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存巴中的历史印记,传承巴中的历史文化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清雅精致的民间收藏文物,留存着历史沧桑和文化记忆。千百年来,巴中文化积淀深厚,巴文化、三国文化、唐宋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丰富多彩、历史久远的文物。

巴中的文物大都藏纳在民间收藏者手里,民间收藏显然成为传承巴文化、藏纳巴中文物的重要载体。在巴中市收藏协会会长杨敏看来,收藏品承载着远古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审美和工艺传承,是研究巴中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重要依据。

01

历史悠久巴中文物丰富多彩

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千百年来,这里深处大山,因此文物保存完好。同时,这里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米仓道上的重要节点。因此,特殊的地里位置让历史在这里沉淀、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且久远的文物古迹。

明代竹笔筒

但是,不少人有一个疑问:在巴中收的古物值不值钱?是假是真?在收藏圈子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杨敏告诉记者,巴中的文化遗存、官方民间物品在天下闻名。连年来,广元、达州、南充、重庆、成都等地的人蜂拥而至,到巴中的农村梳篦文物。

唐代人物砖雕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文物流传、保存的重要因素。杨敏告诉记者,巴中的民间文物主要表现在石刻、砚台、木雕、瓷器,稀罕是宋代的文化遗产在巴中特别丰富,宋代的瓷器、铜镜、玉器尤多。

清代木雕观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巴中出宋物”这个说法。为什么巴中出宋代的器物?因为在战乱始终的宋朝,全部巴蜀地区是农耕文化相当繁荣的大后方,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那时民窑的瓷器比较多。

清代百花石刻

那么,巴中至今普查出来的文物到底有多少呢?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依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市全面摸清了文物家底。据统计,我市现有可移动文物9241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259件(套),一级文物55件(套),二级文物244件(套),三级文物3957件(套),一般文物70647件(套),未定级文物17511件(套)。不可移动文物3400处,其中古遗址172处、古墓葬2045处、古建筑282处、石窟寺及石刻34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97处、其他类文物6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72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83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9处。

02

红色文物渐成收藏热潮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入川,以巴中为中心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红军撤离巴中北上。因此,红军在巴中近3年时间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物。

杨敏介绍,从2008年起,巴中的整个收藏界收藏红军文物开始火爆,特别是川陕币,有200、500文手工版的,200、500文“赤化全川”机铸版的。为什么川陕币有两种版呢?原来在红军入川的时候,做的是手工版,1934年宣达战役缴获刘存厚全套德国造的造币机器后,才开始做机铸版的“赤化全川”钱币。

2008年后,全国的文物贩子都蜂拥至巴中抢购川陕币,导致川陕币大量流失。“现在一个品相好的‘赤化全川’钱币能够卖到近万元。在红军币中,最珍贵的是川陕银币,巴中收藏界登记在册的仅有一枚,价格大概在3万元左右。”杨敏告诉记者,他手中有一套特别珍贵的红军文物,一是中央苏区组织部给各苏维埃的信;二是川陕苏区赤北乡苏维埃政府收到老百姓交大烟的收据。希望政府能够将这套文物收去,这是研究当年红色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依据。

“赤化全川”钱币

在巴中一些文物收藏爱好者看来,红色收藏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离我们较近,许多事件是父辈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放松对这类收藏品的关注与珍视。随着许多前辈的去世,很多伴随他们历史足迹的物品被缺乏文物意识的后代送进了废品站,甚至丢进了垃圾箱。“从某种意义上讲,红色收藏的兴起,堪称是一场对时代文物的大抢救、大整理。”杨敏认为。

杨敏手里最多的时候有红军铜币80多枚、布币72枚、纸币17枚。近年来,一些将帅后代来到巴中,寻找父辈的足迹,杨敏曾将一些红色硬币、纸币赠送。“他们看到这些红军的旧物,感到十分高兴,仿佛看到了父辈曾经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杨敏说,这些红色文物是巴中红色革命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体现。作为一名巴中人,收藏、保护好红色文物义不容辞。

03

文物流失亟待重视和保护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敏就开始涉足收藏行业,对巴中目前的文物收藏和流失现状十分清楚。他说,现在巴中的收藏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市内有300多名收藏者,有一批“乡脚”在乡下“跑”。一些“乡脚”看中了农民百年老宅的雕花门窗,就会用很少的钱把老房子买下来,然后运到巴中的“上线”,倒卖到外省去。

清代窗花

杨敏回忆,2009年巴中的雕花门窗和画有门神的木板门,一扇可以卖到7000到1万元。除了文物贩子将文物倒卖出去,还有老百姓对文物的认识不够的原因。杨敏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曾经到通江县采风,路过一家人正在拆老房子。这座房子是典型的川东北旧民居建筑,房屋大部分由木料组成,屋顶雕龙画凤,门窗上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至少有一百年历史。然而在拆房子过程中,这些精美的房门、窗子都被遗弃在垃圾堆里。

杨敏的朋友十分爱好古建筑,于是便前去询问情况。“你要你就拿去,这也没有用,我还烧了十几扇呢。”对于房屋主人的回答,杨敏的朋友既无奈又高兴。无奈的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些记载着巴中历史文化的雕刻、建筑的漠视,高兴的是自己恰巧遇到了,还能保存一些。

在杨敏看来,要保护好原生态的巴中文化,就必须防止大量的民间文物流失,要让那些对民间文化随意破坏者醒来,更要唤醒人们的自觉保护意识。

04

藏得精品传承历史文化

“一位藏友有幸收藏了清代的两个粥罐,是康熙年间皇家御赐官窑。”杨敏说,收藏全凭眼力和修养。“藏得珍品方为成功”,这一信条如今已成巴中收藏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收藏品位和收藏档次。

清代粥罐

随着“珍品”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注重藏品的经济价值,他们为了盘活收藏资金,将某些藏品拍卖、交易市场,在市场上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然后再从市场上觅取新的更喜欢的藏品,有计划地使藏品保值、升值。巴中现在的收藏基本上都是“以藏养藏”,其好处是可以资金集中,容易使自己的收藏上规模、上档次。

“文物是其文化命脉的载体。作为巴中的一名收藏家,我现在热衷于收藏精品文物,尤其是具有巴中特色的。”杨敏告诉记者,他手里目前有文物4000多件,是研究巴中文化的依据。例蒲道官一个旧物——花瓶,上面描画了一幅道人双手合十静坐在莲花上的图,色彩鲜亮。“这件东西可遇不可求,几经转手才到我手里来。”杨敏告诉记者,他通过多次求证、专家鉴定,这很有可能是蒲道官的旧物。这对研究在巴中流传了数百年蒲道官斩巴蛇的故事有着重要意义。曾经有一位商人让随意开价出卖,他坚决不同意。

蒲道官旧物

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的另外一种方式,从零零碎碎的文物古迹中,可以重现巴人文化,而这也对研究巴中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目前,巴中市收藏协会共有200余名会员,大家以收藏巴中文物为主,留存巴中的历史印记,传承巴中的历史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川北行:走近红色恩阳
镌刻在峭壁山崖上的红色史诗
四川巴中红色记忆
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导游词
【散文】杨敏:十月畅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