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闫云科: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肝脾湿热

狐惑病

湿毒蕴结证

赵某,女,35岁,王府村人。下唇、下齿龈糜烂六年矣。每年二月发病,至十月不治自愈。或谓缺乏维生素,然久服不应;或谓胃火盛,黄连清胃丸用之无功。寻余诊时,正值伏暑,只见下唇龈溃烂,肉腐脓秽,牙根半露,疼痛不甚,下唇奇痒,不能入寐,或寐后因痒而醒。胃纳一般,大便不畅。口不苦,不思饮。月经正常,带多色黄,阴痒蚀痛。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略数。
脾胃者,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故口唇溃烂,多责胃火。然既属胃火,岂有下唇、下龈糜烂而上唇、上龈安然无恙耶?且几经清火,不见效应,知非火患。苦思冥想,仍茫然不解。遂语患者:“容余三思,明日取方。”当晚翻书查找,似属狐蜮。《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所述之症,与本案虽不尽相同,然其病因,诸多《金匮要略》注家,皆一致认定虫毒使然。以二月惊蛰,虫惊醒,十月立冬,虫自蛰。其间湿热蕴盛,诸虫动,怙恶不悛,为害一方。遂循仲圣苦参汤洗之,雄黄熏之之教。拟杀虫解毒,清热燥湿法
乌梅15g,川椒10g,槟榔10g,龙胆草10g,百部15g,干姜6g,甘草10g,雄黄2g(研细冲服)。三剂。
外用方:川椒15g,蛇床子30g,苦参30g。
水煎漱洗唇龈,洗后外撒雄黄粉少许,一日5~7次。
仅诊一次,服药一周,唇龈即愈。翌年随访,知病未作。

按:《金匮》孤惑之“惑”,先贤谓“惑”乃“蜮”之误,因蜮能含沙射影,暗中伤人,言“惑”则难以解释,余亦以为言之有理。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à,声音嘶哑),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人参、干姜各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现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何为狐惑病?

狐惑病是以咽喉、口腔、眼及外阴溃烂为主证,并见精神恍惚不安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与西医之白塞氏综合征(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类似。

病因病机

中医:早在古代,此病在就已引起注意,近代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此病以肝脾湿热为主要病机,其先兆证多呈肝郁脾胃湿热证型,即见心绪不舒,多疑善妒,口臭泛恶,舌红苔黄腻,便干,溲短腥臭等症,并多有七情损伤史。

西医:病因有感染、遗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和炎性介质等。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多见于20 ~ 30 岁。

1. 遗传因素研究证明,本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 和HLA-B51 显著相关。候选基因定位于第6 号染色体,包括MHC-Ⅰ相关基因(尤其是MICA6 等位基因)、PERB、NOB 和抗原呈递基因(TAP)。

2. 感染因素已在白塞病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抗链球菌抗体。在白塞病患者的口腔菌群中也发现了较高浓度的链球菌,且可能与溃疡的发生有关。

3. 免疫机制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包括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细胞因子、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活性改变和自身免疫因素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狐惑
【金匮要略】第三章第10/11/12条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7)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四百二十四
升麻鳖甲汤治面赤斑斑如锦纹(红斑狼疮),唾脓血 外眼红赤
《伤寒论》学习笔记(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