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胡振华作品:往事如烟(之四)

展示美好 请您订阅紫雨轩书院

往事如烟(之四)
胡振华
今天发生的事对于明天来说,便已经是往事了。过去的一个属性便是不可更改。原来看过一些穿越的书和剧,因为了解了未来,穿越过去的人便想改变已发生过的事,但不管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即使是非常拙劣的剧本,也不敢出现改变过往的情节,因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便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留下了绝对不会雷同的记忆。哪怕我们经历了同一个过程,记忆也会千差万别。要不怎么说,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耐读的小说呢!
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好像都不宽裕。就拿我家来说吧,父母那时的工资都是30多元,四个孩子,一家六口的衣食住行也就勉强维持吧。也有一家七八口人,只有一个拿工资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所以,好多家都会接点零活:糊火柴盒了、扦方巾了、装洗衣粉了……因为大人要忙家务,孩子们便成了干这些零活的主力军。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夸赞铁梅的唱段: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在我们的童年里,这些事基本都经历过。不知铁梅是如何拾煤渣的,我们小时候叫:捡煤核(hu)。就是在大炉子烧过的煤渣里,捡那些没有烧透的小煤块,因为太小,故名为煤核。每次不管捡多捡少,回来倒进自家的和煤池中即可。现在想想,真的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当时在土色的煤渣里发现一块黑黑的东西,哪怕很小,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也有男孩子周日背个小箱子出去给人擦皮鞋。哥哥曾经想过,但没有做过。哥哥上五六年级时,倒是在北郊一带为人帮过车。所谓帮车就是自己事先准备一条有钩的长绳子,在上坡的路上等活。有车夫为了省点劲,就出几分钱让人帮忙将车拉上去。《三毛流浪记》里也有这样的情节。当然,如三毛那样惨的状况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是非常费力的活。车夫们觉得出了钱,上坡时只是架着车,不怎么用劲,要将一辆装满货物的架子车拉上坡,帮车的小孩子也是要咬紧牙关的。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那时候一些单位如有零活,一般都会包给自己的职工家属去做,没有零活的单位怕冷了职工的心,没活也要找点儿活出来。就说糊火柴盒吧,虽然加工活儿比较多,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接到的。虽然加工费极少(一盒火柴才两分钱)。我的好几个同学都糊过火柴盒,淑清同学还曾为我讲解了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具体的操作,什么大片、盒片的,很有意思的。
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家里大人在粮食系统工作,她打过的零活是抖面袋。
说起抖面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好理解,面袋还需要抖吗?
三四十年前,每个人每月的食粮是有定量的:成年人根据所从事的工作来确定,小孩的定量则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增长,小学生每个月最多20多斤吧。成人一般是32斤。重体力劳动者最多可以达到40斤左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粮本,一个小区有一间粮店。每次去粮站买粮,粮店的工作人员都要在粮本上记上所买的数量,一个月的定量用完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假如定量用不完,还可以取成粮票出来。如果有出差证明,还能取出全国粮票。全国粮票全国通用,自然就金贵了。后来粮食供应情况好一些时,用粮票换鸡蛋,也是全国粮票可以多换几个。现在我家的一个小盒子里还放有几十斤全国粮票,明知道已经是一叠废纸,还是舍不得扔,印象太深刻了吧。
那时候一袋面粉标准是45斤。一般人家每次也就买个十几斤吧,所以粮店都要事先将面粉一袋袋倒进一个大木柜里。大木柜有一米见方,能盛好多面粉。倒完面的面袋,就一个个摞在那里,由面粉厂收回去重复使用。但在重复使用前,是要有一个检验过程的,大概是比较繁琐,抑或是没活找个活干,于是,粮食系统的家属们就有了一个打零活的机会了:抖面袋。
抖面袋的程序不复杂,一是要发现破洞并将破损的地方缝补好;二是要将面袋翻过来,将附着的面粉扫干净。我的同学庆华是这样描述自己从事过的这个“零活”的:“干的时候把两只胳膊伸进面袋里,先横着猛抖几下,然后再抓住面袋的两只角一甩,就翻过来了。一开始不熟练赶不上大人,后来干的多了,还能超过大人呢,那一刻,别提多开心了。”庆华还说,能得到这份零活,可不容易,必须是粮食系统的家属才有资格。虽然因为面粉是粉状物,粉尘会飘的到处都是,而且地方小了也不成,怕粉尘的浓度大会出问题。但庆华说她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干这活工钱倒是次要的,收益最大的是扫下来的面粉,能解决吃饭的大问题呢!
那时候,定量也是分粗粮和细粮的,白面属于细粮,定量更少。所以将扫下来的面粉收集起来,集腋成裘,应该也是很可观的。我也估量一下,哪怕一个面袋扫下一钱的面粉,一天扫出来个一两斤应该也是有的。所以,这个活也算个“肥活”吧!
记忆中的往事不知怎地总是那么清晰。我还记得小时候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穿鸡毛掸子的事,那真是一件既繁琐又有趣的活儿,而且,我还没听到有别人说起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纤的东西很少,(有一把化学(塑料)梳子是很骄傲的事,比起老木梳,化学梳子轻巧透亮色彩艳丽,很受女孩子青睐)掸灰尘的掸子自然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化纤的了,家家户户用的都是鸡毛掸子,所以,鸡毛掸子的需求量也很可观,这才有了外加工的活。
那时候,一般人家八仙桌的后边往往还有一架条几。条几上放有先人的神龛,另外就是少不了一个细瓷雕花的大帽筒。帽筒的原始作用已经被淡化了,书香之家放几幅卷轴字画,普通人家放些杂物,但是,鸡毛掸子是一定会有的。后来才知道,从鸡毛掸子上也能看出一个家的实力。好的鸡毛掸子,用的是大公鸡尾巴上最漂亮的几根羽毛,鸡毛颜色艳丽有光泽,插到帽筒里,神气活现地,像一只骄傲的雄鸡,很显眼的。听说,得好几块钱才能买到。差的鸡毛掸子鸡毛短颜色灰黄,且羽毛容易掉,主人即使插到帽筒里,也要用东西遮一下,可能嫌寒碜呗,这种掸子大约几毛钱就能带回家了。
不管是好的鸡毛掸子还是差的鸡毛掸子,从鸡毛到成品大约都需要经过这么几个程序:清洗、晾干、分捡、分类、穿线、缠裹等。外加工活就是其中的分类和穿线两种。这是每根鸡毛都要过手的活,比较细碎。
当时我们院子房东的两个女儿小兰和小秋接过这种活,因为我去帮过忙,所以知道一点点。
发过来的鸡毛是一袋袋的分捡好的,一袋就是一根掸子所需的羽毛。所谓的分类就是将羽毛按长短分好级别,一般要分五六级甚至七八级。干活之前先要准备一块木板,上边按甲方的要求打好格,每格有韭菜叶子那么宽(小于一厘米)。工作内容就是测量每根羽毛的长度。测羽毛很好玩。拿出一根羽毛。一只手捏住根部,另只手将羽毛按住往前伸,看到哪条格线,就放到相应的盒子里。一根鸡毛掸子的羽毛总得有几百根吧(没有数过,估计),每根都要测量一下,很费时间的。
这项工作完成以后,就进入穿鸡毛的程序了。针线都由甲方配备。因为用的线要既结实又耐用,针鼻儿自然也大些。原来分好类的羽毛,一盒盒地摆在前边,先穿最长的羽毛,一个盒子的羽毛全部穿完后,再穿另一盒的羽毛,以此类推,直到将一袋子的羽毛穿完,这个加工活就算完成了。甲方收回去后,将这一串羽毛用胶一圈圈缠在一个光滑的竹棍上,鸡毛掸子才算完成。后边的活是要看技术的,当然要由专门的师傅去操作了!
干这种活倒是累不着,但小孩子能有多少耐性,如果不是为了帮衬家里,谁愿意一坐几个小时呢?印象中房东家也没干多久。不知完成一个工多少钱,现在想想,应该在一毛钱左右吧。
往事如烟?想起这些往事,那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小兰责怪妹妹总想出去玩的声音似也出现在耳边,神奇吧!
2023年10月8日于悉尼

