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5组

 

2013年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5组D1段视频脚本

2013年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5组

D1段视频脚本

【何晓丽】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是2013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五组,我是本次课例研究的授课人——何晓丽。这是我们团队的指导教师孙庆芬老师。

【孙庆芬】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是我们高级研修班五组的学员:请各位研修学员做一下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是王新祥,来自德州;

我是袁希伟,来自德州;

我是王元春,来自泰安;

我是张荣,来自泰安;

我是李芸,来自济南;

我是于翠萍,来自德州。

【孙庆芬】老师们,现在让我们进行观课研讨。今天我们研讨的课例是济南育英中学何晓丽老师执教的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项目《心晴雨亦晴》。我们的课例研究引入专业的观课方式,观课前已经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下面就请各观课小组陈述观课结果,希望老师们紧紧围绕磨课计划中所确定的两个问题和观课准备中确定的观课维度,对课例进行分析研讨,提出你的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创设生活化情境是衡量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是我们研修组本次磨课计划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向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方向努力践行的有效途径。

首先请王新祥老师、袁希伟老师就“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力”这一观察维度对本节课进行点评。

【王新祥】好的!根据分工,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小组从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力的维度,选择了以下五个视角来进行观察:分别是情境的呈现方式、情境指向、情境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切合性、学生基于情境的活动状态及效果、教师驾驭情境的能力。

首先,从情境的呈现方式这个视角来看,何老师创设的情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创设情境有活动情境,如导入新课的游戏《我“抓”我“逃”》和心灵体操。也有问题情境,这些情境有的是以文本形式呈现,有的是以小品表演形式出现,有的是以视频形式出现,还有的是以动画形式出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情境成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展示了何老师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力。

从情境指向方面来看,何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体现了贴近生活的原则。如以下三个情境:(1)“我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我希望拥有更多独立的空间,可是父母还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我很烦”。(2)“王刚和李晓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李晓最近又与张民成了好朋友。于是,王刚闷闷不乐”。(3)“尽管自己很努力,但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又要考试了,我非常紧张和焦虑”。这些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备感亲切,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积极参与教学,将思想品德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袁希伟】从情境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切合性这个视角来看,何老师所创设情境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为课堂生成而创设,不存在“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何老师以情境“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不良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为整堂课的线索,并一以贯之,使本节课结构浑然一体。

从学生基于情境的活动状态及效果这个视角来看,本节课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两个活动情境对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导入游戏《我“抓”我“逃”》在上课伊始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心灵体操使学生更加放松,有利于学生进入良好的听课状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王新祥】从教师驾驭情境的能力这个视角来看,何老师做到了沉着冷静,游刃有余,表现出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如从亲子矛盾情境导出认知调节法,从同学矛盾有的说“揍他”引出理智控制法,何老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机智值得学习。当然也有个别不足之处,如让学生上台表演小品时,何老师可能计划的是按照考前、考中、考后的顺序,一个小组的学生已经上台准备表演,何老师得知这组想演考中时把学生撵了回去。这个环节处理得不太灵活,也缺乏计划性。

【何晓丽】谢谢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王老师给予的建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孙庆芬】有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指向明确、富有思维含量、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这也是我们这次磨课计划中第二个研究问题。由此,我们的第二个观课维度是“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请王元春老师、张荣老师分享一下你们的观课感受吧。

【王元春】在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这一维度观察中,我们观课小组设置了四个观察视角:问题指向、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思维含量、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问题指向这个视角来看,本节所设计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讲合理宣泄法时,何老师让学生回答图片里有哪几种方式是合理的宣泄方式?(如喝酒、打架、大哭、唱歌等),学生回答出喝酒、打架是不合理的宣泄方式,大哭、唱歌是合理的宣泄方式后进一步追问:大哭、唱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理的宣泄方式吗?引导学生得出宣泄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要以不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为原则。这个问题指向明确,逐步深入,有利于课堂生成。

从问题的开放性这个视角来看,本节有许多问题具有开放性。如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王刚和李晓的情境中让学生续写结局,用一句话描述廖智灾后的心情,都是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下面请张荣老师谈谈另外两个视角的观察情况。

