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息是一种财富转移机制

央行上个星期六突然宣布降息,市场一片欢呼,特别是国际上的投资大行、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及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等更是高兴,因为这些机构及人是央行降息的最大受益者。有人说,央行降息,房价会立即上涨;有人说,央行降息,A股更为“大牛”,这些都是降息的受益者。

事实上,很简单也很常识,利率是国内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每次价格变化都是利益关系调整。如果说,这种价格是由市场的机制来现实,或这种价格完全是卖者及买者对价的结果,那么这种利益的分配及转移是卖买自愿行为的结果。而这也正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根本所在。

如果这种价格变化不是卖买双方市场对价的结果,而是政府手来决定,那么这种价格变化就容易成为一种人为的财富转移机制。就目前中国的利率而言,由于中国的基准利率与欧美国家的基准利率完全不同,欧美国家的基准利率一般为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债市场的回购利率。它要通过多次传导才能反映到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上来。所以,欧美国家的基准利率对金融市场利益转移是间接的,是通过市场多种途径来现实的。

但是中国的基准利率是一年期银行存款贷款利率,所以央行降息不仅是直接地对银行利率的风险定价,也是对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利益直接转移与分配。所以,在银行利率还是管制的情况下,央行对降低基准利率,其实就是直接财富转移。央行降息就是直接把存款人的利益转移给贷款人,把储蓄者的财富转移到贷款人手上,把资金由安全的存款转投到较高风险的投资以争取回报。比如说,而这种转移对房地产企业、对房地产投资者、对借高杠杆融资进入股市者,及对地方政府(有人估计,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余额为15万亿,其节省利率就达375亿),都是重要的受益者,而存款人的利益则直接受到损害。

现实问题的是,央行降息最为主要的依据是CPI水平。因为,在他们看来,维持物价的稳定是央行的主要职责。如果CPI过低,而实质利率过高,不仅意味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可能导致货币政策自动收紧。这种解释在理论上没有多少错,欧美发达央行都是这样思考的,也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的风险。

但是,中国的CPI语词看上去与欧美国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其中所包括的内容却是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CPI分类的权重与欧美国的CPI分类权重是不同的。我记得2006年加拿大驻中国的商务参赞用加拿大的CPI分类权重,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计算当时中国的CPI,中国的CPI要低估两个多百分点。如果用美国的CPI分类权重来计算可能差距会更大。

还有,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国家,不仅有总体的CPI,也有分类的CPI。比如,台湾就有根据不同收入层级建立CPI指数。比如台湾1月份低收入者CPI年增长率为0.08%,中等收入者为-0.82%,高收入者为-1.53%。这说明了尽管整个物价水平在下降,但低收入者不仅没有物价下跌,反而物价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存款利率相同,那么可能是高收入的实质利率是高,但低收入者的实质利率可能不一定会高。

还有,低收入者的食物类和居住类CPI的权重合计达67.2%,中收入者为52.9%,而高收入者为45.9%。这也表明了对于最为基本的吃住的日常消费来说,不同收入者占其消费的比重是相差很大的。如果住房的价格持续飚升而推高居住类消费,那么受到影响较大的是中低收入者。但是,中国的CPI不仅居住类权重严重低估(有人估计中国的居住类权重低估了90%),而且没有不同收入者CPI权重分类体系。如果以这样的CPI来衡量实质利率的高低,并以此推导出会货币政策可能自动紧缩。这肯定与现实相差很远,对中低收入者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中国的CPI体系下,由于CPI体系的不科学性及分类设计的粗糙性,从而使得这个CPI体系既不能一般性地反映整个物价水平变化,更不能细分绝大多数居民对物价水平变化的感受。在实际居住类消费占绝大多数居民尤其是弱势居民绝对高比重的情况下,以这种数据来作为中国出现通货紧缩之风险的依据,以此来作为央行降息的依据,这对国内中低收入民众来说既不利的也不公平。这种情况下的降息就成了一种严重的财富转移机制。

还有,假定当前的CPI体系为科学合理,但是在2012年前十年,这个阶段的实质利率在60%的情况下都是负利率,但这个时候的存款利率为何就不上升呢?而让实质利率一直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下呢?但当前CPI下行,就认为会出现通货紧缩风险要降息,其理由能充分吗?

可见,面对当前国内需求不足、负债严重、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高,并非是货币宽松可以解决的,而且货币宽松作为一种财富转移机制,一旦使用不当,更是会让这几个方面问题更是恶化。这就是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当局要思考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前瞻
CPI能激活日本经济吗?
读书笔记:通货膨胀效应
本周投资者或关注哪十件事
记者观察:多管齐下引导通胀预期
CPI不断创新高证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彻底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