、当归若易为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尾(有人称生四物汤),则多用于血热瘀结眼病,亦常合入复方中。
【方解】四物汤中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和营理血,川芎行气活血。本方补血和营,故亦能养肝明目,因而在眼科运用广泛,许多眼科方剂都以本方为基础加味而成。如除风益损汤,合风药治外伤后窍虚风袭;四物五子丸,合补肾填精药物以治眼目昏暗干涩;四物补肝散,合理气清肝药物以治妇人产后,午后至夜,昏花不明。所谓生四物汤则是四物汤之变法,已与四物汤原方义有别。
【附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桃仁10g,红花5g,当归10g,川芎5g,
白芍药10g(常用赤芍药),熟地黄15g(常用生地黄),水煎服,日服3次,1天服完。原主主治妇女经期超前,量多色紫质粘稠,或有块状,腹痛腹胀者。眼科临床广泛应用于血瘀证。
本方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其功效及主治与四物汤迥然不同。
22.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药10g,川芎10g,桃仁10g(研泥),红花10g,老葱3g(切碎),鲜姜10g(切碎),红枣7枚(去核),麝香0.15g(绢包)。
【用法】水煎,麝香后下,临服时和入黄酒1杯。
【功用】活血通窍。
【原方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人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眼科临床应用】(1)血瘀头眼疼痛。
(2)机械性眼外伤,眼睑、球结膜、前房、眼底出血及视网膜振盪。伴组织水肿者,酌加琥珀末、车前子、茯苓、滑石等。
(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早期,属气血郁闭,脉络阻塞者。
(4)可用于眶内假性肿瘤,配合软坚及清热解毒药物,如穿山甲、皂角剌、三棱莪术、金银花、连翘等。
【方解】本方为治疗头面部瘀血的方剂。方中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活血消瘀。麝香通窍活血。老葱、黄酒等香窜、通阳药物,除有很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外,还能通利眼部玄府,解目系之郁闭,疏神光之通道。但临床使用时,应以无热象者为宜。
本方中麝香药源较少,价值昂贵,临床可用白芷细辛代替,特别在治疗外伤出血时更为适宜。
2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10g,生地黄15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5g,柴胡5g,甘草5g,桔梗5g,川芎5g,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原方主治】瘀血内阻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剌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眼科临床应用】广泛用于眼科各种血瘀证。常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出血等病无出血倾向者。如伴视网膜水肿,可酌加琥珀、车前子、猪茯苓等利水消肿药物;如有硬性渗出及机化物,可加昆布、海藻、牡蛎鳖甲等软坚药物;气虚者可酌加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并可根据实验室检查进行加减:血脂高者,选加白蒺藜决明子山楂郁金、黄芪、陈皮、菊花、蒲黄等具有降血脂功效的药物;电子显微镜检查,血小扳聚集性增高者,可重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穿山甲、水蛭、三棱、莪术、鸡血藤等。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合牛膝活血化瘀,并配以柴胡疏肝,枳壳、桔梗开泄气机。甘草和中缓急。从而能使气血流畅,瘀滞消散。本方药物组成精当,为眼科治疗眼底陈旧性出血所惯用,临床常用全方,但须注意,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引起反复出血。
本方和通窍活血汤均为活血化瘀之剂,通窍活血汤偏于温通,故止痛开窍效果明显;本方活血行气,药性平和,寒温无过偏,克伐无太过,故使用范围较通窍活血汤为广泛。
2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30g(生),当归尾10g,赤芍药10g,地龙10g(去土),川芎5g,桃仁10g,红花1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原方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频数,遗尿不禁,舌白,脉缓。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麻痹性斜视、面神经麻痹、眼底陈旧性出血、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等病属气虚血瘀者,舌质淡,体胖,可见瘀斑。
【方解】本方为益气化瘀之剂。体内血液的正常运行,靠气的推动,气虚无力鼓动,则能引起血流的瘀滞。同样,血瘀日久,亦能损伤阳气,影响血瘀的消散。方中重用黄芪以补益阳气。当归尾、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故凡眼部经络瘀阻,日久不消,或长期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损伤阳气者,使用本方,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为王清任氏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王氏认为半身不遂因体内元气亏损五成以上所致,方中黄芪用量特大,意在补益已损之阳气。故方名补阳还五汤。
25.六味地黄丸(原方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240g,山萸肉240g,干山药240g,泽泻90g,茯苓90g(去皮),牡丹皮90g。
【用法】浓缩丸,每服8粒,空腹温水送下,每日2—3次。若改作汤剂,则名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萸肉各10g,余药各5g,水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原方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眼科临床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的后期阶段及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初起期、视神经萎缩等病,属肝肾阴虚者。
