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092011年门诊及住院2型和1型糖尿病病人160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1.6岁;病程48年。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第3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ug/min,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肾病及其他严重合并症、显性蛋白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男40例,女40例。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基本药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在57mmol/L,餐后血糖89mmol/L。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日1剂,共用3周。中药处方如下:人参10g,黄芪30g,生地黄30g,山茱萸13g,茯苓15g,牡丹皮13g,泽泻12g,炒白术13g,白芍12g,山药15g,当归15g,甘草10g,丹参30g,川芎15g。血压高加炒杜仲13g;水肿明显、便秘加大黄610g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尿白蛋白排泄量(UAE)降至正常(<20"g/min);有效:UAE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UAE无下降或上升。

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2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51.3%。两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病人每年大幅度增加,20121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了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等机构于2010年联合开展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700万人。其并发症严重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功能持续减退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阻止其发生发展,故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控制血糖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最基本的措施,可以延缓肾病发展。中医学对糖尿病发病机理早有研究,中医辨为消渴病,其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表现为“三消”,主要病机为元气虚衰。糖尿病肾病发病早期病在肝肾,为气阴两虚,肾络瘀滞,渐至肝肾阴虚[1]。方中黄芪为君药,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具增强及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肾脏、调节血糖、抗病毒[2]、降低血液黏稠度[3|作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养心安神、开心益智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称其功能“补五脏,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生地黄味甘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使补而不致过热。有人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显示,地黄提取物地黄低聚糖能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4;茯苓性味甘淡平,人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功效;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消肿;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山药性甘平,归肺脾肾经,能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白芍养阴柔肝;大黄泄热通便导滞,尚能降糖;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经观察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轻微胃部不适,改为每日3次服用、浓煎或饭后服,症状缓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需注意血糖的长期有效控制以延缓蛋白尿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性肾病之中西医进展
陈金柱中医健康讲座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近十年来进展
名医故事高思华: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
益肝肾方联合西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2型糖尿病41例
滋养肝肾、行气活血——糖尿病并发肾病虚损期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