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古汉语,背诵碑帖,读青铜器上的铭文,大学培养书法人才回归传统

主题为“敬书”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研究生教学汇报暨首届毕业展,今天起在上海文艺会堂开展,展期一周。



这个看似“低调”的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细究起来,实在有不一般的看头。看点,在人!


三年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悄悄启动一项人才培养的实验:在高等学府内,采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培养高级书法人才。


2014 年 5 月,上海市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建“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是年9月,华师大艺术研究所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书法篆刻专业学生,3年总计招生27人。


有别于目前大多数书法专业学生受教于艺术类院校或出自艺术专业,将大多数求学时间用于书法技艺的训练不同,在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这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的硕士生被投放到一个“复古”的环境中学习:学文言文、倡导读书、逐字逐句研读历代经典碑帖、通过研习古诗文提升个人基本文化修养,将书法学习和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在传统文化的熔炉中熏陶三年,成效如何?先看看这27名学生的部分汇报作品吧——

 



 



“学书法不是简单地学写字,而是修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过去的3年,1000多个日夜,对华师大艺术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索而言,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间。高层次的书法人才如何培养,尤其是高等院校如何培养书法专业硕士,张索说,这3年的人才培养虽然是小规模实验,却是最符合他的个人理想的。



今人学书法,一大难点是环境。“历代传世书家无不是饱览群书的才子鸿儒。而且对过去的读书人来说,诗文创作和写字是浑然一体的,不像今天,书法学习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技艺的学习——很多人能写字,却不擅写作。能用古汉语写文章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张索告诉记者,这就是三年前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启动全新的高层次书法人才培养探索的出发点:希望将对书法文化性的坚守和发扬,作为办学的旨归。


在张索看来,三年来,27名书法篆刻专业的研究生,几乎每天都在“补课”。“首先要补的就是古汉语,因为掌握古汉语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过了这一关,学生才能真正懂得欣赏历代书法作品的精妙。”


如何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古汉语,同时又能浸润于书法专业学习的环境?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的大量课程都和传统艺术类院校书法专业的课程很不一样。比如,研究所邀请了校内外的名家,讲授《金石学——历代 经典碑帖导读》《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碑帖鉴赏》《书论导读》《诗词题跋》等一批特色课程。

 

张索告诉记者,历代经典碑帖文辞是书法研究生必备的专业要求,而碑帖均是用古汉语写成。为此,研究所专门聘请了《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上海书画出版社)作者俞丰,担任《金石学——历代经典碑帖导读》课程的导师。这门课程精选从秦《峄山刻石》至明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总计一百篇经典碑帖,老师经过通释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到碑帖的文辞内容、时代背景、文体特征、传世流变及书法影响等,其中部分名篇要求同学背诵。


这门课程同时还涉及考据学、历史学、文献学、古代文学、书学等诸多方面,并与研究所开设的另一门以先秦铭文为主体的《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珠联璧合,很快收到同学们的喜爱。


把古汉语教学和与书法息息相关的文史类课程结合,类似的尝试还有不少。比如,学生们还必修的一门课名叫《历代书论导读》,由书法家、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沈培方讲授。课程通过选取中国经典书论十余篇进行逐句诠释,特别是对《书谱》 的研读,并结合创作实践,让同学们对经典书论、传统技法、法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更多的特色课程】


《篆刻艺术》

韩天衡老师作为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的特聘教授,他曾亲临教室授课示范,同学们也常赴各地聆听他的艺术讲座。韩老师梳理中国篆刻艺术的基本脉络,以点带面,涉猎广博,在中国印学史、篆刻技法、书画与金石、文 房收藏、传统与创新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对同学们学习篆刻技法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

识读古文字,初步研习青铜器铭文,更好地让同学们利用古文字进行书法创作,是开设《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课程之目的,为此我们邀请了曹锦炎教授讲授其编著的《商周金文选》。曹老师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50 篇铭文,逐字逐句讲授,阐释古文字构形、偏旁分析及“六书” 原理等文字学基础知识,涉猎商周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重要内容,使同学们在着眼金文字法及其字形演变的同时,更能置之于历史环境中去理解思考文化嬗变的渊薮,文史互容,相得益彰。

    

《碑帖鉴定》

《碑帖鉴定》介绍金石碑帖的概况、传拓、装帧、收藏、鉴定、研究等方面,通过几个典 型个案和代表人物,展开金石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展现金石学鼎盛时期的辉煌历史回顾传统金石学的研究方法,讲述碑帖鉴真与辨伪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旨在吸引书法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金石圈”,关注这一集书法、史料、文物于一身的“金石”宝库,将“金石 时代”留下的不可磨灭的“金石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后备力量来从事金石学的弘扬与发展。

 

