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错金博山炉?

细考历史,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已经有了许多专用于焚香的香炉。香炉的肇始起因于焚香习俗。古人多采用焚烧香料的办法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特别是在南越(今两广地区),熏香的风气更盛。但那时所用香炉造型大都非常简单。

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类造型特殊的香炉———博山炉,而后才有了今天世人见到的博山炉。

武帝之后,博山炉依然十分流行。据载,汉宣帝时的博山炉上还刻有刘向作的铭文:“嘉此王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时,长安的著名工匠丁缓,就曾制作了极为精巧的九层博山炉,镂以奇禽异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丁缓还做出了更为著名的放在被褥里用的“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航空陀螺上的万向支架完全相同。)

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后来,这种炉盖高耸如山的博山炉逐渐演变成香炉的一个固定类型。后世历代都有仿制,并各有变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博山炉。

虽然在博山炉之前已经有了熏炉,但都不像博山炉那样特点明确,使用广泛,影响久远,所以人们也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炉”用作香炉的代称。

古诗中曾这样描述博山炉的形象:“请说铜炉器,崔嵬像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纹各异类,离娄自相联。”人们在使用时将香料放在炉内点燃,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孔飘散四方,馨香扑鼻。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谢惠连《雪赋》写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工艺精美、华丽多姿的博山炉,确可使富贵人家的居室更显豪华和雅丽。

博山炉汉代始出,多为铜铸,后代多有仿作。香炉的肇始起因于焚香习俗。古人多采用焚烧香料的办法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汉代神仙方术流行,人们多向往长生不老的仙境,博山炉盖作尖锥状山形,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故名博山炉,是汉代的高纹薰香用具。该炉炉身呈半圆形,有疏朗的错金云纹饰,盖为透雕的尖锥状山形,其间山峦重叠,奇峰耸出,山林间饰错金线猴、虎、野猪和人物等形象。当薰香点燃时,香烟透过峰谷间铸有的空隙缭绕于山间,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炉器座较低,由透雕的三条蛟龙盘成圈足。该作品色彩黑、黄呼应,效果极其精美华丽。汉时博山炉有竹节形长柄薰炉和短柄龙座薰炉等形制,而以短柄博山炉最为常见,其器身较短,较适合于当时席地而坐时置于席边床前或帏帐之中。而另一类长柄炉多适用于宴会等公共场合。博山炉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是一种优美的青铜工艺品本图片介绍的作品是宫廷所制,极其精美,是汉代博山炉中的珍品,较其它普通博山炉有更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山炉暖淡烟轻
[收藏]香具玩赏:静拨炉薰挹香气
且说风过犹疑酝酿香—熏炉
国宝错金铜博山炉缥缈仙山外 香凝一炉中
西汉人形柄鸟兽纹博山炉
【传统】铜香炉上的古兽:精雕细刻,活灵活现,古意黯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