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时代

我们祖先即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夏代纪年范围内,青铜铸造已较为发达,不仅冶铸武器、工具、装饰品 ,而且铸造了鼎、斝、盉等礼器群,后经商、周礼制所继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核心。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作为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顶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青铜文化异彩纷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这一时期的许多青铜器又是做工精湛的工艺美术品。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

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铜象尊

铜象尊为商代的青铜器,高22.8,长26.5厘米,1975年出土于湖南醴陵狮形山。

商铜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可以看出象尊的躯体比自然界中的象躯体要短,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鼻上的凤鸟和虎纹,既保持了象鼻的特点,又塑造出了一只凤鸟和虎,其装饰艺术确实是匠心独具。

商豕形铜尊

豕形铜尊为商代的青铜器,高40,长72厘米,1981年出土于湖南湘潭。

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该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背部有椭圆形孔,为酒的出入口,该尊盛酒后,难以倒出,应当是配备有取酒的勺。盖上有凤鸟,既是装饰,又是捉手。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有的考古学者认为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其具体作用是人们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媒介,起着巫术般的祈求避邪作用。

商立象兽面纹铜铙

立象兽面纹铜铙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71,铣间宽46.5厘米 重67.25千克 ,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老粮仓师古寨。

乐器。合瓦形。侧鼓饰立象,钲周边虎、鱼和乳钉相间排列。铙形体厚重,使用时口朝上,古代的祖先们演出时单独使用或成套演奏。

战国云纹铜豆

云纹铜豆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高23.6,口径17.5厘米,1965年出土于湖南湘乡新坳31号墓,

盛食器。全器外表及器物的子口处均匀饰勾连的几何状纹,是一件精美的楚国青铜器。

春秋蟠虺纹铜缶

蟠虺纹铜缶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高29、口径19.2厘米,1965年出土于湘乡大茅坪一号墓。

盛水器。缶是楚人具有特色的器物,其形制和纹饰也是楚系铜器的特点,如盖中央有喇叭状捉手,捉手内饰蟠虺(huǐ)纹,盖和器身都饰蟠虺纹等,在楚国青铜器中常见。 缶(fǒu)有尊缶与浴缶之别,尊缶是盛酒器,浴缶则是盛水器。

春秋牛角形耳云纹铜鼎

牛角形耳云纹铜鼎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通高22.8,口径19.8厘米,1982年出土于湖南湘乡何家湾。

牛角形耳云纹铜鼎的形制,与同时期的鼎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一般的鼎,耳为稍有弧度的长方形或半环形,此鼎的耳部上面伸出牛角状纹饰,同类鼎耳目前仅见于湘乡和宁乡。多数鼎以子口承盖,盖面隆起,此鼎平盖,耳部处有凹字形卡扣。还有足的外撇幅度比其他地区的鼎足要大。鼎上装饰以“S”形云纹为主 ,

战国“戉王州句”铜剑

“戉王州句”铜剑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通长56,宽4.5厘米,1977年出土于湖南益阳赫山庙42号墓。

兵器。此剑首缺,实茎,茎上两箍已失,“凹”字形格尖锋,腊部满饰暗斑菱形纹,剑格正面两侧各铸“戉王州句”,另一面铸“自乍用剑”。共十六字,单线阳文,鸟篆体。

剑是一种短兵器,佩带于身上,既表示自己的身份,也可以防身。此剑首缺,实茎,茎上两箍已失,“凹”字形格尖锋, 腊部满饰暗斑菱形纹,剑格正面两侧各铸“戉王州句”,另一面铸“自乍用剑”。共十六字,单线阳文,鸟篆体。此类字体,以古代的吴越地区比较多见。戉王州句,即越王朱勾,是不寿的儿子,勾践的曾孙,《史记·索隐》《纪年》云“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又云:“于粤子朱勾, 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tán),三十七年朱勾卒”。《水经·沂水注》引《竹书纪年》云:“晋烈公四年,越子朱勾灭郯(tán),以郯子鸪(gū ) 归”。朱勾在位三十七年,即公元前448年至公元前412年。戉王州句铜剑目前已发现十件,此剑与其他剑的字形略有差别。此剑在益阳地区出土,可能是楚人的战利品。

西周“楚公”铜戈

西周“楚公”铜戈,通长21.3,援长15.3厘米,20世纪50年代长沙征集而来,

兵器。此戈为三角形援,援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椭圆形斑块。内一面有篆书铭文五字“楚公□秉戈”,排列于内端至一侧。此戈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楚国有铭铜戈。

春秋蛇纹铜尊

蛇纹铜尊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高21厘米,1963年出土于湖南衡山霞流。

酒器。此尊的装饰较为特殊,颈部和圈足饰分割成三角形的几何纹,腹部饰蛇纹,每一组的边缘饰有鳄鱼纹。该尊又名之为桑蚕纹铜尊。后来改称为蛇纹是湘江流域出土的同时期的铜器上多饰蛇纹,而古代越人又崇拜蛇,故称为蛇纹更加合适。

