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山知青诗社 总298期

本期文章:《老队长孙绍凤及其家人》、《告别知青生活》、《夯歌》。

本期作者:文阁、王秋华。

《老队长孙绍凤及其家人》

文/文阁

我们下乡到柏农五场三队,队长是孙绍凤,中等身材一张古铜的国字脸,有双灵活的眼,说话语速很快,一副很干练的样子。后来得知绍凤58年建农场时就来了,一开始是农业技术员,后提升为生产队长。生产队农活的安排,劳力分配都心中有数,在五农场的生产队长中应是把硬手。
绍凤老家在垦区范围内,其父母家人也都到了五场三队。
三队是个基本队,青年农工来自各地,年龄相仿佛,彼此之间哥弟相称,绍凤大我们几岁,对我们也有老大哥的心态。
农场春天水耙地,稻田大面儿上由拖拉机作业,但边边角角要用牲畜拉着压杠趟平。这是一项很累的活儿,人牵着牲畜在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奔跑,半天下来,浑身都被汗水湿透。
一天耙完地,收工时郑文忠,冯文元骑上了他们牵着的马,农场的马很多是退役的军马,骑上后一声吆喝,马就飞跑起来。绍凤看到后,急着喊道:“都下来!马耙了一天地你们还骑它!”隨后又嗔怪地说到:“都是劁不净的生马蛋子”俨然一老大哥批评小兄弟。
1969年初期,我负责浸种催稻芽,浸种室生着锅炉很暖和,绍凤就常到那儿和我待着。做为农业战线基层干部很关心时事政治,特别是文革时波云诡谲的政治变幻,但也仅靠报纸广播了解些情况。他习惯一个口头语是:“看来xxx在报纸上露面了,
,应该是解放了,看来是没事了…。”这也是普通百姓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知和判断。
绍凤家是一个大家庭,父母生育了6个儿子和一个老闺女。他们哥几个名字很有意思,前面哥四个叫孙绍凤、孙绍龙、孙绍贺、孙绍禧,合起来为凤龙贺禧。下边还有小五老六。
绍凤的父亲身强体壮,是典型的勤劳农民,老人不抽烟不喝酒,省吃俭用一门心思出工、挣钱、攒钱置家业。
因家中孩子多,在老人带领下,哥几个把队北边的一块盐碱地做为宅基地,以愚公移山的干劲,用筐抬土筑成一片高地,都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干,最后盖成一排大正房,日子过得很好。因此人们称绍凤父亲孙老爷子为“老神仙”
说起勤劳节俭还有一插曲,老三绍贺想从知青中搞对象,孙老爷子不同意,说:“过不日子。”后来从农村介绍了一个姑娘,女方到孙家与绍贺见面相家,女方很中意,交谈时姑娘掏出烟来抽着,绍贺一看就说:“还抽烟?我可养活不起你。”姑娘忙说:“我戒了还不中”最后这姑娘就成了老三家。
孙绍龙是老二,参军复员后回到队上,先任生产班长,后任生产队长。任班长时我任副班长。绍龙为人耿直,脾气有点急,对形式主义,假大空现象常不屑一顾,自己不说也不做。那时几乎每天学习,各种名目的小运动没完没了,什么“儒法斗争”什么“评水浒”等,没完没了的批判、斗争使人们感到厌烦,有时晚上学习,绍龙披着棉祆来了说:“老曹你组织学习吧。”转一圈就走了。
后来绍龙任三队队长,1978年初冬队上出鱼,我去买鱼,同时给鱼铺的人们带去两瓶酒。买鱼需绍龙批条,因买鱼的人多,绍龙躲起来了,有人告诉我绍龙藏身之处,他批给我20斤鲤鱼,20斤鲫鱼,也未及细谈,就赶回唐山了。
2018年是我们下乡50周年的时间节点,原下乡三队的部分知青去五分场及队上。中午场部设宴招待我们,我和老四绍禧一桌,席间我表示想看一位朋友,绍禧说,吃完饭我用电动车送你去,显得特别热情。绍禧小我两岁,在生产队时还是小孩呢,转眼都退休了。
遗憾的是近期不断传来关于孙家不幸的消息,先是绍凤病逝,前两年绍贺,绍禧又去世了。我觉得还是因为农场医疗条件不好吧,他们哥几个正是该颐享天年的时候呀。
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联产承包,以他们老孙家的勤劳家风他们都应过得不错的。
时光如梭转瞬下乡55年了,其中农场老友也有多人作古,然而下乡那段岁月令人难忘,好友的音容笑貌也常浮现眼前,而印象最深的当属队长孙绍凤及其家人。

