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山知青诗社 总272期

本期作者:王秋华、张会敏、孙青燕

牧羊倌

文/王秋华

我下乡时,农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两名羊倌,负责集中放养社员家的羊。这些羊都集中在生产队的羊圈里,早上由羊倌赶着到山放牧,太阳快落山时赶回羊圈,由生产队记工分。羊倌放羊时带上两条忠实的狗, 带着干粮和水。看着羊群悠闲地吃草,“羊司令”(大家对他的雅称)躺在向阳的山坡上哼着小曲儿,别提多自在了。不用在意,羊一只也少不了,因为有狗的全程护卫,也不会损坏一棵庄稼。待太阳快落山时,羊倌带着狗,护卫着被晚霞映红的羊群远远走来,真是风景如画,人在画中。至今那个田园牧歌的美景总是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有专人放羊的好处就是不损坏地里的庄稼,羊圈里的粪便做为肥料归生产队所有,且节省散养放羊的劳力。每家无论有多少只羊都可以送到生产队去养。母羊产的小羊羔归羊主所有,社员之间可以自由买卖。我曾花了五元钱买了一只小公羊,两年后杀了让唐山的家人过大年,当时也成了知青养羊的先例。                         
知青时代已成为过去,但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总是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知青是什么概念,尽管说法不一,我只说,是我们那个年代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的永不磨灭的足迹!

苦难的历程

文/张会敏

    生命的意义在于它属于自己的时候,在失去掌控的那一刻,就已经等同于死亡了。 

    69年初春,天气奇寒。下乡第一年的最初感受就是真冷。不同于每天上下学时那短暂的一路唏嘘,而是要整日的面对着旷野中呼啸的北风。那种锥心刺骨的寒冷如影随形,缠裹着身子一刻也不肯离开。

    年后的几场大雪,让我们忙碌的生活也有了几天短暂的间歇,这肯定是上边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果然上边很快就下达了指示,要在冬季开展学大寨运动,要大张旗鼓的”平整土地。”在严寒中用铁锤,石滚,铁棍和铁楔这些原始的工具,把冻土一块一块的凿下来,再运到低洼的地方去。老乡们说,这样的工效连平日里的十分之一也达不到。可是那个时候的口号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只要不闲着就行了。冰冻的荒原里红旗招展,白茫茫的风雪搅动着人流涌动,营造出了一片战天斗地的热烈氛围。

    在拉車运土的队伍中,有人也有马,一匹黄褐色的小马特别显眼,它好像生来就先天不足,又好像是有病或者是内伤。走起路来歪歪斜斜,是生产队图便宜刚刚买回来的。可病马也是马,弱马也是马,它只是人们眼中的生产工具。没有人可怜它,同情它。它必须每天和那些壮马,大马一样的驾辕拉車。每当我看到它伸直了脖子,瞪着绝望的眼晴,在人们无情的鞭打下挣命的情景,就联想到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被当做壮劳力使唤的滋味,它那浑身的颤栗和深重的喘息像极了当时的自己。不由的心中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概。

    晚饭过后,怀里揣着省下来的半块玉米饼子,悄悄的来到村边的生产队。院里没人,马厩的南边一阵喧哗。走近一看,几个年青人正拉着它练习骑马。它歪歪斜斜的蹒跚着,终于,在一个壮汉的重压下踉跄着倒下了,大口的喘着气,腿上的肌肉和汗渍在抽搐地跳动,眼晴里噙满了泪。我无法解脱它的苦难,只能付与它一点点微未的同情,用手抚着它干瘦的脖颈,一阵阵心酸,突然它看了我一眼,眼角流下了一串长长的泪水。

    病痛,劳累和寒冷使它终于没能熬过这一年的春天,最后一场春雪过后,生产队长在它病死前判了它的死刑,打算把它杀了吃肉。我不忍心看,也不打算分这一杯羹。请了假,回唐山躲了几天。后来听老乡们说,面对死亡,它没有挣扎。躺在铡刀下很平静,眼晴睁的大大的,直透苍穹,好像在问,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冷酷的世界上,为什么要承受这么多的苦难!现在好了,终于解脱了。它的一生没有温馨,没有幸福,没有卿卿我我的爱情。我甚至怀疑它是否吃到过一口鲜嫩的青草。死后还要被人们嚼的一絲不剩,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它从来就没有来到过,它消失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知青轶事

文/孙青燕

我是七〇届初中毕业下乡的知青。虽然被称作“知青”,其实也就是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中学没上几天文化课,16岁就下乡了。
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文化生活极其匮乏,于是我四处找书看。六六届回乡的房东大哥是大队的团书记,他总能找来各种书籍,有好多是“破四旧”收集来的。我俩就偷偷地传看着。其中有一套《三国演义》,因为是文言线装版,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第一次读文言文,又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真费劲。文言文有一个特点,短短的几个字却能咀嚼出很多的含义。慢慢地,我熟悉了文言文的格式文法,越看越爱看。一套《三国演义》让我爱不释手。不管白天多累,晚饭后就开始看,有时一直看到深夜。白天在地里干活,我就和队里爱看书的人复述讨论。时间长了,好多人也都有了兴趣,总让我讲细节。当时队里有一位建功大爷,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历史典故。每当我讲“三国”的时候,他总会时不时地补充些详细的历史知识。还有一位王印大叔,更是奇才。听完一段,就会用乐亭大鼓唱几句主要内容。
于是,我们二队的田间地头刮起了一股“三国风”。每当歇“地头烟儿”时我就开讲,建功大爷补充,王印大叔则清清嗓子,来场乐亭大鼓……
又苦又累的日子里,有了这种文化生活,就变得有意思多了,既不觉得垅长,也不觉得活累了。我曾戏称,这是我们二队的“三国说唱团”。
后来又讲过《西周列国》、《民间故事》等,但最初的“三国说唱团”,却是让我记忆犹新的知青经历。

组 织 机 构

特 邀 顾 问:郭旺周  卜祥城

社    长:王  瑛

主    编:张树生

副主编:笑 盈  薛鹤舞  孙青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译制片《猛狮敢死兵团》
发现了万能入门任何领域的学习方法
天天书法——硬笔行楷技法,字根规律
会调情的男人,永远让女人上瘾,瞬间让男人散发出魅力,女人要是被这么撩,迟早变成自
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取直播源
一个女人,极度思念男人的三种表现,别不懂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