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争议!原来春秋战国的界限不止一种

(一)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此句出自明代才子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亦被作为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第一篇的起头。

东周时期是中华文化大放璀璨之光华的时期,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各国之间相互勾心斗角,君王求贤改革变法以图生存,庶人求爵大展拳脚以显名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之东迁,止于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段,其界限却是模糊得很。

需要一提的是,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在东周之后,所以战国并不是全部被包含于东周之内,两者有所区别。

古语云,非名不著,非器不形。春秋、战国之名分别来源于孔子所著的《春秋》与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

孔子画像

有人说,春秋之得名,是因为各诸侯国皆是夏、冬季守备,春、秋季征伐,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之。而战国之名乃是该时段连年征伐所得来的。

在百度上打入春秋战国后你会发现,两者界限的说法略有模糊。

百度在年代方面,肯定界限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而两者分水岭却是“三家分晋”(另一观点为田氏代姜为分界,但三家分晋在前,故不做叙述),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间。

“三家分晋”又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公元前453年赵、魏、韩联手灭智氏一族,另一个是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秋战国界限的种种争议。

(二)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华文化之瑰宝,鲁迅先生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中明确提出,以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而后人又多以史记为鉴,故这种说法广为认同,渐渐的被确定于年限方面的分界线。

司马迁说,秦统一后,焚烧诗书,这其中就包括各国国史,单单只余下《秦纪》流传下来,但秦纪却不记月、日,内容又不完整,所以他以周元王元年为始记六国事,而后人又多以史记为鉴,故这种说法广为认同,渐渐的被确定于年限方面的分界线。

在另一本鸿篇巨作中,却存在不同的观点,这就是《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起始日期是周烈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仔细一读便可知其观点是战国时期由此而始。

资治通鉴开篇的第一句话便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短短十四个字,司马光用了长篇大论来阐述内心之愤慨。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者,纲纪也......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在司马光的眼里,天子分封三家,是自坏礼也。他愤怒的说道:“不要说天子只是迫于形势,赵、韩、魏虽然强盛,但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封么?要是这样,群雄必定群起而攻之!但现在天子妥协而封他们为诸侯,天下谁还有名义去讨伐他们呢?”

(三)

综上所述,三家分晋的意义明显是重于年限方面的。

在我看来其意义有三:

  1. “天下以智力相雄长”,天下人开始凭借智慧、力量争雄。固有的阶级被打破,礼崩乐坏,周朝数百年的等级制度覆灭,大夫只要有实力便可以取代诸侯,三家分晋后,田氏代姜、子之取代燕王等等随即发生。
  2. 周天子威名扫地,被迫分封大夫后,诸侯对周礼乃至天子更加不放在心上,国际形势由原来的争霸开始转变为吞并,统一的思想逐渐形成。
  3. 新兴的阶级登场,面对被吞并的危险,各国纷纷求贤改革,掀起一股变法大潮,各式人才得以崭露头角,“百家争鸣”愈发强烈。

有人指出,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则是封建制形成的时期;在外交方面,则是春秋争霸,战国兼并,你们认为呢?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周纪一》

《史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秋是指东周那一段时期你知道吗?
春秋战国时期,洛阳属于哪个诸候国?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战国末年,秦国为什么在几年里把“东周”相继灭亡了两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周为何分为东周、西周,春秋战国又是什么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