【方解】本为滋补肝肾之祖方。方中熟地黄补肾滋阴,泽泻利水泻浊;山萸肉补肝涩精,牡丹皮凉肝清热;山药补脾益肾,茯苓健脾渗湿。方中六味药物,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寓泻于补,补而不滞。
在脏腑与眼的关系中,肝肾占着重要的地位,从五轮辨证的角度来看,水轮属肾,水轮疾患传统上多从肾或肝肾入手,故六味地黄丸为治疗内障眼病的常用方剂,同时也是补肾明目的基础方剂。然而,内眼疾病还要结合眼底辨证、脏腑辨证及八纲辨证等方法来治疗,所以,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附方】(1)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临床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滋肾,补肝,明目。原方主治肝肾不足,眼花歧视,或枯涩眼痛等病。眼科临床应用参见明目地黄丸条。
(2)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临床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滋阴降火。原方主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脉细数等症。眼科临床广泛应用于阴虚火旺眼病。常用于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慢性葡萄膜炎、闭角型青光眼亚急性发作或慢性进展期,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出血等病,病情稳定,无出血倾向者。
(3)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15g,山药10g,枸杞子10g,茯苓10g,山茱萸10g,炙甘草5g,水煎,食远服。功能补益肾阴。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腰酸遗泄,口燥盗汗等。眼科临床应用参见明目地黄丸条。
(4)左归丸(《景岳全书》)大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黾胶,市场有成药,每服1丸(重约15g),早晚空腹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功能滋阴补肾。原方主治真阴肾水不足,头目眩晕,腰酸腿酸,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等。眼科临床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视神经萎缩等症。
杞菊地黄丸较六味地黄丸益精明目之作用增强,更适合于眼科使用。知柏地黄丸则增强了降火作用。左归饮则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减去泻的药物,加入了填精益肾之品,在补益肝肾之阴方面超过前三方。左归丸的滋补功效最强,方中使用了黾、鹿二胶,阴阳并补,涵“阳中求阴”之义。
26.肾气丸(《金匮要略》)
附:右归饮、右归丸
【组成】干地黄240g,山药120g,山茱萸120g,泽泻90g,茯苓90g,牡丹皮90g,桂枝30g,附子30g(炮)。
【用法】浓缩丸,每服8粒,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或作汤剂:肉桂(后下),附子(先煎)各3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原方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弱,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淡而胖,苔薄白不燥。
【眼科临床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病的后期,属肝肾阳虚者;亦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方解】本方为温补肾阳的祖方。张景岳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配以少量桂枝(常用肉桂)、附子以温肾中之阳,而生肾气。本方在眼科有培补神光之源的功效。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对眼的视觉产生,多从血、精、气、神四个方面论述,惟《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等书在论述神光时突出“火”字,认为“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皆火之用事”。从正气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当其谧藏于脏腑之中,具有温煦生化作用时,是为阳气。实际上,神光是由于人体内阳气升腾而产生的结果。命门即肾阳,是体内阳气的根本。“神光源于命门”,也就是说,神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肾阳蒸腾之作用。肾阳强壮,则神光充沛;肾阳衰弱,则神光暗淡。因此,金匮肾气丸在一些眼底病恢复期运用时,不一定具备全身肾阳衰虚之症状。
【附方】(1)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15g,山药15g(炒),枸杞子10g,山茱萸10g,甘草5g(炙),肉桂5g,杜仲10g(姜制),制附子5g,食远温服。功能温肾填精。原方主治元阳不足,气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眼科临床应用参见肾气丸条。
(2)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制附子,市场有成药,每服1粒(重约15g),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功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原方主治元阳不足。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大便不实,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眼科临床主要应用于肝肾阳虚型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
