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李继槐】序•跋 .杂文集(连载十)揮洒阳光写春秋——序任正义散文集《人间清欢》


揮洒阳光写春秋
——序任正义散文集《人间清欢》
李继槐

 正义的第一本集子要出版了,邀我为之作序,我是欣然应命的,因为我不仅欣赏其文,更深解其人,的确是有话想说。
 我曾对家乡朋友们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我认为这并非过誉,因为我对“伟大”自有一番见解。她的确不是那种能夠改变人类命运或国家命运的伟人或英雄,然而她却有普通人能夠效仿的伟大的品格。
  她的家庭曾经是令许多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夫君亦曾是地方官员,先进人物,為家乡的城市建设做过巨大贡献。然而,一场大病使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直至坐上轮椅,连吃饭穿衣都需要她侍候的残疾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连许多男子汉都无法承受的災难,她却以一个弱女子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她沒有埋怨,沒有悔恨,沒有眼泪与悲伤,她坚强地面对残酷的生活大考,以阳光的心态,阳光的大爱,不仅使夫君逐渐能夠自理,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在推着轮椅,陪伴夫君的过程中,开始实现自己文学之梦,开始在手机上写作,仅用三年多时间,写下两百多篇散文诗歌,并开始在省、市报刊杂志及全国各大网站发表,成了知名的多产作家,她带着真诚的感恩之心,写父母,写家人,写朋友,写邻里,歌唱家乡的大好河山,传递人间大爱深情,博得了众多名家好评如潮。
 她走到哪里都会洒满一路阳光,几年前她带着重病的夫君来海南过冬,第一次在饭店吃饭,就以她不由自主的爱心与善良,感动得邻座几个素昧平生的海南人偷偷为她结了帐,她也因此写了一篇《又见海南君子国》并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此间,她又将我的近千万字的砖头般五卷本《李继槐全集》通读了一遍,并写下了《重新认识我敬爱的舅舅》一文。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通读全书的人,格外令我感动。   

   

《人间清欢》 共分四个部分。四季风情、城市内外、家乡情结、书友情怀。文笔清新流畅,朴实无华,令人愉悦。
 在四季风情部分中,有春的鲜花烂漫,秋的硕果累累,高山流水,田园风光,处处是景。   她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城市,用饱满的热情,写出了《美丽的济源我爱你》等诸多美文。
   《 屯水人家》《花石人家》《千年古村卫佛安的美丽蝶变》等篇,写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间百善孝为先,《老爸的快乐晚年》、《早逝的母亲》,每篇都洋溢对亲人无尽的爱与思念。《感恩生活中的遇见》写出了文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文学的热爱。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阴雨连绵的日子常常感到莫名的烦躁和压抑,而丽日晴空却使人如沐春风。我推荐大家读读正义用阳光写成的这本书,看看她是如何在逆境中奋起的,看看她是如何将大災大难变为春风春雨,将世上坎坷变为“人间清欢”,并在苦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如此,则必有所悟。


是为序。
2022年12月5日
盘谷游
李继槐


编者按:
此文发表于1983年《河南日报》,好像是当年春节回乡时,与轵城公社党委书记朱善平等一行到盘谷游春的,至今已近四十年。
在我的印象中,盘谷寺在济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其地位应是仅次于王屋山的,但近年却被明显冷落了,所以才想起来将此文重新发表,以期引起政府的重视,如能激起些许涟漪,也算一点安慰吧。
春,刚刚从严冬的襁褓中挣脱出来,还未长出嫩绿的毛发,戴上鲜花的桂冠,我就与轵城公社党委书记朱善平及县文化馆一位文物馆员等一行,在唐代文学巨匠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催动下,驱车直来盘谷寺游春了。
盘谷寺位于济源县城北约三十里处,北靠太行山,南临大社川,东接河口,西望王屋,引沁济漭大干渠在它的脚下缓缓流过,就像一条浅蓝色的纱巾,飘飘欲乘风飞舞。
盘谷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明洪武年间和清乾隆年间曾两次重修,明朝初年,这里有个很有学问的古峰大和尚,名闻遐迩,邻近四省三十多座寺院的和尚受戒都要到这里来。一些达官贵人,善男信女也都络绎不绝地前来进香。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在此题诗留念,可见当日是如何地盛极一时了。
但是,真正使盘谷寺传扬千古的,还要归功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当时他有个朋友李愿,曾任陇西节度使,上任之初,施政暴虐,被参,怨而辞官来盘谷隐居。韩愈就写了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为他送行。随着这篇被宋代文豪苏东坡誉为唐代第一篇文章的广为流传,盘谷寺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学士们倾心向往的地方了。
吉普车沿着乱石铺成的马路在盘谷寺前嘎然而止。奇怪,刚才在路上还觉得春寒料峭,一到这里却觉得阳光格外地明丽温暖,风也显得柔和多了,环目四顾,才发现我们进入了一个两山环抱的暖谷,东、西、北三面的来风到这里都放慢了脚步,而阳光却从早到晚地恋恋不忍离去。

