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伯未,浮肿,麻杏薏草汤、越婢加术汤、五皮饮、导水获苓汤、防已茯苓汤、真武汤、实脾饮、胃苓汤、防己黄芪汤、疏凿饮子、舟车丸、禹功散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浮肿

29.浮肿
皮肤浮肿有“水肿”和“气肿”两种,以水肿为常见。水肿证皮肤鲜泽而薄,按之陷下有坑如糟囊不起,其肿或自上及下,或自下及上,也有从腹部开始渐及四肢全身。其原因以风邪和水湿为多,其病变以肺、脾、肾为主,但与三焦、膀胱亦有关系。一般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指在上在外,偏于热证实证,发作较急;阴水指在下在内,偏于寒证虚证,发作较缓。《证治要决》上说:“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此属阳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自调或溏泄,小便虽少而不赤涩,此属阴水。”但是水肿的表里虚实往往错杂互见,在临床上必须根据证状的特点加以区别,前人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和“石水”四种。浮肿先见于面目,目窠如卧蚕,颈脉跳动,恶风,身热,咳嗽,骨节疼痛,脉浮,为风水;肿起于四肢腹部,腹大而不满,四肢沉重,脉浮,不恶风,为皮水:肿而呼吸喘促,不能平卧,脉象沉迟,为正水:肿以腹部明显,或引胁下胀满,脉沉,不喘,为石水。所以区别水肿,应注意其头面重还是四肢重,下肢重还是腰腹重。其次,水肿证小便短少,须注意其黄赤还是不黄赤,并须注意大便秘结还是溏薄。同时,肿的程度办关重要,如见堂中无纹,腰平脐突,阴囊阴茎俱肿,膝部如斗,都属严重,预后不良。根据原因、证状和病变的脏腑进行治疗,有发汗,利水、温化、理气、健运、攻逐等方法。这些方法又须适当地配合使用。常用方剂有麻杏薏草汤、越婢加术汤、五皮饮、导水获苓汤、防已茯苓汤、真武汤、实脾饮、胃苓汤、防己黄芪汤、疏凿饮子、舟车丸、禹功散等。病后调理,多用香砂六君汤和参苓白术散。水肿病忌食盐,否则肿不易消,《世医得效方》上说:“凡水肿惟忌盐,虽毫末许不得入口。”并强调“不能忌盐勿服药,果欲去病,切须忌盐。”
“气肿”以腹部和四肢为明显,皮色不变,按之即起,腹虽大叩之如空鼓,亦称“肤胀”。由于脾、胃、三焦气机不运,常伴胸闷食胀。治宜行气消滞,用宽中汤加木香、香附、青皮。气不行则水不化,也能逐渐积水,须随时注意小便多少,腹内坚实与否。既已积水,即从水肿治疗。
浮肿兼见皮肤色黄,汗出染衣上如黄柏汁,足胫不温,小便不利,脉沉,名为“黄汗”。由汗出时入凉水洗浴,脾热水湿酝酿所成,用黄芪芍桂苦酒汤,肿甚者加防风、防己。
妇女妊娠浮肿称为“子肿”,与胎气有关,参阅妇科证状“怀孕浮肿”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妙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
防己散
减肥中药方
真武汤新用
中医减肥的几个经方整理(转载)
真武汤、实脾散、防己黄芪汤、五苓散均能治水肿,临床运用有何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