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福"字想到的 | 晴朗天空


由“福”字想到的

      老师在群里发了福字,楷体福字,写得浑厚有力,骨肉相宜,大家赞声一片。其实这是综合了楷书隶书篆书,以及行草各个书体的滋养成就了现在的"福"。福字背后,融入是学书之路的艰辛与枯燥,蕴涵了文学书法理论的涵养。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他不是单纯的写字,一笔一画是写字,牵丝映带是创作,转折的转在字内,使转的转在字外,字写在宣纸上,书法却是浩如烟海的大世界,正所谓,字里乾坤大,点画岁月长。

(老师的福字图)

     春节贴春联贴福字,古已有之。在民间更是将福星与禄星、寿星、喜星、财神列在一起,并称为五星高照,寓意为福禄寿喜财,五运齐全。经我记事起,家里过年的春联都是父亲写得,父亲是一位教师,擅长板书、硬笔书写,重视家庭教育。每年春节前父亲都会写春联,他不光写自己家的春联,也为左邻右舍写春联。那个年代没有透明胶带纸贴春联,母亲把面粉加水搅成面糊,倒进锅里煮熟,放涼了粘粘的,母亲叫作"浆糊"。用刷子蘸着浆糊刷到门框上贴春联。贴上春联之后,父亲会教我们读春联,讲春联写的内容。渐渐地我们知道了春联里包含的文学内涵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父亲也常常告诉我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工作以后,每年春节回家,我会把父亲写的春联拍照留下来时常翻看。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工作之余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名胜古迹,同时也对景区的楹联感兴趣,那里蕴藏着厚重的中国文化。

      渐渐地父亲年纪大了,过年的春联就由大哥写。大哥可是文革前的高材生,因为文革时期的动荡哥哥辍学了。父亲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有让大哥继续学业。时势所为,作为教师的父亲在当时境遇下也无能为力。缘于这些,爸爸对两个孙子的学习可是关注有加,尽他最大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孙子们个个聪明好学,勤于用功。工作后他们有的走上教育战线,成为了人民教师,如今已成长为教委主任。有的是三甲医院的医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现在也是重点科室的主任。他们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如果父亲在天有知,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对于大哥,他没有放弃自己,闲暇之余不忘读书学习,充盈自己。近年来大哥还学会了拉板胡,加入了戏曲票友会,参加学会活动,常常自弹自唱,生活丰富多彩。看到这样励志的大哥我们都很高兴。

      后来过年的春联是二哥写的,一手行书笔法的春联贴满门庭,喜气洋洋。二哥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是市作协会员,还兼任着老家村里的队长。尤以文字见长的二哥,经常在著名的公众号发表文章,参加作协活动,同时不断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一些守护家园的动态。老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是父母养育我们成长的见证。随着时间的变迁,老房子早已不再居住,但那是我们的心灵家园,蕴藏着年少时光的不变情怀。二哥常去老家除草、修缮房屋,把我们对家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心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帖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里,更成为一个家庭家风的传承和延续。这几年的春联由侄子来写,他是辛勤的园丁,对文字有着入骨髓的情感与爱好,书法作品写得温润流畅,韵味十足。他用行草相融的笔法,把春联写得浑然一体,厚重有气魄,更显得古朴大方,显示出娴熟的笔法和醇厚的书法功力。

(侄子的春联图)

      对联是中华民族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作为一种习俗,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神荼郁垒图)

    春联源于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来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意义。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继承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现在我也学着写福字、写春联。去年用楷书写,今年用隶书写,我写春联是学书过程的历练,记录自己学习的经历和一路走来的印迹。不与书法名家相比,字体的间架结构,字形的眏带造势,墨色的枯干润燥,章法的合理布局,只赋予自己深深的感情与祝福。

    新年伊始,借春联上的一抹红,祝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学书之路无止境,唯愿一路前行。


作者简介:

晴朗天空:退休媒体人,热爱生活,

拥有一颗纯粹的心。

喜欢:读书写字种花草,品茶赏乐弹古琴。


晴朗天空相关作品链接

神奇的日子遇见了你

冬日暖阳

我是生活的主角 

槐花开了

一个耕读文化世家,一个浓浓的诗韵家风
雪与梅的对话        
国画山水之书画同源 
小青岛之古琴随想 
清明节祭典先烈活动纪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篇散文】吴龙飞||栀子花开(连载2)
史上最全书法春联大集合(收藏保存)
看完我给你整理的,过年写福还用愁?
2018年春联之王羲之集字来啦~
丁可:春联的故事
【灵璧年俗】那些年,贴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