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腧穴

 五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荥、输、经、合组成五腧穴。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难经》:“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荥指小水成流,《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说文解字》:“输,委输也。”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尔雅·释水》:“直波曰经。”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水大流注,不绝为常。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 《灵枢·始终曰:“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皮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

■ 五腧穴的单独使用

□ 井穴的应用范围

井穴是阴阳交会、转换的部位,是气血运行的终点或起点(阴血是终点,阳气是生发之处),可直接影响本经气血的转化、流通。因此刺激该穴具有宣通阴阳、促进行气化血的作用。临床上,遇到某经气血的壅盛或闭结都可以通过刺激该经的井穴达到泻实祛瘀、宣痹开结的作用。

 泻实祛瘀:凡是经脉壅盛、邪实的证候。如:烦满、热痛诸症,采用井穴放血手段大多有效。

② 宣痹开结:凡是经脉中气血失畅、气机闭结(卒中、昏厥)或血少失荣、气虚失煦(肢麻、失用、乳汁不通、经水过多)施以放血、针刺、艾灸均由一定效果。

例:涌泉穴·虚喘、喑不能言。隐白穴·妇人血漏不止、足寒不温。大敦穴·七疝、尿遗、尸厥。少冲穴·悲恐喜惊等症。少泽穴·乳汁不畅。

□ 荥穴的应用范围

可概括为清热、育阴的作用。所谓“荥主身热”是指治疗伤寒、热病汗不出一类的身热,也治疗阴虚出现的潮热。荥穴大都位于手足本节,这里的气血已经形成了“溜”水样的运行结构。针刺这些穴位对于改善本经脉的气血供应有直接影响。

例如:内庭穴·胃火牙痛。行间穴·肝火上扰之头痛、头晕。

□ 输穴的应用范围

输穴有益气化湿。所谓“输主体重节病”是指经气不足,湿邪留滞引起的倦怠、肿满、咳喘、肢体关节疼痛的一类证候。

例:太渊穴·肺气不足之喘咳,太白穴·脾失健运之纳呆、腹胀。

□ 经穴的应用范围

经穴温经通络、疏风散寒,凡因风寒外邪客于经脉引起寒不能自温、经血失畅、妇人月事不通、诸节作痛以及风寒引起之咳嗽发热都可用经穴来治疗。《难经》所谓“经主咳喘寒热”即为其代表证候。

经穴多位于臂、胫之处,经脉由浅入深。应用经穴治疗既有针对病所的作用,又有鼓动经脉之气逐邪外出的作用。如:阳溪、解溪、商丘等。

□ 合穴的应用范围

调理脏腑、补益经气。凡因脏腑失调出现胀满、逆气、结滞、泄泻等症,使用合穴大多有一定效果。临床常用的如: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委中等。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荥、长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结合五腧穴的出、溜、经、行、入理论对应配穴规律。其意义:在一定条件下,井穴有生发脉气的作用。荥穴有养育阴血的作用,输血有疏泄湿邪的作用,经穴有宣泄疏和的作用,合穴有调补阴阳的作用。在这里不要把春、夏、长夏、秋冬看成机械的四时季节,而应看做是证候的五种趋向以及机体的“生长化生藏”的五种功能表现。

■ 五腧穴的配伍应用

□ 有关五腧穴的配伍应用:按照补母泻子法应用,即根据病变所在脏腑,判断虚实,按五行属性以生我者母、我生者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则补母,实则泻子,这种方法运用起来比较传统。

■ 中医专家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有机组合,确认有效的常用穴组: 

① 太白穴~阴陵泉穴

作用为温阳益气、健脾化湿,主治气虚浮肿,各类脾虚证。

穴解:太白穴·脾之输土,原穴,有温经益气健脾的作用。

阴陵泉穴·脾之合水穴,有调节体内水液,利湿消肿的作用。

 少商穴~尺泽穴

作用为清热利咽、养阴止咳,主治肺闭失音肺热咳嗽。

穴解:少商穴·肺之井木穴,有泻热宣肺的作用。

《针灸大成》曰:“颌肿喉闭,咳逆。”《针灸学简编》曰:“暑病,鼻衄,喉闭,咽肿,乳蛾。”