老三绍贺与我同龄已病逝

一老四孙绍禧已病逝

告别知青生活

文/王秋华

1974年9月30日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来了一辆大卡车将我接回了唐山,这是沾了唐山物资局局长李瑞明大伯的光。他回我下乡所在地的老家过国庆节,由大卡车送回来的,我就搭车回了唐山。因为我接到了唐山卫校的通知书,10月3日到唐山卫校报到,所以李大伯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让司机把我顺便接回了唐山。
在回唐的前几天,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昼思夜想要跳出穷山沟去上学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难过的是马上要离开我的第二故乡,心里像压了个大铅块似的很沉重,不停地手抹眼泪。六年的知青生活就此将要画上句号,苦辣酸甜咸五味杂陈,搅得我生出许多感慨和不舍。下乡劳作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呈现在眼前,一会儿高兴得大笑,一会儿难过得落泪,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一阵阵发呆。
回唐当日,房东大哥把我的行李和木箱装上了卡车,房东大妈紧紧把我搂在怀里,母爱的暖流化做泪水,擦也擦不干。房东大妈拿出家里仅有的白面包饺子为我饯行。至今我与房东家里还有来往,已经成为了一种亲情。
下午,上工的钟声响了,村里的父老乡亲们站在村口路旁,手里捧着鸡蛋、核桃、红枣,篮子里装满当地特产的酸梨,装到车上,嘱咐我有空儿多回家看看!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与乡亲们拉着手不住地点头,在司机师傅的催促下我才上了卡车。我站在卡车上,挥动着手。卡车渐行渐远,我还擦拭着被热泪模糊的双眼。
当时我想,我是全国1700万分之一的普通知青,受到乡亲们如此厚爱,既知足又惭愧。我应该做得更好,要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回报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回报社会……

夯歌

文/王秋华

我下乡的村子是山区,缺水,靠天吃饭,种植的农作物以耐旱的玉米、谷子、红薯、豆类为主。后来村里决定修水库,拦截雨季从山上下来雨水,建成部分能种小麦的水浇地,让社员们有白面吃。对这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社员们的积极性极高,人人干劲十足。
冬闲时节,全村男女青壮年齐上阵,人拉、肩扛、筐背,水库工地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人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公社广播站每晚都会播放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和工程进度。      
我印象最深的是扭夯,领夯的是我的房东大哥。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中年农民气宇轩昂地站在夯头的位置,带领着十个身强力壮的基干民兵,用秧歌的曲调扭夯,大哥唱一句,大家接一句:

哎嗨哟嗨,

大夯扭起来哟嗨!

嗨哟咦哈扭起来,

哟嗨!

两脚要踏站稳哟,

要站稳嗨!

哟嗨!

石夯要落准哟嗬,

准哟嗬!

哟嗨!

社员们使劲扭哟嗨,

扭哟喂!

哟嗨!

攒劲筑大坝哪,

筑大坝哪!

哟嗨!

蓄水灌溉造良田哪,

造良田哪!

哟嗨!

………………

随着铿锵有力的夯歌,夯起夯落,协调有力,将水库大坝砸得平整坚固。
扭夯的社员们身着棉衣,头戴棉帽,即使天寒地冻,却汗流浃背。有人干脆甩掉棉帽,休息时就感觉浑身发凉,不舒服。鉴于此,夯头大哥提议,大伙不要休息,坚持到收工,回家去烤被汗水浸湿的棉衣,大家积极响应。
在扭夯社员的带动下,装车的、推车的、抬筐的、背土的社员全都卯足了劲,自发地展开了劳动竞赛,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公社大队的领导有时会给社员们吃玉米面饼子、白菜熬粉条,改善伙食,大家都特高兴,干劲儿更足了。
经过两个冬天的苦战,水库胜利峻工。公社领导也前来参加竣工典礼,社员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从此,穷山沟沟里种上了小麦并喜获丰收,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雪白的馒头。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修水库的点点滴滴常常浮现在脑海里,阵阵高亢的夯歌也随之回响在耳畔。透过扭夯看到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历在目。如今富裕了,农民们仍然用当年修水库的劲头耕耘着家乡的土地……

组 织 机 构

特 邀 顾 问:郭旺周  卜祥城

社    长:王  瑛

主    编:张树生

副主编:笑 盈  薛鹤舞  孙青燕

微信群投稿:唐山知青诗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柴胡汤所治病症颇广,且看陈老精妙解析
她在医院里照顾婆婆,男人忙着陪伴红颜,她撂挑子他却喊着离婚
偷偷告诉你,社会的潜规则
莫斯科的冬天有多冷?别说坦克大炮不能动,士兵的步枪都拉不开
摄影:游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熙南里(53)
图文:提高记忆力特效方“聪明汤”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