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2例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311-20053月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定喘汤并配合针刺与填线治疗支气管哮喘4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两组共82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0-63岁,平均(35.4±11.3)岁;病程1-14年,平均(6.9±2.1)年;病情程度:中度者19例,轻度者23例。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1岁,平均(36.2±lO.3)岁;病程1-15年,平均(7.3±2.8)年;病情程度;中度者16例,轻度者2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哮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拟定的标准。症状特点:喘息发作或可追溯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往往有静息时突然喘息,继而咳嗽,少数患者于喘息发作前有轻微咳嗽;以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如1%异丙肾上腺素或O.2%舒喘灵,则可改善或中止喘息。

1.2.1病情轻重分度标准

轻度:(1)摒除变应原或其他激发因素后,喘息可以缓解;(2)可被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所控制;(3)可进行日常活动。

中度:(1)摒除变应原或其他激活因素后,喘息部分缓解;(2)一般支气管扩张剂仅能得到部分缓解,有时需要用皮质类固醇药物以改善症状;(3)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制。

重度:(1)哮喘持续发作,用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无效。(2)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危重:(1)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哮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2)心电图电轴右偏,P波高尖;(3)血压低,出现奇脉;(4)呼吸性酸中毒及/或合并代谢性酸中毒;(5)意识模糊,神志错乱。

1.2.3中医辨证标准

寒哮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热哮证:气急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咯出不利,汗出,口喝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2.3纳入标准

符合本病发作期的轻、中度标准,其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

1.2.4排除标准

(1)哮喘持续状态危重者。

(2)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者;

(3)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者;

(5)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标准用药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和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解痉抗炎等西医常规治疗:强的松10mg/d,分3次口服;安茶硷0.3-O.6g/d,分3次口服;必要时以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予以吸氧。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中药加减定喘汤基本方为:炙麻黄10g杏仁10g桑白皮15g款东花10g苏子15g五味子10g瓜蒌15g半夏12g黄芩12g虎耳草15g赤芍15g丹参20g防风15g白术15g  黄芪20g甘草10g。临证加减:辨证属寒哮者去黄芩、桑皮,加桂枝lOg、细辛3g;属热哮者加生石膏30g;由对荤腥性食物引起过敏者加服保和丸;痰湿内盛者加白芥子10g、猪牙皂3g;气虚自汗出者加人参10g;阴虚者去麻黄,加沙参30g、麦冬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0天。针刺与埋线治疗:针刺定喘穴、肺俞、心俞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连用10天。痰湿壅盛者,加曲池、丰隆穴,并针刺后加拔罐,面唇瘀紫者加血海刺络拔罐。病情缓解后,选用肾俞、脾俞、肺俞、定喘、气海、关元、足三里穴位埋植蛋白质线,151次,4次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3.1.1症状、体征分度标准(1)喘息轻度(+)

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或活动。中度(++):喘息介于轻度(+)及重度(+++)之间。重度(+++):喘息明显,呈持续性,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2)哮鸣音少(+):偶闻,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中(++):散在。重(+++):满布。

3.1.2近期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或不足轻度者。显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有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无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好转或加重者。

3.1.3远期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不需任何平喘药物,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者。显效:偶用平喘药物而缓解喘息者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者,或缓解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者。无效:症状无改善者。

3.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支气管痉挛而出现痰鸣气喘,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中医“哮病”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笔者认为本病在急性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为风、痰、气、瘀;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病理演变为痰饮伏肺,遇诱因或感邪而发,痰阻气道,气道挛急,相互搏结,壅塞肺脏,使津液输布失常,聚为新痰,痰浊胶结阻滞血脉,而致痰瘀互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针对病机治疗本病,宜以宣肺降气祛痰为首要,因气道阻滞,肺系血流瘀滞,所以活血祛瘀亦不能忽视。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桑皮、甘草泻肺疏表;半夏、冬花、苏子化痰降逆;五味子、白果敛肺;黄芩、虎耳草清肺热;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改善肺微循环。姜春华老中医认为:防风治风通用是一味抗过敏有效药,能抑制支气管炎性细胞的聚集引起哮喘发作的变态反应,清除过敏源的刺激;白术、黄芪、防风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截喘,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加上穴位针刺治疗,定喘、肺俞、心俞可立即起到平喘的效果;泻曲池、丰隆、血海祛痰活血、泻肺实;肾俞补肾纳气,标本同治。缓解期再选用扶正穴位埋线相当针灸的补法,以增强远期疗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显著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远期疗效更明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敏定哮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观察
浅论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得了“哮”症不要怕,《黄芪生脉饮》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疗效观察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穴位疗法
冷哮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