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津市“刘聋子”|孟姜女故乡的顶级美味大师

原题:常德人的家乡味,刘聋子米粉闪亮登场 刘聋子米粉起源 特色一一揭晓,作者方健。

作为一名津市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刘聋子粉馆。不去管其他的,先嗦上一碗粉再说,刘聋子的牛肉粉,对于很多津市人而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它的好只有吃了的人才知道。

提到刘聋子,很多人脑子都在想那爽滑白嫩的米粉。那铺上一层麻辣牛肉,再淋上一勺高汤,这就是“刘聋子”粉馆里一碗香喷喷的麻辣牛肉粉!

米粉好像从来风头就输过面条。各地开得如火如荼的兰州拉面馆,日本味千拉面,早已在食客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米粉叫得响名号的也就桂林米粉。重庆酸辣粉也不错,但是属于红薯粉。

说到米粉,那就不得不提常德的刘聋子米粉,不管是名声太大还是味道太好,刘聋子米粉在常德人的心目中绝对是排上第一的位置

刘聋子名声在外。若要问津市市的领导是谁,可能十个里面九个答不上来。若要问刘聋子是谁,百分之百知道。来津市市,若不去刘聋子粉馆吃上一回米粉,就好像去了北京不去登长城一样,除了捞着一个“非好汉”的名声,还徒留遗憾。

津市市是孟姜女的故乡。以前和湖北的沙市一起并称湘鄂边境的两颗明珠,皆因澧水河水运便利之故。有两样特产:一就是刘聋子牛肉米粉;二就是“张老头”牛肉干。

凡在各地打着常德米粉旗号的,老祖宗一定是刘聋子。刘聋子,原名刘松生。生于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幼年患中耳炎,导致耳背。民国廿七年(1938年),日机轰炸常德,刘举家逃难至津市市。最开始在大街上用挑子卖米粉,生意冷落。后结识回民,学到一手极具特色的牛肉烹饪手艺,生意逐渐好转。

说到回民,常德一带多回民。古代常德是称澧州府的。

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末李自成兵败,在常德石门县的夹山寺出家当了和尚,其部下包括陕西和宁夏的,就都在常德一带定居。李自成的下落历来是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但夹山寺发掘出的很多文物让李自成出家说多了很多佐证。丁玲出生在常德临澧县,家族姓蒋。当地都知道,其家族溯源是陕西的,改姓蒋,其实是李自成的后人的一支。而澧县,姓朱的一支,确实是朱元璋的嫡系子孙的一支。造反者和被造反者比邻而居,也算一件有趣的事。

另一种说法中,清朝统治者曾迁了陕西、宁夏的一支回民部队,南下平叛,绝大多数就在常德落了户,分散在桃源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等广阔地域。津市市的牛肉米粉、牛肉干应该还是得到回族的真传的。

刘聋子牛肉粉馆,绝不是浪得虚名。早先为西河街的一间木板瓦房。早年津市市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木板房,但修得都是几进几出的厅落,能盖到两层,中间往往连接有三到四个天井,用玻璃瓦铺盖,下大雨都完全不用打伞的。到了晚上,各处一栓大木门,俨然一处处独立小庭院。天井极阔,弥散着一种宁静的氛围,时光都好像停滞了的感觉。可惜的是旧城改造,全给拆了。

在刘聋子粉馆买牛肉粉吃,师傅会将米粉烫熟,放到一个大碗中,码上牛肉码子,舀上小半勺牛肉汤,然后上料。只见二十几个调料碗排成两行,师傅左手平端着碗,右手用一个调料勺,以极快的动作在一个个的调料碗中依序挑动,每挑一次,他只手腕一抖,然后调料被挑到半空,均匀地撒在米粉面上,不会有一点漏出碗外。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你还没有回过神来,所有调料已经迅速盖满了整个碗。每回都看得我目瞪口呆。现在想来,这就是行业的极致,于细微处见神奇。

