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郑州金水河追思散记(一)》 作者:余心

原创·散文《郑州金水河追思散记(一)》

作者:余心

  郑州金水河追思散记(一)

        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十年间,我在郑州分别参加了:
        “郑州邙山植树绿化工程”-------那时邙山全部都是荒山的秃岭,阳光爆射,寸草不生。我们按照分配区域,在一座黄土岭上,从山顶到山下,开挖梯田,植树造林。这里,太阳爆射,没有一丝阴影。全身被阳光刮脱了几层皮。手上血泡起了消了又起,脱了几层老茧。中午,单位派人用肩挑把饭送到工地上。我们平时休息,只能蜷坐在临时开挖的猫耳洞里。有时连喝的水都没有。真是艰苦。就这样我们整整干了一个月。

        “郑州邙山提灌站清淤疏浚工程”-------那时提灌站被黄泥淤泥堵塞,郑州市区断了水。我们按照分配的区域,清淤疏浚。中午由单位送饭到工地。整个淤泥区有七八米深。铁掀下到黄河淤泥里被吸住了,根本拔不出来。单位送来抽水机,先把淤水泥抽出来。就这样一层层,一块块把淤泥清理出来。我们在淤泥窝里,整整干了十天啊。

        “郑州金水河清淤疏浚万人大会战”-------那时金水河黑色污泥淤阻,臭气熏天。我们按照分配区域,清淤疏浚。我们穿着水裤,慢慢趟进臭水河里,被臭气熏的眼睛睁不开,被恶臭呛得倒胃呕吐。就这样我们用手一盆盆把臭水及污泥端出来,在熏臭的黑色污泥里整整干了一星期。

        那时,我们都是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啊。在1982年一个月的工资才38.1元。在科室工作,加上奖金5元至10元不等,每月才43.1元和48.1元不等。  

        我们为郑州建设及发展真是吃了苦,出了力,流了汗,立了功,很不容易啊。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已经头发斑白的我,在追思着郑州生活和建设的足迹。

        这里,就从《郑州金水河追思散记》开始吧。

  一、眼望金水  抚今追昔

        我出生在大跃进年代。生活在郑州金水河南岸的勤劳街一带。距离金水河步行也就十五分钟路程。所以,金水河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记忆。

        如今,我经常来到金水河段。

        有时是在花开的春天,有时是在绿茵的夏日,有时是在落黄的秋季,有时是在飘雪冬凌,有时是在雨后的清新,有时是在斑驳的夜晚。

        其实,有时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想要看什么和想要想什么。就是想在这里站站看看,看看站站,无形中也就有了满足感。

       毕竟现在,郑州市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可看的地方已经不多了。郑州,随着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的拆迁,城市全部翻新了,一切都是崭新的。街区的遗存被拆除了,触手可摸的历史也看不到了,家乡和街道的一抹乡愁也没有了,家乡的记忆也都残存在心里和梦里。唯有金水河依旧还在,留在了心里。

     

记得很早以前,曾经跟市政府热线打过电话,建议每拆除一个大的社区及地方,要留下及复制这个地方的一个标志性历史痕迹,由该区域居民投票决定,哪怕是留下一堵围墙,一个门楼,哪怕是仅仅留存四、五十平米的空间标志物,并稍加进行美化改造及点缀,这就是对历史遗存的人性化尊重,给后人一个可追忆的历史痕迹。建设郑东新区时,我也打过电话,建议把郑东新区会展中心区域楼宇的裙楼及楼顶屋檐部分,设计成郑州古商城城墙的样式,以突出郑州特色。可这些谁又能听得进去啊。

