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琼浆玉液 | 戴晋鹏

专栏

琼浆玉液

 作者   戴晋鹏

我的家乡是大家公认的好地方,但一谈论到家乡,大家会很自然地说到,那里什么也好就是缺水,水窖水不好吃。但对从小在家乡长大的人来说,水窖水就是天上的琼浆玉液,无论走到那里,不管喝到什么水,都觉得没有家乡水窖水甘甜,没有家乡水窖水那种浓浓的乡土味。

家乡十年九旱,是个缺水的地方。《盂县志》记载,家乡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几乎找不到浅层地下水。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人畜吃水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住在城市,喝着纯净水,用着自来水,很难体会到以前缺水时的生活状态。偶尔自来水公司停水,便会感觉很不方便,但这样的停水时间不会很长,与家乡连续几个月缺水比起来真不是什么大事。

上小学时,因为冬天缺水,我们小孩是经常不洗脸、不洗手的。外观上看,小黑手是捣炭锤,小脸蛋是花脸猫,脖子是黑围脖。每天就那样上学确实有点不雅观,老师便每天像检查作业一样检查我们是否洗手、洗脸。而且每天总会有不洗脸、不洗手的同学被老师逮住。虽然我们在老师的监督下,也养成了每天洗手、洗脸的习惯,但总是水过地皮湿,洗不干净。在稍微不显黑的幼稚脸蛋衬托下,我们的黑脖子就更是滑稽可笑了。

记得有一年冬天村里缺水,村里组织到有水的地方拉回水后倒入水窖。村民到大队领取水票后(按人头每天发放定量水票),凭水票到水窖那里取水(只有早上可以领水,平时水窖口是上锁的)。村里有人负责在水窖口验票。为了能早早担上水,家家户户很早就到水窖口排队。为了谁先谁后领水闹出不少推搡吵闹之事。

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用自己最智慧的办法战胜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面对经常性的缺水难题,想到的和用实践证明的最好办法是修建大量的水窖或水洞来蓄水。但过去由于经济原因,单凭一家一户的力量修建水窖是不容易的事,更不用说修建水洞了。当时村里有几个水窖也是几户人家合伙共同修建的,很少有人家有自己的水窖或水洞。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去打几眼水井?事实上家乡人在村里打过水井,而且还打了好几眼水井,不过几眼水井出水后慢慢地成了没有水的旱井。由于技术、资金以及历史局限性等原因,家乡人并没有把打水井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每天早上,村里的人都会早早起床,到村里的水窖或水洞上去挑水。一觉醒来,首先听到的是门外水桶叮当的声响。走在上学路上,看到黄土路上一条条水桶零落的水印,不知道每户人家一早上挑几次水。挑水成了每户人家一天中最重要也是必须的事。家家有一个甚至几个大水瓮,挑满一瓮水至少需要三担水,为了生存,家乡人在吃水上付出了太多的艰辛。

村里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在村南和村北各修建了一个水洞,村北的水洞较村南的水洞小,被叫做小水洞。村南那个水洞较大,长有四十米左右,宽有近二十米左右,被叫做大水洞。修建水洞对村里来说也是件非常重大的事,关系着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我没有见到修建水洞时的情景,但听村里人说,修建好大水洞后,在大水洞里专门演过几场电影。可以想象,修建水洞时的场景是多么的热烈,当时村民对修建好的水洞是多么兴奋。

修建水窖和水洞在修建程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修建水窖在选定地方后,挖掘一个深一丈以外的深洞,洞口为竖直圆柱体,下部则从上到下依次逐渐把柱体向外拓展成瓶状。之后用石灰和红粘土搅拌成一抓就能成型的灰土,用特制的木锤,从下往上把灰土敲打在洞壁上,洞口用石头垒成较小的圆柱体,盖上用厚石板凿的水窖口。在水窖口外一定距离选择地方修建澄清池,并与水窖相通,夏天将雨水先流入澄清池,再从澄清池让水流入水窖。

