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侗苗风情|千年傩戏“咚咚推”仅存之地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衍生了傩戏,这种头戴面具,口唱民谣,扮作鬼神歌舞逐疫酬神的戏曲从古自今都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两个拟声的词语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古老的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如今天井寨是是傩戏'咚咚推'的仅存之地。

天井寨古村落位于怀化市新晃贡溪乡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贵州省天柱县毗邻,现有村民50余户,两百多人。村民住房都是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和开口屋,通往寨中的是石板路,道路两旁是高高的石巷,家家户户围有石墙,古朴而独特。

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靖州迁来的龙姓侗族人,寨内的'咚咚推'起源难以考察,但据龙姓后人所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以此推断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时期由靖州传来的。

傩戏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那形象怪异,面容夸张的面具,既增加了狰狞诡奇与异状变形后的神秘感,对疫鬼增加了莫可明状的威慑力,有给人审美感受增添了娱人功能。1949年,'咚咚推'所有的面具失散。此后,演唱时或以临时做的纸面具,或以涂面化妆代替。1992年,当地群众重做面具,恢复了'咚咚推'的本来面目。

'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著'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老艺人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是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的诞生。

在傩戏的演出中还穿插着不少技艺表演,如吞香火、钢筋锁喉、吃灯泡等,其中以上刀梯最为常见。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度近6米的木梯,上面插着刀刃向上的锋利钢刀。表演开始前,傩技大师还需请到神灵临位压阵,不让外界的邪气破坏表演场地及器材,防止事故发生。随后在锣鼓声中,赤着双脚踩着刀刃爬至顶端吹响牛角以示成功。

传统的文化总容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亡。寨中表演'咚咚推'的村民由最初的五六十人,变成了三四十人,而随着大批青年男子外出务工,如今寨内只有二十个人可以演唱,已经没有足够的男子表演这一戏剧。

村内的龙开春老人是'咚咚推'的国家级传承人,八十多岁高龄的龙老表演傩戏已有七十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一艺术,龙老不仅突破祖规招收弟子,而且教学时变侗语为汉语,让不会讲侗语的学生,学了动作后可以用汉语表演。想学习傩戏的不要犹豫了赶紧去拜师学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晃侗族傩戏
【傩戏】古老的神秘祭祀,曾经风靡朝野,如今还走向了世界~
《活着》第17季 侗人秘境 汇总页
广西侗族的酸鱼、酸肉、酸鸭
侗族杨再思信仰与中原文化
细说江西老表的“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