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苏:晒成干蒸出来比肉好吃,不是肉胜似肉,乡间独有的味道

说到“落苏”,或许很多人一脸茫然,一幅懵里懵懂的模样。尤其是城里人。

秦王嬴政倒有个儿子叫扶苏。落苏,何许人也?非人。何许物也?是物。是一种下垂的装饰物譬如流苏的同父异母兄弟?抑或其他?

可是在乡村,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自然不过。犹如熟悉家里的某个物件。

其实,它就是乡村夏季一日三餐最普通的一种菜蔬。

它有一个名字叫“茄子”。哦!听到这,你会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东西呀。还神乎其神呢!落苏的学名叫茄子,茄子的俗称乃落苏。

每年农历三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乡村许多蔬菜都要下种,以便热暑有成。落苏几乎与辣椒同时下地种植。先是栽秧,尔后起垄,再插竹扦,以防倒塌。

两月后,从膝盖高的株丛上、在肥厚硕大叶子下长出一个个果实,由小变大,颜色亦由稚嫩的浅白出落成成熟的深紫,透着诱人的光泽。

大的有手腕粗,重重的吊在那儿,在农人的老式八仙桌上,一日三餐几乎是主打菜。

以落苏为菜,一般有两种简易做法:一是切片炒,把落苏切成一块一块的片儿,放水里漂一下,用素油(油菜籽的油)旺火炒;二是把落苏整个放在饭甑上蒸熟,接下来再放锅里,用锅铲压碎压扁,直至糜烂的程度。

拿我们乡间话语来说,叫“搭落苏”,意思是把落苏翻来覆去地搅动,直至成泥,瘫在一起。后一做法较前一种做法稍微琐碎。但两种做法都需配料辣椒、大蒜、豆豉等。

若能撒上葱或韭,味道更佳。相比而言韭略胜葱一筹,闻着更香,吃起来更鲜。特别是冷却过后的“搭落苏”,味道直抵舌尖深处,回味无穷。

每天进嘴腔,毫不厌腻。豁了口缺了牙的老人视为最爱,无需用力咀嚼,即能过喉入肚,不费吹灰之力。早上搭落苏配之以稀粥,喝起来“唏溜唏溜”,其味幽远绵长。半下午歇了昼(午休),出畈(出工)之前,人们通常在吃上一碗冷饭,好补充下午双抢巨大的强体力劳动的消耗。

总之,夏季一日三餐的八仙桌上少不了落苏的身影,尽管它并不起眼,但味道至少还让人不讨嫌。

秋季的落苏比起夏季的落苏,味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霜打过后的落苏,虽然形象不佳,有点蔫头耷脑的样子,但吃起来却令人恭维。

乡村向来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讲究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好的庄稼把式,逢上风调雨顺的岁月,种出的落苏肯定也有自家吃不完的时候。

怎么办?总不至于让它烂到地里吧?那是暴殄天物。花了身上的精力和汗水,农人对地里的作物那是视若已出,爱惜有加。倘城里有亲戚朋友,送人之外,余下的自有办法。

好在先辈智慧百出,把新鲜的落苏经过若干道工序,晒成干菜——落苏干,那也是乡村一道自制发明的美味,此乃民间独有。

晒落苏干的工序确实繁复,在这只略述大概。把个大体粗的落苏从地里摘回洗净,剥蒂蒸熟,用力将落苏从头至尾开膛破肚一样从中对半剖开,不至划断,使其粘连。盛在篾制簸箕里,在太阳底下让日头暴晒。

一到两天功夫,之前肥厚饱满的落苏在日头强力烘烤下变得暗淡无光满是皱巴,好比老太婆的脸经岁月风化,全是褶皱。

把落苏晒成干瘪皮子后,包进早已搅拌好的米粉作馅。米粉也并非随意为之,有经验的主妇靠自己的感觉,用糯米、籼米按大致比例搭配出来的(大例是糯多籼少,要想刚刚好、正合适,需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实践技巧)糯米绵软、韧性、有劲道,籼米质粗、脆硬,两想掺和,好像男女搭配,阴阳调和,才会达至最高境界。

米粉里面少不了红辣椒、食盐、大蒜子的等辅助来跑龙套,这些看起来不走眼的副角却缺一不可,还要比例适当,方可造就更好。

讲究人家,还会放上紫苏添味增鲜。包馅完毕,将落苏干蒸熟了晒,晒干了蒸,如是反复几次,好像不经过无数水与火的考验、磨难、历练,不足以修成“正果”。

晒好的落苏干晚易于储藏,等次年食用亦可。总看见大人、小孩没事时,嘴里咬着一块落苏干,有的巴掌大,那是整块的;有的则切成了手指大小,嚼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落苏干下油炒饭,无需他物,足以绝配,不啻是人间美味,不亲尝无以晓其味。

至今想起,都让人口舌生津,腮帮泛腺。故此,好多城里人特地赶到乡下去买,二三十块钱一斤,价格远超肉价,真让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不过,想想那些繁复程序,也值!