修建水洞一般都修建成长方体形状。修建时根据修建大小在四边上挖掘四条宽一尺左右的深沟(根据水洞大小确定深度),然后用红粘土和石灰搅拌成灰土,从下往上加一层灰土夯实一层,依次夯实到一定高度,用修建窑洞的方法,在上面用石头合拢,并留下洞口,最后再把里面的土掏出,用灰土夯实好洞底。水洞一般比水窖放水多,但水窖占地面积小,而水洞占用面积较大,因此在院子里挖水窖的人家比较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当时无论修建水窖还是水洞都是困难的事。选择修建水窖或水洞的地方必须是有水能流入的地方。村里修建的两个水洞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条件稍好之后,有人家便在自家院子里修建了水窖或水洞。

为了吃水方便,父母在自家院子里也修了一个水窖。父亲负责挖土,母亲负责用辘轳往上绞土。当挖到不到一仗的时候,竟然挖到了石头。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用镐、撬杠、铁锤等工具,硬是把水窖挖下去。而母亲坚强地用自己柔弱的双臂把一水窖土和石块绞上来,并运出去。后来绞上来的石头一部分烧制了石灰,用作建房使用,一部分石头建房时用作垒石。挖一个水窖用了整整一个冬天。我不知道父母是靠什么力量支撑把水窖挖下去的,那咯吱咯吱的沉甸甸的辘轳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现在想来是满满的伤痛。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难以用语言描述。而家乡的每家每户又有多少不是这样。家乡的人是伟大的、智慧的、勤劳的、坚强的……喝着辛苦得来的水窖水,谁又能说水窖水不好呢?每一滴水窖水都是渗透着辛苦与智慧的汗水,难道水窖水不是我们心中的琼浆玉液吗?

水窖水不干净、不卫生被外人诟病。是的,每年夏天雨水时节,场院,大街上的水都会流入水窖或水洞,里面有土、垃圾,各种生物等等,打上来的水浑浊不清,难以下咽。

上小学时,我们负责给老师舁水。一天正好下大雨,水洞的水污泥俱下,不用说吃了,看上去就感觉不是滋味。我们就从学校新修建的南房水口下给老师接满一水瓮水,而且看上去很清。没想到南房上有石灰,下雨后水中有了石灰成分,水显得格外清澈,但是也格外的苦涩。让老师做的白绸饭没有下碱面就黄黄的。我们不得不把水瓮的水倒掉,再换上浑浊的水窖水。

很是无奈。但不管如何,夏天有雨水流入水窖不能不说是件好事。人们为了获得更清澈的雨水,采取了扩大澄清池,雨前扫街扫院等办法。雨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发酵后,水质会变清。村里人世代吃着这样的水,寿命并没有减少。这也许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在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一百多人,而八、九十岁的人也不在少数。

现在村里每家每户在院子里都修建了水窖或者水洞,有的人家还安装上了水泵、过滤器,太阳能等等。家乡的缺水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家乡的水窖和水洞是前辈们的一大创举。修建水窖和水洞有着用料简单,坚固等特点。而水窖水洞水对每一个家乡长大的人来说,那是上天赐予的生命之水。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多高,不能忘记家乡水窖水,因为那是家乡祖祖辈辈与大自然斗争的胜利果实,流淌着家乡祖祖辈辈艰辛的汗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琼浆玉液。


作者 简介

     戴晋鹏,网名越霄野老,70后, 毕业于晋中师专中文系。先后从事教育、组织、纪检等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摄影,喜欢用笨拙之笔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家乡的点滴。

 紫雨轩书院是一个集文、诗、书、画、影为一体的原创平台,拥有多名国内外实力派多元知名艺朮家、诗词名家及最受欢迎的游记达人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陶冶情操,雅俗共享,敬请大家关注!

每天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甜还是故园水
水窖 水井 水增压系统
银碗井
成语玉液琼浆怎么造句
天天享受泉水美
陈建伟丨家乡的老水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