《诗词题跋》

诗词题跋是书家文化水平体现的一种方式,由于语境的变化,习书者往往疏于对传统诗文的学习。为了弥补当今书家在诗词题跋上的缺憾,特设相关课程,邀请中国美院钱伟强博士讲授诗词和题跋。题跋篇:钱老师持论中正,强调文以韩退之、欧阳永叔为宗,学习题跋写作可以《集古录跋尾》为径,领会古人语势、文法,务以平正为先,旁参《东坡题跋》《山谷题跋》 等,融贯奇思妙悟。诗词篇:钱老师从格律举要、学古之法、诗学精神三个方面深入简出地梳理了相关知识,讲授近体诗创作规律,并布置命题限韵的诗歌创作任务。

 

《书法创作点评》

书法创作是书法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点评是提升学生创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特聘王客老师讲授《书法创作点评》课程,旨在通过临摹创作,点评讨论,观摩学习,启发相长, 积累创作经验。王老师鼓励同学们 拓宽思路,敢于对各种书体风格、书写材料、制作形制进行尝试。他还希望同学们通览书史,梳理相应书体的嬗变脉络,积累素材,自制书法图史,学以致用,付诸创作。

 


除了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汉语的素养,高层次的书法人才培养必须重传统、重基础、重研究、重能力。为此,综合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


从首批书法篆刻专业学生入学开始,张索就要求学生们记日记,每天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这就是一项集多种教学目标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张索娓娓道来: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首先是一种书写,对书法专业的来说是专业技艺的操练;其次,日记也是一种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年积淀,不少学生的日记也成为有看头的书法作品,在此次毕业展中一并亮相。

 

【学生日记】


朱辛培

 (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2014.10.25  天气风和日丽


吃好午饭后,陈忠康老师缓缓走进教室,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他的笑容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不一会儿张老师也走了进来,和陈老师交谈起来。他们聊到这一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篆隶楷行草每个科目一天。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觉得能听到陈忠康老师的课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了。

 

上课的时候,正好讲到楷书,陈老师问我平时楷书一般都写谁的?答曰:颜真卿《勤礼碑》。陈老师便让我临了几个字,我临到这个字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临的好差,心里竟不自觉紧张了起来,本字第四笔就应该写撇的,我却在最后才写,导致整个字的字形很奇怪。

 

老师先是眉头一皱,说道:“撇写的这么晚啊?” 我默默的点了点头。老师看到后说:“辛培啊,你这个字想写出什么样一种感觉呢?”答曰:我就是想写的轻松一点,给人信心十足的感觉,没想到反而紧张了。。。张老师又说:可是你这个字形我感觉也不对啊!” 好吧,主要是功底还不够,以后继续加油吧!


 

李默 

(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2015.3.28  周五


这些天基本在教室刻印、写字,刻了几方仿作。我的鸟虫印还没入门,接下来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准备刻一批工稳印投投展览。

 

今天研究生面试,罗宁跟其他几位同学顺利考入,晚上跟张老师一起吃宵夜,张老师讲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做人一定要低调、谦虚、谨慎。我自己感觉容易骄傲自大,而且比较心浮气躁,待人接物方面容易以百部论语斋藏本自我为中心,没有张老师所说锯末的心态。律己恕人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我还是会起心动念,做事情也不够牢靠,火候未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大旺

(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2016年11月11日


辰刻起,复习中国哲学史及中哲文献学,后观宋志明先生讲授先秦哲学。未刻,于研二教师听钱伟强老师讲授诗词写作。期间,钱老师就余所作诗句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子刻,陈其吉老师来电,相约明日午刻见。

夜过申城

月逐孤云一梦城,波光楼阁两盈盈。

申城此夜笙歌沸,若个轻舟沪上行。


暮秋游彭蠡之滨

四顾无边寒意临,扁舟一叶任波侵。

可怜彭蠡争雄渡,只有急风萧瑟音。

 

 

三年来,这批书法篆刻专业学生中,已有多人的多件作品跻身全国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上海第九届书法展、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言子杯”全国学生书法展、上海妇女书法展、上海青年书法展、 上海行草书法展、上海篆隶书法展、上海大学生长征纪念书法展和 2016 上海书学研讨会 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教学汇报展,主题为“敬书”。而在推敲此次展览的名称时,张索和学生们刻意规避使用“教学成果展”这样的称谓。因为在他们看来,书法学习,需秉持“持敬”之心,即学之、修之、养之、化之,义无反顾地踵继先贤,走向未来。书法学习是终生的事业,短短三年,只是开始。


编辑:丁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古韵共振今日新尚
持敬养正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毕业展作品欣赏
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展——孙瑾
金石碑帖研究的一些领域和书籍
2016古代碑帖大展
【展览预告】“石墨捃华——名家题跋金石碑帖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