【张荣】好的。下面我就问题的思维含量和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两个视角说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从问题的思维含量来看,何老师设计的问题富有思维含量,有很强的启发性。整节课没有出现“是不是”、“对不对”式的单纯判断,也没有出现不需思考照念课本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廖智的情境中,何老师在学生看了视频和材料后设计了问题:廖智是怎样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得出挫而不折、意志坚强、有梦想、会感恩、奉献社会这些答案,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从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视角来看,何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学习。何老师和蔼可亲,对学生信任鼓励,激发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何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能即时评价,如回答“父母不给我自由空间怎么办”的问题时,一学生回答“考虑问题不能只想坏的方面,要想好的方面,父母对我严格要求是好事”,何老师立即表扬这名学生很懂事,并提议全体学生掌声鼓励。回答王刚和李晓的矛盾如何解决时,一学生回答“我和他们两个谈谈,我们三个做好朋友”时,何老师立即表扬学生“你平时一定有好的人缘”。这些即时评价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反馈激励作用。该视角何老师也有不足之处,在学生学习了调控情绪的六种方法后,看到黑板上“姥姥去世了,妈妈很伤心,最近身体不好”,对学生说“学了这六种方法后,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能”,何老师没有再问就让学生坐下了。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具体说说怎样解决,既能训练学生运用六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孝老爱亲教育。何老师这个细节没有做好,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课堂生成机会和思想教育机会。

【何晓丽】谢谢两位老师的评价!张老师所提到的提问环节的处理,我确实考虑不太周到,我在第三次备课时一定注意这个问题。

【孙庆芬】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下面请李芸老师、于翠萍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一维度的观察,说说你们的分析和建议。

【李芸】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的观察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一维度观察中,我们观课小组设置了课前“准备”、课堂“倾听”、“互动”、“自学”四个观察点,“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习能力”两个观察视角,来检测课堂活动是否实现了有效或高效的“达成”。下面我说一下习惯和态度方面。

习惯方面:通过观察,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时记录重点内容。做课堂笔记的学生有 2人,所占比例6.3%。在课本中做标记的有28人,占90.3%。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还养成了记笔记、做标注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环节,请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及产生的不良情绪,并探讨调控情绪的方法,以及“廖智是怎样走出不良情绪的?”,共有11名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本课内容之外的调控办法,可见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态度方面:本节课学生“互动”情况的统计结果:参加游戏31人,所占比例100%;参加小组合作探究29人,占93.5%;参加小品表演25人,占80%;参加活动31人,占100%;参加问答28人,占90%。在这节课中,有28人自始至终能够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占90%;有1人没认真听讲,占3%;有2人属于边缘化学生,占6%;在“自学”这个环节,有30人参与,占97%;1人游离于自学之外,占3%。自主学习有序,学生能独立自考,并且对问题能进行深入探寻。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也是比较好的,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涨,能积极认真地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都能紧扣老师提出的问题来回答,说明何老师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适切问题的提出,很好地践行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于翠萍】下面我就学习能力视角说说我的发现和思考。

本节课中,教师设置了“我捉我逃”、“请我来帮忙”、“请你来续写”“让我来表演”“请你来判断”等一系列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游戏、问答、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开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来自学生实际生活,目的性强,指向明确。在探究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反馈过程和目标达成来看,学生知道了情绪是可以调控和培养的,了解了六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确实培养了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不仅如此,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合作和分享中得到扩展,他们不只是学会了六种方法,还有很多生成性的东西,如:学会沟通、正确对待考试、要有开朗的心态等,学生的表现更好地诠释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这一真理。

“走进廖智”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也是画龙点睛之处。“廖智失去双腿后会产生哪些不良情绪?廖智是怎样走出不良情绪的”这个事例的选用,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创设了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教育学生从更宽广的视野看问题,用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就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教学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实现了思品课堂育人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3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经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询问,这三位同学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突出,缺少自信,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不会,只是怕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他们。对于这些同学,建议老师以后采取以下措施:

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孙庆芬】谢谢两位老师的点评!总的来说,何老师教学能力突出,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和设计适宜的问题,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探究欲望,整节课 学习氛围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希望我们的观课研讨能给各位老师一些借鉴和启发,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起打造精彩的思品课堂。谢谢!

【何晓丽】谢谢诸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大家的分析和建议给我很多启迪,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克服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思想品德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品社上学期(上册)工作总结总结大全
科学进行观课议课提高品德有效教学
新课标及其教学评价创新
让合作成为活动型课堂的助推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