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埋线对中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杨冬岚1,林希丹2,周文强1

1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中风是常见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偏瘫属于运动功能缺损,患病后患者的生活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损害下肢运动功能。中风后,患者是否恢复步行功能,决定了其生存质量。临床上基于防治疾病的需要,采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在穴位中埋置可吸收的线,促进经脉血气。《灵枢·始终》阐述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故而,采用埋线法对穴位进行持续刺激,能够增强疗效,达到久留的效果。研究表明,选取膀胱经、任脉及督脉等穴位进行埋线,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在进行穴位埋线前,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足底压力的分析以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的评估,观察穴位埋线对中风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西医诊断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2014指南)和《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等相关指南诊断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标准为依据,出现一侧肢体瘫痪、乏力,行走困难,活动不利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且为第1次发病

年龄在30~65岁之间

Holden行走功能分级≥2级

2周≤病程≤6个月

患者或家属都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

各组处理方法

埋线组:在常规针刺、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疗法。

(1)常规针刺

取穴:上肢选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等;下肢选足三里、阳陵泉、环跳、三阴交、太冲、昆仑。

操作方法:让患者仰卧平躺,穴位局部消毒,选用0.22mm×40mm一次性无菌钢柄刃针,直刺约30~35mm,得气后,其中合谷行提插泻法,三阴交行提插补法,其他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min/次,1次/d,每周5次,共3周。

(2)康复训练

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的改善锻炼,被动牵拉和伸展下肢的肌群,被动活动患者的髋、膝、踝关节,床上的翻身、起坐练习,坐位时、站立位时的躯干平衡练习,步态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30 min/次,1次/d,5次/周,疗程共3周。

(3)穴位埋线

取穴: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气海。

具体操作:患者先俯卧位腰背部埋线,再仰卧位腹部埋线,穴位局部消毒,选用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埋线针,长度2cm、规格3-0的胶原蛋白线,在具体操作时背部、腰腹部腧穴埋线分别直刺10mm、15~20mm,得气后,按照常规方法推入线体,并按压针孔,仅埋线1次,观察3周。

常规治疗组:常规针刺、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和埋线组一致。

结果(部分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患足静态足底压力百分比的比较

(2)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双足各部位峰值压力比较

(3)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4)两组病例患足第1跖骨、足中部、足跟内侧峰值压力与BBS的相关性

埋线组患足第1跖骨、足中部、足跟内侧与BB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3、0.616、0.360,常规治疗组患足第1跖骨、足中部、足跟内侧与BB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296、0.324,具有相关性(P<0.05,P<0.01)。

讨论

中风偏瘫的病因病机是阴阳失和、气血失调,病位主要在脑,且与肾、脾、肝、心等部位有关。基于此,当以“调节肾、脾、肝、心;平稳阴阳、调理气血”为准则治疗中风。《灵枢·经脉》中载:“足太阳之脉……络脑……夹脊……贯臀,入腘中……至小趾外侧。”结合足膀胱经脉的走行分析可知,其与脑有不可忽视的关联性,有学者甚至谓之“脑经”,同时与躯干及下肢也有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可从足部膀胱经入手,治疗下肢运动能力不足或者半身不遂者。五脏之气汇聚足太阳膀胱经,形成脏腑背俞穴,其位置接近于脏腑,故足太阳膀胱经还具有调节脏腑之作用。心俞养心调心,可提高大脑的支配能力;肝主治筋病,所以肝俞有柔筋养肝、舒缓挛急、强筋实肉等功效;脾主肉,脾俞有利于脾胃健康,肌肉运动正常;肾生脑髓,肾俞可填髓壮骨;元气汇集形成气海,主真气贫乏,关元主要贮藏血气。此为本研究的选穴依据。

中风偏瘫患者的患侧足底压力分布比正常人小,特别是跖骨及足趾区域所承受的压力更小。由于废用一侧肢体,中风患者会表现出某侧缺失负重能力的情况,患侧足底峰值压力变小,每个步行阶段,健侧下肢都要承受较大的峰值压力。

由于平衡能力受损,中风患者的下肢、骨盆、躯体不平衡,这是导致患者步行受挫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只有通过刺激,提高患者骨贫、躯干的协调性,才能使其逐渐恢复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研究表明,身体核心区域肌肉的作用有助于身体稳定姿势,保持平衡。本次研究所选穴位恰好位于躯干核心区域,通过穴位埋线持续刺激,有助于调节各种肢体动作,以平衡肢体活动与躯体活动的作用力,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综上所述,分析足底压力这一指标,可了解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分布、下肢负重偏移情况等,并以此为依据为其下肢运动功能提供量化评估。

来源杨冬岚,林希丹,周文强.穴位埋线对中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46(02):152-1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祥康百年养生堂王晗老师讲座
经外奇穴一又名截癌穴
中风偏瘫患者可以针灸哪些穴位
利用按摩来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大全6篇
独阴穴:调理冲任
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方法汇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