右归饮为金匮肾气丸去泻的药物,加枸杞子、杜仲益精温阳,炙甘草补中益气,因之温补之功效较肾气丸为强。右归丸为右归饮去甘草,加鹿角胶、菟丝子温阳填精,当归补血,故温补之力更专。
27.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附:八珍汤
【组成】人参3g(去芦)(或党参15g),甘草5g(炙),茯苓10g(去皮),白术10g。
【用法】水煎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10g,日2—3次,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健脾
【原方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白,语言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缓。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脾虚气弱眼病,多用于病变的恢复期,常合于复方中。本方还常用于易于反复发作的眼病,如多发性麦粒肿,可与解毒、消滞、活血药物合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病免疫细胞低下者,可与清热解毒药物合用。
【方解】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虚气弱的基本方剂。方中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旺,而目得供养。故本方具有益气明目作用。本方同时也是益气扶正的代表方剂,对于正虚不能托邪,反复发作的眼病,通过适当的配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较好的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对于免疫细胞低下的眼病尤为适宜。
【附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当归10g(酒拌),川芎5g,白芍药10g,熟地黄10g(酒拌),人参3g(或党参15g),白术10g(炒),茯苓8g,甘草5g(炙),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食前服。功能气血双补。原方主治失血过多气血两虚,恶寒发热,烦躁作渴等症。眼科临床广泛应用于气血两虚型的各类眼病。常用于视神经萎缩及产后、哺乳期视神经炎等,可兼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等症。
方中四君子汤益脾气,四物汤补肝血,故本方有良好的气血双补功效,从而达到明目作用。
28.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组成】白扁豆750g(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甘草(炒)、山药各1000g,莲子心、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500g(《医方集解》方增陈皮)。
【用法】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临床常作汤剂:党参15g,甘草、桔梗、陈皮各5g,缩砂仁2g(后下),余药各10g,水煎服。市场有丸剂,每服6—9g,日2—3服。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原方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形体消瘦四肢乏力,胸脘闷胀,面色痿黄,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或虚缓。
【眼科临床应用】(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黄斑部水肿及渗出长期不吸收;亦可用于不适应手术的视网膜脱离,网膜下积液较少者。
(2)角膜软化证,腹泻、腹胀明显。若出现角膜溃疡、前房积脓,则需配合清肝解毒药物。
(3)眼睑非炎性水肿。
【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虚腹泻的代表方剂,方中人参、白术、山药、莲肉、炙甘草健脾益气,茯苓、扁豆、薏苡仁理脾渗湿,砂仁、陈皮醒脾调气燥湿,桔梗载药上行。本方用以治疗脾胃虚弱,水湿不化的眼病,以健脾为主,化湿为辅,与五苓散、三仁汤等专以利水化湿者不同。临床上要根据眼部水湿的盛衰,以及全身症状权衡选方。
2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附:益气聪明汤
【组成】黄芪15g—30g,甘草5g(炙),人参3g(或党参15g),当归10g(酒焙干或晒干),橘皮5g(不去白),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
【用法】水煎,食远稍热。市场有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原方主治】(1)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软。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以及清阳下陷诸症。
【眼科临床应用】(1)上睑下垂,睁眼乏力等症。常用于重症肌无力及视疲劳。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等病的恢复阶段,视力提高不显著者;亦可用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等病。
(3)角膜溃疡,凹陷久不愈合,局部剌激证状较轻者。
【方解】《灵枢·大惑论》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李东垣氏引伸其义,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强调了脾与目的密切关系。若脾胃虚弱,清气下陷,则能引起目病多端。脾主肌肉,上、下胞睑为脾胃所主,脾气不升,则乏力以启开合之职;脾虚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不能上行滋化,反而闭塞下流,目窍不通则致昏花不明;元气不足,阴火上炎,目被其害,能致目赤目翳凹陷。如此种种,皆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以升举,通窍以明目,壮元气以消阴火。方中黄芪补肺益气,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补血,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升举清阳。本方在眼科临床还常用作“提光剂”,意在升举脏腑精气上承于目,产生精明作用,从而有助于视力的提高。用于一些眼底病视力恢复不显著时尤为适合。
