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山知青诗社 2022第63期

又到丹桂飘香时

文/文阁

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品种很多,或为灌木,或为小乔木。桂花集绿化、美化、香化、观赏与实用为一体,很受人们喜爱。树冠紧凑成圆形,仲秋时节,丛桂怒放,香味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悠香久远。
桂花在江南种植较多,女儿在上海住的小区里就有许多。桂花盛开时,香气能从院落飘到楼内房间里。2020年,女儿花1600元自花木公司购买一株桂花树栽到院子一角,花木公司负责栽种和一年管护。去年我和老伴发现桂花树长得不精神,树叶稀疏且呈微黄,细看有被虫咬的痕迹。经仔细查看,发现发生虫害了,是一种绿色毛虫,有的掉在了地上,有的潜伏在树叶背面。我们就人工除虫,这样除掉二十多条。后来女儿买来农药喷撒,又除掉二十多条。今年问女儿,说没见到虫子,树也恢复了生机,长势良好。为了方便浇水,还安装了遥控喷灌设备。
桂花虽然花期不长,但因品种不同,花期错开,给人感觉享受花香的愉悦时间还是不短的。
桂花可熏茶、入药、做香料、佐餐。我们冬季去桂林旅游时,仍能闻到桂花的香味,看到大片的桂花林。花农们在树下铺上席,摇落桂花,收集后加工成商品。
老伴喜食粥,一次在饭店点了一碗桂花小米粥,要价16元。粥端上来确实飘散着桂花香味,好吃是好吃,就是贵了点。

冰棍

文/王秋华                              

我们五零后、六零后的人都清楚地记得,每年酷暑天总有卖冰棍儿的叫卖声,一口地道的唐山口音:“冰棍儿——二分一根儿——”
冰棍儿虽然不贵,但对挣钱不多人家的孩子来说,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眼巴巴地看着那令人垂涎的冰棍儿,我们只能用扇子和凉水来降温。有时,我们会用卖牙膏皮(2分钱一个)换来的钱买冰棍儿吃。拿着仅有的一颗冰棍儿,我们姐四个围着,你咬一小口,我咬一小口,含在嘴里慢慢融化,再慢慢地咽下去,感觉幸福极了。真是清凉败火,回味无穷。
我们最高兴的事,是妈妈开工资时拿出两毛钱,请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吃冰棍儿。卖冰棍儿的阿姨满面笑容,脸上流着汗水也顾不上擦,把一颗颗冰棍儿递到我们手里。妈妈舍不得给自己买上一颗,但看着我们像小燕子似的围在一起,享受着吃冰棍的爽劲和乐趣,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都放慢了速度,一点一点地用舌头舔着吃,一滴也不浪费。  
卖冰棍的阿姨尽管非常热,也舍不得吃冰棍,只是喝口自带的凉水解解渴,就又推着自行车去走街串巷地叫卖:“冰棍儿——二分一根儿——”“冰棍儿……”

