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真实《道德经》,从帛书《老子》开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合称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个更早的竹简本《老子》,通过比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后人常说的《道德经》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高明先生,通过对上百种世传版本《道德经》研究,以及结合上百位学者对《道德经》的注释,采用历史文献学得出一个结论:王弼本《道德经》(简称王本或王弼本)最接近帛书《老子》的原貌,世传版本《道德经》经后人篡改,流传至今已经严重失真。

本文接前篇继续整理注释,《道德经》今本第四十章(注:今本第四十章与第四十一章顺序颠倒,经研究,帛书《老子》顺序正确),帛书《老子》第四章如下:

甲本:【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乙本: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王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心得体会:

1、“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这句话理解起来很困难,但这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老子用很多语句形容其中的道理,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万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产生的,这个规律如同真理般存在。

比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接、高下相倾、音声相和”等现象,老子说这是“道”运动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假设下,如果没有善,那么就没有恶,没有对,那么就没有错,所谓善、恶、对、错都是人命名的,如果全部是善,那么就没有恶,善也就不存在,那善去哪了?归一了,这时候的“善”不能称为“善”,是一种单独存在的东西,无法命名和形容,与“道”相同。

“反也者,道之动也”含义是:在道的运动下,万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月圆则亏、乐极生悲、福极生祸等。

“弱也者,道之用也”含义是:柔弱是道的作用。老子通过观察自然,得出“柔弱”是道最原始的状态,比如水能灭火,水润万物而不争,水的特性几乎与道一样。

2、“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中的“有”和“无”同样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老子反复论证“有”与“无”的关系,反复强调“无”是什么,“有”是什么,“无”如何能生“有”,“有”怎么会生“万物”。

道的形状是无形的,道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是道却是普遍存在的,天下之物都是在道的运行和作用下产生的。道无形无名,却能产生天下之物,因此是“无生有,有生天下之物”

设想下,假如人不存在,天下之物都是在道的作用下正常运行,从无到有,从有到天下之物,如果人也想像'道'一样,在人的作用下主宰天下万物,那么该怎么办?

老子认为:如果想像“道”一样主宰天下之物,那么就要“无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像“无”一样的状态,道无形、无思、无名,天下万物的产生和运行却都由道主宰。人要想和“道”一样成为天下之物的主宰,那么只能得道。

如何得道?首先要无为,无为之后才能接近道,看清道的真实面目。本人认为这就是老子思想中“无为”产生的原因所在,君王无为而治,便是得道,便能成为天下之物的主宰。可见“无为而治”的出发点之一是老子为君王献上的治国之策,“无为之治”的政治内涵之深厚,令人赞叹。

依据高明先生《帛书老子校注》分析论证(详见原著),结合本人心得体会,整理《心本》第四章如下:

心本: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心本》第四章白话文翻译如下:

天下万物到一定程度就向相反方向发展的状态,是“道”运动的原因。万物柔弱时的状态,是“道'最原始的状态下作用产生的。天下万物是因为“有”产生的,“有”是“无”作用产生的。

《心本》第四章翻译完,此章中心思想:无名无形,有无相生。

《心本》第五章待续,如有不同想法,请留言交流,共同悟道,道法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原版《道德经》第八章:善贻且善成
《老子》第四十三章解读
126. “执大象”还是“执道象”?
道德经 |14章| 执用现实规则,治理当今天下
还原2500年之前《道德经》的原貌以及正确打开方式——全文【第497期】
《道德经》道一精校版附简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