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厚朴汤您这样用过吗?
半夏厚朴汤
—临证经验—
作者/李吉彦、沈会

半夏厚朴汤源于《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言:“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组方分析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病机为痰凝气滞于咽喉,治以辛开苦降,理气化痰。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散结降逆;茯苓利饮化痰;紫苏叶宣气解郁。诸药合用,气顺则痰消。
临床以紫苏梗易紫苏叶,加鸡内金、海螵蛸等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病机属痰凝气滞者。
全方组成为姜半夏、厚朴、茯苓、鸡内金、海螵蛸、紫苏梗。方中半夏、厚朴、紫苏梗,降气除满,理气化痰;茯苓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鸡内金消食健胃;海螵蛸制酸止痛。
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加青皮、陈皮;
食积者,加生麦芽、炒麦芽、焦山楂、神曲等;
舌苔转黄,有化热征象者,加连翘、黄连;
舌苔较厚,痰湿内蕴者,加重茯苓用量、加土茯苓、薏苡仁等;
脾虚气滞,土壅木郁者,加用党参、白术健运化痰,消胀除满,取“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见《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临床辨证要点


半夏厚朴汤临床辨证要点是胃脘痞胀、嗳气、打嗝、苔白厚腻等。而临证非气滞痰凝者用之宜慎,方中半夏、厚朴性温燥,易耗气伤阴。胃病多见胃胀,然胃阴亏虚,胃失和降者不宜,此时应以益胃汤滋阴增液。

医案举例

王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16年3月16日。
主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伴反酸10天。
刻下:胃痛,稍食则胃胀,反酸,食欲可,入睡困难,睡眠易醒,偶烦躁,疲乏,无口苦,余可。舌尖红,苔淡黄略厚,脉缓。2016年3月6日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贲门松弛。
中医诊断:胃痛(气滞痰阻)。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辛开苦降,理气化痰。
方宗:半夏厚朴汤。
处方:姜半夏10g,川厚朴10g,紫苏梗15g(后下),青皮15g,陈皮15g,炙鸡内金20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25g(先煎),儿茶5g(包煎),生地黄15g,泽泻10g,牡丹皮10g,焦山栀子10g,珍珠母30g(先煎),连翘15g,蒲公英20g,土茯苓25g。7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3月23日。胃胀好转,偶有呕吐,纳可,便调,寐欠宁。舌红,苔白,脉弦。效不更方,上方加郁金15g,生麦芽15g,炒麦芽15g,土茯苓加至30g。7剂,水煎服。
三诊:2016年3月30日。呕吐已止,纳可,寐欠宁,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稍加健脾益气药,上方加生黄芪30g,党参20g,煅瓦楞子20g,茯神15g。7剂,水煎服。
上方药物调理1个月余,诸症痊愈,随访3个月未发。

按语

患者以胃脘胀痛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伴反酸10天为主症,中医诊断“胃痛”。患者以胃痛,稍食则胃胀,反酸为主要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眠易醒,偶烦躁,疲乏,无口苦,食欲可,余可。舌尖红,苔淡黄略厚,脉缓。中医辨证“气滞痰阻”。本案患者肝郁气滞,痰气互结于中焦,脾升胃降失常之胃脘痛,证见胃胀满不适、反酸、嗳气、呃逆;肝郁化火,心肝火旺,时易烦躁,不寐,舌尖红,苔淡黄略厚。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

方中半夏、厚朴、紫苏梗、青皮、陈皮理气消痰,和胃降逆;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连翘、蒲公英、生地黄、泽泻、土茯苓清热除湿;其中连翘取自保和丸,清热散结,又归心肺两经,清心火,透热外达;牡丹皮、栀子、珍珠母清心肝之火,镇惊安神;鸡内金有健脾消食,消癥化积,化瘀通经的功效。三诊诸证缓解,舌苔转薄,效不更方,稍加健脾之党参、黄芪,以治病求本。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名医心悟与医案案例
认识紫苏叶
嗓子眼里的痰,是半辈子生的气!古人早看透,今人偏不知
【课程笔记】学中医课堂:两方合一,解决痰多、胃胀!
中成药讲解——藿香正气水
茯苓饮 半夏厚朴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