        我可以想象,当城市文化兴起之时,落叶归根的归宿感,便是打开怀恋家乡历史遗迹的乡愁。

        我清楚记得,我们所居住的勤劳街,在路西中部,有棵明朝古槐树,夏天树冠张开遮阴有一亩多地,当年居委会召开会议,以及人们乘凉经常就在树下。夏季槐角挂满了树枝,清翠欲滴,知了满树高鸣。古槐树下面有一眼古井,古井口处有几块大青石板,在大青石板上架起了一记揺撸。在大青石板和揺撸的铁圈上,有刻字“大明XX年代”字样。古井涓涓清水,清澈甘甜,这里是在六十年代初,我曾经打过水的地方。在我的小学校院里,压篮球架用的有八块大青石石碑,其中,有四块大石碑,四块小石碑。石碑上中间部位阴刻有柳体字“大唐刘公丞相之墓”和“大唐刘文公正之墓”及“大唐刘公文渊之墓”字样,石碑上方四分之一部位的正中间,阳刻有两条雕龙栩栩如生。两条龙中间阴刻的字有“大唐刘公丞相”和“大唐刘文公正”,其它的记不得了。这便是我经常临摹练习书法的地方,所以,至今对此记得非常清楚。可是,随着学校和小区改造,古槐树给砍伐了,古井也给填埋了。古井上的大青石和压篮球架用的石碑,都被扔到了民安路往西到郑密公路的原齐礼阎桃园附近的大沟里了。

        我认为,在目前我的小学和中学的操场之下,在勤劳街公路之下深处,一定会有唐朝古墓,不然,这些石碑从何而来?记得老人们常说,在勤劳街这块地方和学校初建时期,这个地方是一片松树林和古墓区及部分庄稼地。记得小时候,在勤劳街街路当年裸露的黄土上,我的脚被扎了一下,低头就捡到过一枚青铜小鬼脸,造型精致怪异(现在凭记忆可以画出来),后玩了几天又当做垃圾给扔了。还记得,在距离我家的房后不远学校的食堂伙房门前,下大雨时,地下被雨水冲开了一个口子,雨水一直往地下灌。后来,市考古部门来了人,在地下八米处发现了一尊深枣红色棺材,文物部门说,是唐朝民间古墓。

        当年我们小区和学校的生活排水以及这口古井的水,都是通过排水沟,流到陇海路上的沟里,再流进淮北街上的大排水沟,再通过郑州大学流到金水河里的。当年,随着雨水涨潮季节,我们的排水沟里还时常有鲫鱼片、草鱼和鲶鱼呢。这些鱼都是从金水河反流到排水沟里的水游过来的。

     每当站在金水河岸,感觉眼前和脑子里,总是不由得快速放录着由时光和时代互相交织的恍恍惚惚的光点和叠影,一幕一幕的,一闪而过,也完全记不得是哪一幕和哪一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是啊,已经时隔四五十年了。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

如今,古老的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郑州金水河,已经焕发了生机,展示出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州金水河----------

        已经成为了贯穿郑州主城区一条风景秀丽的景观内河。她,由西向东,清流淙淙,碧波荡漾,蜿蜒流长,是市民休闲散步、唱歌娱乐、健康体魄、翩翩起舞的打卡地;

        已经成为了令郑州人为之骄傲和引以为豪的园林生态走廊。她,郁郁葱葱,垂柳倒影,花园亭台,水榭阡径,给郑州这座古城注入了美丽、灵性、生机和活力;

        已经成为了镶嵌在郑州城区的一颗栩栩生辉的灿烂明珠。她,宛如瑶台,星月荟萃,玉练皎洁,银河靓闪,响彻着新时代郑州奋进崛起的主旋律;     

        已经成为了郑州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创新结合发展的典范。她,继往开来,东区生辉,港区夺艳,轻铁飞驾,绽放着新时代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光辉异彩。

        时光,总是无情的把我们推向了衰老和疾病甚至是被死亡的未来。

        时代,总是迅速地把我们甩向了淘汰和落后甚至是被遗忘的境地。

        是我们辜负了时光,还是时光根本就不在乎我们。

        是我们跟不上时代,还是时代压根就不泄顾我们。

        这正如流逝了二千五百多年的郑州金水河水,从古代到现在,从春秋到如今,它汇聚几代人的记忆,它凝聚几代人的梦想,又随着几代人的轮番消失,仍是那样的从容,每年每月每天,哗啦哗啦哗啦,由西向东流去。

        我想到了在中学学过并背诵过的课文《荀子·天论篇第十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对自然和历史,付出的是情感。

        而自然和历史,对人类,呈现的是它的永恒。

        每当望着郑州金水河,置身于郑州城市之中,我都会浮想联翩。我都会想起儿时在这里游玩的情景;想起在1982年夏季,在这里参加的那场疏浚河道的万人大会战。这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歌声和欢笑,洒下了我的的青春汗水。 

