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树德,燮枢汤, 调肝和中,燮理枢机,活瘀散结。两胁均痛,脘闷迟消,腹部胀满

焦树德

9.燮枢汤
北柴胡915g,炒黄芩9~12g,炒川楝子9~12g,制半夏10~12g,红花9~10g,白蒺藜9~12g,皂角刺3~6g,片姜黄9g,刘寄奴9~10g(或茜草15~25g),焦四仙各10g,炒莱菔子10g,泽泻9~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白天与睡前各1次)。

功能:调肝和中,燮理枢机,活瘀散结。
主治:凡较长期间具有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脘闷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或脾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象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状的肝胃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湿阻,肝病累肾,肝热扰心,久病气血郁滞诸证者,均可使用。这些证候包括西医诊断的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和证候者。对临床症状不太明显,肝或稍大或不大而肝功能化验较长期不正常,或有时腹胀或消化稍慢,脉带弦意(尤其是左手)或右脉滑中寓弦,舌质或正常或略红,舌苔或薄白或微黄者,亦可使用。具有前述症状和证候,而西医诊断不是肝胆病者,亦可使用。主要按中医辨证论治加减变化。
组方医理:肝藏血,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相表里,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清·沈金鳌说:“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易怒,其病多为气郁而逆,气逆则三焦受病,又必侵乎及脾,然虽郁但不可用攻伐,应遵《黄帝内经》以辛散之、以辛补之之旨。肝经郁热之实,又常因肝血之虚,亦须遵《黄帝内经》酸收、甘缓之旨。综合起来看,前人治疗肝胆病,常以条达疏解、散清养潜为主要治则。本方结合前人经验,参以己见,以柴胡苦平入肝胆,条达疏发,畅郁阳而化滞阴,解心腹肠胃间结气,推陈致新;黄芩苦寒人肝胆。降泄清热,治自里达外之热,尤其是协柴胡更可以清气分郁结之热,二药相配,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而用为主药。以半夏辛温散降中焦逆气而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行血,三药辛温人肝,义寓有《黄帝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川楝了苦寒入肝,炒则寒性减,能清肝热行肝气而治胁痛、脘痛、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主气血不和,四药合而为辅药。以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角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消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兼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肿,治心腹痛,消散肥气、息贲、痞块;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配焦四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焦槟榔),共助消化而除胀满迟消,运中焦而健脾胃,共为佐药。以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泽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能降泄肝肾二经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用为使药。本方中又含有几个药组,一是柴、芩合用,有调肝转枢之效;一是白蒺藜、红花、皂角刺三药相配,则有宣畅肺气、疏达肝气、通行胸胁胠肋之间行瘀散结之能,尤其是对久病者,三药合用能深达病所,斡旋枢机;一是川楝子、片姜黄、刘寄
奴(或茜草)三药同用,既苦泄肝气之郁,又理血中气滞,而治心腹胁痛,结合皂角刺、红花、白蒺藜三药,又对消散痞块有帮助。二是半夏、焦四仙(或三仙)合用,和中运脾以健中
焦,寓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方中入血分的药物比重较大,是针对“病久入血”而设,以求推陈致新,新血生则气化旺,气化旺盛则康复之力增强。多年来,我在治疗西医诊断的慢性肝胆病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中医治疗肝胆病,不是专从肝胆治,而是从整体观出发,根据五脏六腑相关等理论去进行辨证论治。总之,此方既着重于调转枢机,升降化育,又照顾到肝主藏血和病久入血等特点,故命名为“燮枢汤”。
加减运用:中湿不化,脘闷少食,舌苔白厚(或腻)者,加苍术6~9g、草豆蔻6~10g;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g、枳壳10g、制乳没各5g等;如果血瘀明显,胁痛处固定,或兼月经量少有块者,可改加茜草12~20g、乌威骨6一9g、桂枝6一10g;胃纳不佳,食欲不振,饮食少进者,加生谷芽10--12g、陈皮10---12g:肝热扰心,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者,加珍珠母(先煎)30g,远志、天竺黄各9~10g,栀子仁3g(热象轻者可改夜交藤15一20g):血络瘀郁,面或胸颈等处有血丝缕(蜘蛛痣)者,加茜草10~15g、乌贼骨6一9g、丝瓜络10g;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g、银柴胡10g、青蒿15g:肝胆热盛,口苦、尿黄、目红者,加栀子6~10g、龙胆草3g;胁下痞块,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炙鳖甲(先煎)15~30g,生牡蛎(先煎)20~30g,射干10g,莪术、三棱各3~6g,玄参12~20g等;肝病累肾,脾湿不化而腹部坠胀,小便短少,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g,茯苓、冬瓜皮各30~40g,水红花子10~12g(猪苓20g、泽兰15g可代用),车前子(布包)12~20g,泽泻可改为30g;每遇情志不遂即各症加重者,加香附10g、合欢花6g;肝胆郁滞,疏泄不佳,胃失和降而呕逆便秘,上腹及胁部疼痛,舌苔不化者,加生赭石(先煎)30g、旋覆花(布包)10g、生大黄3~5g、生甘草3g、炒五灵脂9g;兼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30g,郁金、炒鸡内金各10g;肝功能化验较长时间不正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同时加服五芦散(五味子95g,芦荟1.5~2.5g,共为细末,每服3g,一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药服用);大便经常干燥,肝病久久不愈,或目赤涩,或月经闭止者,可酌加芦荟末0.3g左右,装胶囊,随汤药服,此药可引药力入肝。腹部喜暖,见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g,去川楝子:饮食正常者,可去莱菔子、焦四仙,只用焦神曲;口渴明显者去半夏。女子月经不潮或经水量少者,可去刘寄奴,改加茜草15一30:药后胁痛反而加重者,可去皂角刺,减少片姜黄用量,以后再渐渐加入。