顺着刀切斧劈般的青石台阶缓步而上,八角琉璃亭中的乾隆御碑巍然直立,韩昌黎那不朽的名篇配上乾隆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不由得人不啧啧称绝。八角亭虽已残缺不全,但仍然想象得出当年的金碧辉煌。再顺着依山而筑的台阶上去,两厢平阔,当年 的韩愈祠、李愿祠、白龙庙、菩萨庙的残垣碎瓦仍历历可辨,一棵一千三百年的菩提老树虽已被野火烧死,伤痕累累,却仍然挺着腰杆,将扭曲而执拗的枝丫伸向蓝天,似在向上天倾吐它被随意伤残的愤懑。
从前殿堂门穿过,就进入了这座寺院的中心建筑——大佛殿及两厢的钟鼓楼。大佛殿系清代建筑,规模不大,却也宏伟壮观。殿壁上嵌着清代已亥年三朝元老恭良蕴的一首诗:“李愿家何在,秋山樵径荒。古碑迷乱石,废殿冷空王。不见土泉美,惟见荆棘长。韩文标逸致,千载思茫茫。”可见这座名刹,在当时已经颓败冷落了。但钟楼上的一座巨钟,仍然安然无恙,投石掷之,仍嗡嗡嘤嘤,声震山谷。最有意思的,要算大殿月台前用青石凿成的“秋叶泉”了,因形似秋叶而得名。石碑上记载:“清冷澄澈,毛发可鉴,祈雨者就池取水,即沛甘霖。”池旁至今仍长着一棵凌霄藤,据说当年还有一棵巨柏,阳春三月,攀柏而附的藤萝开出满树红、黄相间的花儿,如不细审,会以为是柏树开花,蔚为奇观。
穿过后山门,我们沿着柔软的草径向谷深处盘桓。刚刚转过山坡,忽然望见山腰处的荆棘上晾晒着许多花红柳绿的衣服,几个姑娘媳妇叽叽咯咯的笑声,像快乐的小溪冲进耳鼓。啊,我不禁眼前一亮,难道在这么高的山坡上还有河水流动,还有如此朝气蓬勃的生活?我们寻声走去,果见一汪清亮的泉水,从石井中向外流淌。据说,古住今来,不管天多旱,这里的泉水从来没干过,附近的盘谷小村都靠这股泉水生活,吃这泉水的人,大都能活到七、八十岁以上才终其天年。因此得名“不老泉”。这么好的泉水,不尝一尝岂不是枉游盘谷寺吗?于是我们舀上一勺泉水,争相传递痛饮,果然清冽、甘甜,沁人心脾,怪不得韩老夫子在文中盛赞这“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
小憩后,我们沿着山腰开采砚石的矿脉向东攀援。一边不时拣起那些被砚工们扔弃的有角有棱的砚石细细地抚摸鉴赏,果然不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外观润泽,质地柔韧,深灰色的石面上还有许多金粉在闪光,我们一边赏玩一边走,不觉进入一片柏树林中。仔细一看,这柏树真怪,许多枝干都扭曲着。研究文物的老卫说:很古很古以前,寺中有个老和尚,把自已平时积累的财物埋在一棵柏树下,为日后寻找方便,将柏枝扭弯作了个记号。后来老和尚刚刚圆寂,小和尚们就抢着寻找扭枝柏,去挖财宝。谁知,一刹时,满山的柏树都变成扭枝了,大家知道是老和尚显了灵。这虽属传说,不可全信,但也是对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的一种讽刺。
穿过柏林再向上攀登,一个天然石阙呈现在磨盘似的山顶,沿着长长的石廊拐过去,就看到十米来高的石崖上面,刻着乾隆皇帝御书的盘谷寺考。原来在他之前,许多人都将盘谷寺误认为在燕川方口的田盘境内,乾隆看了韩愈的文章产生了怀疑,遂命人考查,方知为误传,遂亲书此考。文中说:“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在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益不可,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刻之。”可见乾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个相当认真的人。
从磨崖石跟前返回磨盘山顶,已是下午三点了,真是兴之所至,饥疲顿忘。正要下山,忽放眼南望,只见百里平川春霭轻笼,夕阳光中,远山若鸡埘,轻风徐来,泉水叮咚,神清气爽,大有飘飘欲仙之感。直到这时,我才体味到李愿为何要到此隐居了。

(原载《河南日报》1983年4月28日)

与时任轵城公社党委书记朱善平在盘谷寺留影

李继槐,河南省济源市人,现为海南省委宣传部高级编审、省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委员、入列《海南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名录》及省政府高层次人才。
     历任中国寓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省纪委监察厅特邀监督员、省公安交警等系统的行风评议组组长等。曾领銜创办《人生与伴侣》、《人生在世》、华晖出版社、《成与败》杂志;参与创办《戏曲战报》、《河南文艺》(《奔流》前身)、《戏曲艺术》、《妇女生活》、《特区展望》、《视界》、《中学语数外》等杂志,任多家境内外省级报刊、出版社社长、总编、编审等,至今已从事编辑记者和文学创作六十余年,为国内资深编审(正教授级)、著名作家、诗人及出版专家,其代表作有长诗《神力》、《百篇寓言集》、大型历史剧《褒姒》、《读书改变命运》等。有多部(篇)作品在河南、海南及全国获奖,部分作品被美国、香港、台湾等转载并以德、法等外文向国外介绍或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其传略被《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寓言辞典》、《济源市志》、《济源历史文化精编》等十数家辞书、志书收录。
      李继槐先生的主要成就是编辑、记者及文学创作。他自1966年河南大学毕业至今,六十余年从亊报刊杂志出版亊业从未间断,为培养工、农、兵文学新人尽心竭力,被誉为“河南文坛的伯乐”;在海南工作期间,多次被全国省级党委宣传部部刋理事会授予优秀编辑称号;作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创会重要会员,他的作品哲理深刻、语言精练、独辟蹊径,在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他的被誉为“几十年少见的”长篇叙亊诗《神力》,并称为具永恒文学价值的精品。

      


李继槐相关作品链接

【李继槐 长诗 杂文 寓言 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沟游记
我心灵盛放一朵奇异的花
让正义成为阳光
济源盘古寺摩崖石刻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检讨书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瞿进达|《梅亦有情》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