总记得,炎炎夏日傍晚,昏黄的电灯下,母亲和二姐、三姐等一家人围坐在堂前的簸箕边上,簸箕里是一块块手掌大小的落苏干。从锅里蒸熟的落苏干粘人烫手。这会儿要趁皮子发热发软的时候,用手把外皮捏紧实、熨帖,不让米馅外露,影响美观及食欲。

落苏干冒着丝丝的热气,加上天气的高温,熏冲得人大汗淋漓。另有可恶的蚊虫在肆意攻击着人的肉身,令人心烦意乱。年幼的我,偶尔在旁边摇摇蒲扇为她们赶走蚊虫扇点凉风,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中耳濡目染,渐渐体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落苏在一年当中的某个特定日子,它要发挥巨大的作用。那个特殊的日子便是——农历七月半。

在民间,七月半是逝去的先祖在阴间过年的日子。这天作为孝子贤孙当要准备扎纸衣、印冥票等送给先人,此外,在晚上还要请先祖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丰不丰盛,大体有积习多年的风俗传承)。

一俟天黑,烧纸衣纸钱的同时,乡村家家户户厅堂中央的八仙桌上,首座是一个蓝边碗,盛着米饭,插着竹筷,依次是几道烧好的菜,有鱼、蛋,有豆干,有落苏,有冬瓜等。

鱼当然是鱼,蛋是一个蒸熟的鸡蛋或鸭蛋,对半切开,露出金色的蛋黄,豆干还是豆干,而冬瓜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冬瓜了,而是摇身一变为“肉”了,落苏也非纯粹意义上的落苏了,而是令人叫绝的“鸡腿”了。

如此农村请客的待人之道“鸡肉鱼蛋”四大菜一应俱全。祖先享用过后,其实这些菜并未曾少一口,照样原封不动。勤俭持家的主妇是不会倒掉浪费的,接下来是子孙后代受用,把它吃个一干二净。

每年这一天,我都禁不住好奇地思忖:为何要把落苏叫做鸡腿,冬瓜叫做肉呢?

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给自己挑出了一个答案,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不知能否自圆其说。或许我们的祖上在祭祀他们祖上的时候,当时可能生活拮据,经济紧张,银子有限,压根儿买不起鸡、肉等上好荤菜菜肴,情急之中只好拿乡村自种自制的菜蔬代替。

俗话说,祭祀是做给后人看的,至少表明没有数典忘祖。当然对于以冬瓜当肉、落苏当鸡腿的这个问题,也没问过旁人,说不定他们也不明白,反正就是这么一年年一辈辈传下来的。

即使如今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上真鸡真肉真鸭不成问题,但一到此时,仍是落苏、冬瓜无异。

本人喜爱看书,天长日久,逐渐染上了掉书袋的坏癖。

翻阅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其中并无“落苏”或“茄子”的栽种记录。倒是在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现转录于下:

〔时珍曰〕陈藏器本草云:茄一名落苏。名义未详。按五代贻子录作酪酥,盖以其味如酪酥。又王隐君养生论治疟方用干茄,讳名草鳖甲,盖以鳖甲能治寒热,茄亦能治寒热故示。

在李时珍老先生的眼中,众多菜蔬不仅可入食,亦可入药,茄子既是如此。然而在乡村,落苏主要是餐桌上普通菜蔬,并未用它来医什么病症。

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宋史料笔记之《老学庵笔记》,此乃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所撰。其中偶然地又读到了这么一段话:

酉阳杂俎云“茄子一名‘落苏’,今吴人正谓之落苏。或云钱王有子跛足,以声相近,故恶人言茄子,亦未必然。

“茄”音同“瘸”音,难怪,落苏是为避人讳。

古人很优雅,不伤残疾人自尊心。

都说农村人粗俗,我看不见得。现代人口中都叫“茄子”,但我更觉得庄稼人称“落苏”有古典韵味。(乡土文苑,朱小毛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时,北方冬天的饭桌上
立秋后, 遇到这菜我一买就是10斤, 晒一晒, 蒸一蒸, 比吃肉都香
这5种菜晒一晒,味道比新鲜的还好,放到冬天吃,烧鸡烧肉特别香
夏天8种蔬菜吃不赢,晒干后更好吃,冬季的时候炖肉,好吃又下饭
茄子肉
4种晒成干比新鲜时候还要好吃的蔬菜,冬天炖肉,1年都放不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