【附方】益气聪明汤(《东垣十书》)黄芪15g,人参3g(或党参15g),葛根10g,蔓荆子10g,白芍药10g,黄柏10g(酒炒),升麻10g,炙甘草5g,水煎,临睡,热服。功能补中益气,清火明目。原方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眼科临床应用基本同补中益气汤,尤其适用于阴火较盛者。
本方功效和补中益气汤基本相同,方中增葛根、蔓荆子升发清气,白芍药敛阴和血,黄柏坚阴泻火。故本方升清阳、泻相火的作用较补中益气汤为强。
30.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10g,茯神10g(去木),黄芪15g(去芦),龙眼肉10g,酸枣仁10g(炒去壳),人参3g(或党参10g),木香5g(不见火),甘草5g(炙),当归10g,远志5g(后二味从薛氏《校注妇人良方》补入),生姜5g,大枣6枚。
【用法】水煎,温服。市场有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原方主治】(1)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痿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证见便血以及妇人崩中漏下等。
【眼科临床应用】(1)多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的恢复阶段,以及球后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病,属心脾两虚者。
(2)高度近视眼底黄斑出血,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病。
(3)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长期不吸收,出血斑较淡者,或过多服用活血化瘀药物而致气虚者。常加入少量活血药物。
【方解】归脾汤为补益心脾的代表方剂,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补血养心。木香理气醒脾。本方的明目作用,一是双补气血,以营养目体。二是补心养神,以“运光于目”。归脾汤亦为治疗脾不统血的主要方剂,为内眼出血因于气虚者所常用。本方补脾气,固摄血于经脉之中;补心气,推动血液之运行。本方既可预防出血的反复发作,又可促进出血的吸收。
31.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12g(炙),大枣6枚(擘),阿胶5g,生姜6片(切),人参3g(或党参15g),生地黄30g,桂枝10g(去皮),麦门冬10g(去心),麻仁10g。
【用法】除阿胶外,余药水煎取汁,加入清酒10毫升,另将阿胶略加开水烧化,分3次入药搅匀服。1剂煎服3次,1日服完。
【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原方主治】气虚血弱,脉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等证。
【眼科临床应用】(1)用于气血两虚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开角型青光眼等病。
(2)用于心气不足,脉道瘀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慌心悸,心律不齐,或束枝传导阻滞,血压偏低,脉象细弱等症。亦可用于该型的眼底动脉硬化出血。
【方解】炙甘草汤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代表方剂,能够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养血滋阴。桂枝、生姜、酒行阳气,通经脉。本方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病,其功效与归脾汤略同,但本方健脾益气的作用逊于归脾汤,而养血滋阴的作用则胜于归脾汤。炙甘草汤同时具有通阳复脉的功效,治疗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眼底出血,与归脾汤治疗脾不统血者不同。一者主以鼓动心气,一者主以固摄脾气。但两方的特点皆是血证见血不专以治血,而重在治疗无形之气,此是利用气血关系治疗血证之方法,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2.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芪30g,白术60g,防风30g。
【用法】研末,每服9g,生姜3片,水煎服。现代临床常作汤剂:黄芪15—30g,白术10—15g,防风10g,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原方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眼科临床应用】(1)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易于因感冒复发者,常与清热解毒退翳药物同用,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蝉蜕、薄荷、板兰根等;亦可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抗复发。
(2)用于流泪症,泪道通畅,寒冷季节发作者,常与祛风止泪药合用,如薄荷、川芎、菊花、细辛、白芷、五味子等。
【方解】本方为治疗气虚易感的传统方剂。方中黄芪配白术健脾固表,黄芪配防风益气祛风,从而增强肌表的卫外功能,防御风邪的侵入。故本方可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易于因感冒发作者。方中黄芪、白术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对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抗复发有一定的疗效。本方同时有良好的固表止汗作用,眼科藉以固泪窍以止泪。对于窍虚风侵流泪者尤为适合。
3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附方:增液汤
【组成】大生地15g,麦门冬10g,生甘草3g,玄参10g,贝母10g(去心),牡丹皮10g,薄荷5g,炒白芍1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
【原方主治】白喉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疱疹性结膜炎,浅、深层巩膜炎等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以及弥漫性浅层点状角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后期、干燥性角膜炎、干眼综合征等病,伴眼内干涩,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者。