尊为酒器。圆形,敞口,束颈,腹下垂,圈足。此种形制的尊在中原地区一般是西周时期的产品,但在湘江江流域却晚到了东周时期,据考古学家实地调查,此尊应是出土于墓葬之中,同出的器物有鼎、钟、矛、砺石等,应是东周时期的墓,可能是湘江流域的人们按照中原地区西周时期铜尊的形制进行生产的。口沿饰一周首突起,身尾卧伏于器壁上的蛇纹,多作两头相对,其中一处三头相对,是目前仅见的一件口沿处作如此装饰的尊。其中的蛇纹,身、尾变化不大。

西周“旅父甲”铜尊

“旅父甲”铜尊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高28,口径22.2厘米,1979年出土于湖南湘潭青山桥窖藏。

该器形制以及腹部兽面配夔龙、立鸟的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格。器内有“旅父甲”三字,应是“旅”氏家族的,也是西周早期的器物。

商凤鸟纹铜“戈”卣

凤鸟纹铜“戈”卣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37.7厘米,1970年出土于湖南宁乡黄材王家坟山。

酒器。器盖和器内底有一“戈”字,是族徽。器盖及身有高突的四道棱脊,腹部主纹为短尾凤鸟和夔龙纹。出土时,器内有三百多件玉器。

战国“燕客”铜量

“燕客”铜量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通高13、口径15厘米,1984年长沙市收集而来。

量器。圆筒形,素而无纹,平底有鋬,外壁一方框内有篆体铭文6行约59字。楚国铜量发现多件, 无论文字的多少及所记载的内容,都以此量最为珍贵。

商虎纹铜铙

虎纹铜铙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70、铣间宽47厘米,1959年出土于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

乐器。钲部作合瓦形,有甬,甬上有旋,甬中空与腹腔相通。此铙形体厚重,击之声音宏大,是我国南方商时期铸制的大铜铙中的代表性作品。

西周马纹铜簋

马纹铜簋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通高30.6、座长20厘米,1982年出土于湖南桃江县连河冲金泉村。

马簋的颜色绿褐光亮。器身为圆形,折唇,束颈,鼓腹,下有长方形器座。座内有悬铃的纽,铃舌已失。

敞口,鼓腹下收,腹下有长方形座,座内有悬铃舌之纽,铃舌已失。肩部饰四匹昂首伏卧的小马,小马间饰卷曲的双身龙纹,腹部饰卷眉凸眼的大兽面,兽面间有垂长冠、长尾的凤鸟四只。器座较长两边铸立马,每两匹一组,头向相背,昂首竖耳,头较小,颈较长,身较短,蹄较粗,长尾下垂,尾毛根根可辨,座身两长边浮雕马身,马高马长均为16厘米。器座较短两边饰兽面纹。此簋的器形和座上的兽面纹,都可以在中原地区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器形和纹饰,应当是受到了周文化的影响,但器身所饰卧马和器座的立马,在其他地方少见。

南朝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

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为南朝时期的青铜器,通高27.5cm。1983年出土于湖南津市孽龙岗。

南朝墓舞蹈人双足并立于砖座上,侧颈作仰望嘻笑状,左手持莲花状物,右手握拳上举。青铜铸造的舞蹈人物形象南朝时少见,此舞蹈人物形象生动,

战国虎纹铜铎

虎纹铜铎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高31厘米,口径11-12.7厘米,1956年出土于湖南平江江茶厂。

乐器。铣口呈弧形,鼓部素面,钲部阳纹。柄上饰浅浮雕的蟠龙两条,蟠龙两首一身,柄端饰曲线纹。纹饰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先秦乐器中难得的珍品。 铜铎,古代乐器。《说文解字》:“铎,大铃也。”有柄有舌,振舌发声。

春秋百乳铜鉴

百乳铜鉴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高14厘米,腹径31.5厘米,口径32.9厘米,底径21.7厘米,1965年出土于湘乡牛形山27号墓。

盛水器或盛冰器。圆盆形,卷唇,平底下置三矮足,两耳作兽鼻衔环。器身花纹分四层,一、三层饰云雷纹,二、四层铸有突起的管状乳纹,器内近口处饰云纹。

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盛行于春秋战国。形体一般很大,象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两耳或四耳。古代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用来照影,因而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又称“照子”。

战国“钧益”铜砝码

“钧益”铜砝码为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直径0.68-6厘米,重量1-251克,1945出土于长沙楚墓,

权衡器。黑色,圆形,由大到小十个成套。一号砝码两面磨平,二号砝码上面有“钧益”二字。“钧益”铜砝码是目前所见楚国天平砝码中最完整的一套。

“钧”同均,“均益”就是平准分割黄金一镒的标准重量,从二号到十号砝码为一镒以下不同量值的单位,九个砝码加起来恰好等于第一号砝码即一镒的重量.郑玄注: “大半两为钧”。“益”同缢,它与“斤”同为当时黄金计量的两个通用单位,但有古籍中楚国只有“斤”这一计量单位,该砝码弥补史籍的阙漏。

商铜削

铜削为商代的青铜器,长6厘米,宽1.5厘米,1979年2月出土于湖南宁乡黄材。

工具。黑色,削为长椭圆銎,尖锋,锐利,截面呈弯月形。此削形制完整,外表黑色精美,因型制少见,是研究南方地区青铜文化以及工艺的重要资料。

*以上出土的青铜器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的主要器型和种类
最全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不可错过!
青铜器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青铜器的分类九【铃铙钲甬钟鎛钟钮钟】
青铜踪迹——山西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
「青铜器鬲的功能特点」商代青铜器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