二、浪迹河水  忘情欢乐

        我清楚记得,在六十年代初中叶位于郑州城区西南部的金水河上游金海水库段(如今的航海西路帝湖一带)和郑州大学老校区历史系东北部及兴华南街段金水河的优美、自然风光:

        这里,河水青青,宛如明镜。波光粼粼,日月倒影。水草丰茂,游鱼可见;

        这里,丘陵绵延,沟壑纵横。野酸枣树,簇拥坡头。绿叶滴翠,苍郁青兰;

        这里,河道曲弯,岸边涌泉。野石斛草,禾水岸边。花开紫白,爽口甘甜;

        这里,高树蔽日,岩燕低徊。土垣洞巢,叽啾和鸣。刺猬疾跑,蜻蜓成片;

        这里,鹰击长空,鸿雁排阵。候鸟群飞,铺天盖地。柳杨斜曵,高枝鸣蝉;

        这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蓝空碧日,星光璀璨。风吹草低,牛羊若现。

        在金海水库上游岸边及河边有许多泉眼,从地表上冒着清水往金水河流去;在郑州大学中原路段老校区历史系东北方有一处大家都叫它“自流井”。这里,泉水翻腾,清如明镜,水质甘醇,汇入金水。在自流井附近,有葡萄园和苹果园,自流井水滋润葡萄园和苹果园,使葡萄甘甜爽口,使苹果唇齿留香。这里是我和小伙伴们三五结伴,探险、游玩、嬉戏、放飞常来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奔跑、欢笑、游泳、爬树、抓鱼、捞水草、逮蚂蚱、捉刺猬、打知了、摘野生酸枣果等等。

        在金海水库游泳,在金水河里摸鱼。当然是最惬意的事。当年我第一次学会游泳,就是在如今的兴华北街段金水河里的学会的。

        在金海水库及金水河里游泳,当年对于我们是有风险的。记得,我经常看到邻居的哥哥们几次去游泳,回来后,被他的母亲在腿上划出了白道道后,马上就挨了一顿打。被打得嗷嗷地叫唤。

        后来,院里的有一位比我们高三届的男学生,名字叫“阿四(家里排行第四)”,在金海水库浅水区栽猛子时,头栽到了淤泥里,腿脚也被水草缠住了,他被淹死了。从此,学校老师和母亲,一再教育我们,不要到金海水库,不要到金水河里游泳。我们被吓得再也不敢去游泳了。

        但我们却经常偷偷地跑到金海水库玩。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每当偷偷跑到金海水库游玩,并在夕阳之下返回时,我们都在沿途金水河里采摘一支莲藕叶子扣在头上。拿着树棍子,在田野里,驱赶草丛中歇息的乌鸦,并追逐着乌鸦成群结队腾飞天空。驱赶藏在树丛中叽叽鸣叫的麻雀,看麻雀在夕阳里飞起铺天盖地,叽叽高鸣。看着它们的腾飞,我们也好想生出了翅膀,放飞了自己。

        我对明朝李清照的辞膜拜的五体投地。她的辞婉约细腻、情景交融、情深意长,意境深远。每当想起金水河儿时的这些生活,我都会不由得背诵着中学学过的她的辞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每当我去济南,我都一定要去济南趵突泉李清照祠堂。在那里,我都要面对李清照塑像,肃然起敬,双手合十,一再俯身摩拜。她的辞句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三、烈士陵园   初生责任

        我记忆最深的是在金海水库上游附近的郑州烈士陵园。自1965年打从上小学一年级起,每年每逢到了清明节前夕,全校学生人人上身穿白衬衣,下身穿蓝裤子,脚穿军绿解放鞋,脖子上戴着鲜艳红领巾,背着书包。书包里装着记录本和钢笔及铅笔等,还有用小手绢包裹的油饼、鸡蛋、咸菜等食品。男女同学们排成两纵队,手拉着手,从勤劳街向南穿过路寨村沿着郑密公路向西南方向步行约七公里,就到了郑州烈士陵园。学生们一路上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和《让我们荡起双桨》及《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到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到了烈士陵园后,按照学校老师统一口令,所有学生,面向革命英烈纪念碑,排成一个大的整齐方队。由学校教导主任刘大个主持会议。校长王守训讲话。我们先后向革命英烈纪念碑默哀、三鞠躬、敬少先队队礼、敬献花圈;我们依次瞻仰了革命烈士墓并认真逐一做着记录。当年,烈士陵园里共有烈士一百三十多名,其中,最著名的有焦裕禄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杨靖宇、彭雪枫、吴焕先四将军。我们分别向他们三鞠躬,宣读了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表示了要继承革命遗志,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中午时分,祭拜完了革命先烈以后,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来到了金海水库附近丘陵高处的大树下面,同学们围坐一起,高唱歌曲《王二小放牛》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由班主任对本次活动做讲评。班主任讲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由革命英烈的鲜血染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做了主人。目前,世界上包括台湾省还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在受罪受难。他们吃的是猪狗食,住的是猪窝圈,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增长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解救他们。让他们过上与我们一样的美好生活。