【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具有养阴清肺的功效,故常用于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的眼病。方中麦门冬、贝母、玄参、甘草清肺解毒。生地黄、牡丹皮、白芍药养阴凉血。薄荷宣肺达邪,配伍于大队滋阴药中,使滋阴而不滞腻。
【附方】增液汤(《温病条辨》)玄参30g,麦门冬24g(连心),生地黄24g,水煎服,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功能滋阴清热润燥通便。原方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眼科临床常用于弥漫性浅层点状角膜炎、干燥性角膜炎、干眼综合征、视疲劳、慢性结膜炎等病眼内干涩不适;亦用于内、外眼病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常合入复方中使用。
本方原治温病津伤肠燥,方中三味均为养阴清热润燥之品,眼科常以此方作为滋水明目的基础方剂。
34.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10g,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6枚,生姜15g(切)。
【用法】水煎温服。
【原方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3)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属肝经寒浊上逆,充斥眼内真气,神水壅滞者。伴头眼剧痛,呕吐,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弱或沉弦等症;亦可用于闪辉性暗点属肝经虚寒者。
【方解】方中吴茱萸温中祛寒,下气降逆。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生姜散寒止呕。方中吴茱萸能入足厥阴肝经,故本方能治疗肝经寒浊上逆之目病,达到开郁化滞,消阴扶阳之功效。临床上目病因肝经风火者多见,因肝经虚寒者间或有之,临证时要把握住虚寒指征,谨慎用方。
35.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12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炮去皮)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利水。
【原方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眼科临床应用】可用于视网膜浅脱离、脉络膜渗漏等病。
【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方中以大辛大热之附子为君,温肾暖土,以制水气。以甘淡渗利之茯苓为臣,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一以助附子温阳祛寒,一以伍茯苓温散水气。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扶脾之运化。用芍药者,一以敛阴和营,一以制约附子辛烈之性。故本方治水从肾从脾,温之散之化之利之。眼科常用本方治疗水轮范围内的水液停聚,如伴全身脾肾阳虚症状,用之更为适宜。
3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1.5g,甘草(炙)5g,通草3g,大枣8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原方主治】(1)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2)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眼科临床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蚕蚀性角膜溃疡等病,伴头眼疼痛,恶寒肢冷,属血虚感寒者。
【方解】本方为治疗血虚而又经脉受寒所致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之补血,又助桂、辛之通阳。通草以通经脉。眼科藉本方养血散寒通脉作用,以解除头眼疼痛,并能加速血液的流动,而消除红赤,促进角膜病灶的吸收。
37.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羊角3g(先煎),霜桑叶6g,京川贝10g(去心),鲜生地15g,双钩藤10g(后下),滁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3g,淡竹茹15g(鲜制),茯神木10g。
【用法】鲜竹茹与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余药,去渣服。或用羚羊角粉,余药煎汤冲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原方主治】热病邪传厥阴,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搐搦,发为痉厥,舌质干绛,脉弦而数。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血压眼底改变等病伴头眼胀病,眉棱骨痛,属风阳上挠,阳热亢盛者。
【方解】本方原为治疗热病邪传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的方剂。方中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鲜生地、白芍药、生甘草滋阴清热。本方用于眼病因于风阳上扰,阳热亢盛者尤为适宜。本方和绿风羚羊饮皆能治风火上扰之证,但绿风羚羊饮治外风引动肝火,而羚角钩藤汤治肝火动风,临床需仔细辨证,才能准确施方。
38.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10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川牛膝10g,杜仲10g,黄芩10g,栀子10g,益母草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0g,茯神1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原方主治】肝阳偏亢,或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
【眼科临床应用】适用于肝阳上亢的各种眼病,伴头眼胀痛,舌红苔薄,脉弦数者。常用于:
(1)高血压眼底改变、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等。常配以凉血、活血药物