忆江南

文/文阁

1979年4月下旬,我做为蔬菜采购站的一名年轻的业务员,随张师傅到江南采购蔬菜。年初,张师傅点名要我跟他跑业务,我也有意到各地跑跑。我们第一站到了上海。
上海大世界附近的几个旅馆里,住着唐山百货、水产、副食品等公司的采购员。按惯例,由先到者做东,在一家饭店为我们接风。在上海住了两天,张师傅就带我到浙江、江西、江苏几家有业务合同的公司去熟悉情况,言谈话语间流露出今后这一带就由我来跑,他年龄大了,就坐镇指挥。
水乡三月风光好,绿皮火车行驶在浙赣线上,沿途不时上来些当地人,从衣着上就能看出是农村人。如中老年男性穿家做的棉袄,布鞋或解放胶鞋,戴毡帽头儿,有的上衣还戴套袖。女的则穿兰士林外罩,有的还带围腰。总之还保持着数十年不变的穿着打扮。车到衢州站又上来一些人,张师傅说:“小曹,你注意没有?这一带秃头特別多。”我一看,果然有人或斑秃或全秃,这是因为头癣造成的,且有传染性,说明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太好。
在此后的时间里,我自己掌握着蔬菜上市时间,奔波于这一带,有时间也去一些有知名度的县市,看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去绍兴看过孔乙己常去的咸丰酒店,参观了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让我感到与众不同的是浙江河汊里的乌蓬船。船上竹编的舱顶涂成黑色,船夫坐在船尾一个木椅上,手抱着舵,悠然自得地用脚蹬船浆划船。
农村的民居、机关单位的建筑多以砖瓦为主,透着一种江南古朴的风韵。仿佛时间凝固了,从中仍能找到文学作品、电影中描绘的江南风景。
改革风起南方。江南虽是鱼米之乡,但人多地少,发展受到限制。聪明的江南人突破各种限制,寻找致富出路,温岭人挑着补鞋机具走遍全国;温州裁缝也到各地开办服装店;义乌将小商品买卖做到了全世界……
三四十年以后,我又到曾经熟悉的江浙,高铁行驶在杭嘉平原,映入眼帘的是绿野中的一幢幢农家小别墅,两三层的、三四层的各有特色。过去的农民或自己办厂或经商,即便打工也收入不菲。浙江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靠勤劳致富,贫富差距也不是很大。要不怎么引起中央重视,树为共同富裕省份的典型呢?
抚今追昔,对比江南巨大变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难忘的票证

文/王秋华                                 

我们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对各种票证都有难忘的记忆,也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征。粮本、副食本、煤本、布票、粮票和商品票,衣食住行等等,离开了各种票证就寸步难行。那时的干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特殊待遇,让老百姓从心里称颂。
就拿我们工房为例,平常放学后和寒暑假在家附近捡煤核挖野菜的孩子中,厂长工程师的子女和我们一样为解决家里的吃饭和烧柴问题活跃在野外和焦子堆上。
在各种票证的保管上和钱一样小心翼翼不能遗忘或丢失。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责无旁贷的是票证保管员,而且把每张票证具体用途熟记在心里,如煤本一个季度我家六口人供应五百二十斤煤。
买煤有好多学问在里面,离我家近的就是西北井煤店。那儿的煤是火车直接卸货,煤的质量和品种多,但必须早早排队开票。每次我都是在凌晨三点就去排队开票,稳妥地买到质优价廉的煤。
当年最最重要的是粮本,粮食品种以白薯面,秫米和玉米面为主。每月每人供应3斤大米4斤白面。粮店主任把买粮的日期分到不同的日子,每到该买粮的时间绝对不能提前,很多户到月底粮袋子都见底了,盼着开门到点钟排队购粮。售货员把粮店打扫得十分干净,业务非常过关,遇到老人和孩子买粮会有一位售货员帮忙接粮并把口绳扎紧防止洒漏。这点儿我深有体会,这是每人的活命粮啊!
当时买自行车要用副食本上每户一张的五十号票,需要五十张,才能购买自行车。如果票数不够,就是有钱到百货商店也不卖给自行车。
悠悠岁月成为过去,印在脑海难忘记。我们体谅国家当时的困难,抗美援朝需要钱,百废待兴建设需要钱,研制两弹一星需要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
毛主席给人民做出了榜样,三年困难时期七个月没吃肉,一双拖鞋穿了二十年,一件睡衣补了七十六个补丁,他缺钱吗?他的稿费一百多万。他老人家为了新中国牺牲了六位亲人,毛主席心里装着人民!他高呼:“人民万岁!”的洪亮声音总是回荡在耳畔!

唐山知青诗社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早期的老粮布票收藏竞卖火爆
秋满江南(三首)
我的票证收藏
老青岛难忘的记忆!还记得那些年各种各样的票证吗?
净心无尘 || 难忘卫辉票证时代
冰棍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