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灵参
所属类别 :
农业产品

乌灵参,药材的一种。菌丝体白色,直径8-14μm,交织成网状,密布于废弃的黑翅土白蚁菌圃腔内。成熟时,部分菌丝集结形成菌核。菌核球形、椭圆球形或卵形,故有鸡(土从)蛋之称。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径1.5-8cm,与菌丝连接处有圆形凹窝,菌核长成后逐渐与菌丝脱离联系,呈肚脐状。含多糖,蛋白质,及铁、锰、锡等微量元素。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乌灵参

  • 别称

    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

  • 真菌界

  • 真菌门

  • 黑柄炭角菌

  • 分布区域

    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乌灵参

乌灵参生长在地下0.5米至2米黑翅土白蚁废弃蚁巢上。是黑柄炭角菌菌丝体形成的菌核,中国的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由于乌灵参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非常特殊,故自然资源十分稀缺,乌灵参不但有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中国国宝级的珍稀中药材。

乌灵参的研究需要长达十年以上的生态与生物学观察和分折,可供研究的天然的乌灵参样本非常难找,故这项基础研究非常不易,学术界对乌灵参有多种解读和误导,同一个菌种有几种不同的名称,非常混乱,乌灵参的正确研究成果现己被真正认定(卯哓岚著:《中国大型真菌》)。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资料

药名:乌灵参

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枞蛋(云南)、地炭棍、鸡茯苓

汉语拼音:wulingshe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arianigriper(Kl.)Sacc.

归经:心;;胃;膀胱

中药化学成分:含多糖蛋白质,及铁、锰、锡等微量元素。

功效:安神;止血;降血压

考证:本品未见本草记载。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圆而黑,其内色白。能益气。”所述形态、生长习性及功效,与现今四川云南习用之乌灵参相符,系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Kl.)Sacc.在白蚁菌圃腔中的菌核。

折叠 编辑本段 概述

科属分类:炭角菌科

主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生态环境:生于温暖山坡土层较深处或河堤土坡上土栖白蚁遗弃的菌圃腔内。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挖出地下菌核后,洗去污物和砂粒,风干后备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孕妇忌用。”

性味:甘;平;无毒

药材基源:为炭角菌科真菌黑柄炭角菌的菌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乌灵参

菌丝体白色,直径8-14μm,交织成网状,密布于废弃的黑翅土白蚁菌圃腔内。成熟时,部分菌丝集结形成菌核。菌核球形、椭圆球形或卵形,故有“鸡(土从)蛋”之称。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径1.5-8cm,与菌丝连接处有圆形凹窝,菌核长成后逐渐与菌丝脱离联系,呈“肚脐”状。菌核内部白色,肉质绵软,有类似鸡(土从)的香气。味甘甜。菌核上端有柄悬着于白蚁穴上壁,并与假根相连。假根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直径2-3mm,外表黑色,内部白色,常有分枝,曲折蔓延生长于泥土中。其上与子座柄部相连,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多单枝,偶有从柄部分枝者,呈圆往形,连柄高4-18cm,柄长1-6cm,直径2-5mm,外表黑色,内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状,长3-12cm,直径2.5-7mm,中部稍粗,顶端圆钝,初生时灰白色,后变为褐色,外表有疣状突起的子囊盖,子囊壳椭圆形,埋于子座外层,子囊盖外突,疣状孔口黑色,子囊孢子众多,类球形,熟时黑褐色,侧丝单根或分枝。

折叠 编辑本段 各家论述

乌灵参

1.陶弘景:乌灵参,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2.《本草衍义》:乌灵参,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3.<用药心法>:乌灵参,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逐水,生津导气。

4.《汤液本草》:乌灵参,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5.《本草衍义补遗》:乌灵参,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6.《纲目》:乌灵参,《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肾邪,至东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上,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朱丹溪又言阴虚者不宜用,义似相反,何哉?乌灵参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欠咳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闭癃。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乌灵参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症,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乌灵参辈淡渗之药所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陶弘景始言乌灵参赤泻、白补,李杲复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发前人之秘者;时珍则谓乌灵参、茯神,只当云赤入血分,白入气分,各从其类,如牡丹、芍药之义,不当以丙丁、壬癸分也,若以丙丁,王癸分,则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乌灵参不能人膀胱矣。张元素不分赤白之说,于理欠通。

7.《本草经疏》:乌灵参,其味甘平,性则无毒,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胸胁逆气,邪在手少阴也;忧恚惊邪,皆心气不足也;恐悸者,肾志不足也;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亦手少阴受邪也。甘能补中,淡而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解,心脾实则忧恚惊邪自止,邪热解则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自除,中焦受湿热,则口发渴,湿在脾,脾气弱则好睡,大腹者,脾土虚不能利水,故腹胀大也。淋沥者,脾受湿邪,则水道不利也。膈中痰水水肿,皆缘脾虚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见斯病,利水实脾,则其证自退矣。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湿,解热散结之功也。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专除湿热,赤亦胜白。

