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如心存斗志,也会激起对方的斗志;如大发脾气,对方也不会冷静,所以必须向对手示好。一旦坦诚相待,对方就不会存有戒心,就能听你说话。这是我花了15年才悟出的道理,以后无论我如何多嘴,也不会激起人的反感了。

——摘自日本小说家山冈庄八的著作《德川家康》

一个朋友老和他先生吵架,稍稍了解一下他们吵架的细节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以“你……”的句式讲话,这样说不了几句,吵架就开始了。 所以,我劝她,以后多用“我……”的句式讲话。并且,我请她当场就她谈到的一起事件做练习,试着用“我……”的句式,对想象中的丈夫讲话。 她尝试了一会儿说,做不到,她没有办法用这个句式讲话。 为什么呢?我说,试着去觉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东西阻碍着自己,让自己无法用这个句式讲话。或者说,如果用这个句式讲话,自己会有什么感受。 过了一会儿后,她说,她发现,每当她试着用“我……”的句式讲话时,她就会感觉到很虚弱,相反,如果用“你……”的句式讲话,她会觉得自己力量强了很多。 这种强,显然是一种假象,是为了掩饰真实的虚弱感而制造出来的假象。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我们为什么爱用“你……”的句式。因为,当用这个句式时,就意味着,不是我,而是你,要为发生的一切负责。

我们常带着面具,愤怒就常是恐惧的假面具。 多数愤怒的真相是恐惧

我一个朋友惠是很容易愤怒的人。一天,在吃午饭的时候,她突然对婆婆产生了很大的愤怒,强忍着才没发泄出来。 她和我谈到这一事件时,我问她,这种愤怒产生之前,还有别的感受或情绪产生吗? 这是我在谈话中常用到的技巧,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产生了某种情绪、感受或看法,认为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但假若试着去觉察的话,便会发现在这一情绪、感受或看法产生前,还有其他的感受产生。那个在第一时间产生的感受可以称为“原初感受”,找到它,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其他的感受、情绪或想法,多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防御这个“原初感受”的。 听我这么说,惠静下来,细细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发现,在对婆婆产生愤怒前,她有一种恐惧产生——她担心婆婆不爱自己。 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本来是担心婆婆不爱自己,但却迅速将这种担心转化成了愤怒,本来是渴望关系的亲近,但却立即转化成了疏远。 可以问问你自己,当你过去产生某些愤怒的时候,是不是有同样的心理转变过程? 我自己认为,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愤怒或攻击行为,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愤怒或攻击行为,是一种假象,是用来防御恐惧得不到爱而制造出来的假象。 可以说,本来真相是渴求爱而又担心得不到的虚弱感,也就是说,“我担心不配爱”,但却立即转化成了“你……”句式中的愤怒,表面意思是“我才不在乎你”,并向对方传递一个信号“你不配得到爱”。

我还认识一个女孩,她的父亲非常暴躁,这经常给她造成很大困扰。一次,父亲再次对家人发脾气时,她放松自己的身体,并在放松状态中去感受父亲的感受,结果进入了自我催眠状态,并发现本来很高大也似乎很强大的父亲,在她面前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一滴泪水那么大。 世界是相反的,这次经历让她深深地明白父亲之所以通过暴躁的方式显得那么高大,是因为他那时感到非常无助、非常弱小。 通过这样的自我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宁静下来,心中还会产生慈悲与宽容。这时,对方不仅无法投射愤怒,还可能会被感化。 譬如,小苏发现,当他再次对她发出暴力威胁或死亡威胁时,她基本上不再有恐惧产生了。结果,他的威胁越来越少,最后不再发出了。

最近,美国著名的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利根在广州授课,在课上,他讲了一个可以应急的办法。用吉利根的话说,这个办法是,论身处何种情景,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中正点 他的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首先要保持和自己内在的联接,具体而言就是,你首先要把注意力抽回一部分放到你自己身上,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并保持一种身体和内在的平衡。