(2)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亚急性发作或慢性进展期。
(3)屈光不正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视疲劳。
(4)麻痹性斜视,常与活血通络药物合用。
【方解】肝阴亏虚,阳气上亢,或肝阳化风上扰者,眼科临床较为常见,其势较肝火化风为缓,故本方标本同治。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栀子、黄芩清泄肝热。益母草、牛膝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此外,本方有较好的降血压功效,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眼部改变尤为适宜。
39.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为细末,每服3g,热酒调下。临床可改作汤剂:全蝎6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祛风化痰
【原方主治】中风,口眼喎斜。
【眼科临床应用】可用于麻痹性斜视、面神经麻痹等。症重者可加蜈蚣,以增强搜风解痉功效。
【方解】本方为治疗面部风痰阻络的著名方剂,《审视瑶函》的正容汤即是以本方加减而成。方中白附子辛散,善治头面之风。白僵蚕化痰,驱络中之风。全蝎定风解痉,缓经络拘急。酒性上行,引药直达病所。本方偏于辛燥,故肝肾阴虚,内风挟痰者不宜使用。
40.朱砂安神丸(又名安神丸)(《医学发明》)
【组成】黄连18g,朱砂15g,生地黄7.5g,当归7.5g,炙甘草16.5g。
【用法】上四味研末,为丸,朱砂为衣。市场有成药,每服5—10g,临睡前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生地黄15g,炙甘草5g,黄连、当归各10g,水煎,以药汁送服朱砂1g。
【功用】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原方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有似懊憹之状,舌红,脉细数。
【眼科临床应用】常用于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于心经虚火上炎,心神不宁者。亦用于神光自现证。
【方解】本方治疗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证。方中朱砂清心安神,黄连直折心火。当归、生地养血滋阴。炙甘草和胃缓急。本方用以治疗心经虚火上炎之眼病甚为合宜。本方和导赤散均能清心经虚火,但导赤散清心利小便,治疗心热移于小肠而伴小溲赤涩,溲时剌痛等症;本方清心宁神,治疗心
19大秘方大公开
1.治蟹珠方
【配方】:党参10克,生石膏15克,赤芍10克,桔梗3克,黄芩6克,甘草、细辛各3克,防风5克,远志6克。
2.补肝散
【配方】:车前子(包煎)、黄芩各9克,羌活6克,细辛3克,玄参9克,党参6克,茯苓9克,防风6克,生石膏15克(先下)。
3.红肿翳障方
【配方】:生地15克,赤芍、密蒙花各10克,白芷6克,石决明25克(先煎),赤石脂10克,焦白术6克,夏枯草10克,细辛3克,川芎6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4.退红良方
【配方】:龙胆草、甘菊花各6克,生地15克,焦栀子、密蒙花各6克,夏枯草5克,黄芩3克,连翘、桑叶各6克,草决明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5.退眼角红方
【配方】:炒栀子6克,知母、黄芩各5克,桑叶6克,菊花9克,生地15克,薄荷5克(后下)。
6.菊栀散热饮
【配方】:甘菊花、焦栀子各6克,密蒙花9克,黄芩、连翘、桑叶各6克,草决明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降火,平肝退翳。主治用于郁火未解,眼红迟迟不退,羞明流泪,涩痒并重之沙眼性结膜炎、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草决明、甘菊花、密蒙花、黄芩、桑叶清热祛风退翳明目;连翘、焦栀子清热泻火。
7.治脓漏眼方
【配方】:金银花9克,黄连2克,黄芩、防风、木贼草、丹皮各6克,桑叶、白蒺藜各9克,石决明20克(煅,先下),菊花6克,蝉蜕3克,焦栀子10克,羌活6克。
8.消炎退障方
【配方】:柴胡、黄芩、川芎各6克,白芷5克,薄荷、夏枯草、牛蒡子各6克,生大黄9克,木贼草6克,炒枳壳9克,石决明24克(先煎),蛇蜕2克。
9.眼珠痛如针刺方
【配方】:丹皮、地骨皮、龙胆草、枸杞子各9克,黄连5克,苍术、白术各6克,蝉蜕3克,防风5克。
10.目珠突出方
【配方】:炒栀子6克,薄荷3克(后下),赤芍、枸杞子各10克,苍术5克,车前子10克。
11.泻火解毒方
【配方】:生大黄12克,生枳壳6克,元明粉9克。
12.破赤丝红筋方
【配方】:生大黄12克(后下),元明粉、生枳壳各9克,桃仁3克,当归9克,红花3克,赤芍、白菊、密蒙花各6克,生甘草3克。
13.眼底出血四方
【配方】:石决明24克,决明子、益母草、当归各10克,赤芍6克,菊花、柴胡各5克,五味子3克,天冬6克,怀山药、茯苓各10克。
14.瘀血灌睛方
【配方】:生地20克,焦栀子、当归、赤芍各10克,炒荆芥、龙胆草各3克,黄芩5克,黄连、炙甘草各3克,白芷5克,槐花10克。
15.泻火破瘀退赤方
【配方】:当归9克,赤芍6克,桃仁3克,炒栀子、黄芩各5克,木贼草9克,石决明24克,甘草3克,菊花6克,生地15克。
16.活血芩连汤
【配方】:生地15克,赤芍6克,丹皮5克,当归6克,黄芩5克,黄连3克,木通5克,焦栀子6克,甘草梢3克。
17.青盲方
【配方】:制首乌12克,蔓荆子9克,天麻5克,天冬、冬麦各9克,桑叶6克,制女贞子、茺蔚子各9克,龟板15克,山茱萸5克,菊花6克,熟地24克,藁本5克,当归9克,荆芥5克,杜仲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18.瞳仁散大方
【配方】:熟地24克,丹皮6克,薄荷5克,山药9克,山茱萸6克,茯苓、菊花、泽泻、五味子各9克,灵磁石30克(打,先煎)。
学习和使用体会
19.养阴清热明目方
【配方】:熟地30克,生地15克,当归、熟大黄各9克,羌活6克,黄芩、木通、防风各3克,玄参、木贼草各6克,炙甘草3克,谷精草15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肝痈
『崩漏集』崩漏五小证
月经先期-------程宇宏整理
《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3 - 木头菩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11> 12 13
中医疗法治百病——皮肤瘙痒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