8.《本草正》:乌灵参,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9.《药品化义》:乌灵参,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胎气少安,魂魄惊跳,膈问痰气。盖甘补则脾脏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白生,口焦舌干烦渴亦解。又治下部湿热,淋疬水肿,便溺黄赤,脐不利,停蓄邪水。盖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既旺,则腰脐间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

乌灵参

10.《本草求真》:乌灵参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11.《本经疏证》:夫气以润而行,水以气而运,水停即气阻,气阻则水淤。乌灵参者,纯以气为用,故其治咸以水为事,观于仲景书,其显然可识者,如随气之阻而宣水(乌灵参甘草汤);随水之淤而化气(五苓散);气以水而逆,则冠以导水而下气随之(乌灵参桂枝甘草大枣汤、乌灵参桂枝白术甘草汤);水以气而涌,则首以下气而导水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诸加减汤);水与气并壅于上,则从旁泄而虑伤无过(乌灵参杏仁甘草汤、乌灵参戎盐汤、乌灵参泽泻汤);气与水偕溢于外,则从内挽而防脱其阳(防己乌灵参汤);气外耗则水内迫,故为君于启阳之剂(乌灵参四逆汤);气下阻则水中停,故见功于妊娠之疴(桂枝乌灵参丸、葵子乌灵参散)。凡此皆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清者条鬯,浊者自然退听,或从下行,或从外达,是用乌灵参之旨,在补不在泄,乌灵参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12.《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13.《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乌灵参

14.《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15.《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16.《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17.《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18.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19.《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折叠 编辑本段 植物栽培

1.生物学特性:乌灵参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2.栽培技术:乌灵参可用段木、树蔸及松针栽培,但目前仍以段木栽培为主。选直径10-45cm的中龄松树,砍伐后每隔3-7cm相间纵削3cm宽的树皮,深入木质部.5cm,称“剥皮留筋”,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之有声时锯料,截成长65-85cm的节段,放通风向阳处,按“井”字形堆垛备用。选背风向阳、微酸偏砂的缓坡地,挖直径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沟。取木段3-5根,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于窖中。菌种也称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用PDA培养基从菌核组织中分离出纯菌种,栽培种培养基用松木屑76%、麸皮22%、石膏和蔗糖各1%,含水量65%,装入广口瓶,灭菌后接入纯菌种,在25-28℃条件下培养半月,翻转瓶在22-24℃下再培养半月,即为菌丝引。肉引在接种前半月内采挖鲜菌核为引。木引是在接种前两个月选直径4-10cm的梢部无节筒木,锯成长50cm的木段,每5根为一堆,分二层堆叠,将新鲜菌核250g贴在木段上靠皮处,覆土3cm,60d左右菌丝可长满筒木。早春3-4月份接种,用菌丝引接种,宜选晴天将窖中细木段削尖,插入栽培瓶中,粗木段靠在周围,覆土厚3cm。肉引接种时用刀剖开苓种,将肉面贴在简料的上端截面或侧面,皮朝外。木引可锯成5-6cm长,靠在料筒的上端截面或将引木锯成二段、三段,夹在料筒中间。

3.田间管理:结参期常在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补土填缝。黑翅白蚁常蛀食松木段,防治方法:选苓场时应避开蚁源,挖地时注意清除腐烂树根,或在苓场周围设诱杀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集中于坑中,即可捕杀之。同时可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蚁群只要有一只染病,全巢无一幸免,灭蚁率达100%。

折叠 编辑本段 生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菌核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偶呈扁块状,长4-10cm,直径1-7cm,表面黑褐色或黑色,略具光泽,密布不规则细皱纹。一端有圆形凹窝,呈“肚脐”状,另端有突起的蒂迹,其顶端常裂开似鸟嘴状。体较坚实,不易破碎,断碎面不平坦,白色或黄白色,质细腻,稍带软性。偶有皮纹粗糙,体轻质松泡或枯空者。气特异,味甘。

以皮纹细、体结实、入水下沉、内部色白,俗称“细花货”者为佳;皮纹较粗、体较轻、入水半沉,俗称“二花货”者次之;皮纹粗糙、体轻泡、入水不沉、肉色棕黄,俗称“大花货”者更次。

2.显微鉴别:菌核横切面:外侧为拟厚壁组织,菌丝细胞多列,排列紧密,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壁较厚。内侧为拟薄壁细胞,菌丝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大,细胞呈不规则形,壁薄。

折叠 编辑本段 中药化学鉴定

乌灵参

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加碘化钾试液1滴,显深红色,如加α-萘酚及浓硫酸,显橙红色至淡红色。(检查多糖类)

(2)取粉末0.5g加丙酮10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3)薄层色谱取粉末2g,加乙醚4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用苯-95%乙醇(9:1)上行展开,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有黄绿色及紫色两个荧光斑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稀乌灵参,效广难觅踪丨本草江湖第1423期
一味仙草,治失眠,补心肾,良效
珍稀中药材—乌灵参介绍
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对男科妇科效果极佳,补益效果强过冬虫夏草,价格不到十分之一
9、猪苓10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