尺泽穴·肺之合穴,有润肺止咳、养阴止血的作用,《针灸大成》曰:“喉痹口干,劳热”,《针灸学简编》曰:“咯血,咳嗽,哮喘,鼻衄”。

 支沟穴~阳陵泉穴

作用为疏泄少阳郁结;主治少阳失枢所致之气滞胁痛,便秘腹胀,妇人经前乳胀胸闷行经不畅。

穴解:支沟穴·三焦经之火穴,有导滞散结、通导肠胃的作用。

阳陵泉穴·胆之合土穴,筋之会穴,有清泻湿热、疏利肝胆的作用。

 足三里穴~太白穴

作用为升阳益气、补中止泻。主治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胀、便溏、肠鸣气痛、脾虚不运等症。

穴解:足三里穴·胃之合土,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损之作用。《针灸聚英》曰:“谷不下,胃气不足,大便不通,久泻,腹胀满,肠鸣。”

太白穴·穴为土穴,土生金,西方金,其色白。《会元针灸学》:“太白者,脾之合也,阴土与阳而相合,以化土属肺应象天之太白星,此穴有全土生金之功,故名太白”。

 复溜穴~行间穴

作用为滋肾平肝;主治肾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之眩晕,耳鸣,心烦急躁一类证候。

穴解:复溜穴·肾之经金,有益阴,祛湿,降火的作用。《针灸聚英》曰:“善怒,足痿不收履,盗汗”。

行间穴·肝之荣火,有平肝息风明目的作用。

 足三里穴~曲池穴

作用为协调胃肠气机、通达上下,二者相配可用于表邪袭卫所至之寒热头痛等症,及外邪直中肠胃所至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穴解:分别为手足阳明之合穴,二阳相配,二穴相会。

足三里穴·胃属土,三里又为土穴,故土中之真土,后天精华之根,为疏导胃气之枢机。《针灸大成》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曲池穴·疏解表邪,清解肺卫。

 足三里穴~阳陵泉穴

作用为疏木和土、调理脾胃、疏气通经、舒筋利节,主治中州失运、口苦吞酸、翻胃呃逆、腹泻呕吐等症,因三里调气活血,阳陵泉为筋会,又可用于痹证、半身不遂等症。

穴解:足三里穴·疏通胃气、升清降浊;阳陵泉穴·平肝和胃、降逆缓冲。

 涌泉穴~劳宫穴

作用为安心宁神、醒脑开窍、清热息风,主治神昏、头眩、高热惊风、突然昏仆、中风失语等症。

穴解:涌泉穴·肾之井,滋肾水,柔肝木,缓急解痉、滋阴降火、醒脑开窍。

劳宫穴·心包之荥火穴,清胸膈肌热,开七窍郁结。两者相配,心肾相交,水火交融,行气血、通经络,并宣肺解表。

 鱼际穴~太溪穴

作用为滋阴降噪,二者母子相配,金水相生,使阴阳协调,主治阴虚燥热之干咳、咽干少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等症。

穴解:鱼际穴·肺之荥火,即宣肺调气又肃肺泻火。

太溪穴·肾之输土,补水中之土。

 劳宫穴~内庭穴

作用为清热泻火、解毒止痛,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苦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穴解:内庭穴·胃之鹰水,清泻胃火,理气镇痛。《针灸甲乙经》曰:“热病汗不出,下齿痛。”《医宗金鉴》曰:“痞满坚硬,少腹痛。”《通玄指要赋》曰:“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你学会五腧穴
穴位与经络治则
五腧穴应用
经络穴位解说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
五腧穴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