胡振华,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系专科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先在郑州国棉四厂细纱车间做挡车工,此阶段写了不少有关纺织工人的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任中学语文教师、《河南文艺》诗歌编辑《郑州工人报》编辑部主任等职。有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通讯等数十万字作品问世。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福奶奶和她的啾啾鸟》,获当年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出版诗集《四季人生》,2017年散文集《记忆,走过岁月》即将出版。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胡振华文集链接

【作家专集】胡振华作品文集 

【作家】胡振华作品:那天,我忘了带准考证 

【作家】胡振华作品:教师的勇敢

【作家】胡振华作品:一次不寻常的旅程

【作家】胡振华作品:占领,占领,占领封面

【作家】胡振华作品:旧地重游——邦迪海滩(图文)

【作家】胡振华作品:两株“滴水观音”(植物的故事之一)

【作家】胡振华作品:长过院子的柠檬(植物的故事之二)

【作家】胡振华作品:  第一次“种豆得豆”(植物的故事之三)

【作家】胡振华作品:野营,七天六夜

【作家】胡振华作品: 往事如烟(之一)

【作家】胡振华作品:往事如烟(之二)

【作家】胡振华作品:往事如烟(之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算生活是一地鸡毛,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卷耳 || 已经消失的行当(二)
教你旧毛线制作鸡毛掸子
马未都|掸子
你能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说事儿】南头窑:最美鸡毛掸子出产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