验案举例:黄某某,男,41岁,干部,1972年7月1日初诊。1962年患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纶,经北京某医院中西医治疗2年多,肝功能正常而上班。1969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经输血等治愈。1970年又出现肝炎症状,经北京某医院化验肝功能不正常,诊断为迁延性肝炎,经用中西药治疗1年多,症状不减,肝功能化验越来越不好,面部及手背出现蜘蛛痣,肝脏未触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治无效而转来我院诊治。现症右胁疼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形体瘦弱,面色晦黯,面部鼻头有血丝缕(蜘蛛痣),手掌发红,严重失眠,腹胀迟消,大便溏软,肝功能化验:麝絮(+十++),麝浊>20u,转氨酶600u。澳抗弱阳性。舌质略红,舌苔厚实微
黄,中有剥脱,脉象滑数,左手略有弦象。辨证:肝郁犯胃,中湿不化,心神不宁。治法:调肝和胃,佐以安神。处方用燮枢汤加减。药用:柴胡12g,黄芩12g,炒川楝子9g,皂角刺6g,白蒺藜12g,茜草12g,草决明9g,焦四仙各9g,香谷芽9g,青陈皮各9g,草豆蔻9g,珍珠母(先煎)30g。6剂。
二诊、三诊时,诸症略有减轻,均以上方加减。
8月11日四诊:右胸胁痛已有间断,食纳渐增,大便仍软,有头重腿沉之感。舌苔已化薄尚略黄,剥脱处已见新生之薄苔,脉同前。再守上方出人:柴胡12g,黄芩9g,白蒺藜12g,红花9g,刘寄奴9g,桃仁9g,当归6g,赤、白芍各15g,川续断15g,茜草9g,栀子6g,焦神曲12g,草豆蔻9g,芦荟末0.3g(装胶囊)分2次随汤药服,6剂。
此后均以此方随证加减。1973年还加服“五芦散”2料(每料服约半月)。口腔有溃疡时,曾加生石膏、连翘、玄参等。腰腿痛时,曾加独活、威灵仙、附片等。以燮枢汤加减,服至1973年5月下旬,不但诸症消退,人亦渐壮实,肝功能化验亦完全恢复正常。1974年1月试作半日工作。以后到几个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均正常,于12月上班正常工作。
1975年秋、1976年夏两次追访,身体很好,正常工作,
1981年6月追访:七八年来,一直上正常班,并且常到与病时判若两人。基层指导工作,均能胜任。自从服药以后,多年的关节炎也未发作。面色红润,身体健壮。
1983年3月追访:一直正常工作,未发作过肝胆病。
1988年2月追访:身体健壮,全日正常工作,已提升为司长,能以身作则,领导大家工作。



燮枢汤(焦树德)
    [组成]  北柴胡、泽泻各9—10克,炒黄芩、炒川楝  白蒺藜各9—12克,制半夏10一12克,  红花 刘寄奴(或茜草)各9—10克,皂角刺3—6克 , 片姜黄9克 , 焦四仙  炒莱菔子各10克。12味。
    [功能]  调肝和胃,活血消痞。
    [主治]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所致较长时间具有右胁疼痛、腹部胀满、不思饮食、胁下痞块、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班、苔白或黄、脉弦或
弦滑。也适用于慢性胆系感染而见上述病症者。    .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方中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一升一降,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君药。半夏辛温善降中焦逆气而燥湿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和血;川 楝子苦寒入肝,清肝热、行肝气而止胁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四药共为臣药。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祛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而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舯;炒莱菔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配焦四仙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为佐药。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能泄肝肾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为使药。   
    [加减]  中湿不化,脘闷食少,舌苔白厚者加苍术6—9克、草蔻6—10克;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10克、制乳没各5克;如血瘀明显者加茜草12—20克、海螵蛸6—9克、
桂枝6—10克;胃纳不佳、饮食少进者加谷芽、陈皮各10一12克;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者加珍珠母30克、远志、天竺黄各9克、栀子3克;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壳、银柴胡10克、青蒿15克;口苦、尿黄、目赤者加栀子6—10克、龙胆草3克;肝脾肿大者加炙鳖甲15—30克、射干lo克、三棱、莪术各3—6克、元参12—30克;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茯苓、冬瓜皮各30一40克、水红花子10一12克、车前子10一20克;情志不舒者加香附10克、合欢花6克;呕逆便秘、舌苔不化者加代赭石30克、旋复花0克、生大黄3—5克、炒五灵脂9克;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芦散(五味子95克、芦荟25克,共为细面,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药服用);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克、去川楝子;药后胁痛反剧者去皂刺、减片姜黄。
    [按语]  本方功擅理气、活血、消痞,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确有良效,但须掌握其适应证,不可妄投。盖因本方总属消导之剂,每易伤气耗血,损伤肝脏,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均非
所宜。《金匮要略》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于方中伍入生芪、白术、山药之属,收效更佳。


    附  焦树德简介;生于1922年,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燮枢汤
燮理枢机屡试屡效方
焦树德:自拟燮枢汤治疗慢性肝胆疾病
焦树德燮枢汤治疗慢性肝胆病医案2则
焦树德医案(七)
肝经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