        在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所树立第一次的责任感,就是要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包括台湾省和亚非拉的那些吃不饱和穿不暖及受苦受难的人民和小朋友们做些什么,把他们给解救出来,都过上与我们一样的好日子。其实,那时我们并不知道好日子是啥样的。以为我们当年的日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日子。其实,那时,我们也是吃不饱穿不暖啊。一件衣服,一双鞋,一家人,洗了,缝了,补了,哥哥姐姐再传给弟弟妹妹们穿。记得,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中叶,那年月,我天天喊着“饿”,粮食不够吃啊,天天吃不饱啊,以至于饿得胃痛。那时的生活,在极大的政治热情鼓舞下,我们并不觉得是苦,反而认为是甜。

        记得,我们的第一堂图画课,是图画老师拿来了一副挂图,挂在了黑板中间。画面是一艘简易的轮船,乘风破浪。轮船上有一门大炮。在轮船的上方,有一行字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图画老师说“目前,台湾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解放台湾。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我在作业本上,照着挂图也画了一艘轮船,也写上了字。老师给了我的作业上画了三个五角星,使我深受激励。

        在活动结束后,大家自由活动。学生们俯瞰水库,任微风吹拂,凭阳光照耀,吃着各自携带的食品等。

        如今,我经常独自来到金水河上游的帝湖段和烈士陵园,叩问逝去的岁月;找寻失去的乡愁;寻恋那群白衬衣蓝裤子和红领巾孩子们的身影;查寻金海水库的原始遗迹;幻听儿时的纯真天籁歌声;仰望天空中那片熟悉的蓝天白云和飞过的鸟群………。

         四十多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啊。这些遗迹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是在心底留下的底片影子。

        郑州金水河啊,你是我的童年,你是我的乡愁,你流淌的是我一生难忘的寄托和回忆。

未完·待续

  2022年7月8日于郑州


余心高级政工师。曾经在《郑州晚报》发表过大量新闻报道。撰写多篇企业党建、企业管理和经济研讨论文获得省社科、党建、体改等奖项。九十年代以来,参与郑州大学全国著名逻辑学专家教授周洪仁先生编著的《职工逻辑学读本》教材写作;参与河南团省委省团校《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团课教材写作;受郑州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和台湾大学教授吉约先生邀请,写作《少林禅宗》(包括人物插图)一书,作为河南省宗教文化代表团和少林武僧代表团访问台湾暨宗教文化和少林文化及少林禅宗文化的普及交流读物;多次受邀参与企业党建和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运行机制的编制和构建及讲授等。爱好书画诗文。2020年10月,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内诸多微信公众平台、《河南科技报》等发表小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歌词、散文等20多篇,计10多万字;发表摄影作品、书画作品、漫画作品等多期篇。



作者文集链接

艺术生活就在你身边 

新时代 新理念 新城市 新生活 

《说蝉》

原创·小小说 《 取钱》

原创·小小说《 手机小狗拉杆箱和女人》 

看郑州

原创·小小说《任命》

诗歌《我和我的祖国》

《感悟秋叶》

小品文·《谈谈白雪》

散文诗·《春天·守望·希望畅想断章》 

漫画:生活画面 画面生活  

纪实小小说·《接待》

写意春天 

小小说系列

《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的历史跨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正月初三的郑州街头
郑州自然地理
郑州金水河畔戴胜父母辛勤育雏
那一年的郑州,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郑州尬舞团为抢粉丝 跳污水河湿身斗舞
郑州 您好!——写在郑州7.20水灾七日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