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史学家论“高阳” | 开封 韩鹏

古史学家论“高阳”

开封  韩鹏

目前,仅以本人所见到的中国史典记载而言,开封有“高阳乡”、或“高阳”等名称者,唯在开封东部、东南部的陈留或杞县、雍丘、圉县之地。开封其他之地有“高阳”的名称,尚未见可靠的史料记载和历史地理凭证。

关于开封的“高阳”名称,从古人记载情况分析,最早当指春秋时期的“阳武县高阳乡”,归属战国魏国的大梁之地。而陈留“高阳”,应在魏国国都大梁管辖范围之内。就是说,战国时期的陈留“高阳”是属于魏国,而不是属于韩国的。

这是我们判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记载的唯一依据。若说此“高阳”,是西汉司马迁记载陈留东部,即睢水流域的“高阳”之地,也不为过。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渠水》也记载:汳(汴)水“又东迳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于战国为大梁,周梁伯之故居矣。梁伯好土功,大其城,号曰新里。”

文中的“新里”有二:

一在开封西南的新里城,传为秦朝城池,唐代武德七年废。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二》记载:“新里城在(开封)府西南。秦旧邑也。汉武帝时废。隋开皇中,复置新里县。大业初废。隋末,复置。唐初属汴州。武德七年,废入浚仪县。”大致在今祥符区朱仙镇西北一带;

一在开封东三十里,今祥符区杜良乡附近。据北宋史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一》记载:开封府开封县有“新里县故城,在县东三十里。隋高祖开皇十六年分浚仪县置,因新里为名,炀帝大业二年废。”

将此开封府故“新里县”,视作“高阳”之地,除了司马迁《史记》“陈留高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阳武县高阳乡”解释之外,目前还没有找到更有权威的史料记载作依据。

但自西汉之后,古人在解释司马迁《史记》记载的“陈留高阳”时,多采取不认可的态度,且认为“陈留高阳”属于杞县、雍丘、或圉县。

如刘宋时期裴駰注《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注《史记索隐》和唐代张守节注《史记正义》,即《三家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记载:“郦生食其者,(唐代)《正义》:历异几三音也。陈留高阳人也。(刘宋)《集解》:(晋代)徐广曰:今在圉县。(唐代)《索隐》案:高阳属陈留圉县。高阳,乡名也,故(三国)《耆旧传》云:食其,高阳乡人。(唐代)《正义》(东汉)《陈留风俗传》云:高阳在雍丘西南。(唐代)《括地志》云:圉城在汴州雍丘县西南。食其墓在雍丘西南二十八里。盖谓此也。”

清末民初杰出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也认为西汉司马迁、东汉苏林等记载有误,并继承了前人“高阳”属于杞县、雍丘、或圉县的重要观点。尤其对“高阳”地名和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论证。

故他在《水经注疏》中指出:汳(汴)水“又东径高阳故亭北。守敬按:(晋司马彪)《续汉志》:圉有高阳亭,盖本属圉,详见下。(北朝北齐人魏收)《地形志》:雍邱有高阳城。(唐代李吉甫)《元和志》:高阳故城在雍邱县西南二十九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北宋乐史)《寰宇记》:雍邱,开封并载高阳城,盖在二县之交,在今祀(杞)县西。俗谓之陈留北城,非也。(东汉)苏林曰:高阳者,陈留北县也。按在留,故乡聚名也。朱故讹作使。赵改云:(东汉班固)《汉志》陈留县下《注》,(西晋傅瓒)臣瓒曰:留属陈,故称陈留。盖留本郑邑,为陈所并,是以郦释高阳为故留之乡聚名也。使字误,当作故。戴改同。守敬按:(东汉)苏林说见《汉书.梁孝王传.注》。(北宋)《寰宇记》,小陈留城在陈留县南三里。晋《太康地记》,陈留先有陈留县以北有大城,故此号小陈留城。(东汉)苏林以高阳为陈留北县,盖因此致误。考(西汉)《高帝纪》沛公过高阳。(东汉)文颖曰:聚邑名,属陈留圉。(西晋)臣瓒曰:《陈留传》在雍邱西南。又(西汉)《史记.郦生传》:陈留高阳人。(晋代)徐广曰:今在圉县。(唐代司马贞)《索隐》引故(三国)《耆旧传》:食其,高阳乡人。是高阳者,乡聚之名,属圉,至确。圉在陈留南,何得云北县?故郦引苏说以证上文俗传之误所自。随实指在圉为乡聚名以明之。今本作在留,传钞讹耳。赵不知留为圉之讹,故诠释皆谬。”

上述诸多历史学家,不仅认为“陈留高阳”归属杞县、雍丘或圉县,还纠正了西汉司马迁、东汉苏林等对汉代之后“高阳”之地的错误解释。

事实说明,东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关于“制诏左中郎将蔡邕。今封邕陈留雍丘高阳乡侯”的自述,是最可靠、最准确的历史地理依据,也是得到众多历史学家共同认定的重要证据。因而,这一历史地理文化,是无法改变的。

退一步说,即便西汉司马迁、东汉苏林认为,“高阳”在开封东部睢水流域的陈留北部一带,也只能是对春秋时期“阳武县高阳乡”文化的一种传承,又与杞县、雍丘、圉县“高阳”,同在开封东部、东南部之地,而不是在毫无魏国、睢水作地理依据的其他地方。

作者简介:韩鹏,男,大学,1957年1月生,河南夏邑人。河南省孔子学会顾问,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调研员。研究方向:中原华夏历史文明发源。首次提出了“华夏文字、文化、文明和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共同产生于河南荥阳以东河济'两河’流域”的基本观点,先后出版发行研究中原华夏文明发源的学术著作十余部,曾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课一等奖。

开封 韩鹏文集链接

【韩鹏 文集】

由魏国星象历法谈中华文明探源 

华夏文明探源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浅谈宋金内城墙、南门与河桥的分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河南省杞县的历史沿革,你了解多少?
东汉圉县蔡邕封地祖地故里杂谈
《水经.睢水注》考略(一)
金杞历史——杞县历史各朝代政权建置
韩鹏谈中国狱官、圉和蔡邕文化
沛县丰邑(乡)中阳里(村)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