通常,我们一遇到袭击这种剧烈的投射或愤怒等任何一种强烈的投射,我们的心一下子会缩紧,而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会被对方投射过来的巨大情绪力量所吸走,于是就成了一个自动反应机器,被对方的强烈投射所控制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对方,而是先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你自己身上,感受你的身体和内在的感受,和你的身体与内在保持一种联接。这时,你就像太极拳高手一样,对方怎么用力你都不会失去平衡。 据我所知,顶级太极拳高手对自己的身体有可怕的觉察力,哪怕仅仅是苍蝇落在身上这么大的力道,他们也会对其性质、方向等种种力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有很好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身体所实现的。这意味着,他们比对方还清楚其力道,于是就可以很好地化解掉。 这种境界也许太高了,但你真的可以把这个当作原则去试试,无论遇到什么情形,你首将注意力抽回到你自己身上

我一个朋友严,会经常因为所在外企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焦头烂额。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人际冲突都源自和下属的关系。并且,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有类似的逻辑:他很有耐心,没有领导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很讲礼貌,但越来越多的下属对他越来越不尊重。

他几次找我诉苦,听多了,我也有些不耐烦,有一次忍不住点了他一次: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不解。 我解释说,每个人都喜欢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欢做无效的事,如果你的属下发现,他们可以不尊重你,那他们就会越来越不尊重你。 也就是说,假若你只会使用耐心、没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等方式对待属下,而没有一点霹雳手段,那么就是在教你的属下对自己不尊重。

听到这里,他说明白了,但他觉得自己就是无法用霹雳手段对待哪怕任何一个人,而他也认为,他正是因为一直使用这些“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才赢得了现在的职位,所以如果让他放弃以前的做法,他会觉得很难。

哦,我赶紧说,我没有说要你放弃以前的做法,你的“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会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会使用这一种策略,这太单调了一些,所以你可以在继续保有这一方式的同时,再增加一个新的方式而已。如此一来,你就会灵活很多,而不是非要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了。

我这个朋友认识我很久了,但他不喜欢心理学,不喜欢听很细致的分析与解释,所以我使用了以上的语言,而假若做更精细的分析的话,可以说,他心中先是有一个内在的、固定的对话模式:“我为你们考虑很多,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这个对话模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也即我以前文章常讲的投射性认同的ABC,A即“我为你们考虑很多”,B即“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C即“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可以说,严的好人形象是一个生存策略,是他希望通过这样做而获得更多的爱与认可,但是,他没有信心,而且还有怨气,就好像他早就知道,无论他怎么付出怎么善良,注定就是得不到更多的爱与认可。

他的属下之所以不考虑他的需要,对他不尊重,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们这样做而他随之产生的怨气,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严的这种内在对话模式,首先是在他自己家中形成的,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父母一直疼爱弟弟妹妹,并要求他做一个尽责的大哥,但无论他做多么好,父母仍然是疼爱弟弟妹妹远胜于他,而且弟弟妹妹好像也总是不领他的情,这让他心中总是憋着一肚子怨气。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严的故事也不例外。

假若我们懂得这一点,我们自然会更用心地去觉察,而觉察的句式自然会是“我……”,这个句式的意思就是“我要为我的一切负责”或“我要发现我内心的秘密”等。 因为我们心中有钩子,所以别人可以在上面挂东西。 如果没有认同的钩子…… 我们不仅要明白自己在玩投射的游戏,我们也要明白,别人也在玩这样的游戏,这种明白,会帮助我们脱离一些可怕的攀缘。

用形象的说法,
投射就好比一个人要去你家里挂衣服,但你家里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而假若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地方挂衣服,那他就会放弃。

来源:萨提亚家庭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表达的8种语言策略
如何讲话快速吸引对方注意力?教您一套埋雷式沟通技巧!
第二型的外在表现
《身体知道答案》
如何倾听别人说话
总是忍不住发脾气?调整愤怒情绪,你可以试试这4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