刘聋子于1960年过世。刘聋子粉馆历经王国钧、黄承徐、黄震(黄承徐次子)主掌。

现在座落于津市市后湖桥头的刘聋子粉馆,占据了街道两边,左边的三层楼,右边的四层楼。经常的景象就是客似云来。街道两边停放着挂着各地车牌的小轿车,宝马、奥迪的也有,奔驰也可见到,车牌就五花八门。早晨爆满,中午爆满,晚上还是爆满。就餐环境确实不咋样,桌上都铺一层一次性塑料薄膜。上一桌客人一走,服务员把薄膜一拢,就可扔了,再换一张新薄膜,连擦桌子都省了。也难怪,街上还站着不少等位的客人,您紧擦慢擦的,还不把客人给等急了。

客人坐下,急着就点现在刘聋子粉馆的招牌,牛肉炖粉。服务员会很快张罗来一个小酒精锅,上面炖着一个小钢精锅,里面是牛肉锅底,或者牛腩锅底,或者牛筋锅底,或者牛杂锅底。锅底里面,除了牛肉、牛腩、牛筋、牛杂外,最主要的配料就是葱段、红椒片。另外再按照分量,配好米粉。说到米粉,主要用圆米粉,而不用扁米粉。圆米粉要用上好的米,细细地磨成浆,再定型制作。米要好,水要好,制作出来的米粉才能爽滑、柔韧。

真正好的米粉绝不是白如雪的,而是颜色稍显偏黄。哪些洁白如雪的米粉不是加吊白块,就是加了其它的添加剂。客人可把米粉下到钢精锅里稍烫片刻,就可搅到自己的碗里。而此时,米粉已浸染了锅底的调料,上了味。而此时,米粉已浸染了锅底的调料,上了味。吃到嘴里,滚,鲜,香,辣,爽。

米粉已渗入了津市市人的生活。就连口头禅都与米粉有关。如果说某件事做砸了或某人完蛋了,就说:吃(音七)粉了(音哒)。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事没办好与吃粉有什么关系?看来这千古悬案还是不弄明白的好。

米粉本身是不带味的。所以桂林米粉要用酸豆角沫、花生米、酸笋丝、炸黄豆等作料来调,但汤底太薄,整体的口感需用酸豆角沫、酸笋丝之类的实物来提味。

而刘聋子粉馆的玄妙之处在汤。刘聋子粉馆选的牛肉都是当地的牛,毫无特别之处,和“张老头”牛肉干的牛肉出处应该都一样。刘聋子的炖牛肉配方是自己结合了回族的真传后,再加上自己的天赋琢磨出来的。

煮牛肉汤时,除了用带髓的牛骨头,还加了二十多种中草药,用纱布装了,一起吊味。

这些中草药是:八角、桂皮、砂仁、甘草、花椒、草果、山萘、陈皮、公丁、母丁、白芷、枳壳、香叶、木香、丁香、毕拔、十景香、肉蔻、小茴、大茴、良姜等。这里面,好些属于提香的。而且煮牛肉汤时,盖子是不盖的,为的是将牛肉的腥气、臊气逼出去。

煮至牛肉能捏烂时,捞出牛肉,在锅内加入一半的清水,再烧开,撇尽浮沫,让汤汁澄清,作为原汤。

端上桌前,再加入牛油增鲜提味。

据说刘聋子以前给人舀汤时,从来只给小半勺,看来,这汤,实属来之不易。但给牛肉码子时,却很大方,很皮实。牛肉米粉吃在嘴里,各种混合的口感恰到好处,整个汤显得很厚重,咸鲜的特点一览无余,入口浓酽,香气扑鼻,爽滑、回甘。而辣的滋味在整体中盘旋,直冲脑门,带着强大的张力让血脉喷张。这时,来上冰镇啤酒,那个爽劲儿是熨帖着每处毛孔的。

刘聋子牛肉米粉,将普通的米粉做到了极致,是那种让人百吃不厌的火候拿捏。所以,各地的饕餮之徒们闻风而来,带着一脑门汗水回家上路。就好这一口,没多久,想来,再来。

家乡味,抹不掉的乡愁滋味。而刘聋子牛肉米粉,是乡愁的具体念想。当年多少老华侨,漂洋过海回来探亲,就为了那一口豆浆或者油条,几十年的魂牵梦绕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聋子米粉
大部分津市人早餐首选,在米粉中占有独特地位——“津市牛肉粉”
[原] 贵迷心窍
湖南这里的牛肉粉才是第一!
【魅力津市】津市牛肉粉的前世今生
武陵家常菜的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